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7日消息(记者王晶)6月7日上午,全国高考拉开序幕。按照惯例,首门科目语文考试结束后,作文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考试结束后,多次受媒体邀请点评高考作文题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接受了央广网记者专访,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了点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央广网记者 张志强 摄)

张颐武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大致有两类议题:一方面是当代人所关注的一些“切身”的重要问题的反映。当代人常面临的一些相当现实和具体的困扰和问题在作文题里都得到了展现,这些问题和困扰都是年轻人也会遇到的。

他举例称,如全国甲卷的关于“时间”的思考,“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他觉得,人如何不成为时间的仆人,在技术让我们有效率地掌握时间的同时,自己更要成为时间的主人,这里的思考当然和年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另外,新课标2卷的关于“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主题,也是年轻人常需面对的生活问题,是面对当代生活的喧闹,让学生能够从切身体验出发的议论。

张颐武说,202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从名句“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出题,也是从这句格言出发,让年轻人从中有所感悟。而北京卷的第二题,更是引入了这些年在高考作文题中很少见到的记叙文,但也突出了记叙文中的哲理性,把“亮相”理解为人生的高光时刻。让年轻人从切身的故事中去体验和感受“亮相”的意义。这些都能够从年轻人的“切身”感受中引出主题,让哲理的思考扣住年轻人常常面对的问题,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写出真文章。

据了解,今年语文考试共有7套试卷。其中,北京、天津、上海三地语文试卷自主命题,作文题目单独命制;其他省份高考语文试卷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命制,包括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4套,语文作文试题4道。

在张颐武看来,今年的这些题目相对比较平实,学生在审题上会相当明确,主旨和意图都比较清晰。“这样可以让应考的学生没有审题上的难度,没有引发复杂联想,或要求在多种歧义中进行选择,这样不容易走偏,不会一开始就思路不清,出现偏离的情况。”他说,这些题目都开宗明义,一开始就把主题呈现出来。让学生着力于发挥正常水平,把自己平时准备和积累的东西都能充分展现出来。这些主题都有一定的哲理意味,让人能够从题目中悟到一些东西,能够把思考融进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是对于当代一些更具普遍性的问题,让年轻人作出回答和回应。张颐武分析,这其实是让年轻人学会从更高的角度去“回答今日的世界”。

如全国乙卷从两个比喻出发来探讨重要主题的题目,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张颐武表示,这里用两句话引出主题:“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张颐武认为,这两句话所指涉的正是当下人类文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正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关键的议题之一。

张颐武认为,究竟人类的未来要走向更丰富和多样,还是走向单一和偏狭,是唯一的模式主导世界,还是五彩缤纷的、多样的共同发展?这些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其实是让年轻人从自己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而上海卷关于“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的题目,也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各种目的追索中得到更多启示。新课标1卷关于“故事”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的题目也是让学生对讲故事的作用进行思考。他最后指出,北京卷第一题的“续航”主题,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把各种“续航”的意义阐释发挥出来,这是北京卷多年来最具有丰富联想性的题目之一。

编辑:李岸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直击2023年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