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6年,回新疆看望老战友,住了两个月,临走时给 老战友20000元

作者: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薛小兵是个有趣的人,他不喜欢别人叫他小兵,喜欢被叫小薛。

时隔四十六年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新疆的日子,虽然很短暂,可却给我的一生都带来极大的改变。当年退伍后返回家乡湖北襄阳,当过几年小学老师,随着工作变更,我到了县城,也是因为在这样的契机下,娶了一位城里的姑娘。

在我退伍的时候,通讯很不方便,要么发电报,要么写信,想要电话联络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薛小兵很优秀,可以说在整个连队都是出类拔萃,我在义务兵阶段结束后就退伍了,而薛小兵则继续留在部队。不过也没有待多久,12年后转业,在地方上当了一名警察,一辈子兢兢业业,没有什么大的贡献,但也从不徇私枉法。

记得在我退伍回到家乡的第二年,薛小兵给我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头就说道:

朱宇红同志,一年不见,甚是想念,近来可好,我如今在兵团,无法脱身去看望你,见信如见人,请不要断开联系,记得回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是小学教师,但也算是有个正经营生,不过毕竟年轻气盛,对于结婚这种大事,一直是眼高手低,梦想娶一个城里媳妇,所以心心念念就是提高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看上去没有那么寒酸。

可能是运气好,也可能是因为得到大伯的帮助,我在当了4年教师后,到县里当了一名宣传干事,这是一份自在的工作,可以经常下乡,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和比我小五岁的同事王玉红有了感情。

单位的同事开玩笑地说:“你们两个除了姓氏不同,连名字都一样,真是天生的一对,好比那牛郎织女。”

不过我不喜欢这么被人讲,因为牛郎织女是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我和 王玉红则是自由恋爱,是没有任何羁绊的,要说一定要找出点问题,那就是我是乡下来的,而王玉红则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

和王玉红恋爱半年就 结婚了,提前四个月写信给薛小兵,他没有时间来参加我的婚礼,倒是有其他几位外省的战友,跋山涉水来到我的家乡,现场见证了我和妻子的幸福时刻。

薛小兵在信中一直说着“惭愧”的话,我能理解薛小兵的难处,一直到1999年,薛小兵也临近退休,特意来了一次湖北找我,这也是我们相隔几十年才见这一次面,着实不容易,薛小兵是个老实人,虽然很优秀,可在单位并不受待见,毕竟像他这种耿直的性格,眼睛里是容不下沙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岁月荏苒,我们都在慢慢地老去,比起薛小兵,我相对来说要幸福一些,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而薛小兵只有一个女儿,最终还因为学习成绩好,被公派到美国留学,至此就留在了美国。

有时候薛小兵在电话中难过地说:

“你说我刚强了一辈子,可生的女儿却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孩子,非要去什么美国,别人抱孙子,一家人团团圆圆,我只有羡慕的份儿。”

薛小兵的痛苦我体会不到,但能理解亲人不在身边的感受。我的两个孩子都很优秀,先后考上大学,大儿子去了北京,小儿子则是在新加坡读的博士,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事业,几乎没让我担忧过什么。

随着退休,我和妻子基本上过着吃饭睡觉看书的日子,有时候也会三五好友,出去旅游,不过这种奢侈的生活,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是有一定的压力,倒不是儿子不孝顺,只是我不愿意在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向儿子伸手要钱。

年纪毕竟不小了,花甲年一过,紧接着就是古稀之际,人老了,喜欢回忆,喜欢那些幼稚的过往,我时常梦到在部队时候的生活,时常梦到薛小兵等战友在一起训练的场景,时常梦到战友们在一起嬉戏打闹,又被一声哨子叫停的尴尬处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冯(注:我妻子姓冯),我们去一次新疆吧,看看薛小兵,你们只见过一面,我也想这个老战友了。”

妻子毕竟比我年轻些,自然会陪着我去,对于我们现在的退休生活,没有什么累赘,说走就走。没有坐过飞机,也不舍得花那么多的钱,就乘坐火车,大包小包地给薛小兵带了很多礼物。几十个小时的车程,因为沿途的风景美得让人流连忘返,我并不觉得累,甚至都忘记自己是一个66岁的老人,总感觉青春尚在。

到了乌鲁木齐,又转车去往昌吉,薛小兵在昌吉的下面的一个县城,薛小兵事先并不知道我的到来,等我到了奇台县才给薛小兵打电话,他甚至都不敢相信我已经到了奇台县,马上就来接我。

薛小兵比我大五个月,但看上去要苍老许多,他的妻子看上去很年轻,其实我知道薛小兵比妻子大16岁。

寒暄几句,薛小兵让我们坐上了一辆小汽车,坐在车上后,薛小兵说:

“老朱,别笑话我,一辈子还没有一辆自己的车,自从退休后,就没有再开过车。”

我没有说什么,到了家里后,让我大感失望,因为薛小兵的家很简陋,房子应该有三四十年的年纪,被岁月侵蚀的墙皮已经掉得没有一处是完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小兵平时很节俭,从家里的陈设就能看得出来,我觉得这种朴实的生活态度,符合薛小兵的性格,当晚薛小兵带着我和妻子吃了当地的美食,晚上住在他家的小房子,只有一米二的床,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着实有些拥挤。

可我却享受这样的日子,这一住就是两个月,口中一直说着打扰的话,但心里却不舍得走,我们讲述了子女的情况,也说了对未来的担忧,终归是要离开的,在我临走的时候,给了薛小兵20000元,他说什么都不肯接受,但我能看得出来,薛小兵的生活过得很拮据,女儿从来不管,已经十多年没有回来看望一眼,平时也不给生活费,一直觉得她爸爸有退休金,就不需要她这个女儿管。

最终薛小兵收下了,这次分别,也许就是永别,毕竟不再年轻,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东奔西走了,彼此珍重,就是最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