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助力书香校园建设,引导教师博采众长、深耕细读,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促进专业成长,4月12日下午,山东外事职业大学STEM教育学院开展了主题为“品味书香 共享阅读”线上读书分享会。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分享会上,大家首先共同学习了《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通过学习,大家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发现问题为前提,以分析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只有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STEM教育学院副院长孙春艳分享了《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中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的故事。樊锦诗是北大高材生,在风华正茂的年纪远赴荒野大漠,与千年莫高窟相守,奉献了大半生的光阴,只为守护敦煌的735座洞窟。这本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精神风骨,而且把近一个世纪的敦煌学术史贯穿其中,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马林教授分享了《智能与赋能:中国外语教育数字化展望》一书。该书系统论述了中国外语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背景、顶层设计、技术变革、研究演进、应用发展、国际动向及未来趋势,洞悉了国际语言教育态势,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途径,为推进“十四五”时期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与参考。

张晓青老师介绍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探寻“生命的意义”。她表示:通过这本书可以感悟到,人无法改变苦难,但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选择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什么样的人生皆有意义。

刘朔老师分享了一土学校创始人李一诺的著作《力量从哪里来》。作者在书中讲述了她自己虽然具有很多光鲜亮丽的标签,但是背后其实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生活都是一地鸡毛。我们应该克服恐惧,相信自己,做好每一件小事,过好生活的每一天,才能一点一点地走向成功。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不要觉得别人有多成功,大家背后都在不懈地努力。只有你付出了百倍的努力,才能让你在人前看起来毫不费力。

郑雨老师向大家分享的是《明朝那些事儿》。他认为,我们有悠久的中华文明史,贯穿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延绵数千年、迄今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对自己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最后,孙春艳对图书分享活动进行总结。她希望学院的每一位老师都要利用好读书月,“读好书、深读书、精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本次读书分享会以“助人自助”为宗旨,意在为教师们提供共享知识的平台,有效提升了STEM教育学院教师阅读优秀书籍的兴趣,营造了阅读的良好风气。(STEM教育学院供稿)

编辑:果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做客央广网
大时代
声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