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制。评衔最高级别为上将,与1955年相比,没了 元帅、大将。

既然要评衔,入选的军官中,大多都想往高了评。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衔,时任总参谋长的迟浩田,特地请孙毅将军在总参干部大会上现身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讲,他在1955年评衔前,曾给组织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授个少将就行了。

最后结果是中将。

这时,孙毅身边的老战友、老同事就说了,孙毅授衔低了,本该授予 上将军衔的。

那段日子,不少人都为孙毅感到惋惜。

可孙毅却说,共产党员应该淡泊名利,与人比较要比工作,而不是比谁的职衔高。

孙毅的说法,赢得了在场人的热烈掌声。迟浩田在与孙毅将军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孙老身上有许多优良的品质。

孙毅有竹子的气节

1978年末,总参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一个大会,主题是为50多位老同志平反。

当时,参会的人有上万人。

时任副总 参谋长兼总参政治部主任的迟浩田,在大会上宣读了平反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念到孙毅的名字时,孙毅情绪很激动,面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最后缓缓吐出几个字:

“我又能为党工作了。”

纵观孙毅将军的大半生,他遇到过太多的坎坷。但他始终追求真理,像一根竹子一般,百折不挠。

孙毅年少时,因家境贫寒,中途不得不退学。为了生存,他四处漂泊,曾在冯玉祥部当兵。

后来,在共产党员赵博生的影响下,孙毅毅然参加了宁都起义,投身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由于之前在旧军队待过,孙毅受到了冷遇和排挤。

在长征中,原本该分配给他的马,被洋顾问李德给划去了。在改编队伍时,原本该他担任参谋长,却在上报中,丢掉了“长”字,直接变成了“参谋”。

对此,孙毅却丝毫不计较。反而,在他晚年时,提起长征没马骑的事,他说正好锻炼了他的这副好身体。

特殊年代,孙毅12年没工作。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一边给家人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一边坚持苦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毅始终相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迟浩田曾听孙毅说过,他很崇尚竹子的高风亮节。

孙毅在上小学时,老师曾给他讲过一篇《说竹》,孙毅牢记于心,直到晚年还能将文章背诵下来。

也是从那时起,竹子的美好品质一直被孙毅追求和保持,以至于影响到他后来的人生轨迹。

孙毅重视青年工作

1982年,总参正式聘请孙毅为青年工作顾问。之后,迟浩田在一次座谈会上,为孙毅颁发聘书。

孙毅那天非常高兴,紧紧地拉着迟浩田的手说,他一定要当一个名副其实的好顾问。

自从那以后,孙毅就为青年活动而奔走。总参举办的每一次相关活动,在现场,总能看到孙毅将军的身影。

孙毅和迟浩田讲,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青年的教育工作,是老一辈革命家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孙毅也知道自己的年纪上来了,以后恐怕看不到收获的硕果了。但为了祖国的未来,孙毅始终在这个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能量,发光发热。

由于孙毅心怀青年,所以组织除了受命他为总参青年工作顾问外,全国的60多所大中小学的名誉校长,教授等,也由孙毅来担任。

多职加身,为此,孙毅不得不把每天的日程表,排的满满当当的。

离休以后,孙毅四处给青少年作报告。据统计,孙毅作相关报告达400多次,累计约有10万人听了他的报告。

凡是在现场听过孙毅的讲话,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孙毅讲的话,极具感染力。能够让在场的青年人,产生感情共鸣。

就这样,一两个钟头的报告,常常被几十次的掌声所打动。

孙毅太忙碌了,加上年纪大,身体患了不少疾病。尽管医生劝他要好好休养,可孙毅哪能停下脚步。

后来,终因劳累过度,昏倒在了讲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此事,总参党委专门制定了一个规定,为孙毅老将军一个人,定了个“限制”。

请他“除了组织上认为十分必要的重要活动外,其他一般性的活动尽可能少参加或者不参加。”

但孙毅却不以为然。

只要他碰上了,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孙毅都会去参加。

在孙毅的晚年里,除了演讲外,他还特别热衷于写作。孙毅把他自己的人生感言,以及对后人的那种殷切希望,全部写到书里,然后送给那些青年们。

此外,孙毅还写了几篇回忆性的文章,比如《走向征途》、《孙毅将军自述》等。

孙毅不为名不为利

1988年,授衔之前,迟浩田专门请孙老在会上发言。孙老现身说法,让参会人员都发出由衷的敬佩。

很多人都知晓,红军时期,外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发表过一张红军高级将领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有一人是孙毅,而书里的标注却是另外一人。

孙毅本人是知道此情况的,但他没有说。这个秘密直到1980年,由聂帅指出,这才被人们所知晓。

孙毅没有计较照片上的人,到底是不是自己。他总是说,作为幸存者,不应该在乎所谓的名利。

特殊年代之后,孙毅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曾三次向总参党委写信,请求批准他辞去总参谋部顾问一职。

孙毅这样做,就是为了以自身行动来推进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

每每回顾过往,孙毅从不摆自己的功绩。在他90岁生日那天,迟浩田到孙老家里祝寿。

有一位老干部送给孙老一幅贺联,迟浩田看后,认为内容形容地非常准确。孙老这一辈子就是正气、清风,为党,为国,奉献了自己。

但孙毅却认为,贺联对他的评价着实太高了。

迟浩田在与孙毅相处的几年中,了解了很多孙毅身上的事,也从孙老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道理。这为迟浩田日后的道路,起到了指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