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印度在G20峰会上使用了Bharat(翻译成“巴拉特”或者“婆罗多”)字眼,开始有人说印度要改 国名,实际上这不仅是断章取义,更是无稽之谈。

印度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的确有被人摆布的“黑暗史”,但是永远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和国家,印度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表现出了印度有极强的战略定性,而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也让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降落月球南极的国家。现在的印度,可谓是风头正盛。

纵观这几年印度的表现,可谓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不仅欧盟拉拢它,北约捧着它,就连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在极力发展和印度的关系。说这么多,这是捧印度了?当然不是,战略上蔑视,战术上要重视。客观看待问题,才能看清事情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G20主会场最大的标语可以看到,印度依然使用了INDIA,只不过在莫迪的桌子上摆了Bharat标语牌。印度这次在国际重要公开场合使用Bharat字眼,不是所谓什么去西方化,什么India是英国人给取的,这纯粹就是无稽之谈。

印度的名字由来受到了印度河的影响,而印度河在梵文中是Sindhu,印度的字源显然就是来自印度河,所以印度这个国家的名字怎么可能是来自别人取的,只不过是直译的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这个名字早于英国殖民几个世纪,而在印度的宪法中,Bharat和india也是并存的叫法,可以认为美国一会叫USA,一会又是America。所以印度使用Bharat这种来自梵文的名字,只不过是为了彰显文化自信,增加印地语的使用,和所谓去西方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印度现在从哪里能看出去西方化来?以前的武器装备大都来自苏俄,现在很多武器都是西方的。

阵风战斗机、MQ-9无人机、P-8巡逻机、M777火炮、C-17、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等,无一例外全是西方造。所以,说印度正在去西方化的言论根本就毫无依据这种观点要不得。准确地讲,应该是印度正在从西方社会中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地位,甚至想成为世界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年, 美国对印度的诉求正在逐步攀升。在制裁俄罗斯一事上,美国三番五次要求印度加入西方阵营,支持对 俄罗斯的制裁,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然而,西方的各种邀请莫迪基本都去了,但是条件是一个也没答应。

相比土耳其,印度的做法至少还没让俄罗斯彻底失望。土耳其则完全是为了自身利益,利用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谋求各种好处,而对于俄罗斯,也不过是为了俄罗斯廉价的能源,一边卖给乌克兰武器,一边让俄罗斯开放黑海粮食通道,前不久普京在索契见了埃尔多安直接拒绝了土耳其的要求,显然已经看透了这位黑海邻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事务中被西方世界越来越看重,显然是看到了印度的利用价值。美国拉拢印度的目的不言自明,而欧洲国家和印度保持较为亲密的关系又是为了什么?

欧洲现在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有需求,而印度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制造大国。其次,欧洲也正在迎合印度亲西方战略的转变,没错,印度现在的外交风向,的确就是对西方较为友好。恰恰和有些人说的印度正在去西方化相悖,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还是那句话,印度只是要增强自己在西方世界中印度元素,而不是去西方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德国总理这小黑眼罩,绝对成为了G20上最靓的仔。不要以为这是P的图,朔尔茨这是前几天跑步给摔了个跟头。别看 德国工业基础雄厚,但是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真的不够及格。可以说,在朔尔茨上台以后,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那是直线下滑的。

默克尔时代,打造的是欧洲大工业循环战略,俄罗斯也是重要的一环,实际上默克尔想的通透,有钱大家一起赚,自然也不会打仗了。至于 乌克兰的矛盾,那就冻结着,甚至也不让美国人直接参加四方会谈,欧洲的问题,在欧洲范围内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朔尔茨上任以后,完全没能控住欧盟的场面,立场完全被立陶宛、波兰等国给带偏了。加上美国人的压力,德国甚至最后连北溪2号都给放弃了。这样的欧洲会和美国有什么矛盾?未来的欧洲也不过会是美国战略的附庸,看看现在的欧洲,基本快要和美国同化了,武器装备基本都要靠美国。加上在欧盟内部很多国家亲美,尤其是波兰、波罗的海国家,你要让这样的欧盟和美国有矛盾,那美国首先就先把欧盟给肢解了。

所以,国际格局自然要分析,但是也不能盲目揣测。俄乌冲突之前,多少人觉得欧盟怎么可能为了乌克兰和俄罗斯死磕?事实呢,真的很打脸,欧盟为了配合美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他都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西方不能抱有幻想,壮大自己才是王道。该合作的合作,该提防的敌方。至于印度和西方的关系,美国何尝不提防着印度,如果真的和印度关系铁,F-35战斗机早就安排上了,这种有钱不赚的事情为什么发生?美国就是怕印度的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到时候印度洋就真的是印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