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间“大房子”

 

对北大人有着独特的意义

 

它的设计错落有致

 

高耸的塔型楼顶

 

有两翼前伸的建筑形体

 

和柱廊连贯的内部布局

 

重大典礼、外事活动

 

电影放映、音乐会演出

 

科学、艺术、人文在此交汇

 

滋养着北大师生的心灵

 

它是落成于1999年的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历时两年筹备

 

在李莹文化艺术基金的支持下

 

“大讲堂之路”展览

 

正式与公众见面

 

 

(展览名称由哲学家、美学家、书法家杨辛先生题写)

 

3月16日-4月20日

 

每日11:00-13:00

 

走进流光溢彩的百周年纪念讲堂

 

从建筑变迁着手

 

以其精神内核为主要线索

 

寻找你我“北大里的讲堂”

 

和“讲堂里的北大”

 

追溯不止百年的光阴变迁

 

 

文末参与互动

 

有机会走进北大

 

不要错过哦~

 

如果说哪一幢建筑可以同时代表北大的传统精神和时代风貌,连结北大的悠远记忆和美好愿景,那么,在我的北大心忆中,则非百周年纪念讲堂莫属。

 

——王浦劬《从物华到天宝: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心记》

 

 

q2324325

 

生机盎然的“大饭厅”

 

百周年纪念讲堂,是北大人心中的美学殿堂,而它的前身是建于1952年的食堂——大饭厅。彼时的北大师生,方从孕育了五四运动的沙滩红楼,迁往环境优美的燕园。为了解决数千师生的就餐问题,三角地的柿子林旁,一座木结构大体量建筑拔地而起。饭厅内部宽敞明亮,布置也十分简洁,没有椅子,一张张方桌规整地摆列其中。在享受到用餐便利的同时,师生们很快意识到,食堂的场所之大,亦为大型学生活动提供了组织之便。

 

 

大饭厅内景

 

 

1953级物理系物理专业部分同学在大饭厅用餐

 

 

大饭厅时期的饭票、粮票、活动入场券

 

于是,这原先只计划使用5年的临时建筑,迅速焕发了它的无限生机,也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时光中成为了燕园中始终闪亮的那一颗明星。不开餐的时间里,拉开排排方桌,摆上讲演设备,临近学生宿舍的大饭厅,便成为了可供听讲座报告的大讲坛,为师生思想交流与碰撞提供了极佳的平台。周恩来总理曾在大饭厅作报告,关怀北大学子;马寅初校长、钱学森先生于此讲述前沿观点见解,启迪后辈思考;许广平先生在这里出席了鲁迅纪念大会,演讲动人心弦……大讲坛之上,多少名家大师、仁人志士的足迹在这里留下。他们卓越的学术思想、深邃的历史洞见、激昂的铿锵豪言,深刻感染着在台下的每一位听众,亦伴随时代的发展,悠扬回响在讲堂的一方天地间。

 

 

1956年10月20日,北京大学纪念鲁迅诞辰75周年和逝世20周年纪念大会在大饭厅举办,许广平先生作演讲

 

接受报告与讲座的熏陶之余,大饭厅也是举办各类艺术活动的大礼堂。大饭厅西端最初有个不小的舞台,电影幕布悬于其上,美好动人的故事便在这里上演:电影是学生们难得的娱乐活动,每到放映日,饭厅门前总是排满了自带方凳的学生。电影之外,大饭厅还是音乐会、诗歌会、辩论赛等活动的汇集之处,每年的新年联欢会、毕业典礼、迎新会亦在这里举办。上世纪八十年代,舞会在校园里流行起来。每逢周末的晚上,大饭厅又是另一番景致,满怀激情的青年们执手起舞,憧憬未来。

 

 

1970年代起,大饭厅作为迎新站,迎接北大新生

 

自携餐具的叮当声,与板凳置地的咚咚响,汇成了燕园晨昏的美好交响。大饭厅以缕缕炊烟温暖师生的同时, 也为师生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极大的充实与给养;无数喜怒哀乐在这里发生,它陪伴北大师生走过一段风雨兼程的路,成为了几代人的精神栖息地。

 

q2324325

 

百花齐放的“大讲堂”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与全国范围内对真理的讨论逐渐深入,思想文化浪潮迅速涌来,澎湃在每一位北大人的心头。为适应师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向往和追求,1983年,学校对大饭厅重新改建,安装固定座椅,设置舞台,专门作为会堂使用,并定名为“大讲堂”,“大饭厅”也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进行设计并改造后的大讲堂,是学校大型庆典与学术文化活动的重要举办地。聆听着改革开放后的时代新声,寄托着师生们的“诗和远方”和对未来愿景的蓬勃热情与无限遐想。

 

 

改造后的大讲堂

 

 

 

展厅中大讲堂的复原场景

 

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各类学生社团,各展身手的“十佳歌手”与歌声嘹亮的“一二·九歌会”等许多延续至今的校园品牌活动,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讲堂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创举。诗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们的集体爱好,在大讲堂举办的未名湖诗歌朗诵会也成为了全校学生共同的节日。每逢朗诵会举行,即使是一两千座位的礼堂也总是堵得水泄不通。

 

 

1985年12月7日,“一二·九”歌会在大讲堂举办

 

而大讲堂不仅见证了北大学子新诗派的开创,也目睹了与诗歌同生同源的音乐的新时代潮起——中国摇滚时代的崛起。1987年,大讲堂里的那一场崔健演唱会,在几乎掀翻屋顶的热情与掌声雷动中画上圆满的句号,成为一代北大人难忘的热血回忆。

 

电影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大人的重要精神爱好。大讲堂放映的电影类型开始丰富多样,《魂断蓝桥》《罗马假日》等经典电影令观者大饱眼福。此时,电影幕布已然成为师生们窥见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大讲堂的文化氛围影响了一代人的青春。

 

 

1996年第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大讲堂时期各类活动入场门票

 

q2324325

 

流光溢彩的“百讲”

 

如今,我们熟悉的“百讲”全名为百周年纪念讲堂——它于1999年5月3日落成。数年的时间里,百讲以其高规格,服务学校重大活动的举办,接待中外重要嘉宾。各院系的周年庆典、主题歌会与各项活动开幕式、毕业典礼、表彰大会与动员仪式等都在此举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访问期间也在此留下他们的宝贵思想先声,鲜活观点不断碰撞革新,熠熠生辉。

 

 

 

 

 

如今的百周年纪念讲堂

 

百讲也致力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高雅艺术殿堂。百讲荟萃国内外名家名作,古典与新潮音乐作品在此交汇,中外精彩戏剧于舞台之上重现,舞者翩起纷飞的身姿展现着文明的张弛与活力。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之美交织呈现:《定军山》等中国里程碑式电影作品与数字技术相遇,青春力量注入于传统民族舞剧、歌剧中,老凤亦有时代清声。

 

 

2023年11月24日、25日,中国歌剧舞剧院经典剧目北大专场演出《李白》

 

 

2024年3月22日、23日,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天鹅湖》在北大上演

 

百周年纪念讲堂的盛大舞台,亦是青年学子交流学习、成长进步的重要平台:口碑电影主创团队走进校园,与观众展开积极互动,交流创作想法与感悟;师生文艺活动也得到了极大支持,原创艺术演出与展览获得长足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逐渐走出校园,北大美学的感染力得以从四方校园走向千家万户。

 

二十多年来,讲堂始终践行“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的根本宗旨,以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为己任,在保障学校重大活动、满足各单位场地需求基础上,每年自主策划承接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展览等活动数百场,与海内外知名演出团体、艺术家深化合作,积极推动美育资源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整合,竭力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优质服务。

 

 

北京大学2021-2022年度校园十佳歌手大赛

 

 

2021年5月13日,电影《1921》在北大举办首发式

 

 

2007年4月18日,钢琴家郎朗北大行之大师班音乐会

 

 

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映后,导演周星驰与师生交流

 


 

讲堂积极引进正能量艺术作品,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思政功能。在艺术之外,讲堂尝试“艺术+学术”的路径,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理解和欣赏艺术之美。同时,讲堂的艺术舞台也可以由学生创造。2021年起,讲堂联合校内单位共同推出“大讲堂艺术实践课”,学生通过艺术学习走上专业舞台,展示自我,形成“聚光灯下教育”的理念。

 

展览中还有讲堂学生志愿者团队的故事。这支团队伴随讲堂同步发展,多年来在促进讲堂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提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机会、协助讲堂场务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讲堂开展“劳动教育”的生动体现。

 

 

北京大学建校125周年暨音乐传习所成立100周年专场音乐会

 

如今的百周年纪念讲堂,已然成为了北大师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名师讲坛、优秀影展、戏曲国粹、音乐欣赏......百讲舞台上的多样化艺术呈现,将无与伦比的审美体验融于燕园生活的缤纷中,教人沉醉。

 

q2324325

 

美育之风,弦歌不辍

 

从大饭厅到大讲堂,这里逐渐成为校园文化重镇,“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脉络日渐清晰。先驱者开美育风气之先,百年来弦歌不辍。

 

 

北京大学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美育的开拓者,他认为美育能够陶冶性情,养成高尚道德,改良社会风气。民国初,在担任教育总长期间,他将美育写入了国家教育宗旨。蔡元培先生就任校长后,力图使北大成为“滋养中国学术繁荣生长的殿堂”,对美育亦极为重视,他推动开设美学课程,设立艺术社团,积极践行美育。自1917年起,蔡元培在北大先后发起成立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戏剧研究会、歌谣研究会、新剧团等社团组织,聘请陈师曾、萧友梅、刘天华、胡佩衡、徐悲鸿、王露等担任导师并指导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积极支持创办艺术杂志,并促成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成立,推动了中国专业艺术教育的建立。

 

课堂内外,美育的开拓与实践,既是北大先贤对艺术的求索、对人性的探问和对社会的关照,也为后来者播下追寻“美”的种子。

 

 

 

蔡元培《美育代宗教》手迹

 

再次走进百周年纪念讲堂

 

透过一件件珍贵的展览品

 

回望历史的溯源

 

梳理使命的承载

 

也为传承和创新作出注解

 

以此折射百余年来

 

北京大学在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方面的不懈追求

 

互 / 动 / 有 / 礼

 

你对北大这所“大房子”

 

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记忆

 

欢迎在评论区与小北分享

 

截止2024年4月3日12:00

 

评论区点赞排名前6名的读者

 

将获得

 

北京交响乐团2024“春之声”北大专场音乐会

 

或越秀东方——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北大专场演出《家》

 

演出门票一张(随机分配)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会议中心

 

编辑丨周峻晨、严子莹、王静宇

 

图片 |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朱成轩

 

排版丨杨映锴

 

责编|戴璐瑶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来源: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