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海系列(上篇)老人与海

摄影 | 李颀拯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东海,曾经的世界四大渔场。这里有着延续了上千年的捕鱼方式;也有着现代海洋经济对大海无节制的索取。本周一、三、五连续3期《看见》,关注渔民,看见东海。编辑:秦翼

中国东海系列(上篇)老人与海

图/文 李颀拯

  南屿,生活着一群老人,他们的年龄在50到82岁之间。老人们说,从他们小时候记事起,就开始在这片海滩上以捕鱼为生,这是从他们父辈们那传承下来的谋生方式。从春节后到中秋这段时间,他们采用的捕捞方法叫“拉山网”。这在福建沿海一带是一种已经传承了上千年的捕鱼方式。整个捕捞过程没有任何机械化的工具,哪怕行船,也靠人力。

  南屿,一处美丽、纯净的地方

  这是福建漳州市东山县的一个海岛,这片海滩所处的位置,当地人有很多种叫法,有的叫礁作,有的叫河滩。海滩边有一些小平房,小平房大多已经租给小工厂,从事一些小型加工行业。偶有几间还住着老人。那些小平房生锈的门牌上写着“南屿”二字。

  这是一片美得可以让人窒吸的海滩,有近一公里长的沙滩,沙很细,海水的颜色按深浅有着明显的分界线,近处是浅蓝,远处是深蓝。天,也可以用小时候写作文常用的“瓦蓝瓦蓝”来形容。若是阴天或者下雨,乌云,也是层次分明的。

  我惊叹于它与其它海滩的众多不同之处:这里沿岸没有连片的宾馆别墅,居民或者游客可以随意进出;这里没有嘈杂的海鲜大排档,空气中没有浓重的烧烤油烟,海滩上没有随意排放的厨房泔水;这里没有大片的养殖场,岸上没有建着各种各样的小水泥房,数不清的白色管通过沙滩伸向大海深处,抽取着养殖用海水,回报着废水,像一个正被抢救的危重病人,全身插满了各种管子。

  白天,在海岸线行走,抬头就可以随时看到远处的地平线;晚上这里没有霓虹闪烁,漆黑的夜里可以安安静静地听着海涛拍岸。这里的人,眼眸纯净,哪怕是已经历世事的老人。来了,就热情地和你打招呼,哪怕你听不懂闽南话,从动作上就能明白,他请你坐下来喝杯茶。

  下午4点,小花又来到海滩边,它到各个窝棚前转了一圈,捕鱼的老人还没来。它在几处破屋的墙角里,东嗅嗅西闻闻,最后在一处角落里使劲刨了一会儿,觅得一截已经晾晒发白的骨头,来到渔船边,埋头啃啃,然后,放下,抬头看一会儿大海,发一下呆,再叼起骨头……再发一下呆。捕鱼的老人们说,它在等它的主人。

  早些年,小花并不在外流浪,它的主人是一个生活在海边,靠拉山网或丝网捕鱼的老人。

  拉山网,一份简单、念旧的坚持

  拉山网是根据潮水和渔讯来作业的,往往都是从黄昏开始,到深夜11点结束。先靠一条船把长约500米的绳和网带到海上,然后岸上的人要分成两队,各有七八个人,一队拉一条网索,两边同步进行。细看他们的腰间都扎着布绳或是皮带,皮带上又系着一条不足一米的尼龙绳,绳子的顶端有一片方形的竹片,老人们轻巧地把竹片往缆绳上一抛,就缠住了绳索。

  拉网中,每个人相隔约三、五步的距离,左右错落分开,远看如同生长于缆绳之上的枝干。老渔民的身体向后倾斜着,艰难地倒步而行,走到队尾的人每走一段便要换到人群的最前面拉网,如此反复。撒入大海的渔网受海潮的阻力和进鱼的重量,变得很沉,老人们拉网如纤夫拉船一般吃力。

  那条流浪狗小花的主人,也曾是这些拉山网的老人中的一员。去年,老人病了,去城里住院,这之后,就再也没回来。可小花还遵循着老人曾经的生活规律,每天下午4点会到这片海滩上来。也许是因为一起拉网的老人都认识它,偶尔会带些在家中的剩饭剩菜给它。但老人们却都坚持说,这是小花在等它的主人。他们认为,小花等待主人的那份坚持,就犹如他们对自己“拉山网”那份简单、念旧的坚持一样。

  老人,一段简单、干净的交情

  陈怀明,68岁,被老人们叫做老板。因为船和渔网是他买的,虽然这些东西总价还不过万,但已经使用20多年了。陈老板对每次渔获的分配十分公平,大家都信任他。他会根据每人的分工不同,按劳分配。这个团队一共20人,2人负责在菜场卖鱼,1人负责住在海边的小屋中看守渔船渔网以及鱼获分类,5人划船,剩下的人在岸上拉网。老人们根据每天卖掉的渔获分钱,大多数的日子能分到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一年中只有那么两三天,他们可以分到百元以上。“既然赚不到什么钱,你为什么还要组织大家来拉网?”我问陈老板。“都是老兄弟了,大家习惯这样生活,钱嘛,多就多点,少就少点,这船也没有柴油费,就是花点力气。”陈老板头也没抬,边说边做着手上的活。

  黄柴喊,82岁,是这团队中年龄最大的老人,他从15岁就开始在这片海滩上拉网了。他说,年轻时,这一带,拉山网的人很多很多,那时候,鱼多啊!这周围随便哪个海滩,一网下去,往上拉,都拖不动。少的时候也有10多担(一担约50斤),多的时候,有上万斤。“现在,不行啦,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没鱼了……”

  雷武列,79岁,很壮实,15岁就开始做船工了。他现在还在拉山网中负责划船这个重体力活。他说:“就这片海滩上,5年前,还有30多条船在拉山网的,现在只剩我们一条了。不过,周围能这样拉网的沙滩也不多了,全都是网箱养殖和岸边养殖埋下的水管,根本下不去网。”

  赖东海是这个团队中,唯一一个不到50岁的“年轻人”,43岁的他是今年才加入的。白天,他在菜场卖肉,晚上来兼职。第一次见到他,陈老板正在给他发前一天的工资“35元5角”。他说,他来拉网主要倒不是为了赚钱,他喜欢和这群老人相处。“简单、干净……你看,我们都穿得破破烂烂,甚至一身的鱼腥味,你应该知道,我指的干净是什么。”这个曾在旅游城市厦门打过工的中年男人,不知是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让他有了这样的想法。

  15块钱,一份温暖、坚守的情怀

  下午4点半过后,老人们陆陆续续从各自的家中过来,坐在海滩边的窝棚下,有的喝茶聊天;有的打牌赌香烟;有的在逗流浪狗小花玩;有的则会去海滩上捡垃圾,比如一些破木头或者大的泡沫塑料。老人说,海岸上出现这些东西感觉太脏了,他看着难受,再说,有些垃圾整理一下可以再用,或者卖点钱。他们现在的窝棚里,大家坐着喝茶聊天用的桌椅沙发,都是这样捡来的。天色渐渐暗下来,他们开始整理工具,然后众人抬船下海。

  一个小时后,第一网上来,当渔网逐渐露出水面,周围的看客们骚动起来。可陈老板只用了5分钟,就整理完了鱼获,还填不满筐底。又一个小时后,第二网上来,其中有一条大鱼,大家都很高兴,有看客当场花了150元,把鱼买走了。剩下的小鱼,陈老板整理一下,凑满了半筐。第三网上来,陈老板赶紧用冰块把鱼包好,骑上电动车送去菜场,那里有2个负责卖鱼的老伙伴在等着接手。

  晚上11点,最后一网鱼拉上来后,我问陈老板,“今天收获算好吗?”“不好!”“为什么?前面不是还有条大鱼吗?”“那些小鱼都只能当饲料加工用的,一块钱一斤。今天的钱,粗算算每人分不到15块钱,你说好吗?”陈老板急匆匆又把鱼送去了菜场。

  拉网的老人们慢悠悠收拾好工具,各自领到前一天渔获的分成,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钱,叠好放进口袋,从他们的表情里,一点都看不出对于分成的态度。依旧如下午来时那样,笑呵呵地散去。

  流浪狗小花,在闻嗅着陈老板遗漏的小鱼小虾,它的身影被窝棚的炽光灯照着,在海风吹动下,不停地摇摆。

  “啪”看守窝棚的老人关灯休息了。小花叼着白天找到的那根发白的骨头离开,它走几步就回头看看,慢慢消失在海滩的波涛声中……

  第二天的下午四点,它又会和老人们一样,准时出现在南屿的海滩上。

编辑:秦翼   拍摄支持 | 绿色和平

 

 

"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

(正在火热征稿,截止日期2015年3月15日)

参与方式: 新浪爱拍社区

如果您有悄悄话想告诉我们,欢迎私信 @看见微博;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
邮箱:sinaphoto@vip.sina.com

  • 化石猎人
  • 内地人在澳门
  • 澳门“回归一代”
  • 澳门珠海双城记

中国东海系列(上篇)老人与海

摄影:李颀拯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2014-11-02 21:49:55

1/35
  • 老人们说,从他们小时候记事起,就开始在这片海滩上以捕鱼为生,这种父辈们传承下来的谋生方式叫“拉山网”。小船准备妥当后,老渔民们合力先把一条长约500米的缆绳加上100米的挂网装上船,准备带到海上。

  • 晚上,这里的海滩没有霓虹的闪烁,漆黑的夜里只听见海涛拍岸的“哗哗”声。5个老人1条船,带着“山网”划向大海,一边划一边下网。大约1个小时后,他们静悄悄地沿着海岸兜了一个半圆,回到岸边,最远的下网地点离岸边约有500米。

  • 随后,岸上的老人分成两队,各有七、八人,一队拉一条网索,两边同步进行。细看,他们腰间都扎着布绳或是皮带,皮带上系着一条不足一米的尼龙绳,绳子的顶端有一片方形的竹片,老人们轻巧地把竹片往缆绳上一抛,就缠住了绳索。

  • 拉网中,每个人相隔约三、五步的距离,左右错落分开,远看如同生长于缆绳之上的枝干。老渔民的身体向后倾斜着,艰难地倒步而行,走到队尾的人每走一段便要换到人群的最前面拉网,如此反复。撒入大海的渔网受海潮的阻力和进鱼的重量,变得很沉,老人们拉网如纤夫拉船一般吃力。

  • 随着老人后退的脚步,渔网逐渐露出水面,周围的看客们骚动起来。68岁的陈怀明,陈老板只用了5分钟,就整理完了渔获,第一网还填不满筐底。一位老人说,“原来这一带,那个鱼多啊!一网下去,往上拉,都拖不动。少的时候有10多担(1担约50斤),多的时候,有上万斤。”

  • 晚上11点,最后一网鱼拉上来后,陈老板赶紧用冰块把鱼包好,骑上电动车准备送去菜场。“除去第二网的一条大鱼被一名看客当场150元买走外,那些小鱼都只能当饲料加工用,一块钱一斤。今天赚到的钱,粗算下来,20个人分,每人不到15块钱。”陈老板匆匆地说。

  • 老人们慢悠悠收拾好工具,各自领到前一天渔获的分成,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叠好后放进口袋。这个团队一共20人,2人负责在菜场卖鱼,1人负责住在海边的小屋中看守渔船渔网和给渔获分类,5人划船,剩下的人在岸上拉网。

  • 只要是出海的日子,下午4点半过后,老人们便陆续从家中过来,坐在海滩边的窝棚下,有的喝茶聊天;有的打牌赌香烟;有的逗流浪狗小花玩。“年轻时,拉山网可以养家。现在,不行了,鱼少,最多只能算贴补家用,或者索性当锻炼身体吧。”老人说。

  • 在老人作业的海滩后面,有一片树林。树林里原有5条用于织网的织道,每条长300米以上。以前,拉山网的人多时,这儿也很热闹,如今,只剩一条织道还在使用。

  • 老人们说:“5年前,就这片海滩上,还有30多条船在拉山网,现在只剩我们一条了。周围能拉网的海滩也不多了,要么开发成了旅游用的海滨浴场,要么布满了养殖网箱或在岸边埋下养殖水管,根本下不去网。”

  • 老人们平时会去海滩上捡垃圾,比如一些破木头或者大的泡沫塑料。老人说,海岸上出现这些东西感觉太脏了,他看着难受,再说,有些垃圾整理一下可以继续使用,或者卖点钱。他们现在的窝棚里,大家坐着喝茶聊天用的桌椅沙发,都是这样捡来的。

  • 小花是一条流浪狗。以前,小花的主人也曾是这些拉山网老人中的一员。去年,老人病了,去城里住院,之后,就再也没回来。可小花还遵循着老人曾经的生活规律,每天下午4点会到这片海滩上来。曾经一起拉网的老人都认识它,于是,会带些家中的剩饭剩菜给它。

  • 天色渐渐暗下来后,老人们开始整理工具,然后众人抬船下海。也许是因为吃的,流浪狗小花才定时来到海滩窝棚边。但老人们都坚信:“小花在等它的主人。”在他们看来,小花等待主人的那份坚持,就犹如他们对“拉山网”那份简单、念旧的坚持一样。

  • 黄柴喊,82岁,是团队中年龄最大的老人,他15岁就开始在这片海滩上拉网,最远也就到过厦门。原先,一家人全靠他在这片海滩上拉网赚钱。如今,孩子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定期也会给老人一点生活费。可老人还是习惯到这片海滩上来找“零花钱”。

  • 张乡下,75岁,是这条小船的舵手,他划浆负责方向。这一天,天空乌云压顶,老张很兴奋地穿上雨衣,准备提前下水。他说:“有雷雨的日子,气压低,这样的天气,鱼多。拉网本来是针对渔讯,现在渔讯是没有了,但雷雨前后,鱼群聚集,能捞到就算是好收成了。”

  • 秀霞,67岁,是这群拉山网老人中唯一的女人。她就住在海滩边的小屋中,负责看管工具和分捡渔获。她老公原本也是这些老人中的一员,因为实在赚不到什么钱,前年,她老公就去厦门的工地上打工了。

  • 进顺,77岁,只会讲闽南话,也听不懂普通话,只会埋头干活。每次收工,他都会细心整理完所有工具,最后一个离开。陈老板每次都会有意地多给他几块钱或者送他几条鱼,他都会显得有些不太好意思,然后默默收下。

  • 雷旺的老伴每天傍晚时,都要点上一支香,朝着大海的方向拜一拜。这些拉网老人的家中,有很多都是子承父业,只是年轻人都开起了大船,去了远洋。大海阴晴不定,靠海吃海的居民往往都很虔诚,在男人出海的日子里,女人们就拜佛祈福,求渔获,求平安。

  • 时至今日,每当夜幕降临,老人们依旧会划船出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一种古老而谦卑的方式,面朝大海,感恩收获。南屿,曾经门前沙滩的海湾里,每天都有30多条船只作业,如今,只剩下20多个老人和1条小木船。老人终将老去,一同老去的,还有人们对大海的敬畏。

视频

上一页 下一页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 (www.sina.com.cn)顶部 “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两个鬼故事游戏平台起名字鼠年娃娃起名战士幻化起名字叫子鱼好吗免费在线店铺取名起名大全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新生儿宝宝起名称测试汽车销售公司起名大全免费奈良鹿丸无法触碰的爱蜀汉我做主武侠之神级捕快贪生怕死打一生肖起名用歆的字寓意好吗哪个装修公司好山村一亩三分地我和我们在一起剧情介绍下雪的有意境的短句子起名女孩鼠年张关于梅花的诗斗罗大陆开局女性好感度全满jav789银行卡转账限额僵尸叔叔国语起名器在线余性女孩起名大全家事易重庆飞驶特悠如何起名字设置电脑自动关机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