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给本科新生上开学第一堂思政课(央广网发 复旦大学供图)

央广网上海9月1日消息(记者韩晓余 通讯员殷梦昊 丁超逸)何为复旦?如何做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8月31日下午,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给本科新生上开学第一堂思政课。课上,四千余名2023级复旦本科新生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文化校历》。

打开这本册子,仿佛打开一个“复旦宇宙”。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仪式,到“学科周”、博士生论坛等学术活动,再到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及各类群众性活动,这本不厚的小册子,以校历为载体,遴选复旦校园未来一年近400个学术和文化活动,按月份编排,每月都有主题和时令特色,全景式地展现了复旦这片育人沃土、学术沃土、文化沃土。

复旦为何要给新生送这本小册子?作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复旦版的示范性引领性项目,《文化校历》何以能承其重?

今年5月,延续陈望道老校长倡导的“学术校庆”传统,复旦大学将原有的校庆学术文化周,延展为校庆学术文化月。从一周到一月,连续31场学术盛宴,传承着复旦的学术文化传统。

学术讲座能不能从一月到全年,从一个学院承办一次,到一个学院承办一周展示活动,形成“学科周”?并将之机制化、常态化、长效化?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党委6月启动《文化校历》建设,打造新时代高校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启动两个多月来,工作专班面向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征集了2023-2024学年608项活动,最终筛选保留下近400个规模较大、影响力较深、覆盖面较广的活动,体现复旦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厚重。这也是复旦首次通过文化校历的形式集成全校各种文化活动。

《文化校历》(央广网发 复旦大学供图)

“翻开手册,第一感觉是震撼。”2023级技术科学试验班陆佳怡说。在她看来,复旦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既有广博深刻的学术文化,也有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面对全新的复旦生活,她希望参与舞团和表演类的社团活动,也会关注大数据领域的专业讲座,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做准备。

“丰富、紧凑、纯粹,这就是我向往的大学生活。”拿到《文化校历》后,2023级自然科学试验班黄帝裳说。平时爱好跑步和篮球的他,对体育类社团活动最感兴趣。他也期待能有机会加入本科生科研项目,“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建设《文化校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系统集成之后,如何让活动更有吸引力,让更多师生参与活动?

据介绍,《文化日历》并非一成不变,将引入“赛马机制”,根据当年活动质量进行动态调整。学校不定期听取师生校友意见,不断改进,创造属于复旦师生的传统和记忆。在呈现形式上,纸质版的《文化校历》封面是相辉堂,体现复旦文脉传承;对每一个月做描述,如9月迎新季、10月学风建设月、11月艺术展演月、12月青春奋斗月……1.0版纸质册子只是一个起点,后续将持续更新,提供电子终端服务,最终形成一个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集成式服务平台和开放性工作体系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