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谷陇镇养殖场外围,一位位忙碌身影正在劳作中。近年来,谷陇镇把发展特色肉牛、能繁母牛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积极培育各类养殖合作社,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

养殖场内(黄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是谷陇镇本地的群众,前期通过村委会的宣传,来到该养殖场务工,企业每月代发工资2800-3500左右,工作时间灵活,为我们解决务工的同时,空余时间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及小孩,而且我自己种的草也可以供给企业,土地流转给企业带来效益,养牛产业也给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青塘村村民杨光英说。

村民正在割草喂牛(黄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目前养殖场肉牛销售供不应求,主要销往贵阳、凯里及周围县市等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年出栏500-700头,按照每头牛1200斤来算,一头牛的利润就有3000元左右。加之今年引进的优质品种“海福特能繁母牛”30头与村集体入股合作养殖,养殖前景非常可观,预计1头海福特母牛年纯利润约4630元,为入股养殖的村集体年增收1万元—3万元集体经济。

养殖场内的牛(黄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该养殖场肉牛销售额达到了1000万元,带动了36名务工人员,发放了约80万元的工资,同时土地流转了1000亩以上,共计30万元,现阶段牛的存栏量达到了630头。

下一步,养殖场计划继续扩大“肉牛+海福特能繁母牛”养殖产业,同时,对现有的牛场进行改造升级,把养牛场发展得更好,并对有意养殖牛的群众进行产销一体的指导、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做贡献。(程讯)

编辑:任振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宏图·“县”在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