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暨第三届湖南非遗购物节在湖南雨花非遗馆举行启动式。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旨在深入挖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典型实践,展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乡村振兴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启动式上发布了以“芙蓉国里·湘遇非遗”为主题的湖南非遗宣传片。为充分展示潇湘风情、弘扬时代精神、凝聚文化共识,全面提升湖南非遗的关注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湖南省文旅厅组织制作团队,利用半年时间,行程超过5000公里,赴各市州现地拍摄40余个非遗项目、收集200多个项目素材,从中精挑细选制作了5分钟的湖南非遗宣传短片。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鹏表示,这几年来,湖南非遗不断地与时间赛跑,在保护上加力、在传承上加压、在传播上加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求作为,实现非遗从社会新词到社会热词,从濒临消失到融入生活,从亟需抢救到发展振兴,从局部开展到全域推进,从传统、单一的保护方式到现代、多元的保护方式,这无不展现出湖南非遗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随后,湖南省文旅厅发布湖南省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并举行授牌仪式。2021年,湖南省新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个,包括新增项目老司城传说、嘉禾伴嫁歌、巫家拳、岩鹰拳、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雕花蜜饯制作技艺、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7项,扩展项目板板龙灯、涟源湘剧、梅山剪纸、湘西苗绣、通道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岳州扇制作技艺、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陈氏蜂疗法、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端午节(道州龙船民俗)、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南岳庙会12项。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与十四个市州文旅负责人共同击鼓启动。李爱武对本次活动表示高度认可,她表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既是为了展示雨花区和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更是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促进文旅市场复苏与振兴的具体行动。

  她指出,湖南省推动非遗进校园、非遗扶贫、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共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37个、省级代表性项目410个、非遗工坊166家,各项工作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雨花区大力推进省委、市委“强省会、兴文化”战略,探索出了“非遗+”的创新发展模式,特别是雨花非遗馆已初步形成了“天下非遗聚雨花”的品牌效应。全省文旅系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非遗的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用非遗感染人、吸引人、凝聚人,用非遗创品牌、创特色、创效益,不断开创非遗工作新局面!

  活动现场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和非遗展演,有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的创意戏歌《锦绣潇湘等君来》、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选送湖南皮影戏专场演出、常德市武陵区文化馆的常德丝弦《爱在潇湘》、湖南雨花非遗馆的《鼓舞盛世》,还有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东澜湾小学和非遗传承人选送的非遗情景朗诵《拾遗》、长沙市周南雨花中学选送的传统技艺展示《箭阵》。

  活动期间,湖南省第三届非遗购物节在“长株潭雨花非遗集市”盛大开启。本届购物节将联合湖南14市州非遗工坊、非遗老字号、非遗企业开展为期五天的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展示湖南丰富的非遗资源,增加公众对非遗的了解,促进非遗走进生活。湖南省文旅厅遴选出常德丝弦、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岳州扇制作技艺等14个非遗项目进驻非遗集市,展出各市州地标性精美的非遗项目和产品。雨花区由湖南雨花非遗馆策划“拾遗仔仔·少儿非遗主题艺术展”,并组织湘风云绣、湘澧窑、琢木鸟等16个特色非遗项目及其文创衍生品参展。雨花区免费发放75000元非遗消费券,让人民群众在购买、使用非遗产品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共享非遗保护成果,推进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在雨花区举行此次活动启动仪式后,全省各地将举行309场线上线下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不断以鲜明的时代感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尤其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做好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发展,让非遗“活”在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里是必然要面对的课题。“‘非遗’不仅仅是传统的艺术瑰宝,更是一种具有经济特点、可转化为消费品的商业资源,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也可以利用其商业价值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共长沙市雨花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军其表示。

  据悉,当前雨花区有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7个,区级非遗项目12个。湖南雨花非遗馆已汇聚了300余个非遗项目,200余名非遗传承人,成为国内聚集非遗项目数量最多、非遗传承人最集中的场馆。雨花非遗馆以打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地为目标,为传承人、文化工作者搭建桥梁,为非遗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打造“吃、玩、赏、学、购”的非遗主题综合平台,推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强省会贡献力量。

  (通讯员 刘琛、吴祎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