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9月12日消息(记者林馥榆)《兰亭集序》笔法精湛、字形优雅、流畅自然,展示了书圣王羲之极高的书法造诣,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11月10-12日,上海歌剧院原创舞剧《永和九年》——兰亭集序·舞传将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在上海大剧院进行世界首演。

发布会现场,舞者用舞姿展示“永字八法”(央广网发 曹家苗 摄)

以舞为媒 用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创排《永和九年》,选择以舞剧的形式来展现中国书法之美、中国人文精神,正是希望以舞蹈这一打破语言屏障的艺术样式,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中华文化魅力。”上海歌剧院副院长季萍萍说,“期待观众们随着我们国际化的舞蹈语言,共同‘穿越’回千年前的旷世雅集,感受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作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委约项目之一,舞剧《永和九年》力求以现代视角表达“兰亭集序”千年传世故事。 “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中外各族文化艺术的大融合,也让舞蹈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更出现了文舞相通、诗舞相融的变革之风。《永和九年》将通过更加丰满、立体、多元的舞蹈设计,展现不同时代、不同心境、不同视角的情感意绪,激发观众更多共鸣共情的空间。”导演、编舞王亚彬自7月便开始与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演员一起排练。在她看来,书法和舞蹈都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无论是挥毫泼墨还是翩翩起舞,都能触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尤其在审美意趣层面,常能找到许多相似之处。“在舞段的设计上,我会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共通的艺术理念来勾勒《兰亭集序》的书法魅力,将中国古典舞元素融入现代舞蹈语汇来塑造人物角色,以多时空蒙太奇的结构方式完成故事的跨时空讲述。”

舞剧《永和九年》多媒体效果图(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永和九年》既不能脱离书法,也不能止步于书法,既不能脱离永和九年那个时代,又不能局限于那个时代。王羲之的人生碎片、生命感悟,魏晋雅士的人文风骨,后世今人的文化传承等,都需要我们透过这幅书法作品、通过舞剧表达出来。在历史回望中,观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自觉与人生态度。”该剧艺术总监、著名编导王舸认为,传统题材、现代表达与国际视野交织,这部作品有望在国际舞台赢得一席之地。

科技助力 当代审美中尽显魏晋之风

舞剧《永和九年》聚焦于审美意趣和艺术思想空前发展的东晋,和崇尚自然、对艺术无限追求的文人雅士。营造自然之美、烘托人文之美、展现艺术之美,正是主创团队的共识。“即要展现魏晋时代雅致、风流的气质,也要结合现代东方美学的特点,更要考虑当代审美需求,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手段巧妙融合。”已多次沟通交流的舞美设计沈力、灯光设计任冬生与多媒体设计胡天骥将舞美、灯光、多媒体融为一体构思设计。“科技的发展给现代舞美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我们更多设想成为可能。这次,我们便将运用最为前沿的舞台美术手段,让《永和九年》的舞台呈现既浪漫、唯美,又新颖、独特。”沈力说。

舞剧《永和九年》舞美效果图(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服装和造型上,服装设计吴蕾与造型设计贾雷以“飘逸潇洒、放浪不羁、个性鲜明”为基调,让《永和九年》的人物造型富于轻松、自然、随意之感。水墨风格的色调之余,多层次的色彩渐变与时下最为流行的“多巴胺”配色,尽展古典之美、魏晋之风。而作曲吕亮则通过管弦乐队与古筝、琵琶、竹笛、古琴等传统乐器的巧妙结合,也让舞剧的音乐层次丰富,诗情画意、水墨雅韵之余不失磅礴大气。

目前,首席演员宋雨等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演员们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中,特邀嘉宾张傲月在与导演仔细沟通剧本和舞蹈设计后,也对舞剧充满期待。舞美置景、服装制作、音乐录制等各方环节都在稳步推进,10月便将赴启东进行总合成。

“我们希望在全景展现这部‘天下第一行书’从诞生到传世的非凡历程中,挖掘古代经典名作的新时代意义。”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透露,《永和九年》将借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平台,让《兰亭集序》舞向世界。“首演之后,我们即将开启全国巡演,未来还计划赴海外演出。以高水准、高品质的艺术化表达,向世界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唐奇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