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薄其雨)11月3日上午,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召开涉医疗养生类养老诈骗案件情况新闻通报会。新京报记者从通报会现场获悉,近年来,法院审结了多起涉医疗养生类养老诈骗案件,该类案件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财产权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石景山法院指出,该院近四年来审结的涉养老诈骗案件中,医疗养生类占比超75%,涉案的诈骗集团呈现“公司化”“年轻化”趋势,被害人多为有固定收入的退休老人,而被告人中的大量从犯则是许多无固定职业和收入的年轻人。

通报会现场。石景山法院供图
 
石景山法院副院长詹文杰介绍,2019年至2022年,石景山法院共审结涉养老诈骗案件17件,其中医疗养生类养老诈骗案件13件,占比超75%。这些案件中,三成以上案件的被害人多达百余人,且被害人集中分布在60周岁以上,“他们大多是有固定收入的退休人员,有一定的积蓄、退休金等可供支配,因此被诈骗金额一般较高,严重危害了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稳定。”
 
在此前石景山法院审结的一起保健品诈骗案件中,诈骗集团成员分别扮演医生、外联、销售专员、会务、司机、患者等不同角色,相互配合,制造假象以骗取被害人信任。石景山法院发现,此类案件的被告人人数多为3人以上,且多为共同犯罪或团伙犯罪,甚至是组成犯罪集团实施犯罪行为。犯罪集团一般组织严密,各成员分工精细,协作有序,呈现“公司化”趋势。组织者、领导者建立组织架构,吸收组织成员,制定诈骗套路和模式等,其他人员对诈骗环节进行细致分工,并熟练利用诈骗流程和诈骗话术,共同实施诈骗。有的案件诈骗团伙甚至成立公司,以合法的“外观”行诈骗之实。
 
詹文杰表示,尤其是医疗养生类养老诈骗案件中,有些主犯以及诈骗团伙组织中作为业务人员的大量从犯多为85后、90后,甚至部分为00后,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下,一般无固定职业,其中部分为无收入来源的在校学生或者毕业不久的未就业大学生。由于他们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走上犯罪道路。
 
“这些诈骗团伙多流窜作案,经常更换作案地点,加之不法分子不断变化诈骗方法,给查办与侦破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詹文杰说,另外一重困难是因为很多老年人因怕家人知晓、怕给子女添麻烦、担心遭到打击报复、担心报案后损失的钱财得不到退赔等原因不愿主动报案,因此,这类案件的报案率低,即使办案机关找到被害老人,很多被害人仍不愿承认其被骗事实,导致在具体案件中,诈骗金额无法被充分认定。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