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带个点,配置高很多,用起来也省钱,只是......

名字带个点,配置高很多,用起来也省钱,只是......
2022-07-27 18:50:43 有车以后GZ
字号 收藏

【有车以后 有车试驾】现如今,油价不断上涨,新能源汽车不断革新的技术,全国各地不断完善的充电配套设施,纯电车型渐渐开始成为大家在城市通勤的主流选择,不断打开国内购车、用车的新格局,新势力的频频入局也让大家看到了他们不俗的成绩,今天这台新势力的实力派一起来看看合不合你胃口。

运动个性—轿跑身形

威马E.5年轻运动化的外形体现在处处细节上,机盖上隆起的线条照应外扩的前唇,十分有力量感,下方翼子板重叠的线条一直贯穿腰线延展到尾灯处,和D柱熏黑线条形成多种层次感,不管是从前还是从后看,轿跑范和肌肉感都是很足的。

前后大灯的几何造型相互照应,科技感拉满,前大灯的Y字造型十分犀利,给日行灯和远近光形成三大分区,和前脸的熏黑装饰条左右连接,凸显一定的气场。尾灯多处用熏黑的颜色来提升质感,分解式的X型刹车灯十分有未来感,同样和车头相呼应的是,尾灯与贯穿的熏黑饰条相连接,非常符合当今的主流审美。

游刃有余—空间富裕

侧面的轿跑造型最为吸睛,较为修长的车头搭配双拼色的小溜背,运动属性十足,车身的长宽高分别是4718mm*1838mm*1535mm,轴距达到了2810mm,圆润的外观下显得非常精致小巧,其实四米七的车长内部空间并不算小。

主驾驶带8向电动调节,随处可见工艺精致的白色缝线,后排坐垫的长度和角度对各类身材的人群都很包容,像小编一米七七、65公斤的体型坐进去,是能够很好的承托住整个大腿的,坐垫的角度并不会让我的膝盖悬空,前方还有两拳多的空间,头顶因为玻璃天幕,也能有两拳左右的空间,对于家庭出行和长途乘坐还是非常够用的。

全副武装—配置拉满

整体科技化座舱的氛围还是不错的,非常简约大气,12.3英寸的中控大屏和液晶仪表,黑灰双拼色搭配出来的层次感与车头车尾相互照应,导航、音乐、视频还有倒车影像等等功能都集成在中控屏里,启动按钮和P挡集成在一起,电子手刹、自动驻车、模式切换还有动能回收强度调节都集成在一个区域,对于驾驶员来说十分的便利,空间利用率很高,滚动旋钮是动能回收调节,用力按下就是切换不同模式,可以轻松应对不同的应用场景。

标配的自动大灯,会在地库里解锁时亮起很犀利的日行灯和近光灯,仪式感拉满,在自动落锁后还会延迟自动熄灭,人性化设置还是非常到位的。

标配的定速巡航,在车头中网有一个雷达,后视镜前方有一个摄像头,用于计算前车距离和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都集成在方向盘的左侧,非常方便操作。

高配版本的无钥匙进入,可以让你非常从容且优雅的拉开车门上车,不需要再为找车钥匙而狼狈且烦恼。

多重性格—变化多端

三种不同的驾驶模式都是完全不同的分裂性格,这是令我非常意外的,ECO经济模式下非常像一台自吸的油车,电门不管的踩得多深都会像油车一样留给你很多预判和反应的时机,并没有电车一贯的眩晕感,而舒适模式则力度适中,不管是油门硬度和方向盘厚度都无比接近燃油车,但也非常容易让人上手,运动模式下几乎就是回归电车本质,随踩随有,推背感十足。

NEDC纯电续航里程还有505公里和410公里可选,两个版本的实测都在350公里以上,所以在城市通勤和近郊出游的使用上还是不会有很大压力的。

整体的转向和地盘都是偏向舒适性的调教,能够很轻松的过滤掉地面的坑坑洼洼,并不会直接的传递到车内,非常的Q弹,舒适和经济模式的方向盘很轻,但像回头弯还有连续大角度的匝道行驶会显得有些支撑不足,车身姿态还需要时间适应。

年轻潮玩—个性化定制

消费者可以选择个性化定制自己喜欢的车身颜色、轮毂配色还有内饰的种种颜色搭配,原厂合法小改动,给许多喜欢彰显个性鲜明的年轻车主多了一份选择,省去了提车后的很多步骤。

小编总结

威马E.5这台车基于基础配置、使用空间还有综合体验来说在城市内通勤是十分够用的,不管是个人用车还是家庭出行,整体的素质也是不差的,现阶段各个地区的终端给出的价格都在11.5-13.5万之间,优惠幅度还是不错,具体详情请以当地经销商为准,很有个性的座驾,不随波逐流的选择,快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单车导购 中级车导购 新能源 威马汽车 威马
  • 1名字带个点,配置高很多,用起来也省钱,只是......
  • 2威马E.5频道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 威马E.5
    威马E.5
    指导价:
    询价
    威马E.5
    威马E.5
    询价
  • 威马E.5
    威马E.5
    询价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