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7月25日消息(记者庞淼 实习生刘夏)眼下,黑土地上,700亩马铃薯秧苗随风飘荡,96个马铃薯品种同期播种,这里是北大荒集团克山农场有限公司的马铃薯品种展示基地。过不了几个月,大片金黄的马铃薯便“茁壮”而出。

在马铃薯品种展示基地马铃薯正值盛花期,绿意浸染,随风而动(央广网发 刘夏 摄)

中华好薯,源自黑土。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主粮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北大荒薯业集团是在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上,富含有机质的广袤黑土孕育着“土中宝藏”马铃薯。2023年,北大荒薯业集团预计实现马铃薯原原种全国销量5000万粒以上,马铃薯原种全国销量5万吨以上,产值1.5亿元以上,利润2000万元以上。

在第二十四届中国马铃薯大会期间,记者走进“龙头+基地”一体化农场及北大荒薯业集团,探寻“薯”光。

马铃薯盛花期(央广网发 刘夏 摄)

从“芯”出发“薯”光好

与小麦等作物不同,目前在实际生产中,马铃薯还不能直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和播种,主要是靠无性块茎进行繁殖,但如此易受到病毒和其它病原体的感染,只有进行脱毒处理,才能恢复其优良特性,实现马铃薯增产增量。而北大荒薯业集团多年来致力于脱毒种薯普及推广,配备了国内先进的组培和检测设备,并建有自动化控制智能温室和气雾化生产温室、网室,实现了马铃薯种苗和微型薯的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形成脱毒马铃薯品种选育、脱毒快繁、原良种生产、种薯储藏和经营的产业化体系。截至目前,克山农场马铃薯脱毒种薯普及率已达100%。

马铃薯不同品种秧苗展示(央广网发 刘夏 摄)

近年来,为保证马铃薯增产增收,薯业集团自主研发“东垦1号”和“北薯”系列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种薯,实现了种源自给自足、自主可控。与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团队合作研发的“中薯早39号”早熟高淀粉马铃薯种薯即将上市,让全国早熟马铃薯拥有高淀粉含量,还与全国著名科研院所合作,利用3至5年培育5个适宜淀粉全粉加工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薯新品种。

“北大荒薯业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团队合作研发的‘中薯早39号’早熟高淀粉马铃薯种薯即将上市,填补了我国早熟马铃薯种薯兼容高淀粉的历史空白。这个品种,在北大荒的基地,种了以后出苗80天后就能够收获,那么一般马铃薯品种要到90天,或者是95天,所以它可以提前半个月收获。”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作物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农科院蔬菜与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金黎平说。

北大荒薯业集团云南宣威气雾化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现场(央广网发 赵越 摄)

据了解,北大荒薯业集团聚焦种薯这个朝阳产业,实施“芯片”升级工程,不断提升北大荒种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拓市场、建基地、促创新等措施,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年产马铃薯原原种6亿粒、原种10万吨的目标。

将“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眼下,北大荒薯业集团在全国适合区域工厂化繁育马铃薯原原种,扩繁原原种销往全国各地,计划以薯业集团旗下北薯种业为主导,重点开展种薯研发、原原种繁育和原种推广。

“北大荒集团将一百万亩的核心基地划归薯业集团,作为我们繁种和原料的种植基地,将保证薯业集团的达产率,也是给我们薯业集团注入了一个基地的保障。” 北大荒薯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军旗介绍着种植基地的情况。

马铃薯长势良好(央广网发 刘夏 摄)

马铃薯全身都是“宝”。马铃薯在副产品优化发展中,也是有着一套自身独特的“宝典”,其中,推出马铃薯食用蛋白富,是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含任何过敏原。还能制作马铃薯膳食纤维,是天然健康的食品原料,具有极佳的保健功效。耳熟能详的马铃薯麦芽糊精味道清淡、营养健康,可取代蛋糕、糕点、饼干中50%的脂肪,充分发挥马铃薯的可用价值,将马铃薯“吃干榨净”,也让更多绿色、营养、健康副产品“聚”上食品的餐桌。

张军旗说,要建立现代马铃薯大基地、大企业,打造现代马铃薯大产业,提升马铃薯科技创新能力,立足于马铃薯主食化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对标世界一流,致力于将“小土豆”做成“大产业”,为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产业公司+基地”让“金豆豆”助增收

“黑龙江的土地是最适合马铃薯种薯繁育的,因为昼夜温差大,使马铃薯的淀粉和干物质含量都高,也适合全国马铃薯主产区的种植。”张军旗说。

在优质的黑土地上,北大荒薯业集团在全国适合区域工厂化繁育马铃薯原原种结合发展模式,建立了“龙头+基地+农户+金融+保险”一体化经营模式,统一供种并订单回收农民的马铃薯原料后,进入工厂就地加工淀粉和全粉产品。让农民受灾不担心,让企业经营有利润,让农民跟着薯业集团干有奔头,通过工厂拉动种薯销售。

北大荒薯业集团薯丰淀粉公司马铃薯原料收购现场(央广网发 赵越 摄)

“我们要立足龙江做强做精马铃薯产业,更要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载体,在全国马铃薯适种区域建立并推广‘研发+供种+基地+订单+农服’的北大荒模式,以专业化、定制化服务指导和示范引领,助力中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军旗介绍,北大荒薯业是北大荒集团化改革受益者,“产业+基地”一体化运营机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企业种业攻关、精深加工、产业布局等全产业链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保障。

据了解,2023年,克山农场落实马铃薯种植面积6万亩,预计平均亩效益300元以上,较2020年亩效益增加520元以上。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航化作业(央广网发 刘夏 摄)

“薯”光无限好。北大荒薯业集团在全国马铃薯产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了集种薯繁育、产品研发、基地建设、马铃薯加工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全产业链协同机制和龙头基地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北大荒集团在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过程中,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立足龙江,以大基地为中心,依托资源、产业、技术等优势,聚焦绿色农业、科技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构建起‘产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更要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载体,切实把北大荒的竞争优势转化为国家农业竞争力,努力为建设农业强省、农业强国贡献北大荒力量。”北大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说。

编辑:马俊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