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查处“3·15”晚会通信违规行为,骚扰电话仍是通信行业难治的“牛皮癣”

工信部查处“3·15”晚会通信违规行为,骚扰电话仍是通信行业难治的“牛皮癣”
2022年03月16日 18:00 艾媒咨询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以免费WiFi为名诱骗用户下载恶意APP、应用软件平台强迫捆绑下载、骚扰电话、儿童手表安全防护等涉及到通信行业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工信微报中发布通告,将组织认真核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严厉查处。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刚刚发布的《2022年H1中国移动通信消费市场研究报告》,消费者对于电话卡信息安全问题关注度相当之高。这几乎是通信消费当中的“老问题”,尤其是屡禁不止的骚扰电话问题,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在工信部的通告中,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

  针对以免费Wi-Fi为名诱骗用户下载恶意APP问题。曝光了WiFi破解精灵、雷达WiFi、越豹WiFi助手等3款APP,第一时间下架处理,同时组织相关省通信管理局进行查处,并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WiFi连接类APP进行全面技术检测,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针对应用软件平台强迫捆绑下载问题。组织相关省通信管理局对曝光的百助网络公司及PC6、桔梗、ZOL、腾牛网等软件下载平台依法进行查处,同时督促主要软件下载平台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整改捆绑欺骗误导用户下载软件等违规行为。

  针对骚扰电话问题。一是责令基础电信企业立即关停涉事企业拨打骚扰电话的语音专线,加强通信资源规范管理。二是组织相关省通信管理局对融营通信、容联七陌等呼叫中心企业进行核查,并依法予以处罚、实施行业信用管理。三是联合有关部门深入整治骚扰电话有关问题,加强源头治理。

  针对智能儿童手表安全防护问题。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和专项治理,强化技术检测和监督检查,对安全能力不达标的儿童专用移动智能终端,将责令停止销售并依法处置涉事企业,切实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在通信消费中,消费者对于电话卡信息安全问题相当关注。首先是扣费问题,“运营商在本人不知道情况下乱扣费”占据了六成份额;其次是“置办新号码,仍收到前机主的认证信息等”。

   而对于骚扰电话问题,消费者不堪其扰。大约5年前,有超过八成的网民每周都能接到各种类型的骚扰电话。2018年下半年开始,工信部等13部门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并开启了对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专项整治。近两三年来,骚扰电话的比例已经大幅度下降,但骚扰电话始终难以根治。

  有的骚扰电话还涉嫌诈骗。从年底到今年初,众多投资者不断收到来自香港、澳门、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境外电话,对方自称是桔子理财的客服,声称目前需要投资者配合资产清退调查,伺机引诱投资者进群而实施诈骗。而实际上,桔子理财在2021年2月就完成了资产清退工作。桔子理财的资产管理方已经报警。类似的骚扰电话疑似诈骗现象,在其他投资平台当中也出现过。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骚扰电话问题治理上,电信运营商责无旁贷。一方面电信运营商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感,坚持严肃治理不放松;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责任落实也需要更加规范,确保整治措施的执行到位。

        通信行业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协同机制,促进电信运营商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多方协作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骚扰电话问题。

  •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作业帮智能学习机引领新潮流

  • 艾媒观点集锦 | AI行业专场:AIGC浪潮“卷”至广告业

  • 睡眠经济行业新风口:睡眠消费需求显现,科技推动助眠产品创新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