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我们在看古装剧或者很多历史资料中经常能够看到"宰相"与"丞相"的称谓,这两者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而且看上去好像也差不多,都是说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位。

但是其实两者的差别很大,或者说丞相一定是宰相。但宰相却未必是丞相。

首先我们说说他们的起源。根据《周礼》的记载,古时封建贵族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祭祀,所谓"国之大事,惟祀与戎",而祭祀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宰杀耕牛作为祭品。

于是那一个负责宰牛的人,往往也就是整个家族中地位最为重要的,所以从商周时代开始,"宰"就已经象征着权威与地位,那一些管家的人都被称为"宰"。再比如陈平年轻的时候就是在自己乡里宰牛分肉的人,但是他的志向却是宰天下,这个宰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了。

而"相"出现的时间则要稍微晚一点儿,不过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随着战乱之世的到来,各诸侯国纷纷谋求自立,于是众多的诸侯王都开始寻求帮手,于是就出现了"齐国相、赵国相"这样的职位。

所谓"相"就是帮助的意思,也就是帮助齐国、赵国的的意思,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宰相"的称号。宰相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史册,是在韩非子所著作的《韩非子·显学》中"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

这个时候的宰相意思就是,那一些帮助君王的人中品级最高的人,也就是官职最为高等的显贵人员。

也就是说"宰相"是属于一种称呼,例如元首,可能王叫元首,可能皇帝叫元首,也可能总统叫元首,也可能酋长就元首。

而丞相就是具体的官职了。根据《史记》的记载,"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也就是说秦武王才开始初次设置丞相,在此之前有"丞"与"相"两个官职,直到秦国的秦武王将两者合二为一,这才有了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

而到了汉代,汉哀帝不喜欢"丞相"这两个字,于是就将其改成了"大司空",这个时候的宰相就是大司空而不再是丞相了。所以东汉一朝大家都没有听过什么丞相之说。

再到后来,朱元璋以时任丞相胡惟庸图谋不轨的名义,将其诛灭九族,并且规定不准再设置丞相制度,彻底消灭了丞相。丞相没有了,但是宰相却依然存在,在明朝中后期是内阁首辅,其实都是宰相。

其实这么说大家都应该理解了,丞相就是一个官职,而宰相却是对宰天下的人的一种称呼。例如一只军队的军事长官叫做统帅,这个统帅,可以是将军,可以是元帅,可以是大司马,可以是大将军,可以是都尉,可以是柱国,可以是总兵等等。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