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江湖义气,你就读懂了中国人
  • 首页
  • 资讯
  • 视频
  • 直播
  • 凤凰卫视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时尚
  • 汽车
  • 房产
  • 科技
  • 读书
  • 文化
  • 历史
  • 军事
  • 旅游
  • 佛教
更多
  • 国学
  • 数码
  • 健康
  • 家居
  • 公益
  • 教育
  • 酒业
  • 美食
文化读书
文化读书 > 文化资讯 > 正文

读懂了江湖义气,你就读懂了中国人

✎编辑 | 程迟

硬核读书会第七次“硬核讲座”的主题是“中国人的江湖义气”。

现在流行的国风、仙侠,上世纪流行的武侠小说、黑帮电影以及无数的歌曲,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中国人对传统社会“江湖”的眷恋与向往。

那么多作品都在表达“江湖”和“义气”,但是它们真正的含义是什么,中国历史的哪些经验给予了它们至今仍然旺盛的生命力?

似乎人人都能对“江湖义气”说上点什么,但是走进了,只看见一片写意的模糊。

我们请到最近刚出版《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的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冯庆,为我们细细讲述中国人如何制造“江湖”和“义气”,而它们又如何改变了中国人。

本文为讲座文字稿,经主讲人审阅后发布于硬核读书会平台。

何为“江湖”,何为“义气”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冯庆,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的教师。我的书《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近期出版,我也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聊一聊中国人的“江湖”和“义气”。

我们中国人经常把“讲义气”挂在嘴边,这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这个词的日常含义相对而言是比较明确的,但是我们又很难从学术的角度给予一个科学的定义,也很难把它翻译成外语,所以我试图做的工作就是澄清这个词在具体历史语境下的意涵。

主讲人冯庆所著《中国人的义气》,2020年5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我要首先谈一谈的就是江湖问题。因为我们一般说的讲义气这样一种伦理现象,大多发生在江湖这种现实经验当中。江湖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概念,很难翻译成外语。

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澄清,我试图传达的是一种中国人的独特政治经验,再以此反映中国人在人情世故上的一些基本的经验和智慧,然后审视它可能带来的一些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启迪。

重庆是一个典型的码头城市。/图虫创意

我是一个重庆人。在重庆这个码头城市的环境下,形成了一种码头文化,其他很多的码头城市,比如长沙、上海、武汉、广州等等,都有类似的码头文化体验。

在码头文化氛围比较浓重的地方,大家都能够耳闻目睹许多关于所谓的江湖的故事。这些江湖的故事,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些徘徊在社会的边缘的人群的故事。

贾樟柯有个电影叫《江湖儿女》,其实讲述的也是同样的故事。我们的大众文化当中,尤其是青少年大众文化当中,充满了对于江湖的想象,在小说、音乐、电视连续剧当中都有。

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就讲述了“江湖义气”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如何体现。图/豆瓣

对于我们八零后、九零后这一代人来说,我们从小受到港台传入的江湖叙事的影响,比如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通过香港的电影、电视剧,包括一些流行音乐,它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关于浪漫化的江湖的一些想象。

但其实真实的江湖往往是被主流社会排斥的。其中也会映射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把江湖进行了浪漫化、文学化、艺术化的处理,把它搬上荧幕,或者写成小说,然后给青少年看的这样一个现象,其实就叫做“诗化江湖”,就是我这本书的副标题要表达的一个遗憾。

我想要去研究的就是诗化江湖到底意味着什么,讲义气这样一种伦理行为,在其中是一个核心的概念。

用我书里的话来说,江湖是一种现代的公共法理,难以下渗的社会网络,其实对于我们在社会转轨期间状态的直观体验,我们在码头城市文化当中经常能体会到这种江湖的氛围,尤其在重庆,在西部一些老工业城市,或者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这样一些地区、小镇当中也能体会到这种经验。

这种经验中国人一说就很明白,但是你跟外国人讲是很难的。在中国,江湖并不见得就是完全无法无天的状态,它是一个模糊地带,是一种在有法和无法之间的徘徊状态,它是农耕文明向城市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过渡性的秩序。

这种政治处境和我们现实中,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些游民群体,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到所有的江湖故事、江湖的艺术作品,讲述的几乎都是游民的故事。

什么叫游民呢?我们在近现代史视野中可以看到,康熙年间以来,中国人口突破一亿大关。这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大部分农业人口无法在土地上安顿,他们必然会四处迁徙,四处流浪。

有些人会背井离乡,甚至是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等等,有些人进入了城市,他们成为了游民阶层。

下南洋的福建人。图/维基百科

游民阶层一旦去到一个崭新的、迥异的生活空间当中,就会想办法抱团,形成一个新的游民共同体。

举个例子,当年很多人从内地漂流去了香港,他们去到香港之后,就会形成以同乡会、宗亲会这种机制为中心的一个新的共同体。

这和西方的浪漫主义的文学题材这种美学思维很接近,中国现代转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浪漫化的过程,也就是游民化的过程。

当然,在现实当中,这种生活并不见得多么美好,因为它意味着与自己土生土长的土地截然分离,从家族、宗族当中脱离而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打拼,而不得不通过与其他的同乡、朋友,以讲义气的方式形成一种类血缘共同体,就是彼此之间没有血缘,但是可以结拜为兄弟,或者结拜为姐妹,然后形成一种类似于有血缘关系的共同体。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些帮会之类的东西,它其实是游民生活当中一种不得不为的现象。但是在艺术作品当中,它被美化,被加工了。

当然我从美学角度要说的,并不是这种实实在在的江湖秩序的好和坏,我们不谈论那个层面的东西。我们谈论的是为什么有人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表达江湖,并且要制造出一种诗性化的、审美化的江湖体验呢?

制造“江湖”

众所周知,中国人现在谈到江湖,至少在大众文化的领域当中,会想到金庸、古龙奠基的武侠文化,包括我们现在很多青年朋友们很喜欢国风。

国风这种概念从哪里来呢?当然是从八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影响我们的港台武侠、仙侠这些风潮当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早年出版的《神雕侠侣》封面,用写意的山水画风格表达了“江湖”的概念。图/维基百科

那么为什么武侠的江湖审美元素能够影响那么多中国人呢?其实里面有一种伦理的、一种审美的观念在起作用,那就是讲义气。

讲义气能让一个人的形态、仪容变得更加美好,也就能让一个角色变得更加伟岸,变得更加高、大、全。其实就是通过这种伦理的内核,它赋予了江湖人物卓越不同的审美的一种可能性。

讲义气为什么是一个审美元素?我们知道,“义”这个概念在儒家传统的语境当中,并不是最高层次的伦理,比如说像仁、忠、孝,这些概念的根基性或重要性更强。但是“义”这个概念,往往在游民文化当中是一种带有组织性或者系统性的伦理概念。

经过了两千多年儒家观念的洗礼,中国人对于仁、义、礼、智、信等等观念的认可,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但是在民间的江湖文化当中,讲义气,加了一个气字,这个气其实是和人的身体节奏有关。

了解儒家文化,必须从《论语》入手,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是对论语的权威阐释之一。图/豆瓣

讲义气,就是说,你不必在心中过一遍这个大道理,但是你的身体、你的血气,直接的让你做出了某种反应。也就是说,所谓的讲义气,是一种日常的,已经潜移默化在你的身体节奏当中的一种伦理要素,这就是我这本书当中比较理论化的一个观点。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讲义气的行为呢?我在书里面就尤其强调,这和民间教化的艺术手法有关。

以前在中国文化普及率不高的时候,大多数人不识字的时候,要让更多人受到一种儒家式的伦理教化的规训,肯定不能靠大范围的讲大道理,而要靠戏曲、小说这样一些艺术手法,就是民间文艺。

当时的说书人就会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讲一个段子,或者给大家唱一段曲儿,用这种方式,他要讲述一个让大家能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一个记忆点。

比如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就是一个记忆点,大家就把它记住了,它的画面感、情节感很强,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围绕这个故事就可以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仪式感。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已经深深地刻在中国人关于“义气“的想象里。图/豆瓣

在中国有俯拾即是的关公崇拜,很多学者甚至说,关羽才是中国的第一神明,这个话不是开玩笑,在任何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不管你是从事哪一行、哪一业,你都会看到有人在拜关公,这就说明关羽的形象和意义,和游民文化密不可分。

尤其海外华人游荡在海外,他必然要用这种“义”伦理去和陌生人打交道,而这个当中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自我规训,就是你自己得发现有些事情你不能做,这些事情可能会给你造成许许多多的负面影响,所以说首先是自己做好;然后是和别人处好关系,这其实就是讲义气这个伦理当中的一个核心要旨。

又比如说,在小说和戏曲当中经常会讲到水浒传的故事,会讲一些兄弟情谊。兄弟情谊也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把这种历史的故事讲了出来,让这些目不识丁的游民能够尽快地被感召,成为有义气的人。

那我们在哪里能够看到这样一种传统的小说——比如说,以前说书先生讲一段故事,老百姓听了之后就把它记住了,在哪里能够看到这样一个传统的延续呢?

《鹿鼎记》的故事,是金庸对于“江湖义气”对底层民众规训的一种总结。图/豆瓣

我举一个例子,金庸在他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当中就说了一个很有趣的段子,《鹿鼎记》的第一回并没有讲述小说的主角韦小宝,而是在讲明末清初时一些大儒遭到清兵的迫害,后来陈近南这个江湖帮会的创始人拯救了他们。第二回才出现韦小宝,也就是《鹿鼎记》的主人公,那么韦小宝出场的时候,他在干什么呢?是怎么描述他的呢?

他说,扬州市上茶馆颇多说书之人,讲述三国志、水浒传、大明英烈传等等英雄故事,韦小宝听书听得多了,对故事中英雄好汉极是心醉,眼见此人重伤之余,仍能连伤不少盐枭——这指的是茅十八。

他看到茅十八重伤的时候还能有英雄本色,就对茅十八产生了仰慕之情。重点是后面这句:韦小宝以前听了很多书,书中英雄常说的语句便脱口而出。

言下之意就是,在一种民间小说和戏曲的熏陶和教化之下,韦小宝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缺乏教育的底层游民,依然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做出一种讲义气的行为。

这个情节正好是金庸为自己这种小说写作提供证明、论证:我为什么写小说呢?因为我写的小说能够让很多目不识丁的游民、底层大众,也能够获得一些教育。什么样的教育呢?教你怎么做人,怎么成为一个讲义气的人,起到一种正面的伦理道德的意义。

韦小宝这样一个人在市井中长大,也能够被熏陶成一种身体层面的讲义气,那么,其他人看金庸的小说,其实也能够被他感召。

中国人的性格,被金庸融在韦小宝身上。图/豆瓣

金庸其实有一篇散文专门讲韦小宝这个人,他说:“我一定是将观察到、体验到的许许多多的人的性格,主要是中国人的性格,融在韦小宝的身上,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适应环境、讲义气。”

金庸认为,韦小宝这样一个底层游民有两个层次的性格。

第一个是适应环境,一个游民去到陌生的环境,他能够马上适应,这其实就是中国的游民阶层,它具有这样的特征。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讲义气。比如他说韦小宝加入天地会之后,接受了中国江湖人物的道德观念,不过,这些道德观念与士大夫、读书人信服的那套不一样。江湖上唯一重视的道德是义气。

金庸说:义气两字,春秋战国以来,任何在社会上做事的人没有一个忽视。那么什么是在社会上做事的人呢?其实说白了就是江湖中的游民。

在一个充满了风险的陌生社会当中——也就是江湖中,每一个人都必须好好做人。韦小宝就是金庸特地塑造出来的一个好好做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陌生化社会当中生活的人,甚至是能够功成名就的一个人,不管是在庙堂还是在所谓的江湖。

其实说白了,就是讲义气这样一种伦理,在金庸的最后一部封笔之作当中拔高了。金庸之前的小说里面有很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或者说是那些“侠”——不管是道家的还是儒家的侠。

但是韦小宝显然不是一个侠,他唯一一个道德上的优点就是讲义气。也就是金庸把一切传统儒家给予的东西都剥离开之后,还有一个东西无法剥离,就是讲义气。

这也就说明,不管你是从诗化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这种伦理是不可或缺的。

近代的“帮会江湖“

我们年轻的时候有所谓的录像厅经验。

大家可能都去过录像厅这样的场所,里面放的影像有一类就是香港的帮会电影。我后来专门做过一个香港帮会电影的研究,试图搞清楚,为什么香港人和部分台湾人喜欢拍这些。

有很多浅显的理由,比如说有很多电影人可能有这个背景,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香港本身是一个游民城市。香港很多的文化人,文化的生产者、创作者,他们本身就是游民,比如说电影人张彻,还有刚才提到的小说家金庸等等,都是从内地离乡背井去到香港,他们自身就是游民,只是是有知识的游民,就是所谓的游民知识人、江湖知识人。

其他的芸芸大众,更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游荡的、不安的生活体验,他们在陌生的城市当中或或多或少会意识到,自己要团结起来。

团结起来要依靠什么样的一种伦理机制呢?就得是讲义气了,所以就得有一种艺术的、文化的描述来告诉他们怎么讲义气。

所以会有很多文化人写小说、拍电影,来讲述这种中国游民社会古老的讲义气的组织方式,很多香港的黑帮电影当中都会有仪式,有各种各样对于帮会文化的描述,它在不断地重复晚清民国以来,帮会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之间的传承和冲突。

里面有很多糟粕,有很多和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东西,但同时在拍摄和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这些东西又会被赋予一种神秘的光晕,使它诞生出一种让人格外陌生,却又熟悉的审美趣味。

杜琪峰的《黑社会》是对帮派文化和“江湖义气”的一种反思。图/豆瓣

举一个例子,杜琪峰的《黑社会》。这部电影里就充满了对帮会文化的渲染和表征。不光是这个,更早的时候,比如说八十年代的电影《洪门三柱香》,其实完全就是在讲述洪门这样一种秘密社会,讲述当年的地下帮会、江湖社团,讲述它内部的仪式、机制,包括一些秘密的手势、暗语,茶碗阵等等。大家看到我这本书的封面就是几个茶碗阵。

我们知道,中国辛亥革命其实也依靠了两支重要的力量,一个是会党,一个是新军。

会党,就是像天地会、洪门这样一些秘密社团;新军是另外一个系统,是曾国藩、李鸿章以来的地方武装,这个也不用多说。

在当时,会党是重要的社会革命的有生力量,在毛主席对中国各阶层的分析当中也提到了流氓无产阶级、流氓无产者,其实就是这里讲的游民的组织,就是帮会。

平山周的《中国秘密社会史》,讲述了辛亥革命和帮会的关系。

当时一些跟孙中山搞民主革命的日本人,比如平山周就写过一本书,叫《中国秘密社会史》,这本书的序言是大学者、大革命家章太炎写的。章太炎在里面就讲到,会党、帮会这个系统能够成为进步力量,其实就是利用江湖中这些人物的力量,然后来推翻满清政府等等。

所以它其实在近现代历史当中曾经有光荣的一面。在后来许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演绎、故事、电影、小说当中,他们会呈现出一种悲剧英雄般的形象,他的仪式、仪礼也会在一种美学的表达当中延续下去。

《十月围城》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社会上各种人物推进革命的故事。图/豆瓣

但是,在现代社会当中,这些东西往往也显得格格不入,尤其是其中这样一种讲义气的机制。

如果看过杜琪峰的《黑社会》,里面有一个人物叫大头,这个人动不动就要背帮规,比如私劫兄弟财物,必将死在万刀之下,这是当年的洪门三十六誓,这是帮会中的一些誓词、帮规。

但是在现代的语境当中,在一个特别残酷的利益博弈环境当中,讲这些话就显得格格不入,显得很傻,但同时又让人很感动,它其实是一种很古典的审美观感。

总之,在这些香港电影当中,谈论黑社会中的道义、讲义气,或者说兄弟情谊等,我们知道有很多作品,比如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强调的就是很古典的一种讲义气的方式。

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强调很古典的一种讲义气的方式。图/豆瓣

在这之前就是他们的师父张彻,张彻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是在讲述“义”的问题,它往往是和英雄人物的牺牲,和他大义凛然地为兄弟,或者为更高的目标而牺牲的这些行为分不开。比如狄龙、姜大卫,他们那时候的银幕形象就是那种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形象。

而且它往往是以一种很阳刚、很美好的、雄性的、男性的身体来呈现,包括李小龙的身体。香港武侠电影、功夫电影,其实是男性的身体,阳刚的、威武的、健壮的身体,和讲义气这种内核紧紧地绑定在一起。

就像关云长关公的身体这样一个形象,他和一种挺拔的、崇高的、讲义气的品格结合在了一起。

在后来的香港电影《古惑仔》中,这种讲义气的形态,就和青春叛逆的冲动,和身体的节奏又结合在了一起。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古惑仔》是青年一代对“江湖义气”理解的代表。 图/豆瓣

但是我们会发现,经历了张彻的电影,包括后来张彻的弟子们如《英雄本色》这些作品,再到更后面九十年代中期的《古惑仔》这些作品之后,香港有更多的导演开始拍反义气题材的电影,出现了很多反江湖题材的作品,他们对于讲义气这样一种伦理进行了反省和批判。像《江湖告急》、《一个字头的诞生》,都带有黑色幽默的性质。

由张彻、金庸、古龙奠定的那种浪漫主义的游民江湖文化、讲义气的文化,就会让位于这样一些反江湖叙事,传统的义气叙事遭到了质疑、追问,和再度的升华。

杜琪峰的《黑社会》其实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电影,包括它的第二部《以和为贵》,更显著地表达了对义气这种伦理的质疑,以及跟义气相关的男性气质,和与之相关的江湖的规章制度的文化,这些都遭到了质疑。

但事实上,只要还是游民社会的生存状态、江湖的生存状态,义气的机制就很难彻底地抽离。因为它意味着,你在当中没得选择,行事必然要去依据这样一种伦理。

《扫毒》用更为艺术的方式表现“义气”这一主题。图/豆瓣

所以说各种各样的导演和艺术家依然还会以各种方式坚持着对传统、义气和现代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我们可以看到后来《扫毒》这样一些电影,也是在表现兄弟义气,但它可能更艺术。

音乐中的“江湖义气”

同时我们在一些音乐当中,也能感受到这种义气的审美风格,比如黄霑的作品,这是一种讲义气的、江湖的音乐,比如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这些音乐的雄性气质非常显著;同时,它也和个体自由这种豪情,一种有担当的体主义品质结合在一起。

在音乐层面,我们能看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推进,就是把这种游民文化当中的讲义气,逐渐地推到更高层次的、现代人的公民美德的层面,这个也是一个值得去琢磨的话题。我在书当中也有一些描述。

说唱歌手Gai的歌曲里,有非常明显的“江湖义气”指向。图/豆瓣

比如我们今天很流行的年轻人的文化当中,说唱文化当中也有所谓的江湖流说唱,这是这些年出现比较多的现象,其实也反映了我前面讲过的,对八九十年代以来香港江湖文化的一种自觉的继承,同时也是对三国、水浒这些更传统的文化的自觉继承。总而言之,这个传统没有断裂过,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

大家如果对上述这些话题感兴趣,可以去我的书里寻找更多的细节和例证,里面还会涉及到对于张彻、徐克、杜琪峰的电影,包括对黄霑的音乐,以及很多爱国歌曲的分析。

我从这些案例当中试图发掘的东西,不仅仅是江湖文化到底是什么、诗化江湖到底是什么,也不仅仅是讲义气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还试图去寻找一种华人能够瞬间在身体层面反应出来的共情机制,由此我们可以展开一系列关于社会共同体凝聚的讨论。

所以,我这本书其实要思考的,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在什么层面,能够实现更加广阔的、更加有情有义的一种情感共同体,这是我一个更为宏大的理论抱负。但我不知道我到底做到没有,可能这本书只是一个开端,也期待在跟各位的讨论中,帮助我进一步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和历史问题。

读者提问

1、您提到码头文化、帮派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是可以把中国的“江湖”和意大利的黑帮做个比较,似乎它们都被艺术浪漫化了。

答:这个问题我特别喜欢,确实是这样。

当年《教父》这种电影出来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意大利黑帮洗白,其实也是要把它的形象给诗化。但它诗化的逻辑很有趣,它是要宣传这种黑社会家族具有某种传统伦理的担当。

《教父》,讲述美国意大利黑帮家族的经典可以与中国的“江湖”做对比。图/豆瓣

它确实也有这样一个层面,只是这个传统伦理是基于人性的普遍性,就是基于父慈子孝,或者兄弟的血缘关系。它不像中国人,讲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一种义气。

所以,西方人所重视的这种浪漫化,我们也不能称之为江湖,就称为地下秩序吧。它更多的是要凸显出其中黑暗的一面,以及其中人性的扭曲,和最后艰难的抉择。比如说阿尔帕西诺演的小教父就是这样的状态。它也反映出当时波谲云诡的黑帮斗争等等。

它的浪漫化其实是要反映这些东西,而不会像中国人一样,把非血缘的人之间的情感机制讲得非常到位,也不会去表现男性身体的美感。所以大家看到,老教父也好,小教父也好,都是用西装把自己的身体紧紧包裹起来的。但中国的武侠就会脱衣服打架。

这是因为中国人有戏曲的文化,这是表演性质的文化。我们说“三国演义”,“演义”,是要把“义”给演出来。怎么演呢?为什么要演出来呢?因为它面对的游民阶层,是很难通过大道理,通过抽象的义理得到感化,而是要通过直观的形象,通过身体的表演被感化。

所以中国的这些江湖电影、武侠电影,都是直接用身体表演一个故事,表演一种大义凛然的姿态等等。

其实就跟吴天老师的《向前的记忆》中所写的,和向前冲这个身体姿态非常有关系。这种东西很直观,很简单,但同时它能够深深铭刻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记忆。

“经验史”系列的另一部作品,吴天的《向前的记忆》。图/豆瓣

这和西方的黑帮电影所带来的刺激感是不一样的。西方的黑帮电影,拼杀搏杀都是靠热兵器,《教父》也是这样。后来不管是昆丁的电影,还是斯科塞斯的电影,都是如此。

但中国即便用了热兵器,它也是把冷兵器给热兵器化了。比如吴宇森拿着两把枪,但是这两把枪其实是两把刀,它就是古代游侠的两把刀,或者独臂刀。其实这种章程是从古典的戏曲,从戏台上的表演方式中延续下来的。

所以中国的这些武侠电影,它打斗的时候是打得比较慢的,也是从戏曲当中吸收了营养。

虽然说它的刺激性没有晚近的动作片那么剧烈生猛,但是实际上它带来的仪式感更强,也让人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些姿态,包括英雄殉道的姿态,为义气两肋插刀、最后牺牲的姿态,这些都流传了下来。这就是中国讲义气的电影美学的一个核心命题。

当然,如果从更加长远的历史角度来说,西方的黑帮文化源自于文艺复兴以来城镇当中的家族文化。比如说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美第奇家族,它其实就是一个黑帮家族,它在意大利威尼斯城邦当中,能够占据强大的政治主导地位,就在于他们家族比较蛮横,就像黑帮一样无恶不作,但同时又有钱有势。

美第奇家族的画像。图/维基百科

西方很多文学作品当中也有这种黑帮情结。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刚刚开始上升的时期,城市的游民相当多,有很多犯罪小说,或者说是游民小说、流浪汉小说,其实反映的都是这种局面。

但是它们大多都是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比如说写过《鲁宾逊漂流记》的著名的笛福,他还写过一本书,叫《摩尔·弗兰德斯》,讲述的就是一个女性底层游民一辈子在犯罪边缘试探的过程,同时她的生活过得非常惨。它就是描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资本主义转轨阶段、资本主义的上升期,必然出现这种游民文化,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一些文学艺术表达。

中国的很多话题,很多文学的传统,其实也吸收了西方这种文学的传统。

2、“江湖”这个概念是否在今天已经式微?好像它在移民社会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被发扬光大。而在中国大陆,原创的“武侠”影响力不及港台和海外。

答:说得对。在民国的时候,武侠文化的影响非常巨大,在鸳蝴派(鸳鸯蝴蝶派)的武侠小说当中,包括国民党对于革命志士的官方宣传,也会强调这些特征。

但是为什么后来这个东西它就不重要了?就在于我们已经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要以现代化的民族国家的方式来治理,因此也就注定要对这种分散不拘的游民状态进行彻底整治。可以看到,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大陆的几次运动,都是为了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

包括我们记忆犹新的80年代扫除盲流的运动,对流氓等现象的定义,以及对犯罪的规定,到90年代的扫黄打非,包括最近的扫黑除恶,其实都是为了社会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不能容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徒;虽然事实上肯定还是会存在,但是至少在法理上,在治理的层面上,在理念上,都必须对它进行规训。这是必然的一件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我们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统一完善。

在海外的一些地方,因为它的事实治理相对而言比较紊乱,所以这种叙事相对就会比较多一点,在港澳台地区也是如此。

香港有非常明显的游民社会的气质。图/香港旧照片

凡是在一个主权界限不是那么鲜明的地区,它就会有大量自发涌现的、例外的主权现象、共同体现象出现。而讲义气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为了调整诸方势力的博弈和斗争。香港黑社会电影中讲义气的所谓仪式、规定,都是为了解决冲突、化解冲突。

✎本期坐馆 | 冯庆

✎本期编辑 | 程迟

关闭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

两个鬼故事爱拍杀手看片地址2020鼠年起名带什么字好伏魔战记3.9k起名字软件下载地址战地2地图psp游戏iso下载宋词起名 少女名字南航网站摩托车起名吝啬的意思氵字旁的字的字起名字好在线起名子免费测试伦敦奥运会007儿子起名字大全都市顶级杀手木字旁起名吉祥字大全大全暴雪战网台服西班牙主教练给姓彭的宝宝起名字啊抢购软件公司取名起名大全系统程序员起名游戏的起名字大全你是我的荣耀电视剧免费观看19五十年代结婚日记怎敌她千娇百媚造梦西游2修改广告设计欣赏超时空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