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说

考场上将题做的又快又对,是学生亟需掌握的要点。然而同学们发现,做题速度一旦加快,准确率却下降了。而准确率上升后,时间往往来不及。 做题速度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通过大量做题,但是结果往往还不能尽如人意。我们如何在控制准确率的前提下提高做题速度是一个关键!

这里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做题速度慢的成因,并结合这些成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一部分问题。

做题速度慢的大部分原因

1. 题目不熟练

造成对题目不熟的原因大概有这么三个:对知识点本身不熟悉、解题思路不熟悉(思维不熟)、分析能力不足

2. 能力不足

计算能力不足、写字速度慢、阅读速度慢、接受信息能力不足(即不了解题目表述涵义)

3. 性格原因

马虎、粗心都可以归结于急躁,很多同学读题时快速读完却不了解其表达内容,或者是还没读完就开始写答案了,往往要反复回头,浪费时间。或者干脆做错。

4. 做题习惯

很多同学拿到题闷头就做,事先考虑都不考虑,发现做错了才回头看。也有的同学看到题目不认识,就犹豫要不要先做,导致不知不觉的浪费时间。

训练方法

1. 做题训练

大家都知道利用做题来提高做题速度,但是却没有好好的规划。到了这个阶段,做难题意义已经不大。应该配合这阶段的冲刺,同时训练做题速度。

这里我建议同学们无论是出于冲刺角度还是做题速度训练角度,都用简单题和中等题来训练。并且顺序是从选择题开始,然后是简单、中等的解答题,而后是填空题,最后有时间了才去练习练习所谓的“最后一题”。

在选择题训练上,减少死记硬算,多加入思考的比重。处理选择题上,思维和技巧摆在第一位。要充分利用题目和选项之间的暗示,多比较少计算,多动脑少“动手”。如特殊值的代入、选项的代入,多用直接法(直接理解)、排除法(选项逆推)等,少从头到尾死算。选择题是只考虑结果而不考虑中间过程的题型,要始终本着“少算少错,多算多错”的道理,加大理解分析判断等比例做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也能大量缩短考试时间,即达到短期内提升成绩的目的,也达到提高做题速度的目的。

然后是中等题和简单题,我们要总结做题过程的思维和解答步骤,你会发现即使是不同的题型,在解题思路上有太多的相似点。把这些相似点总结出来,你会发现可以应用到各个题型。如理综的物理,几乎都是按照题目表述的步骤罗列表达式,然后联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如数学除了排列组合,其他题只要你能正确的用式子或未知数表达出题意,通过补充题目和所求差距,或寻找问题成立的前提条件(正向推导和逆向推导),都能够把试题拿下。

2. 做题训练注意的几个问题

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这里说的不是总量,而是每一次训练的时候题量必须要够,连续做题的时间要长,而不能浅尝辄止。在训练及选题的过程中,最好要同科同类。

掐时间

每一道题或每一套题都掐好时间,前面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可以放慢一些,多训练解题思维。当你总结完解题思维后,要尽量缩短做题时间。然后通过做模拟卷的时候,至少缩短规定时间的10~30%左右(最后一道大题若不会做可留下相应时间)。当你能够稳固在这个时间段答题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太多问题了。
3. 能力的训练方法
这里针对计算、写字慢、阅读有问题的同学。计算能力不足是由于逻辑推导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这一点在短时间内只能通过大量的计算推导来提高。在训练的时候同样多思考式子之间的转换与关联,多观察同样、不同的字母之间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转换关系。至于写字速度慢,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写的慢,然后逐步加快即可。阅读慢或者记不住的同学,平时多朗诵,多读适中篇幅的一些文章或题目,逐渐加长即可。
4. 性格
平时训练时一个字一个字的念题目(或默读),在做题的时候强迫自己规范好草稿。不要东一块、西一块的乱写,把草稿当作作业来写。如果好动的同学平时做题的时候可以强迫自己不断继续坚持做下去,短期内养成“稳当”的特点即可。
5. 通过做题来养成正确的考试习惯
刚开始训练时,做题时要讲究一看二想三动四回顾。先看清题意,再思考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联,然后才动手,最后总结。当你习惯了这些步骤后,就能快速答题了。切忌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之前,一拿到题就闷头做。当你掌握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时,才能一拿到题,就开始动手。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一、命题规律

选择题作为地理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具有设问明确、知识覆盖面广、作答简便、评分客观,有利于考核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优点,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选择题在高考地理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几乎达50%(综合卷选择题44%,新高考达到45%),因此选择题的得分情况是影响地理成绩的重要因素。

1.较强的综合性,考查的知识点细,部分题紧扣时事热点

2.多为题组方式(一个材料下包括2个及以上选择题)

3.利用社会热点切入

4.对纯记忆知识的考查相对淡化,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5.材料型选择题有逐年加大的趋向

6.考查学生思维深刻程度的选择题比例加大

二、地理选择题的质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命题时一定会考虑并提高选择题的迷惑性。而考生在应试过程中,为了能更有效地反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升解答选择题的速度与正确率,就必须熟知选择题常见的质疑方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混淆概念

在涉及概念的选择题中,往往是通过混淆相关概念,或利用考生对某些概念的模糊和片面认识来置惑诱错。对于这类试题,考生必须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比较,注重其内涵和外延。

2.以偏概全

某些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在特定的时间或地区内是正确的,但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选项中的表述以偏概全时,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时要从多角度去思考,或从语法、逻辑的角度去分析。

3.表述绝对化

选项中绝对化的表述大多是错误的,但有些绝对化的表述是正确的,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分析这类问题时,使用反例法往往比较有效。

4.定势诱惑

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多考生很容易误入圈套,掉下陷阱。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分析思维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要注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5.误联因果

选择题中的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另一种是选项本身具有的因果关系。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搞清楚其因果关系是否正确。

6.变式迷惑

这类选择题主要是通过变换试题的表现形式,如图文转换、形式变换或通过新情境的干扰来增加试题的迷惑度。

7.无图考图

这类试题在近年的地理高考中比较常见,也是考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要引起重视。解答这类试题要求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平时一定要加强对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8.隐含信息

这类试题的关键信息往往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如果没有把握住题干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必定导致答案错误。因此,解答这类试题要特别慎重,而且要注意检查。

9.前后矛盾(正误同项)

有些选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也正因为如此,其迷惑度明显增加,也很容易导致考生误入陷阱,应特别注意检查。

10.支不符干

这类试题的迷惑度更大,因为其选项本身往往是正确的,只是因为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而不能成为正确答案。

11.新名词、术语的干扰

在与时政地理有关或能反映地理研究新成果的试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名词、术语或陌生地名,而这些新名词、术语或陌生地名增加了试题的迷惑度,解答这类试题往往用排除法。以上列举了高考地理选择题命题时常用的置疑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有利于提高答案的准确率,提高选择题的解题能力。

三、掌握解题步骤

根据选择题的形式、特征及解题要求,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一般有如下步骤和要求:

1.仔细阅读题目,相信第一印象,避免在一道题上花太多时间

2.认真审读题意,读懂题目说明

审题是一个分析问题、寻求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要认真通读试题,理解题意,看透题干“在问什么”“要考什么”。审题时要抓住三个关键:解题条件、题干要求、解题思路。

3.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条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特别要看清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东”“南”“西”“北”“大”“小”“高”“低”“上”“下”“不正确”等。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这是解题时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才能获取的信息,这种信息需要考生认真分析、仔细思考才能获得。

4.分析题干条件

题干给出的条件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审题时必须准确提取这些条件,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隐蔽性。

(3)限制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不仅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5.分析“项”“干”关系

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答案。

6.对难度较大的选择题,要使选择正确无误,可采用“排除法”(筛选法)

7.要留意选项文字叙述较多而分为两层意思时,往往(并非绝对)前段文字叙述正确而后段文字叙述错误。

8.一些内容复杂而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只从字面上去苦思冥想往往容易弄错,如能画简图帮助

判断,就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四、解题妙招

1.直选法

直选法比较适合难度较小的题目,其考查的内容大多是地理概念、成因、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类题目共同的特点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知识环节较少,可以通过认真阅读题干中的关键词 语、关键数字等,找出“限定词”,明确选择的方式、内容与范围,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知识重现和比较分析,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1.(2021·江苏·高考真题)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下图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决定该地林地分布的生态因子是( )

A.气温 B.水分 C.光照 D.风向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大草原上形成了林地,一般草原上降水较少,在温度带一样的情况下形成林地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

2.排除法

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

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

(2021·福建·高考真题)1997年以来,宁夏闽宁镇从一片“干沙滩”逐步发展为“金沙滩”。2012年闽宁镇开始发展光伏大棚、光伏发电等光伏应用产业,未来将利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让光伏面板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光伏应用产业为闽宁镇提供绿色能源的同时,还能( )

A.增加年降水量 B.减少风沙威胁

C.增大昼夜温差 D.降低地下水位

【答案】 B

【解析】光伏应用产业,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了,年降水量会减少,A错误;光伏大棚、光伏发电的设备可以起到沙障和风障的功能,可减少风沙威胁,B正确;光伏应用产业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了,地面辐射减弱了,白天气温降低了,昼夜温差减小了,C错误;光伏应用产业,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地下水位会上升,D错误。所以选B。

3.代入法

对于计算型选择题或者地理事物关联型选择题,有时解答比较麻烦,就可以采用代入法,将四个选项带入题目或者图中进行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答案。

(2020·山东济南·高二期中)许多山脉的核心部分都是花岗岩。下图分别示意花岗岩和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花岗岩形成过程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甲代表的物质是( )

A.岩浆 B.沉积岩

C.岩浆岩 D.沉积物

【答案】1.C 2.B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花岗岩是软流层中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根据岩浆的判断方法“有且只有一个箭头指出去的为岩浆”可知,丙为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乙为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甲为沉积岩。反映花岗岩形成过程的序号应为指向岩浆岩的序号,即为③,C正确。①为形成沉积岩的序号,A错误。②为形成岩浆的序号,B错误。④为形成变质岩的序号,D错误。故选C。

2.根据岩浆的判断方法“有且只有一个箭头指出去的为岩浆”可知,丙为岩浆,A错误;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丙指向的是乙,故乙为岩浆岩,形成过程的序号是③,C错误;乙经过①作用形成甲,结合图示,④为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所以岩浆岩经过①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根据图示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可知,甲代表的应该为沉积岩而不是沉积物,B正确,D错误。故选B。

4.排序法

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按时间组合、空间组合、时空组合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的基础是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解题时应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自己先试着排序,再按题干要求与备选项进行对照,如果二者相符则为答案。

(2022·河北·模拟预测)裂点是河床纵剖面上,缓坡段与陡坡段的转折处,它的形成与河流的溯源侵蚀、河床的构造抬升、岩性变化有密切关系。裂点型瀑布是由裂点导致河床的落差增加而形成的瀑布。河南省云台山地质公园内的“云台天瀑”落差高达314m,为典型、壮观的裂点型瀑布。下图示意“云台天瀑”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云台天瀑”裂点的形成过程是()

A.构造抬升—流水下蚀—岩层崩塌—裂点形成

B.流水下蚀—构造抬升—岩层崩塌—裂点形成

C.构造下沉—岩层崩塌—流水下蚀—裂点形成

D.岩层崩塌—构造下沉—流水下蚀—裂点形成

2.裂点型瀑布的高差大小取决于( )

A.岩性差异 B.地壳抬升幅度

C.流水速度 D.海拔

【答案】1.A 2.B

【解析】1.本题考查地貌的形成。早期大幅度的构造抬升导致河流下蚀强烈,当下切到抗侵蚀能力较弱的下部地层时,下部基岩的侵蚀速率要大大高于中上部基岩,底部极易形成侵蚀凹槽或穴,致使上部厚层灰岩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崩塌,形成裂点,故A正确,BCD错。故选A。

2.本题考查地貌特征。伴随多次地壳抬升,地层持续崩塌,瀑布高差加大,所以裂点型瀑布的高差与地壳抬升幅度密切相关,B正确。瀑布高差和岩性、河水流速、海拔关系不大,故ACD错。故选B。

5.图解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图解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图解法能将一些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用简单的图示显示出来,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避免过失性丢分。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1)图形转换法

图形转换主要有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抽象图转换为直观图和生图转换为熟图等三种情况,其中,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在解答光照图类题目时,如果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图图转换,将很快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2022·重庆市渝中区教委一模)读某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图示c、d、e、f四地中,站在山峰上可以看到( )

A.c地 B.d地 C.e地 D.f地

2.该地区政府欲在a、b两河之间修建一条运河将两河连接,图中四条线路可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B

【解析】1.读图可知,站在山峰看c、e方向,等高线上疏下密,坡度上缓下陡,是凸坡,看不到,AC错误;向d方向二者之间有山脊高低,也看不到,B错误;向f方向等高线上密下疏,坡度上陡下缓,且f位于谷地,视野没有受到阻挡,D正确。故选D。

2.读图可知,a、b两河之间修建一条运河,目的是为将两条河流连接起来,方便水运,①③④线路都穿过多条等高线,起伏较大,②线路两条河流之间没有等高线分布,说明两者之间地势平坦,起伏小,有利于水运,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透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图文转换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绘图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绘图法能将试题中一些抽象的文字叙述、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用简单的图显示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据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像的特征,得出结论。

(2022·江苏泰州·一模)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表为“北京市某月三天的日出方位角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1日

15日

30日

日出方位角

108°

113.5°

118°

1.该月1日,北京日落方位角是( )

A.198° B.252° C.288° D.342°

2.该月可能为(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3.北京日出方位角最小的日期( )

A.南半球昼长为一年中最长

B.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C.晨昏圈与经线圈完全重合

D.极昼极夜区外各地日落西北方向

【答案】1.B 2.D 3.D

【解析】1.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北京市某月1日日出方位角为108°(如下图),可推出日出方向与正北方夹角为108°,与正东方向夹角为18°,与正南方向夹角为72°。而根据所学知识,由于北京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正午太阳的方位应该是在正南方,以12:00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长相等,因此夹角也相等,推出日落方向与正南方的夹角也是72°,可知日落方位角应为108°+72°+72°=252°,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由上题可知,北京市该月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昼短夜长,且随着时间推进,日出方位角越来越大,说明日出方向向南方移动,白昼越来越短。2月北京市昼短夜长,但是在冬至日后,白昼在不断变长,不符合该月特征,A错误。5月和8月北京市昼长夜短,B、C选项错误。11月北京市昼短夜长,且未到冬至日,白昼仍在变短,符合该月特征,D选项正确。

3.日出方位角最小的日期应该是日出方向与正北方向夹角最小的日期,因此此时北京市白昼时间应该最长,应为夏至日。南半球昼长最长应为冬至日,A选项错误。此时应该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B选项错误。春、秋分晨昏圈与经线圈完全重合,C选项错误。夏至日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选项正确。

6.优选法

解题时,有时会感到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难以取舍。这类试题的题目往往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 ”“ 直接 ”“ 间接 ”“ 根本 ” 等字眼,在做此类题目时,应抓住其关键词,采用优选法进行取舍。

(2022·河南河南·模拟预测)某品牌手机是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旗舰手机,产品坚持走精品路线,主打外观设计,打造高端旗舰产品,市场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品牌手机在海外市场销售主要采取线上“邀请购机”模式(有人购买到手机,就可以邀请其他人来购买),与抢购相比,可以让真正想买手机的用户在短时间内购买到手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品牌手机成功进军国际市场,主要得益于( )

A.品质优良 B.款式新颖

C.价格低廉 D.功能齐全

2.该品牌手机在海外市场销售主要采取线上“邀请购机”模式,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服务质量 B.规避市场风险

C.增强品牌效应 D.加强电商合作

3.该品牌手机扩大全球销量的关键是

①扩大生产规模②加强产品研发③提供优质服务④实现标准化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A 2.B 3.B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该品牌手机成功进军国际市场,主要是因为其坚持走精品路线,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优良,A正确;现代各款手机功能都很齐全,D错误;款式新颖、价格低廉对其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影响相对较小,BC错误。所以选A。

2.海外手机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该品牌手机采取线上“邀请购机”模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分配产能和数量,规避市场风险,B正确;线上“邀请购机”模式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品牌效应影响较小,且没有加强电商合作,ACD错误。所以选B。

3.加大技术投入,加强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过硬的质量和完善的服务是该品牌手机提高手机产品品质扩大全球销量的根本保证,②③正确;盲目扩大规模,实现标准化生产与该公司坚持走的精品路线、打造高端旗舰产品相悖,①④错误。所以选B。

7.辅助线法

在解答读图选择题时,尤其是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类试题,可以采用在原图上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2021·江苏连云港·高三期中)下图为欧洲某山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阴影为冰雪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能够看到最高峰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适合建初学者滑雪道的线路是

A.L1 B.L2 C.L3 D.L4

【答案】1.B 2.A

【解析】1.依据图中信息,甲、丙、丁与最高峰之间存在地势较高的山脊阻挡视线(如下图),无法看到最高峰,ACD错;图中最高峰与乙地之间没有山脊阻挡,且乙与最高峰之间等高线下疏上密为凹形坡,可以通视,B正确。故本题选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初学者滑雪道的线路应较平缓,四条线路中,L1线路经过的地区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

【点睛】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8.推理法

所谓推理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利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选项与题干的正确联系,最终得出答案。推理法适用于解答考查地理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的题目。根据选择题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推理法:

(1)“由例及类”推理法:根据已经明确的一个或几个选项相同的地理特征,推断出所有选项的共性特征,从而得出答案的推理方法。遇到要求选出所有选项共性特征的选择题时,则往往会有一至两个选项较难判断,可尝试“由例及类”推理。

(2)逆向排除推理法:正向思维要选出正确选项而又无法确定时,可逆向选择,通过排除所有不符合题意的较易判断的选项推出答案。

(3)“大小筛选”推理法:对于地理数据可排序的选择题,按照从最大值和最小值再到中间值的顺序进行层层推理,从而逐步筛选出答案。这类试题中最大和最小的数值往往是学生熟知的,而中间的数值一般比较陌生。

(4)数值范围推理法: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读出地理事物的准确数据,但可推断其可能存在的数值范围,从而得出结论。

(5)因果联系推理法: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

(2022·福建漳州·模拟预测)为脱贫致富,2015年云南省元谋地区在干热河谷北部荒坡地引种台湾青枣(属常绿小乔木,植株生长极为旺盛),三年后土地出现了问题。2019年以来当地采用台湾青枣-芝麻(芝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近4个月)间作栽培新模式,缓解了之前出现的土地问题。每年4月份对青枣主枝进行出芽前的回缩修剪和芝麻播种是台湾青枣-芝麻间作栽培技术的关键。下表为当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均降水量

雨季

年均蒸发量

年均温

613mm

5—8月

3911mm

21.9℃

1.间作植物选择芝麻,主要因为种植芝麻( )

A.可以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

B.收割后秸秆可以还田

C.经济效益好,利于当地脱贫

D.生长期与雨季相一致

2.与传统单一种植台湾青枣相比,青枣-芝麻间作栽培能够( )

A.增加区域降水量

B.提高水肥利用率

C.增加生物多样性

D.便于种植、管理

【答案】1.D 2.B

【解析】1.当地引种台湾青枣三年后土地出现了土壤干旱问题,因此,采用青枣-芝麻间作栽培的目的是缓解土壤干旱,因芝麻生长期与雨季相一致,套种芝麻可以有效的增加果园覆盖,抵挡雨水对地面的冲刷造成土地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D对;材料中“在干热河谷北部荒坡地引种台湾青枣”,说明坡地地形利于排水,不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A错;收割后秸秆可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但不是间作植物选择芝麻的主要原因,B错;根据材料当地为脱贫致富,引种台湾青枣,三年后土地出现了问题,又采用台湾青枣-芝麻间作栽培新模式,说明间作植物选择芝麻是为了缓解土地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由于芝麻的经济效益好,且材料并没有给出芝麻产量的高低,C错。故选D。

2.青枣-芝麻间作对其区域降水影响甚微,A错;青枣-芝麻间作栽培,可实现果园提早覆盖,阻止太阳光对地面的直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还可以抵挡 雨水对地面的冲刷造成土地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因此,该栽培模式能提高水肥利用率,B对;农作物种类增加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增加,C错;与传统单一种植台湾青枣相比,间作的耕作难度大, 不利于种植、管理,D错。故选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河北·模拟预测)30°纬线穿越图所示地区,a为经线,某大陆L地的观测者于当地3月21日15时看到太阳从山顶M落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关于点M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M位于北半球②M位于南半球③M位于L的西北方向④M位于L的西南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若观察者从L地沿图上虚线步行到M,那么观察者步行的距离约为()

A.2410米 B.1860米 C.1720米 D.1560米

【答案】1.C 2.C

【解析】1.a为经线,呈南北走向,则纬线呈东西走向与a垂直,则M地位于L地的西北方或者东南方。根据材料可知,3月21日15点L地观测到太阳从山顶M落下,15点太阳在偏西方位,不可能在东南方。而3月21日为春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该地纬度为30°,结合太阳视运动的相关知识可推测,该地应为30°S ,该日当地太阳的视运动轨迹规律如下:日出正东,之后太阳向当地东北方天空运动,正午太阳到达当地上中天偏北侧天空,之后太阳向西北方天空运动,由于地形的影响,下午15点太阳从西北侧的M山顶日落(注意如果为30°N,则15点太阳应在当地西南方天空,结合经纬度可知,M地不可能位于L地的西南方)。综上分析可知,M位于南半球,且M位于L的西北方向,②③正确,①④错,故选C 。

2.3月21日,当地日出正东(6点日出),日出时太阳高度角为0°,该地纬度位于30°S,该日太阳直射赤道,所以可求得该地该日的正午(12点)太阳高度角为60°,所以太阳高度在天空中平均每一小时变化10°。15点太阳从M山顶日落,15点与正午12点相差3小时,所以当太阳从M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30°。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L与M垂直高差为860m,由此可建立直角三角形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从L地沿虚线步行至M的距离,即为图中三角形的斜边。根据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可知,30°所对的直角边长为斜边的一半,所以步行的距离约为 1720米。故选C。

(2022·山东济南·一模)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是我国北方重点防沙区域,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该地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下图示意近年来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空间分布,该指数变化是风速、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数值越大,气候对风蚀的影响越大,风蚀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最大的是(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下列地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最大的是( )

A.额济纳旗 B.拐子湖

C.阿拉善左旗

D.阿拉善右旗

4.近年来,导致该地风蚀程度整体减弱的关键气候因子是( )

A.风速 B.降水 C.气温 D.相对湿度

5.拐子湖于20世纪90年代干涸,目前生态修复困难,主要是该地( )

A.土地盐碱化 B.地形起伏大

C.经济落后 D.交通不便

【答案】3.D 4.A 5.A

【解析】3.结合两幅图可知,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对比,额济纳旗风蚀指数变化较小,A错误;拐子湖风蚀指数是增大较多,B错误;阿拉善左旗减小较少,C错误;阿拉善右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程度大,D正确。故选:D。

4.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是我国北方重点防沙区域,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该地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风力减弱,风蚀减弱,A正确;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整体偏少,降水略微增加对风蚀作用影响有限,B错误;该地区温差变化大,不会导致风蚀减弱,C错误;该地空气水汽含量少,即使相对湿度增加,与风蚀减弱关系也不大,D错误。故选:A。

5.拐子湖地处我国西北,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应是内陆咸水湖。随着气候变暖,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降低,湖床逐渐裸露,盐碱地逐渐风蚀,甚至出现盐风暴。20世纪90年代干涸,湖泊四周生态恶化,生态修复困难,因此该地生态恢复困难主要是因为土地盐碱化,A正确。该地区地处高原,地形较为平坦,B错误;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对生态修复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CD错误。故选:A。

(2022·湖南衡阳·一模)图(a)为某年7月21日至10月13日塔里木河下游河流两岸胡杨林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图,图(b)为上述日期中连续三天地下水埋藏深度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影响该地地下水埋藏深度昼夜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光照 C.湿度 D.风速

7.8月14日后地下水水位显著上升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冰雪融水增加

B.植物蒸腾减弱

C.河流生态输水

D.生产用水减少

【答案】6.B 7.C

【解析】6.植被覆盖下的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主要是日出后,随光照的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加强根系吸收水分增加,导致地下水位逐渐下降,日落后随光合作用减弱和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位逐渐上升,B正确,胡杨林分布地区,降水少,且昼夜变化不大,A错误;胡杨林分布地区,空气湿度的变化不会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昼夜明显的波动C错误;胡杨林分布地区,昼夜的风速变化不会太大,D错误,所以选B。

7.8月14日后地下水位突然上升,冰雪融水和生产用水不会在该时段骤然增多或减少,AD错误;蒸腾作用也是渐变过程,B错误;河流生态输水,下渗,地下水位显著上升,C正确,所以选C。

(2022·山西·一模)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区是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海拔大于1000米,夏季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的理由是( )

A.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

B.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多

C.气温高矿物质风化快

D.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强

【答案】8.B 9.A

【解析】8.阅读图文材料,据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关系(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气温与土壤有机碳相关系数在大于1000m海拔区域绝对相关系数较大,故两者的相关性主要以高海拔区域为主,其中以夏季绝对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性最强;降水与土壤有机碳相关系数在小于1000m海拔区域绝对相关系数较大,两者的相关性主要以低海拔区域为主,其中也是以夏季绝对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性最强;因此土壤有机碳和气候相关性最强的是夏季,B正确,排除ACD,答案选择B。

9.根据题意,观察图中大于1000m的系数变化可知,秦巴山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生长茂盛,后期的枯枝落叶更多,土壤获得的有机碳更多,因此呈正相关,故A正确;气温越高,对无知的分解作用越强,矿物质风化速度越快,有机碳也流失越快,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越少,呈现负相关,故BC错误;降水越多,土壤淋溶性越强,导致土壤有机碳进入水中并流失,呈现负相关,故D错误。答案选择A。

(2022·山东菏泽·一模)生物结皮是由生长于土壤表层和近地表数毫米内的蓝绿藻、苔藓、地衣等与土壤复合而形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复合体。黄土高原的黄土沟壑区由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生物结皮在退耕坡地上广泛发育,研究发现生物结皮坡面的初始产流明显早于翻耕后的裸土坡面。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一次降水过程中不同坡面产流量和产流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与裸土相比,生物结皮对坡面的影响是( )

A.产流量增加 B.下渗量减少

C.产流率降低 D.初始产流延后

11.两种坡面初始产流早晚存在差别的原因在于降雨初期( )

A.裸土坡面土壤孔隙度大

B.裸土坡面地表摩擦力大

C.生物结皮坡面入渗速率快

D.生物结皮坡面土壤不稳定

【答案】10.C 11.A

【解析】10.A项,据右图可知,与裸土相比,生物结皮使坡面的产流量减少,故A选项错误;B项,与裸土相比,生物结皮会降低坡面流速,增加下渗,使下渗量增加,故B选项错误;C项,与裸土相比,生物结皮降低坡面流速,使产流率降低,故C选项正确;D项,结合左图可知,与裸土相比,生物结皮导致初始产流提前,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11.据图可知,两种坡面初始产流生物结皮早于裸土,而随着降雨时间的增长,产流量增长缓慢,产流率也增长较慢,裸土随着降雨时间的增长,产流量快速增长,产流率也快速增大,从而可以推测,裸土坡面土壤孔隙度大,开始下渗快,生物结皮坡面土壤较稳定;与裸土坡面地表摩擦力大关系不大,生物结皮坡面入渗速率较稳定。综上对比四选项可知A较符合。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2022·河南洛阳·一模)近年,农业部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后的第四大主粮。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宁夏南部山区在马铃薯种植中采用了“垄覆沟播”技术,该技术在田西起垄,垄面覆膜,沟内播种。下图示意“垄覆沟播”栽培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宁夏南部山区种植马铃薯的生长期约五个月,其播种时间是( )

A.2月 B.4月 C.6月 D.8月

13.垄而覆膜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断水分蒸发,汇集雨水

B.利于增强光照,提高产量

C.利于增大温差,提高品质

D.减弱土壤侵蚀,保持水土

【答案】12.B 13.A

【解析】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宁夏南部山区属于温带,夏季气温高,适宜马铃薯的生长。种植马铃薯的生长期约五个月,根据关于7月份对称的原理,其生长期大约在为4--9月,即播种在4月,收获在9月,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3.宁夏南部山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垄面覆膜可阻挡水分的蒸发,把水分截留于土壤中。同时垄沟存在高度差,通过覆膜可将雨水汇集到沟,A正确。覆膜并不能增强光照,B错误。覆膜减少了温差,C错误。该地气候干旱,水土流失较弱,D错误。故选A。

(2022·安徽合肥·二模)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是集光、机、电、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复杂机械。90年代以来,我国TBM从无到有,并逐渐通过技术创新使得不同应用环境下的TBM技术领先世界。目前,我国TBM开始出口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TBM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源于( )

A.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B.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

C.发达的区域交通运输

D.强大的区域协作能力

15.我国TBM出口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主要是因为我国TBM( )

①产量大②品种全③款式新④质量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4.A 15.D

【解析】14.我国地形多样且地势起伏大,90年代以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铁等的快速发展,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A正确;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和强大的区域协作能力,对我国TBM技术创新有影响,但不是创新动力的主要来源,BD错误;发达的区域交通运输与我国TBM技术创新的动力,没什么关系,C错误。所以选A。

15.不同国家对TBM的品种要求不同,②正确;我国TBM能出口到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说明我国TBM的质量好,④正确;产量大,款式新不是我国TBM出口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022·四川南充·二模)湾区是三面环陆,一面向海的区域。全球60%的经济总量、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km范围的湾区内。全球四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经历四个发展阶段,成为全球顶级城市群和经济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各湾区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基础条件是( )

A.腹地广阔 B.港口优良

C.人力丰富 D.政策优惠

17.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其产业发展的一般顺序为( )

A.创新经济—港口经济—服务经济—工业经济

B.创新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港口经济

C.港口经济—服务经济—工业经济—创新经济

D.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

18.全球四大湾区中城市等级体系与其他湾区明显不同的是( )

A.纽约湾区 B.旧金山湾区

C.东京湾区 D.粤港澳湾区

【答案】16.B 17.D 18.D

【解析】16.湾区,从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 。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各湾区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基础条件首先是港口优良,在优良的港口基础上首先发展的港口经济。B正确;如果没有港口,根本谈不上腹地广阔,A错误;人力丰富、 政策优惠是优良的港口具有的特征,CD错误。故选B。

17.湾区,从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 。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湾区从出现到成形大致要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人口、产业、贸易、金融、信息等资源不断汇集的过程。各湾区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基础条件是港口优良,在优良的港口基础上首先发展的是港口经济,具有便利的海运条件。在便利的海运基础上发展工业,并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新型产业,打造新型产业集群,加强区域内、外联系,扩大交流,促进资源整合、产业聚集和人才汇聚,顺利地发展海洋贸易及各种服务经济,同时在后期转型过程中形成创新型经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纽约湾区堪称“金融湾区”,也被视为世界“湾区之首”。旧金山湾堪称“高科技湾区”,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东京湾区是“产业湾区”,位居世界湾区第三位。粤港澳大湾区是“产业+金融+科技的梯队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产业梯队非常明显的湾区:香港是世界金融、航运中心;澳门是国际自由港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广州是久负盛名的国际商贸中心;深圳是世界工厂和创新中心;东莞、佛山、中山等制造业基础雄厚。湾区内拥有腾讯、华为、格力等众多科技企业。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中人口最多、经济增速最快的湾区。湾区经济都要经过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粤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光南曾调研过全球四大湾区,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恰好把这四个阶段的元素和机会,在同一个时间段同时存在,粤港澳大湾区跟全球湾区相比有独特的优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河北保定·一模)陕西省水资源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地处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仅为陕南汉江流域的约四分之一。正在建设中的引汉济渭工程通过长约98公里的自流输水隧洞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导致陕南地区与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流域形状 D.海拔高度

20.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采用自流输水隧洞有利于( )

①节约投资成本②缩短建设周期③降低运营成本④克服地形屏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9.B 20.C

【解析】19.陕西水资源空间差异的自然原因主要受降水空间差异的影响。若受海陆位置影响,会导致陕西降水出现东多西少,从而使水资源出现东西差异,而不是南北差异,A错;根据图中的纬度信息可知,陕南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较丰富,水资源总量大,而关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较少,水资源总量较少。而造成两地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是大气环流,B对;流域形状对水资源总量大小影响甚微,C错;虽然陕南以秦巴山地为主,但并没有冰川融水,因此,陕南地区与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出现较大差异与海拔无关,D错。故选B。

20.建设输水隧洞会增加投资成本,延长建设周期,①②错;自流输水隧道从底部横穿秦岭,克服地形屏障,同时自流使供水的运营成本降低,③④对。故选C。

(2022·河北衡水中学模拟预测)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通常是因山势、地险,就地取材,建造起高大的墙体。汉长城的玉门关至敦煌段,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但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之一。下图示意部分汉长城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玉门关至敦煌段的汉长城至今保存仍较为完好的原因有( )

①降水稀少,墙体受雨水冲刷作用弱

②当地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③多风沙活动,墙体被风沙掩埋

④建筑工艺精湛,墙体质量较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修建玉门关的材料来自当地,下列可能是玉门关修建材料的是( )

A.黄土 B.竹子 C.木材 D.珊瑚

【答案】21.C 22.A

【解析】21.玉门关地区降水稀少,墙体受雨水冲刷作用较弱,有利于长城保存,①正确;当地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有利于长城保存,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玉门关至教煌段的汉长城仍然屹立在地表上,没有被风沙掩埋,③错误;汉长城建筑工艺精湛,墙体质量好,这是汉长城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④正确。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2.玉门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多黄土分布,而修建玉门关的材料来自当地,故关隘、城墙多以黄土筑成,A正确。该地气候干旱,竹子、森林稀少,B、C选项错误。珊瑚生长于海洋中,该地处于内陆,距海遥远,D错误。故选A。

(2022·新疆乌鲁木齐·一模)2021年12月23日,塔什库尔干县红其拉甫机场开启投产飞行校验工作。作为新疆唯一的高高原机场,该机场跑道长度达3800米。预计到2025年,新疆将建成30多个机场,是我国拥有机场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下图为新疆机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3.红其拉甫机场的跑道很长是由于

A.旅游观光需要 B.起降安全需要

C.飞行校验需要 D.对外联系需要

24.新疆成为中国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下列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受气候影响,铁路和公路的建设难度大

②外贸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密集

③地广人稀,城镇分布较分散

④全年多晴天,大气能见度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23.B 24.D

【解析】

23.根据材料信息“作为新疆唯一的高高原机场,该机场跑道长度达3800米。”可知,红其拉甫机场海拔高度较高,海拔高度越高,大气越稀薄,给飞机起降提供的升力越小,需要的跑道长度越长,B正确;旅游观光、飞机校验、对外联系都不是影响飞机跑道长度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所以选B。

24.新疆多沙漠和戈壁,境内多高大山地阻隔,铁路和公路的建设难度大,气候不是影响建设难度的主要因素,①错误;新疆外贸主要依靠陆路交通,②错误;地广人稀,城市较分散,各城市之间往来联系采用陆路运输耗时长,航空运输发达,③正确;多晴天,能见度高,发展航空运输的条件优越,④正确。故选D。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