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汉字解密丨炎——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021-07-16 10:01:12
分享到:

甲骨文的炎是一个会意字,由上下两个火字叠加在一起组成。火是个象形字,就像一团正在燃烧升腾的火焰,两个火叠加起来,当然燃烧更为猛烈,所以它的本义就是大火。

金文的炎字承续了甲骨文字形,但是由于书写工具和器物的原因,金文炎字的火苗形状更加饱满。

到了秦朝,小篆的炎已经抽象化,线条规整,形体也更美观。

“炎黄”的“炎”是不是和火有关呢?传说炎帝就是神农氏,以火为德,他的部下就称他为炎;黄帝属土德,土地呢,又是黄色的,他就被称为黄了,炎黄二帝就这样得名。其实,炎帝和黄帝时期可能正处于原始社会从畜牧业向农业转型的阶段,原本人们猎取动物,采集野果以填饱肚子,后来大家学会栽培植物了,就不用到处跑来跑去,开始定居在某个地方。他们把草、树割掉砍掉,放火焚烧山林,烧得的灰烬用来做肥料,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生活。这个炎字大概正好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火的崇拜和重视,所以把他们的部落首领命名为炎。黄帝大约是当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部落首领,他注重农耕,观察天文,制定历法,力求让山川土地多产粮食,养活更多的人,最后成为农业社会的强者,甚至打败了炎帝的部落,统一了周边地区,成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人们以土地的颜色尊称他为黄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炎帝和皇帝在华夏文明史上的重要作用,后世的人们就自称为炎黄子孙。






责任编辑 教育频道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便民服务

社会保障 交通出行
公积金 公安服务
职业资格 医疗健康
市场监管 法律服务

定制服务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长江云TV(湖北IP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