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作家,一辈子最欣慰的事,就是给后世留下一本可以当枕头的书。

一名导演,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给后世留下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剧作。

一部电视剧《大宅门》,20多年经久不衰,成为几代人的回忆。从这个角度讲,郭宝昌,无论作为作家还是导演,他都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1日下午,《 大宅门》导演郭宝昌在京离世。这一天,距离他过完83岁生日刚好70天。

郭导一生,跌宕起伏,经历比《大宅门》还要丰富多彩。

他也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培养了张艺谋、陈凯歌等著名导演。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传奇剧本,充满了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的情节。

他的一生,也是一场悲剧。他从小就遭受了家庭的变故和社会的冷漠,被亲生母亲和三姨像商品一样被买卖,成为豪门少爷,却又遭受了歧视和欺负。

他曾经坐过牢,也曾经被打断过腿,婚姻生活也是一波三折,一生有过三段婚姻,发妻和儿女都先后离开了他。好在最后一个妻子一都陪着他,儿子也在他70多岁的时候,从国外回到了北京定居。

最坎坷的是,他从19岁就立志创作,以他26年宅门生涯为蓝本创作的《大宅门》,却四写四毁,历经四十余年,及近花甲之年方才完成。

1940年,郭宝昌生于北京,原名李保常,出身穷苦,两岁时父亲在街头冻饿而死。

郭宝昌上有哥姐,寡母无力养活三个儿女。于是以80块大洋的价格,把他卖给了河北沙城站站长吴家做养子。

后来郭宝昌的三姨闻听郭宝昌被卖,气的直跺脚。三姨夫心急火燎从朋友处借了80块大洋,将郭宝昌从河北吴家赎了回来。

原以为三姨是心疼外甥,岂料她一转手,又以200块大洋的价格,将他卖给了京城大户同仁堂乐家,给乐家四爷乐靖宇的小妾郭榕做养子。郭宝昌的三姨和姨夫从中挣了120块大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榕10岁被卖到乐家当抱狗的丫头,后来嫁给了70多岁的乐靖宇,郭榕一直未育。为晚年有个依靠,就花钱买了个男孩作为养子,随母性,改名郭宝昌。

这位郭榕,就是 电视剧《大宅门》中“抱狗丫头”香秀的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郭宝昌便跟随养母,开始在同仁堂这座深宅生活。

养母虽然对郭宝昌也算精心教导,但一则她本就是妾室,二则郭宝昌又是抱养的,跟真正的乐家少爷小姐相比,必然有差距。

在所谓的豪门,年幼的郭宝昌在压抑中成长,却也在压抑中见惯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为他今后的创作生涯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素材。

1956年,16岁的郭宝昌,因为读了《红楼梦》《战争与和平》《水浒传》《基督山恩仇记》等巨著,觉得自己也能写出一部传世之作。于是开始以乐家宅门生活为蓝本,着手创作《大宅门》。

不料被养母发现了《大宅门》手稿,一看内容,更是大怒,家丑岂可外扬?养母责令他不可胡写,母子间发生激烈争吵。一气之下,养母焚毁了书稿,郭宝昌也不敢再写。

1959年,郭宝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他把自家的宅门故事向老师田风教授讲起,老师觉得这个素材太好了,叫他写成电影剧本。

他心中再次燃起创作梦,只是让郭宝昌意想不到的是,原本以为水到渠成的一部作品,竟然历经坎坷,算上母亲焚毁那次,四写四毁,耗时四十余年才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由于乐家是资本家,郭宝昌被定性为“反动学生”。同时,他耗费5年写了三分之二的小说《大宅门》被无意中发现,不仅被没收销毁,他也因此下放至北京南口农场劳动改造,原因是为反动资本竖碑立传。

书稿被销毁,又下放改造,双重打击之下,让青年郭宝昌心灰意冷,一度自杀却没有成功。

1965年,郭宝昌回北京过年,无意中得知自己自己身世,向养母打听自己的生母。郭榕伤心至极,至此母子间有了嫌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郭宝昌偷偷去见了生母一面,生母不仅对自己卖掉亲儿的行为毫不后悔,反而提出要跟郭宝昌一起生活,郭宝昌果断拒绝。

然而,养母却为此一生未原谅郭宝昌。

之后,回到农场的郭宝昌,很快调整心态,在劳动的闲暇时间继续创作《大宅门》。

如此“冥顽不灵”,他的创作热情为他带来更大的麻烦,这一次他直接被判无期徒刑,新创作的《大宅门》再一次被付之一炬。

久经磨难的郭宝昌却没有气馁,短暂的沮丧之后,他凭借记忆又开始了第三次创作。

1973年,郭宝昌终于平反,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同一年,他结了婚。生活安定下来,凭着记忆第三次创作《大宅门》。

1975年,郭宝昌儿子出生。郭榕想孙子,1977年她一个人从北京坐火车去南宁见孙子。郭榕抱着孙子亲个不停,但依然记恨郭宝昌,几乎不与郭宝昌沟通。

因为年轻,郭宝昌也无法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养母走后郭宝昌哭了,妻子对他说:你为什么不与妈妈好好沟通?郭宝昌哽咽着说:下次回北京,我一定与老太太好好聊聊。

然而上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1978年元旦,养母病危。当郭宝昌赶到北京时,养母已去世两天了。

郭宝昌在养母的遗像前长跪不起,泪如雨下,他知道养母是带着心结去世的。

细心的观众应该能发现,在电视剧《大宅门》的序幕中,最后一副画,是一个男子面向宅门跪着。那,正是郭宝昌自己,他在向母亲忏悔、赎罪……

1980年,步入不惑之年的郭宝昌,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处女作《神女峰的迷雾》,事业渐入顺境,《大宅门》手稿也初步完成。

然而,郭宝昌却再次遭遇重挫。因为夫妻间闹离婚,妻子一气之下将其《大宅门》手稿一把烧成了灰。

好在,屡遭打击的郭宝昌内心已经足够强大,收拾心情后很快又开始了第四次创作。

与此同时,郭宝昌对电影人才的培养,倒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他的提携培养下, 张艺谋、 陈凯歌、田壮壮等年轻导演开始崭露头角。

尽管看起来张艺谋、陈凯歌名气比郭宝昌大,但在圈子里,“宝爷”郭宝昌之于第五代导演,犹如教父般的存在。这也是后来拍摄《大宅门》,郭宝昌一呼百应,这些大导演都来捧场,在这部剧中客串了很多角色的原因。

2001年,凝结着郭宝昌42年心血的《大宅门》终于在荧屏亮相。此剧一经问世,震惊世人,被奉为“神剧”,热播时万人空巷,创下了17.74%的逆天收视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如同他本人一样命运多舛的大制作,四写四毁,却依然在风雨飘摇中顽强生长,是中国电视剧的一部巅峰之作,也是一部能成为传世之作的巨作。

这部剧也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幅真实而感人的历史画卷。深刻刻画了家族、爱情、友情等多重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这部剧,也通过家族的兴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历史变迁,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大宅门》是郭宝昌生命的全部,也是他魂牵一生的呕心沥血之作。剧作热播后,郭老又把这部作品相继搬上话剧和京剧的舞台,用不同的艺术形式留予后人。

2020年,80岁的郭宝昌虽患病仍笔耕不辍,再次提笔进行《大宅门》长篇小说的创作,增删内容达十几万字。

郭老离世之前,耗尽他毕生心血的《大宅门》小说也终于定稿,完成了跨越67年的夙愿,真正实现了“一著一生”。

遗憾的是,他未亲见《大宅门》出版,闻不到《大宅门》的书香了。

而如今随着郭老的离世,那个因为一部戏而心潮澎湃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那些青春里的人,终究还是走出了回忆,消失在岁月里。

这些年,在这个流行快餐的时代,我们也再难以见到《大宅门》这样的可以传世的良心巨制了。

事实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的神剧。有的,只是那份匠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司马迁,一生只为一部《史记》;曹雪芹,一生只为一部《红楼梦》;蒲松龄,一生只为一部《聊斋志异》......而郭宝昌这样的老艺术家,一生只为一部《大宅门》。

他们都一样承载着岁月的磨难,孤独而勇敢的坚持着。

郭宝昌的传奇一生,连同他的作品将永远闪耀在中国电视剧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提供永不褪色的艺术光芒。

那一代老艺术家的匠心精神,终将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