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治理国家强调的是外儒内法,虽然很多皇帝强调仁政,但是面对犯罪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各种各样的刑罚对于犯罪是一种威慑,很多刑罚让人听了之后直冒冷汗,比如炮烙、凌迟等。这些严酷的刑罚直至清朝末年都还在使用。相比于这些刑罚,最惨无人道的莫过于株连九族了。在古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注重血缘,以血缘作为亲疏远近的标准,比如皇帝传位都会传给自己的儿子或者是孙子,这些人都是同宗同脉之人,并不会传给外姓。就比如刘邦,他在建立汉朝之后,只有刘姓才可以称王,而外姓最多只能封侯,这也大大巩固了新生政权。

株连九族这样的刑罚其实就是为宗法制而设立的,株连九族也称为连坐,意思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只要一人犯罪,九族之人都会受到惩罚,一般情况是死刑。犯下这样罪行的人大多数是有弑君、谋反的倾向,一旦被发现了就会株连九族,不仅自己受到惩罚,家里人也难以保全性命。皇帝最痛恨谋反的人,所以设立这项重罪。很多人指责皇帝冷血无情,其实刑罚的设立最开始的目的是预防犯罪,而不是为了惩治罪犯,皇帝也不希望有人谋反,也并非是冷血无情之人,但是有这样的刑罚,别人违反了就应该受到惩罚。

面对株连九族这样的刑罚,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些人难道不能提前逃跑吗?其实作为当事人,他们肯定也想过,但是不切实际,无论逃到哪里都会被朝廷抓获,到时候可能会面临更加严苛的酷刑,而他们能做的只有接受惩罚。古时候虽然没有一些监控装置,但是逃跑还是难于上青天。首先古人的交通很不便利,出行基本靠马车,马车的速度是很慢的,面对追兵根本难以脱身。

其次古人基本上对于其他地方的地形不熟,也不知道往哪里逃,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在一个地方生活,在这个地方生活久了,加之交通不方便,很少去外界,所以对于外面的世界多少是有种口恐感的,就是这种恐惧感让很多人放弃了逃跑的念头。当罪犯被控制起来之后,其亲属的人身自由也会受到相对的限制,有的甚至直接被打入大牢,等案件审理之后再考虑是不是该放出来。

古人有很重的忠君爱国思想,认为皇权至高无上,不过有的人还是决定铤而走险,走上了谋反的道路,尽管此人受到严惩,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家人也觉得谋反的罪责难以饶恕,作为家人,即使此人被判诛九族,其他人也认了,毕竟是有谋逆在先,按照相关律法就应该被诛九族。所以在这种思想下,很多人都接受惩罚,放弃了抵抗。

就算有人有幸能够逃脱也会被抓起来继续接受惩罚,如果有人逃跑,全国都会贴满告示,而那时候人们除了生产劳动之外,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对于这些告示也会格外留意,即使逃跑的人再小心谨慎也会被捉住。当地人对于本地人还是很了解的,毕竟外地人来的少,所以一旦来了一个外地人很快就会被发现。一般情况下,官府都会贴出悬赏的通告,在金钱的鼓舞下,更多人愿意寻找犯人,好去衙门领赏。还有不少人问,为什么不去深山里面过完下半生呢?古时候,深山老林往往都是没有人的,里面有很多的豺狼虎豹,接近于原始环境,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是不小的挑战,与其别豺狼虎豹给吃了还不如接受刑罚留个全尸的好。能谋反的人大多数是重臣或者是皇亲国戚,所以这些人都不愁吃穿,生活条件也十分优越,要是生活在深山中,是难以生存下来的,所以逃进深山过完下半生的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情况是不允许的。

那么能不能谎报人口呢?谎报九族人口确实会有漏网之鱼,但是这样的几率是很小的,古代有一套完整的人口登记制度,除了官方之外,族谱中也会明确的登记每个宗族的子嗣情况,所以靠瞒报或者是谎报而死里逃生几乎不可能。总之诛九族是一项重罪,皇帝也会格外重视,一旦有人犯了此种罪行,只能慢慢等死,能保全自己的人几乎没有,皇帝也不允许这样的人存在,有任何漏网之鱼也会赶尽杀绝,留着就是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