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2019-2020:漫长的告别

搭博客的时间大概只有一年,当初是因为受到pluskid网站和博客的影响,觉得做一个有趣的人,学习自己想了解的,放淡自己的心态是是每天很重要的事,因此想记录下来,有些规划,也好作为充实自己的见证,搁以前每年都来一个总结这件事我是不怎么做的。求学生涯没有结束,每年都是反复地上课,做项目,似乎都是浑浑噩噩度过,科研中的磕碰和一些不甘心也会时不时消磨自己的意志,让自己在怀疑,焦虑,麻木,强迫的交织中蹒跚着。我之前也知道很多励志结论,他们说的都很对,但每个人的生活总是悲喜交加的,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平平无奇中暗生悲戚,羁绊越多的人似乎悲戚越浓。

2019年的寒假里,我翻看了很多 pluskid的博客内容,其中以年终总结最多。一开始我是被博主优秀的履历所吸引,后来在那些博客里我读到了对于生活细节的热爱,以及对于艺术,真理和其他人类活动的浓郁兴趣,真诚,质朴同时又很能温暖人,所以算是“始于履历,陷于才华”吧!(厚脸皮地说,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有句很出名的话:“Il n’ya qu’un héroïsme au monde : 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我开始渐渐明白其中的血肉故事,目前虽然谈不上热爱,但可以说是慢慢从走出到走入,慢慢进入状态。

接下来,我想还是先从自己的学校科研生活讲起,然后再去讲讲自己看过的书,去过的地方,听过的音乐,拍过的照片,看过的电影等,一步步勾勒出自己的故事,就像是在索拉里斯星上模拟出的记忆花园,感想估计无法给出多少,倒是想能抓住几分情绪便好。

电影'大师(the Master)'剧照

研究生科研工作

2019年开始慢慢接受18年底国外读博计划失败的经历,审视自己这一个大时间段的失意,认清自己的能力和所需。前半年一半时间在慢慢恢复神志,试图理清自己后面的研究方向,还是想坚持SLAM+DL的路线。从头开始看高翔在深蓝学院的《视觉 SLAM 14讲》,看书,推公式,理解代码,再总结下来写到博客上,当然也时不时关注DL+CV相关论文的最新进展。大概是在3月底的时候,老板受人所托,给了我个在校外一家初创AI医疗研究院实习的机会,当时正好毫无头绪, 像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便答应下来。

为了能够顺利拿到实习机会(小型团队,气氛很好。mentor是海归,前百度员工,有梦想的工作狂),开始正式去看深度学习的理论,同时也参加了一个小型的“蔚蓝杯”人工智能 竞赛(赛题是检测图片中的商品,给出商品数量),熟悉一下数据分析,pytorch掉包和调参。趁着研一上课空余时间,突击学习理论,撕撕代码,看完了 Michael Nielsen(这个人好像是个物理学家,写了一本关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方面的书籍,最近又搞了个网站专门介绍量子通信)的 nndl, 魏秀参的《解析卷积神经网络》和一部分 深度学习500问,本来计划接着看 邱锡鹏教授的新书《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不过时间没赶得上就去面试了,个人感觉这些都是不错的参考资料。

实习面试的时候理论问题问得比较浅,可能对方知道我是个DL新手,只有训练CNN的一些防止过拟合技巧,BP中的链式法则等等;编程题就比较惨了,题目大概是在一个包含"x"和“o"的矩阵("o"是少量元素)中找出起始“o"和终止"o"之间的最短距离(只能顺着“o"走)。很久没撕过代码, 加上第一次工作面试有点紧张,连暴力搜索都没能写出来,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后来我觉得可能看在老板的面子上,还是让我过了。。。实习期是6月底到9月底,期间做的一些 工作和 感想我都放在了之前的博客里,认识的师兄,了解到的新知识都打开了我的思路,也培养了我一些工作习惯,锻炼了自己的代码能力,总之还是十分感谢这段实习经历的。

回来之后就在准备研究生毕业开题的事情,同时也赶着实习工作总结出的论文。当然要不是因为组里小老师给的项目,也不会三个月实习期结束就回来。年初的时候想着拿深度视觉里程计开题,后来实习的时候一度打算一边实习,一边拿实习的AI医疗项目做毕设,最后,还是综合考虑答应了做小老师的项目,以此作为毕设。毕设的大致内容其实就是检测无人机,但是由于要求检测距离远,所以可能常规的Faster R-CNN等框架的检测效果可能不太好,要引入GAN和超分辨率等手段。目前最大的坑处应该是数据集的收集了,既要拍摄RGB,也要拍摄红外;既要考虑不同出现场景和环境,还要引入多形态的无人机,鸟,风筝类别,此外还得保证将近1km的拍摄距离。估计数据拍完了,毕设时间也差不多到了(>_<|||)。

2019年的学习与科研不算太顺利,自己也经常没进入状态,算是那种没别人努力,却还时常抱怨,焦虑的人。希望2020年能加把劲,不管是工作还是继续申请读博,都得把自己整硬实起来才行啊(@_@)!

Photo by Jordan Whitfield on Unsplash

探访之境

今年南京之外去过的其他城市不多,大多是借着出差机会逛逛,不像本科时期年年都会找几个地方专程去看看。出走对于我来说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以为我是个很容易“习惯”的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可以成为惯例,从不会厌倦,直到自己觉得到了需要进行调整或者改变的时刻。人在一个熟悉的封闭的空间里待久了,容易怀疑自己和这个世界,容易陷入空想而无所为的状态,这种感觉最能吞噬人的精神和智力。可能是我自己心浮气躁的原因,有时候会觉得内心烦闷,精气神不足,以前就任其发展,以无所事事应对,等待其消失。现在,随着这种情况出现次数的增多,我开始体会到这可能是科技异化人性和人类自身特质共同作用导致的,为了应对,我强制给自己找合适的,能辅助静下心来的事情做:“要么学习,要么运动“。其中”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仅仅是科技理论知识,还可以是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艺术视野和思维,出走旅游也是其中一种形式。

我学校处于靠市中心的位置,离很多景区都比较近,偶尔朋友来金陵的时候便会一起去玩玩,比如夫子庙,中山陵,老门东等地方。自己平时有点累或者烦躁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傍晚围中山陵绿道或者体育公园骑一圈,或者偶尔跟朋友师兄们相约爬紫金山,逛灵谷寺看萤火虫等。一年四季,这些地方都有很多”隐秘之地“,树草虫鸣,风拂月泻,令人舒心。

夏天夫子庙的傍晚

秦淮河夜景

夫子庙中的一个公园,具体名字我记不得了。

夫子庙中一个公园里的一大群人工饲养鲤鱼

公园中的一只鹅,对游客已经免疫了

傍晚骑行的中山陵绿道

傍晚的南京体育公园,挨着中山陵。颜色有种克莱因蓝的感觉

和朋友一起爬紫金山路上

站在紫金山山群头陀岭俯瞰南京城,有些霾,拍得不是很清楚

去灵谷寺路上的一汪水池

灵谷寺看完萤火虫回来的路上。第一次去拍萤火虫,相机不太好,光圈不够没拍出来萤火虫,囧x_x

本科的时候有一些喜欢骑行的小伙伴,经常会约出去骑车到处逛,自从毕业读了研以后,朋友都各自纷飞,自己的圈子也越来越小,大家也都在实验室忙着各自的事。我偶尔一个人出去,也少了好几分乐趣。

实验室外的天空

日本一个小哥推特发的骑行照片,很是理想中的样子了

这样的骑行环境国内似乎很少

南京不像上海深圳,文化艺术多样性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好歹有个南京博物院会时不时联合办些展览,可以饱饱眼福。2019年除了专程去看了固定的艺术馆的书画展,就是三次合作的特展: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从毕加索到基弗-路德维希的艺术课;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前两次展品不多,毕竟大作是不太可能借过来的,最近一次的书画展规模比较大,看得也比较过瘾,将近百幅的画作看了两三个小时。

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展览内容是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他们继承人的一些作品,一开始我还妄想会有“蒙娜丽莎”,实际上三个人的真迹不多,其中有一些还只是复制品。不过,能看到这样的一些合作已经很满足了(>~<)。

拍的作品不多,有几幅是自己心水的。

展览门票

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展览中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可惜只是复制品

展览入门处矗立的雕塑,米开朗琪罗的“倚靠十字架的基督”。然鹅展览中没有“大卫”和“拉奥孔”的身影 Q_Q

米开朗琪罗画像

达芬奇的“女孩头部像”,自己比较喜欢的一幅作品,还专程买了相似的纪念品

达芬奇的“美丽公主”

从毕加索到基弗一一路德维希的艺术课

路德维希夫妇是非常有名的艺术收藏家,曾收集了很多毕加索的名画。这次展览也展出了毕加索的几幅真迹,比如“带鸟的步兵”等,不过鉴于规模,大部分还是我这个圈外人士不曾了解过的艺术家。画作风格上涵盖了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派,野兽派和波普艺术等,神秘,荒诞,又虚无。

贝尔纳德·舒尔茨,“伟大的母亲”。此次展览中最喜欢的一幅抽象画,我来回看了很久,但是没看出“母亲”的含义

安塞尔姆·基弗,“阿拉里克的坟墓”

娜塔丽亚·内斯特洛娃,“鸟”

名字不记得了,画作内容好像是描绘新疆某个地方的烧烤摊的场景

这幅画挺有意思的,人类拥有小范围太空探索的能力,与造物神之间的对峙和连接

画作和诗歌一样,都得参照下创作背景,虽然有些艺术家可能是天赋异禀,像小松美羽,画作直接在脑海呈现,一气呵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画作也是这样,那些吸引我的画,都有一种能攫住人的思绪得魅力,触发观赏者的千万感受。很抱歉我自己读书和思考比较少,鉴赏水平有限,没能做出比较完整的评价来。(+_+)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20世纪中国画作继往开来,有种特别的魅力。南京博物院这一次的联合展览规模据说是国内之最,由于展品较多,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在2019末尾,下半场在2020开年,我只看了上半场,就已经觉得展品数量多且质量高,2个多小时下来后意犹未尽,又去买了配套的书珍藏。

展览的八大家

国画当中,我最喜爱也是唯一爱的是山水画,尤其以写意为主,创造了与西方讲究逼真复刻思想截然不同的心境体验。

展览封面是张大千的江岸图

展览门票

齐白石挑了几张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山溪群虾图,秋荷图,松寿图,寻旧图。

展出的黄宾虹作品中,狮子林望松谷园,练江南岸图,栖霞山居图,天目奇峰图,湖滨山居图,江村图,黄山记游图,九子山,练滨草堂图个人都非常喜欢,可惜手机里只翻出其中三张。

徐悲鸿:双马图|侧目图|飞鹰图,愚公移山图,鹰图,山鬼图,九方皋相马图。

张大千的画作想必很多人都喜欢,毕竟颇有古人风骨。下面挑出的几张是江岸图,泼墨荷花图,荷花图,仿杨昇笔意设色山水图,夏山高隐图。

潘天寿:青山白云图,雄视图,雨后千山铁铸成,记写雁荡山花。

林风眠,中西集合的一位画家:夜枭图,劈山救母图,早春暮色图,风景图,灰鹭图,鱼鹰小舟图。

傅抱石:万竿烟雨图,待细把江山图画,兰亭修褉图,龙蟠虎踞今胜昔。

李可染:苏州虎丘图,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崇山茂林源远流长图,无尽江山入画图,树百重泉图。

近日受到2019-ncov病毒影响,学校也不准提前到校,下半场的展览不知还能不能赶得上了。

19年除南京城外,只到访过西安和成都。西安是“故地重游”,当时本科毕业时去了甘肃,正好顺路就去西安找朋友玩了趟。当时正值夏季,大西北天气炎热,白天毒辣的阳光炙烤得人很难受,不过晚上舒服,没有南京那么闷热,有些凉爽。西安的夜景确实很不错,市民们的夜生活也丰富多彩。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周边的柔和灯光映衬着来回的身着汉服的姑娘,恍如隔世。

第一次玩那会没吃上臊子面,算是一大憾事,19年年底开会的时候正好借着机会找了一家“乡党臊子面”体验了一把一顿“几十碗”的快感。

疯狂吃各种口味的臊子面 >_<

吃撑了肚子,跟朋友一起到了附近的城墙走了一圈,夜景还是像以前来那样令人惊喜。

城墙的夜景

站在小桥上拍,护城河?

走着走着发现一条走廊里挂着古风似的红灯笼,觉得非常喜欢,就拍下来了,但是我的GR II好像没对上焦

河边上的小人雕塑

商店旁一只会变色的鹿

两次的西安之行,没有很长时间,达不到能够感受一个城市风格的力度。粗略的印象是面很好吃,夜景很好看,人民生活丰富也比较健谈,可惜大西北灰尘太多,空气质量差了点,嗓子实在吃不消。

大学本科四年来,成都是我一直想去但没能去成的地方,要么是没钱,要么是没时间。自西安开会结束回来后,正好收到要赶去四川成都陪师兄们做oral的消息,甚是激动。4天的学术会议,只花了几个小时参加作报告就溜了,剩下的时间都和师兄,朋友们在成都吃喝玩乐闲逛了。刚下飞机的那天就跑去谭鸭血吃了火锅,和热情的成都朋友们喝得酩酊大醉,半夜回旅馆路上还看到街上人来人往,分外悠闲。

谭鸭血火锅店。不得不说成都的火锅确实很好吃,佐料也非常可口

晚上喝晕了,第二天起来已经是中午了,参会前就近找了一家小吃店,点了老妈蹄花,重庆小面和夫妻肺片

汇报结束去文殊院闲逛,吃了正宗的龙抄手,晚上被朋友拉去川菜馆

吃罢晚饭到春熙路溜达

听说成都人民的一大爱好是喝下午茶

到朋友的学校川师大参观

宽窄巷子

人民广场。大爷大妈聚集在此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喝茶闲聊,掏耳朵打牌,应有尽有。我们待在一处啃着兔头

尽管只有将近4天的短暂游玩,但成都却给我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特色美食,热情的小伙伴,悠然的生活方式,以及温润的气候让我一度不想归宁。临行的出租车司机大叔对我们说“你们年轻人不要随便来四川工作生活”,估计也是怕缓慢慵懒的生活节奏让我们丧失奋斗的意志了吧。

阅读

19年的阅读量比18年稍多了些,主要是在L同学的影响下,翻了很多画册或者手绘书。这些书看起来快,又不需要花时间思考,正好适合我现在的碎片阅读时间。本来今年打算着手学习一下画画,不管是什么绘画分支,得画起来才行,硬盘里也收藏了很多很多绘画教材和一些作品集,然而到现在都几乎没怎么翻过。

19年让我感触最大的两本书是两部小说,一本是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塔可夫斯基也曾将其拍成电影《飞向太空》;另一本是写实结构主义小说,《城市与狗》,拉美文学作品,写作方式不怎么规则,但是阅读体验很好。我在豆瓣也建了个 相册存放自己有关看过的书的一些手拍照片,算是思考总结,也算是一种鞭策自己多阅读的手段吧。

一大半的阅读量是绘画有关的书籍

  • 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是初中是很喜欢的一部广播小说,作者三十也居住在南京。内容虽然有些yy的成分,但是总体还算是清新自然,单纯美好。19年年初那会觉得心情不好,就重听了一遍,个人觉得第一部(季)质量最好,第二部可能是因为大家不喜欢第一部的结局而写出来的。现在喜马拉雅还有第一部的广播 资源。

  • 线性代数的几何意义是19年年初看MIT 线性代数公开课阅读的课外材料。学过线代后看一遍会有不小的收获,也算是解释数学意义的一个体现吧,尤其是在实际工程上。

  • 给青年人的信是在自己的kindle上当作睡前读物看完的。大一时候听老师讲里尔克时心潮澎湃,专程去图书馆借了里尔克的诗集,囫囵吞枣地看完了,现在几乎对他的诗歌也没什么印象了,除了经典的几首。实际上,这本书作为枕边读物,常拿出来翻翻还是很有裨益的。里尔克写信的文字十分真诚,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细节,真善美的观察和思考,不仅是对诗歌创作者,即使是对忧郁迷茫中人,也有不小的指导和振奋作用。

  • 索拉里斯星是波兰科幻作家斯塔尼斯瓦夫·莱姆的代表作,也是我目前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大格局的科幻小说,关心宇宙和人类的命运,或者讽刺人性等等,而是着眼于人的记忆和内心之中的隐秘之痛,和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这篇小说的故事内容很简单:人类在一个遥远的星系里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天体,称之为索拉里斯,人类派出了空间站去探测研究这颗特别的天体,地球上还出现相关的研究学科。这颗天体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表面几乎都被”海洋“覆盖,那些奇怪的液体可以随便被天体操作,模拟出各种形态,甚至是有自己意识的人类实体。男主到达空间站后发现几位同事都被索拉里斯星折磨得濒临崩溃,自己也随着索拉里斯星的实验慢慢揭开其中的秘密。实际上,索拉里斯星的这些实验都是处于自己对宇宙好奇的探索,空间站的人类在其面前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包括记忆。记忆和亡妻之痛(或者说是每个人内心独有的隐秘之痛)是最近很着迷的点,总觉得它们代表着人类特有的印记,以此为内容的电影总能让我感触良多,弥漫着无法抗拒的悲痛感,像是“海边的曼彻斯特”,“登月第一人”等都可以说这种类型电影的代表。莱姆的索拉里斯星恰好也是有着这两个点,但是又不全是,书中包含着对人类道德,思想和精神世界的审视,虽然也有那种宇宙的孤独感,但是却又不全是那种冰冷的感觉。索拉里斯星上的大海,不像地球上孕育着生命,却表现出一种宇宙的隐士般的好奇,无欲,与人类触碰却又收回了手。书中有关男主的心理描写和索拉里斯星的描写都十分出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阅读的枯燥。

  • 小北野武是导演北野武的童年生活记录,同时也亲自手绘了插图。北野武的真诚,诙谐,充满童趣的特点在这本书中表露无疑,以孩子天真无邪口吻说出的故事,表面让人发笑,背后实则充满辛酸之感,尤其读到最后“父亲的遗物”那里,看到北野武老爸叫菊次郎,突然觉得有点抑郁~。书里的插画我也上传到 豆瓣相册了。

  • 素描的艺术:席勒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找书时无意发现的,看到书名时翻了一下,非常惊喜,国内有关埃·贡席勒作品介绍的书籍似乎不多,这本作品集编排得很用心,就借了出来。此外,前几年有部关于他的电影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感兴趣可以看看。埃贡·席勒是个很有艺术天赋的艺术家,但是画作不走寻常路,人物通常瘦骨嶙峋,不符合正常规律的细长,大多都是反映内在世界得敏感,孤独,暧昧,神经质等,作品风格好像叫立体解构主义或表现主义?他也有很多自画像,评论家认为其有着明显的自恋和自我剖析倾向。作为作品集,自然文字内容会少很多,主要是不做二次加工展示给读者,让其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看到的内容。书中大部分作品传到了我的 豆瓣相册上。

埃贡·席勒作品

埃贡·席勒自画像

  • 念书还是工作,这是一个问题是法国一位女博士根据自己的经历画出的漫画故事。虽然是文学博士,但是很真实了,特别是在无穷的资料和方向中不断摸索,在碰壁,消沉,以及自我安慰中挣扎,有时还不得不面对社会和家庭的一些压力……在理工科界也有一本phd博士写的书,叫” the phd grind”。读不读博这个问题,感觉好难回答,那些读过了的人和没迈进去步子的人,感觉精神上应该有很大不同吧~或许那些有心得人会在读博期间不断地审视自己吧。

  • 线条:斯坦伯格的世界是漫画家斯坦伯格的一部作品集,这也是我偶然在图书馆发现的一本书。斯坦伯格的线条漫画作品简洁机智,有的讽刺意味很强,有的妙趣横生。他也曾经为杂志”New Yorker“作过不少次封面插画,在国外知名度很高。原书收集的作品比较多,我从书里挑了一些,放在了 豆瓣相册里。

斯坦伯格作品

  • 蓝色小药丸是一部讲述HIV携带者相爱故事的漫画,作者画风凌厉,内容却细腻感人。难以想象,这样的事会如何发生在自己身上。

蓝色小药丸部分内容

  •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似皮影戏般的绘本,当初从多抓鱼凑单买的,薄薄的一本,可以拿来收藏。

梁山伯与祝英台插图

  • 蝙蝠侠:致命玩笑。在凤凰叔“Joker”资源未出来之前解渴用的。
  • 英国插画师里面介绍了10位不同风格的英伦插画师,有卡通的,也有成人暗黑的。当中有位Aubrey Beardsley(奥伯利·比亚兹莱)曾是奥斯卡·王尔德的情人,曾为其作品莎乐美绘制插图,带有日本浮世绘风格,算是这10位插画师当中风格最与众不同的一位,可惜英年早逝,20几岁就陨落了。此外,奥伯利在英国 the yellow book期刊中的插画作品也非常经典,我之前还专门google找到了几期数字化的pdf,现在不知道链接存哪而去了/_\。

书中有关奥伯利的介绍

奥伯利作品

除了奥伯利之外,Arthur Rackham(亚瑟·拉克姆)的童话插画作品也十分梦幻,甚至带有些诡异。他为《爱丽丝梦游仙境》和《安徒生童话》绘制的插画神秘阴暗,带有一丝哥特风,风格十分独特。后来我在网上搜索,希望能翻到他的数字化作品,可惜童话插画作品太多,不如奥伯利的那么好找,只好放弃。

拉克姆及其童话插画作品

这本书的人物介绍和作品选取都很棒,但我还是没看过瘾,要是编辑能放多点图就好了。书中提到的10位插画师中我个人比较喜欢Kate Greenaway(凯特·格林纳威 ),Heath Robinson(希思·罗宾逊),Edward Lear(爱德华·李尔), Aubrey Beardsley(奥伯利·比亚兹莱),John Millais(约翰·米莱斯),Arthur Rackham(亚瑟·拉克姆)和Walter Crane(沃尔特·克莱恩)这7位,我也挑选了他们的一些作品放在 豆瓣相册。

  • 素描的艺术:毕加索这本书与席勒那本同属一个系列。由于内容限制在素描,所以很多作品都是平时不常见的。这本书展示了毕加索自己平常生活中的速写,寥寥几笔,形神兼备,让我感觉比那些挂在博物馆里的大作更有温度和情感。美中不足的是,作品排列似乎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比较杂乱,也缺乏一定的说明。部分作品上传到了 豆瓣相册。

毕加索素描作品

  •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随笔集,交织了电影拍摄历程,人生感悟。是枝裕和导演和村上春树的随笔风格很像,真诚又细腻,谦逊又不乏思考,没任何架子,感觉与这样的人聊天不仅很舒服,而且还会获益良多。不过说来惭愧,是枝裕和的影视作品看得不多,因此这本书也就是快速翻阅般地看完了,对他的作品有些了解之后再去看这本书或许阅读体验会更好。
  • 观山海是杉泽根据《山海经》所画的异兽部分。杉泽是微博上很火的手绘古风神话鬼怪艺术家,托L同学强烈推荐,我才开始慢慢了解到此类画风的作品和艺术家。总的来说,第一次看很新鲜,色彩很美,梦幻又诡谲。但是看多了有些审美疲劳,尤其是人物的脸部造型,觉得没什么变化,可能是一种想象和代表吧。同样,我也拍了些放在 豆瓣相册上。

随意放几张

  • Neural Network and Deep Learning和魏秀参的 卷积神经网络是当初准备实习面试补的书,写得都还可以,不过魏秀参博士那本不太适合刚入门卷积神经网络的小白看。
  • 数学之美应当属于理工科内,尤其是是计算机专业圈内久负盛名的一本书,主要是以NLP自然语言处理,搜索引擎算法等讲述一些具体数学算法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没有研究过相关领域,作为科普读物看看。
  • 灯塔是一本讲述孤独忧伤的“畸形儿”困在灯塔几十年,渴望自由和情感的漫画故事,故事很短很有想象力,像电影分镜一般,推荐阅读。其实19年也有一部电影也叫 灯塔(罗伯特·帕丁森和威廉·达福主演,导演之前的 女巫我也很喜欢),不过故事截然不同,要暗黑惊悚得多,目前还没来得及看,在此不再多说啦。
  • 城市与狗算是今年读到的比较惊喜的一部小说。因为APP MONO中的一个海报特地从图书馆借来,阅读之前也并不知道是结构主义小说,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准备,确实被混乱的时间线叙述,不同的人物视角搞得有点蒙,直到第一部分一半,整体故事脉络就慢慢缕清了。后面的阅读体验极佳,略萨的对话和心理描写别具一格,画面感很强,读者自己很容易就代入进去,成为旁观者或主角,很难想象20出头的略萨就已经有如此高的写作技巧。“我曾有过二十岁,我也不同意任何人说那是最美好的年华。”这句话算是全书最无奈的最忧伤的精髓了。

音乐,电影,公开课以及其他

19年听的除了一般的流行歌曲之外,主要是古典和爵士。听古典是由于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提升个人品味,另一方面是可以放松舒缓心情,帮助大脑思考;听爵士呢主要是之前受村上春树和伍迪·艾伦的影响,自己也很喜欢爵士乐营造出的那种氛围,那种音乐里的情感和故事性,很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目前两种类型的音乐领域我都处于泛听阶段,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喜好的作曲家和演奏家等,像德彪西,萨蒂,肖斯塔科维奇,鲁宾斯坦,查里贝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Karen Souza等。接下来还会多去探索,等到了一个适合的饱和点,然后再去慢慢整理自己在这方面的喜好,同时我也在看耶鲁大学 聆听音乐这门公开课,当作一个参考的鉴赏指导,希望明年总结时也能给其他想入门的人一些听的建议。

观影上,19年看的总量不多,主要是当时的爆米花商业片加上一些偶尔看到的冷门片。以前都是专门找自己喜欢的口碑片来看,现在基本都是想找些没什么情感压抑的爽片,可能是19年比较劳累了吧:-}。电视剧方面倒是看了好几部韩剧,比如《春夜》,《我的鬼神大人》等,另外还有一部木村拓哉的《东京大饭店》,看完之后学做菜的热情猛地高涨起来,木村拓哉的”带货能力“是真的强:-D。美剧里由于《权力的游戏》最终季和《黑镜》第五季都让我很失望,后面就没再看其他的了。

我从自己的观影记录中挑出了10佳,其中昆汀的《好莱坞往事》是最喜欢的,而且还非常喜欢前面很长时间的絮絮叨叨,后面的”曼森杀人案“高潮也是一贯的昆汀式B级风格;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也还可以,更像是一曲挽歌,满怀忧伤唏嘘之感;凤凰叔的《小丑》中规中矩,凤凰叔的表演加上剧本上的点到为止成就了这部高分片;最惊艳的当属于基努·李维斯的《John Wick 3》了,续集不失前作的水准,反而让故事中的杀手世界变得越来越丰满…

  • 好莱坞往事
  • 疾速备战
  • 小丑
  • 我失去了身体 比较意识流的一部法国动画片
  • 自卫的艺术 一部诡异黑色片,如果不是卷西,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 昨日奇迹 纪念致敬披头士乐队
  • 极速车王 改编自福特与法拉利的勒芒大赛竞争,没有落入俗套的热血,也顺带讽刺了系统和机构以及对其的反抗
  • 丧失乐园2 时隔10年的续作,一如既往的脑洞大开
  • 纽约的一个雨天 伍迪·艾伦的近作,甜茶饰演的男主彷佛就是老爷子本尊
  • 爱尔兰人

戏剧方面,除了一如既往地搜寻NT Live的资源,一边也慢慢探索其他类型的舞台剧,比如音乐剧,芭蕾舞剧等,不过19年还没完整看过其中的任何一部。对于舞台剧,要想有好的观感体验,获得共情能力,是必须要去现场的,可惜资源和机会有限,能偶尔盼到一两部电子拷贝也是极好的。

听公开课是19年下半年开展的一个计划,每天都拿出30min~60min的时间花在一些有意义的课程上,不管是艺术类,理工科类,不管是通识概括还是深入讲解都可能拿来学习。但是自己的自律性还不够,没能每天坚持,尤其是年末那段时间基本属于自我放纵阶段了,20年里这个计划要得严格执行点才行。

  • 梁老师的爱情课 这个是一席 万象组织的一个演讲,内容比较充实,聊的也很透彻,需要观众在课后反复思考。里面的很多价值观我是持赞同态度的,然而爱情是人类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感性的,理性的手段都不一定能很好处理其中的纠葛联系。这个课更多地是让我看到了爱情中一些行为背后的人性因素,权当一种拓展知识面的材料了。
  • 戏剧入门-张先 这个是在B站上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国内戏剧入门公开课之一,是中央戏剧学院开设的。课程内容个人觉得不是很充足,学习体验不是很好,推荐后面Crash Course中的剧院公开课系列。
  • Crash Course-Computer Science 看的第一门Crash Course公开课,后面准备把整个系列中自己喜欢的系列都刷一遍。这门课我看很多微信公众号都推送了,内容上确实做得很用心,字幕组 翻译的也很棒。
  • Crash Course-Philosophy 课程基本上是以提出哲学问题形式展开的,看完之后可能需要看一些书籍辅助理解(这里有一个推荐的 知乎回答),然后再去找自己感兴趣的哲学家的专著阅读。
  • Crash Course-Theatre 这个课看了一大半了,字幕组还没翻译完,内容属于通识类,老师的讲说风格有种”学术幽默“,挺有趣,只不过东西太多,记不住,有点伤脑筋@_@。

我非常频繁的找有关戏剧的东西看是因为它这种融合了人性的考察、无处不在的想象力、轮回式的角色扮演的艺术形式让我深深着迷,我越深入其中,越发现它其实探讨的是人的命运问题,通过把虚构的/非虚构的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发现生活的真相。

什么是戏剧:

Percy Bysshe Shelley The Cenci, ACT1. SCENE1

The highest moral purpose aimed at in the highest species of the drama, is the teaching the human heart, through its sympathies and antipathies, the knowledge of itself.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描述:

An imitation of an action that is serious, complete, and of a certain magnitude; in language embellished with each kind of artistic ornament, the several kinds being found in separate parts of the play; … in the form of action, not of narrative; through pity and fear effecting the proper purgation.

这些公开课在看的时候我是没有记笔记的,后来发现几乎全都忘光了,而且看的时候难免会分心走神,因此还是推荐做一些总结,加强记忆和理解,否则看公开课就成了一种形式了,起不到扩展知识面的作用。

摄影捕捉笔记

19年的摄影陷入了瓶颈,同时拍摄热情也大大减少了。在写这一版块之前,我翻了翻手机相册,19年的作品少得可怜,更何况在这些片子之中基本上没有满意的作品。专门出去街拍的情况几乎没有,只是有时候碰巧出去会携带下GR II,因此相机SD卡里面的照片就更糟糕了。

对于器材的热忱远比拍摄本身要多得多。19年在B站看的相机测评视频占据了总量的一大半,虽然我极力抑制,但那种狂热很快又会卷土重来

为了寻求突破,我开始陆续看一些大师的摄影作品,而且尽量按照他们出版的摄影集的顺序看,毕竟目前还买不起纸质摄影出版物。从森山大道,到荒木经惟,再到深濑昌久,从薇薇安,罗伯特·卡帕,到罗伯特·弗兰克,再到亚历克斯·韦伯,平卡索夫,Stephen Gill,只要是有照片看出了某种意义,就会专门花时间找来看看该摄影师的作品集。下半年的时候,渐渐在B站上发现了一些“宝藏UP主 ”,他们有的将自己的作品剪成视频,有的讲解自己的拍摄心得和后期技巧,有的介绍摄影大师和他们的作品集,还有的是有了很高摄影鉴赏水平和摄影理念,直接在视频中讲解属于自己的摄影笔记,这些对我都有或多或少的帮助,非常感谢他们的分享。

回到我自己的摄影作品上来,拍景的明显多于拍人的,实际上,我个人一开始是倾向于拍人的,尤其是人景交织的作品对我最具有吸引力,人的独特性会让景更加生动化,富有情感。不过慢慢地,我不再执着于此,在开始拍之前,我不应该对将要拍到的内容做任何预期的规划,我觉得那样会破坏掉我拍摄时候的“捕捉力”,尤其对是任何未知的,不可预知的细节的捕捉,这些细节不局限于任何物和人,不局限于何种情绪,何种故事,恰是由于这些细节让观者解读到了属于他们每个人的独特的世界,成就了作品的魅力。

诚然,我私以为摄影理念应该会随着自己的拍摄历程的积累而不断地发生进化,这种进化可能是完善性的,也可能是转变性的,具体可能会取决于人的想象力。等到写20年总结的时候,或许自己又是另一番说法了。

我挑了几张自己的图片,基本上都是19年拍的,少数几张是19年之前的。自己的作品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希望20年能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多多去实践和思考。

结语

其实我在写总结之前,一直在想该取什么题目,由于第一次这样写年终总结,很多事情拿捏不准,有点小紧张。“漫长的告别”这个名字来源于美国侦探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的同名小说,书里面有句经典的话是“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不过我取这个名字没有这么重的情怀,也没有这么哀伤,我只是觉得19年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真正地认识到”这个充满偏见的,残酷的真实的世界“和渺小的自己,所以我想以此为人生的一个分割线,整理一下,告别20多年的过去,然后继续下一段路。

现在2020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我希望这年可以:

  • 把自己未来3,4年的路明确下来,不管是读博还是工作,都希望能追求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 现场看一次音乐会和戏剧或者舞台剧;

  • 好好写一篇论文;

  • 多多看书,看不同类型的书,开卷有益;

  • 坚持摄影,日常摄影;

  • 多陪陪、关心身边爱我的人;

文章作者: Richard YU
文章链接: http://densecollections.top/posts/Summaryofthisyear-1/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自拙集!

评论

两个鬼故事属虎风起洛阳原著小说公司开起名字大师汉密尔顿夫人湖北电视台体育频道2020年4月生孩子起名轻叩心扉土耳其电视剧在线观看给工作室起名子大全给车起个小名明字起名的editplus破解版娱乐明星小说起名破解版menatplay.com起名 冯虚与委蛇的意思父母起的名字魔兽地图编辑器教程皓月牛肉好心情诗歌网国外虚拟主机评测美林公司2017年8月日历蝶恋花柳永第三十八年夏至众字起公司名用梓起名大全磁盘空间不足不教而诛属鼠的男孩起名大全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