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京报网摘 > 正文

以桃为姓 灼灼其华笑春风

2024-05-15 19:52

北京晚报·五色土

百家姓,桃。

“桃”本义指桃树,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也指桃树的花朵或者果实,后引申为形状像桃的其他果实。叶子长圆披针形,花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多有短茸毛,味甜,是常见水果。

桃不仅好看,还用途广泛,花、果可食可药,树干、树枝可做器物、用于建筑。

以桃为姓,也丰富多彩。

宋代《碧桃图》页

夭夭之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真喜欢《诗经·周南·桃夭》里这轻灵活泼的句子。小桃树儿笑盈盈,红花朵朵真鲜明。鲜艳的桃花衬出那即将成为新娘的女孩儿的娇羞和纯美。

上古时期,女孩儿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季节出嫁。“桃”与女子、美丽、浪漫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桃与美人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礼记·月令》说:“仲春……桃始华。”《周礼》载:“仲春,令会男女。”朱熹在《诗集传》中也说:“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

桃,便在华夏文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在中国被栽种、食用的历史悠久,集美与实用于一身。

面若桃花,就是形容女子漂亮的词儿。美女的脸常被称为桃脸、桃颊。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西厢记》写崔莺莺之美时,用的就是“杏脸桃腮”。古代女子也懂得用桃花来美容。将新鲜的桃花捣烂取汁,敷于面上,用手指指腹轻轻按摩片刻,或者将阴干的桃花粉末和着适量蜂蜜调匀,涂敷面部,达到润泽肌肤、使面色红润、皮肤光滑细腻而富有弹性的效果。

果实桃子也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并喜爱。古人还常以桃祝寿,称为寿桃,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神异经》记载:“东方有树,高五十丈,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三寸,和核美食之,令人益寿。”适当食桃,确实能美容益寿。作为水果,桃甜、鲜,纤维素和维生素E含量高,能滋补身心、抗氧化、抗衰老,防动脉硬化、便秘等。民间早有“桃养人”和“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谚语。

树枝“桃”又与巫术神灵结缘,成为仙木、“驱鬼之木”。《典术》记载:“桃,五木之精,仙木也。”《左传·昭公四年》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都可以用来消除灾祸。据传,在遥远的东海上有一棵大桃树。树下站着两位神将,即神荼(shēn shū)和郁垒(lǜ),所以鬼怪见着桃树就害怕。于是,人们为了压邪镇鬼,就在大门挂上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到了五代时期,人们又开始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这也是春联的源头。

以桃为图腾,以桃林为居住地,以桃为姓,古人一样一样地、以欣喜和崇敬之心地做着。“夸父逐日”的传说,就体现了古人的虔诚。《山海经·海外北经》如是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实有其地,大约在现在的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虽然没有追到太阳,但夸父临终前的这一“弃杖”动作,除了有对族人的不舍和牵挂,还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东西:木杖落地的地方,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过客遮阴;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饥止渴,让他们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再踏上旅程。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桃林中定居,以桃为姓,立桃图腾。那时是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又把桃之“木”字偏旁改成“女”字偏旁,姚姓也从桃姓中诞生。

春秋时期即有桃丘(约为今山东),也叫桃邑、鲁邑,是周朝大夫的采邑,那里的人们以邑为姓,称桃姓。

融于温柔深藏坚定,怀抱理想不忘现实;花儿令容美,果儿令寿长,树枝能避邪。桃,背景深厚,内涵丰富,外表靓丽,意义深远,是既美且飒的典型。

(清)邹一桂《桃花图》轴

羊左之交

除了以邑为姓,桃姓也来源于官职。

周官攻金之工即有桃氏,出于《周礼》。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考工记》将从事金属冶炼和制器的工人称为“攻金之工”,其中又细分许多小行当,每个行当又归不同的人管。攻金之工包括:筑氏执下齐(齐通“剂”。以铜、锡等金属冶铸的青铜铸器,含锡多者为下齐,反之为上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乐器),栗氏为量(量器),段氏为镈器(泛指金属农具),桃氏为刃(剑等兵器)。以上筑、冶、凫、栗、段、桃都是工职,都成姓氏,只不过除了栗和段,其他筑、冶、凫、桃等姓氏,在今天似已很难见到。以桃为制剑等兵器之工匠的称呼,与桃木为斩魔驱邪之仙木之源遥相呼应,两者都是利器,有消敌之效。

要说到被当作桃姓始祖的人,就是左伯桃了。左伯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贤士,自幼父母双亡,他勉力读书,养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但因当时诸侯行仁政者少,恃强霸凌者多,所以左伯桃虽然已经年纪大了,却一直没有做官的念头。后来听说楚王遍求贤士,左伯桃终于决定应诏前往,施展抱负。路上,左伯桃遇到羊角哀,羊角哀与其身世相当,也是自小没了父母,平生只爱读书,一心救国救民。二人言语情趣相投,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故结为异姓兄弟,同赴楚都投奔楚王。途经岐阳时,要绕过一座大山,山路崎岖、荒凉,望不到尽头,也没有一户人家。当时正值大雪,天寒地冻,他们衣着单薄,处境非常艰难。左伯桃想,自己身体不济,加之干粮不多,天气环境恶劣,二人一起去楚国,肯定毫无希望,便决定舍命助羊角哀。他将自己的衣服和食物,全给了羊角哀,以使他尽快走出险境。羊角哀怀着无限悲痛,穿着两人的衣服,带着两人的粮食,一步一步往前走,终于在大雪封山之前穿越了荒野。到达楚国之后,羊角哀的才学果然得到楚王欣赏,被赐千金,封为重臣。而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随从回到百里荒山,含泪收葬左伯桃。相传,后来羊角哀得到左伯桃托梦,诉说其魂被旁边古魂所扰,羊角哀遂拔剑自刎于左伯桃墓前,以己之魂助力,最终斩杀古魂。

左伯桃与羊角哀的故事,构成成语“羊左之交”,用来形容生死相交的友谊。人们敬重这份极其可贵和难得的情谊,左伯桃的名字中又有“桃”字,所以,虽然在左伯桃之前,早就产生了桃姓,但人们还是尊左伯桃为桃姓得姓始祖。左伯桃的后人也以桃为姓。

桃姓,在左伯桃这儿,有些悲情,但更多的是悲壮。

《八花图》(局部), 元,钱选绘,故宫博物院藏

治愈之花

经历世事的桃,坚强而安定,并以这个特质影响着人们。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亡故,日夜思念,以致精神失常,得了狂症,成天手舞足蹈,甚至登高上墙。家人只好把她锁在房中。一日夜晚,她破窗而出,攀上桃树。时值桃花盛开,狂女一夜之间,竟将一树桃花尽数吃光。次晨家人发现,赶紧把她接下树来,而她的狂病竟然痊愈了。这也符合古代医家所言,除了养颜,桃花还有消积散瘀的功效,能够治愈狂症。

“治愈系”的桃,到了桃豹这儿,有了新的故事。

桃豹,字安世,范阳人氏,十六国时期后赵大将。石勒最初起家的十八骑之一,跟随石勒东征西讨,也是和东晋大将祖逖斗智斗勇的老将,被封为豫州刺史。石虎时期,被任命为横海将军,官拜太保。

桃豹勇猛强壮,酷爱练武。有时手头无兵器,他就随手折下一段树枝来练手。桃枝,就是他的常用“兵器”。在那烽火连天的乱世,老百姓流离失所,动荡不安,可桃豹经历的一场战事失利,却无意中“治愈”了一片土地,成就了一小段和平岁月。

晋元皇帝太兴二年(319年)农历六月,祖逖部将韩潜与桃豹分别据守在陈川故城(浚仪),桃豹据西台,韩潜据东台,两军对峙四十余日。祖逖便设计智取。当时,双方粮草供应都很紧张,祖逖命人把沙土装在粮袋里,假装成米,让一千多人像运送军粮一样,忙忙碌碌运上东台。又让几个人挑着真的大米,走在后面,佯装疲惫在路边休息,“等”桃豹的军队来抢。桃豹的军队缺粮已久,见晋军运粮,当然认为有机可乘,便冲过来抢走了粮米。而抢得粮米后,又以为祖逖士兵都能吃饱,自己却是饥饿难忍,便更加恐惧,士气低落。这时,石勒部将刘夜堂用一千头驴运粮食给桃豹。祖逖侦知消息后,派韩潜、冯铁等部将在汴水截击,尽获其粮食和脚力。桃豹闻讯,只得连夜退兵东燕城(约为今河南延津)。祖逖乘胜进军,派韩潜进屯丘(约为今河南封丘)威逼桃豹,冯铁进据东、西二台,自己统兵镇守雍丘(约为今河南杞县),并屡次派兵截击后赵军,后赵很多士兵纷纷叛赵归晋。

石勒闻桃豹败还,颇以为虑,乃致书祖逖,愿同和好。祖逖确是势力强盛。出身北地大族的他,性格豁达坦荡,生活俭朴,不畜资产,礼贤下士,军纪严明,劝督农桑,带头发展生产,深得民心。晋元帝下诏擢升他为镇西将军。有祖逖在,石勒不敢南侵,又致信请求互市,即相互商业买卖。祖逖虽未回信,却任凭双方互市,并为此收利十倍,兵马日益强壮。后来,祖逖部将童建叛归后赵,石勒将其斩杀,向祖逖示好。祖逖亦与石勒修好,禁止边将进侵后赵,边境暂得和平。

在那难得的和平时光里的贸易往来中,成熟的桃子,也是从祖逖那方买来的商品。也许是桃姓的缘故,桃豹喜欢吃桃,对于桃子色泽、大小、形状、储存,都有独到的经验。从祖逖那方买来的桃,很合桃豹的口味。桃,在那纷乱不堪的世道,短暂地“治愈”了后赵和东晋边界区的战争创伤。

那个春天,唐代禅宗僧侣志勤与灼灼盛开的桃花又相见了。这之前,他已无数次领略过桃的翩翩风采。而这次见,却好似灵机触发,智慧之光突然降临,他豁然而悟:“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至理,总从灿烂的生命中跃出;澄明,常自丰富的心灵里顿生。桃,早就立于新境界,笑迎春风。(责任编辑:沈沣)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管弦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