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文艺 > 正文

作家金宇澄办画展,茅奖作品《繁花》手稿及百余幅画作集中亮相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广燕

2023-08-09 21:18

提起金宇澄,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他曾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繁花》。在《繁花》之后,他却开始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开启“左手写作,右手画画”的人生。“繁花——金宇澄个展”8月8日在南池子美术馆开幕,集中呈现金宇澄近十年创作的百余幅原作,涵盖其各时期各系列,大部分为首度露面。画中既有上海的旧事旧景,也有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

十年前,金宇澄借长篇小说《繁花》出版之机,打开了插图的创作之门。“自己写文章,然后自己配图,是一种倾其所有的幸福。”他试图用图画触碰“文字所不能到达之处”,在曾经写作的书房里,拿起圆珠笔、水彩笔、蜡笔等,在打印过字的纸张背面、印有杂志社抬头的稿纸上记录一闪而过的灵感,落笔的时间常常是在深夜,有时能持续到半夜三点。

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便是《繁花》插图手稿的集中亮相。其中一幅描绘了1960年代上海的思南路上,阿宝和蓓蒂坐在屋顶上的情景。“瓦片温热,黄浦江船鸣。”《繁花》小说就从这里开始。这部小说中,金宇澄在两个时空里交替叙事,以沪生、阿宝和小毛三个主人公为线索,辐射出了两个时空里生活在上海滩中的几十个人物。

早在金宇澄的青年时期,他就已对绘画充满浓厚兴趣。本次展出的《梧桐与无花果》作于1976年,是当年保留下来唯一一件草稿。展览对金宇澄作品进行了集中呈现,过去十年,他的绘画作品已近500幅,尺寸、形态和主题各异,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糅合象征与神秘意味。展览精选了其中100余幅,试图勾勒艺术家的创作变迁。

在金宇澄自由随性的画笔背后,关切的是大时代中人的生存命运与尊严。如《午饭》中对年老力衰者的同情,《理想》中对于人类命运和未来世界的关怀。不少作品将超现实意象与日常现实世界相互交织,如《静安寺》《北风》等让城市街景亦真亦幻,仿佛在梦中才能出现。

在展厅二层,天窗倾泻下来的自然光线中,摆放着艺术家“书名系列”的一张作品。金宇澄爱猫,他的网名便是“老猫”,生活中无论在书斋阅读写作绘画,都要有猫相伴。这件作品通过艺术家工作场景的还原,让观众了解金宇澄作为写作者与绘画者的双重身份。展览的尾声,展出了金宇澄的出版物和手稿,提醒着观众艺术与文学于金宇澄而言是相互补充的,看似平行又时刻存在着交集。

“无处不在的隐喻、批判与好奇,构成金宇澄作品画面中特有的情意与哲思所在,这些气质和力量,结合语言和媒介实验,体现出迷人的魅力。”策展人谢晓冬说道。展览由南池子美术馆与云杪文化联合主办,将持续至10月29日。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分享到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全部评论

0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阅读

advertisement
热门文章

热门

换一换
精彩图集

图集

advertisement
精品赏析

精品

精品赏析

中国科学家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精品赏析

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送14场讲座进校园

精品赏析

一批新规出台!事关你的“小电驴”!

精品赏析

温故|从国子监办馆到如今“一馆三址”,回顾首图百年历史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