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央美术学院2024毕业季正式开启,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同期开展,共展出501名硕博士研究生的3000余件作品。


融合传统和科技要素,26米长巨大“纸鸢”亮相毕业展


来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有着巨大翅膀的“纸鸢”,独特的构造和外观吸引观众驻足。


毕业展上展出的作品《纸鸢》。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纸鸢》作品的设计者、研究生院当代艺术方向博士毕业生刘明鑫介绍,纸鸢有26米长,翅膀融合了传统和科技的要素,铁翼和竹编构成了骨架,翅膀前端覆盖了柔性太阳能光伏电池,纸鸢翅膀并不是固定的,它可以随着太阳的角度调整方向。纸鸢的躯干由一辆普通的快递电动三轮车构成,轮子离地悬空,在光伏发电的驱动下,三轮车车轮飞速旋转。


“作品本身象征着一名普通劳动者不断追逐自己的理想和梦想。”刘明鑫介绍,光伏发电驱动着三轮车车轮飞速旋转,传达出工作场景中普通劳动者的辛劳和坚韧,同时又与纸鸢象征的梦想、心灵、天真形成对比。他表示,《纸鸢》作品涉及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多学科知识,还有物料和人力投入,仅现场组装就用了大概5天时间。


作品《他的猫》,使用羊毛毡和泡沫制成。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当天,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了研究生院教学部、城市设计学院、雕塑系、油画系、书法学院等院系毕业生的作品。毕业展首日就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展,学校入口处一度排起长队。


布面油彩作品《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展区内,多数作品都是禁止触摸的,而在雕塑系展区,一个名为《党项》的作品却可以让观众“狠狠摸”。“请狠狠摸,您将是该作品另一个题目《万人十五天盘出来的石头的参与者》”。作者写道。该作品创作者马千丁介绍,党项是建立西夏的一个民族,这组作品涉及西夏的祭祀和战争等场景。“石头包浆,摸久了会更圆润更好看,层次感更丰富。”


名为《党项》的作品可以让观众“狠狠摸”。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另外,毕业展上还有部分科技类交互体验作品,观众可参与其中,现场感受科技的乐趣。


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持续至5月14日,五一假期正常开馆


观众在现场观展。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今年,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共分为三个阶段,4月30日开启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将持续至5月14日;第二阶段为油画系、壁画系、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的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时间为5月19日至6月2日;第三阶段为中国画学院、书法学院、版画系、雕塑系、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的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时间为6月7日至6月23日。


记者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了解到,为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该馆将于五一放假期间(5月1日至5月5日)正常开馆。观众可通过“央美美术馆”小程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微信公众号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官网进行预约购票。每日观展名额限量,约满为止(毕业季期间,周一正常开放)。


新京报记者 苏季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