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日“出伏”了,今年的“秋老虎”猛不猛? 出伏以后还要热多久?

不知不觉中,“三伏天”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个月的20日,也就是这周日就是“出伏”了。

正所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对应的是三伏,一个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个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如今马上就要“出伏”了,意味着最热的时候就要过去了。那“出伏”后还会热吗?今年的“ 秋老虎”猛不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虽然现在是三伏天的尾巴了,但是最近几天的天气明显比前面还热一些了,尤其是在中午的时候,更是让人感觉酷热难耐了,不得不说酷热天气也在垂死挣扎,还在拼命的“刷存在感”。

实际上之所以立秋过去一段时间了,而且都已经到了出伏的时候,天气还是如此的炎热,主要的原因在于暑热还并没有消退。

根据气候趋势预测来看,今年8月底到9月上旬,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要较常年同期偏高1~2℃。有气象台专家指出,虽然在8月20日就“出伏”了,但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凉快了,因为在后面还会出现“秋老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秋老虎”,这是指在出伏以后所出现的短暂的回热到35℃以上的天气,其基本都是发生在公历的8月下旬到9月上旬。这个期间的天气特点就是早晚偏凉快,可是在中午这段时间还是高温、暴晒。因为 入秋以后雨水也少了,所以甚至这段时间的温度会比之前更热,这也没什么稀奇的。

关于“秋老虎”在清代的《清嘉录》总结说“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即秋老虎是在处暑节气后大约18天就消失了,天气就开始变得凉快了。

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秋老虎的表现也不同,有的年份来得早,有的年份来得晚。而且有些地方秋老虎持续的时间短,有的地方持续的时间长。在有些年份,秋老虎走了以后还会再来,如此反复的出现,最长可以持续2个月之久。

有意思的是在我国民间,还把秋老虎分为公母,以此来区分秋老虎猛不猛。其中比较经典的一种说法就是“公秋爽、母秋凶”,即秋老虎如果是公的,那么就不“猛”,出伏后不久天气就凉快了。而“秋老虎”是母的,那出伏以后还很热的,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如何区分“秋老虎”的公母,就看立秋的时间点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老人们的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中午12点钟之前,那么立秋后的秋老虎就是公的,相反如果是12点钟以后立的秋,那么秋老虎就是母的了。

在民间还有“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死牛”的说法。不过关于这种说法,有学者指出是没有什么依据的。而且多数的老人都说今年的秋老虎是“公”的,原因是农历6月份就迎来立秋了,是“早秋”,所以就天气凉得也早。

最后再来看看很多人关注的出伏以后还要热多久,其实告别了“三伏”,理论上说酷热的夏季就过去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仍会处在炎炎夏日当中,不会马上凉爽,而天气要变得凉快,则要等到进入处暑节气(8月23日)后,南方多数地方则要到白露节气后。

所以即便是出伏了,大家也不要高兴太早,在后面紧接着是“秋老虎”在等着我们,大家要小心秋老虎发威。而且在出伏以后, 降雨偏少了,天气也会日渐干燥了,人们常会感觉干咳少痰、口干舌燥、鼻咽不适等症状,而这都是“ 秋燥”的症状。

又由于早晚的天气由热转凉了,很多人易感疲劳,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秋乏”。因此在此期间,大家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而一日三餐要合理饮食,建议大家要少油腻,多吃清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