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縠,漢語二級字 [5]   ,讀作hú,指有皺紋的紗。 [1]   [4]   用細紗織成的皺狀絲織物。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鄭    碼
BWZQ
U
7E20
GBK
BF65
筆    畫
16

目錄

  1. 1 詳細釋義
  2. 2 典故
  3. 3 古籍釋義

詳細釋義

縠 hú
〈名〉
皺紗 [crepe]。用細紗織成的皺狀絲織物。如:縠衫(薄紗的單衣);縠紋(即縐紗的皺狀紋。往往用來比喻水波紋);綺羅綾縠。 [3]  

典故

漢以後又稱“ 紗縠”。一種有縐文的紗,以輕薄著稱,向為貴重衣料。近年湖南 長沙一帶出土的西漢初年的 細繡紋紗羅,薄如煙霧,且有仿泥金銀印花彩繪薄質織物。每 件紗衣重不到一市兩,近乎漢人説的霧縠,南朝人説的天衣。
《楚辭.神女賦》:“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
《後漢書.章帝紀》:“ 癸巳,詔齊相省冰紈、方空縠、吹綸絮。”李賢注:“
《 釋名》曰:‘縠, 紗也。’方空者,紗薄如空也。或曰空,孔也,即今之方目紗也。”
《世説新語.輕詆》:“何處聞有蔡充兒”劉孝標註引《 晉諸公贊》曰:“高平劉整有雋才,而車服奢麗,謂人曰:‘紗縠,人 常服耳。’”
唐 白居易《 和夢遊春詩一百韻》:“袖軟異文綾,裾輕 單絲縠。”
《宋史.食貨志上三》:“其纖麗之物,則在京有 綾錦院,西京、真定、青、益、 梓州場院主織錦綺、 鹿胎、透背,江寧府、 潤州有織羅務,梓州有綾綺場, 亳州市 縐紗, 大名府織縐縠......以供服用及歲時賜與。”
宋朝 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夜闌風靜縠紋平。”
宋朝 宋祁《木蘭花·東城漸覺 風光好》:“東城漸覺風光好,縠(hú)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 廣韻》《 集韻》《 韻會》《正韻》𠀤胡谷切,音斛。《 説文》細縳也。《 玉篇》 紗縠也。《廣韻》羅縠。《增韻》縐紗曰縠,紡絲而織之。《 釋名》縠,粟也,其文足足而踧踧,視之如粟也。《 戰國策》不若王愛尺縠也。《注》縠,細繗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垂霧縠。《注》言細如霧。《後漢·章帝紀》詔齊省冰紈方空縠。《注》縠, 紗也。《宋玉·神女賦》動霧縠以徐歩。《注》縠,今之輕紗。 [2]  
參考資料
  • 1.    縠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8]
  • 2.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4]
  • 3.    縠  .千篇國學[引用日期2023-08-02]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第11版:商務印書館,2019:195
  • 5.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