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调查 > 正文

减重量,多体谅!心疼“大白”,北京封控区居民提倡议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5-22 09:16

晴热、晴热、晴热,北京市气象局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北京市将持续晴热。

在封控区和管控区,社区的志愿者和配送员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趟一趟为居民们搬送物资。

“天气这么热,咱们是不是应该体谅一下‘大白’们,少订一点那种特别沉的饮料、啤酒?”封控区居民小蔡,最近在社区微信群里发起倡议,得到了很多邻居的响应。

居民

“体谅大白,下单前先考虑重量”

小蔡所在的小区,已经被封控7天了。所有的生活物资,由“大白”送上门。

“一开始,说实话,大家有点恐慌,所以想着一次性把东西全买够了,量都比较大。后来,大家发现,除了配送时间比平时久一点,想买什么基本上就能买到什么。”小蔡说,自己网购物资的时候,尽量挑选必需品,但有一次收到货,看到“大白”搬上门一箱啤酒,才知道是老公订的,“我狠狠说了他一通,这时候了,还订这么沉的东西。”

小蔡说,自己虽然出不了门,但是能在窗口看见“大白”们的辛苦。一开始,没有小推车。居民们在微信群里倡议,社区给“大白”们准备了小推车。后来发现,“大白”们晚上睡觉,就睡楼道口的地上,居民们又给捐赠了褥子和毯子。最近,她看见楼道的货架上,有居民订了椰子,加上自己家订了啤酒,就想着是不是发起一个倡议。

“咱们换位思考,相互体谅,尽量减少‘大白’们的工作量。”小蔡把倡议发到小区群里,迅速引起了很多邻居的响应。

无独有偶,同样生活在封控区的隋宇,也在下订单购物时,考虑减轻重量、减少频次。

作为独居青年,隋宇工作繁忙,很少做饭,他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居家生活。“社区工作人员每天会集中1-2次时间,上门送东西、收垃圾。我的邻居是一对年轻情侣,中午能听到他们开门取外卖的声音,只是我想尽量少麻烦‘大白’,能做就先自己做吧。”

物流保障畅通,让隋宇安心不少。炒饭、火锅、三明治,这是他居家期间做得最多的“菜式”。简单方便、不限厨艺、有啥吃啥。几天后,他实在想吃点“零嘴”,加之绿叶菜也基本消耗殆尽,便在盒马上购买了蔬菜、水果、还有一个提拉米苏蛋糕,想了想,又加了两瓶饮料。“下单的时候我会考虑重量,特殊时期解解馋就行了,避免让人家搬运一箱饮料那么重。”

隔离进入第10天,隋宇实在不想做饭,又觉得“胜利在望”,也是为了吃点不同的肉和菜,便点了居家期间第一次外卖。算上饮料水果、瓜子花生等赠品,店家整整装了两大包,这让他有点内疚,“不能老在家里这么吃,也就这一次。”

在他看来,工作人员尽心尽力为居民送物资,居民也要尽量注意购物的重量、减少购买频次,暂时不买非急需品。

“双方互相体谅,很快就能回归正常的生活。”

社区配送员

天气热衣服厚任务重,中暑了

“这些都消杀过了吗?我看看,这个是一区的,这个是五区的……”中午12点,志愿者小徐正和同事一起在社区门口忙碌地工作着。小徐服务的社区已经封控9天了,全社区将近15000个居民所订的物资,都要由她和同事进行消杀和分拣。

中午天气正热,但为了防疫安全,小徐必须得全副武装,戴上面罩和N95口罩,身上还得穿着蓝色的隔离衣。“肯定热啊,但是没办法。”

每天,小徐和同事要分拣上千单。而中午11点多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单量最多的时候,其中大部分都是居民所订的外卖。小徐表示,这个时间段确实特别累,但因为社区里年轻租户多,家里做饭不方便,订外卖可以理解。

“但还有些东西,我们处理起来,就很困难了。”前两天,小徐曾经接收过一单快递,是羊肉串。肉串是散装的,外层只套了一袋塑料袋。小徐表示,志愿者分拣完的快递,要由社区里的配送人员送到居民家门口。但因为很多楼栋离大门都挺远,配送人员一般是分区配送。又因为快递太多,一个区域得装满一个三轮车再统一拉过去,很难为了某一件快递给居民加急。

“这个羊肉串太特殊了,一个是它包装简单,我们不知道怎么搁,而且当时送来正好也是中午,气温又高,我们担心放太久会变质。”最后,小徐还是拜托配送的同事把羊肉串单独送了一趟。除了羊肉串之外,有居民订的冰棍也单独加送过。

“我们最远的一个区,离大门有1.5公里。”老张是社区的物业保安,在小区封控时担任了配送员工作。相比起小徐所穿的蓝色隔离衣,老张和其他配送员得穿白色防护服,更热。配送时虽然有三轮车和推车,但遇到一些比较沉的快递,从车上搬上搬下时还是很耗体力,干一会儿活就会汗流浃背。老张表示,他有几个保安同事这几天都中暑了。

封控的这几天,老张还给居民送过冰箱、洗衣机。虽然东西很重,但老张也明白居民肯定是家里的电器坏了才要买新的,所以配送时毫无怨言。但老张也遇到过有居民成箱成箱买饮料的情况,虽然封控期间也要保持生活品质,但这种量大又沉重的东西,老张还是希望居民能体谅一下配送人员的辛苦,最好是少订一些。

快递小哥

“大白们比我们更辛苦、更危险”

快递员老刘,最近发现,自己往封控区送的订单中,重量大的物品越来越少。“现在供应很稳定,大家不再一次抢购很多东西了。”每次送订单到封控区,老刘都是把货物交到指定的接收点,再由“大白”转送到居民手中。“米面粮油重量大,但这都是必需品。啤酒饮料什么的,确实挺难扛的。”老刘看见过大白用小推车,一趟一趟往居民家里送物资,“他们真的是挺辛苦,而且,我们只在封控区边缘活动,他们真的在封控区里面,比我们更危险。”老刘发现,有的封控区已经配备了物流机器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大白”的负担,“这东西真挺好,能看出来,咱们政府也是真为防疫人员着想。”

快递员小张,也经常往封控区送货物,“五花八门,什么都送过,连大黑锅都送过”。他送的订单,有基础运费和附加费用,“超出一定重量,就要加钱了。但是,那些大白们可没这些。”

以往,小张很少送酒水饮料,但因为疫情,近期多了不少这类订单。他自己送的时候倍加小心,也能看见“大白”小心翼翼:“酒水饮料什么的,确实也不容易拿,穿着那身衣服,行动起来更难了。”

(原标题:减重量,多体谅!心疼“大白”,封控区居民倡议——)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毅 莫凡 魏婧

流程编辑:u008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分享到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全部评论

0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阅读

advertisement
热门文章

热门

换一换
精彩图集

图集

advertisement
精品赏析

精品

精品赏析

中国科学家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精品赏析

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送14场讲座进校园

精品赏析

一批新规出台!事关你的“小电驴”!

精品赏析

温故|从国子监办馆到如今“一馆三址”,回顾首图百年历史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