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9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释放出了一个信号——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看到这个信号,再联想前不久济南市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字,不禁让人开始思考。

数据显示,1—8月,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较1—7月、上半年分别提高0.4、1.0个百分点,分别领先全国、全省9.3、6.1个百分点。

数据很惊艳,可以说是“大幅领先”。领先速度有逐月扩大之势,这说明,到了秋天,济南仍在提速、给油,可见后劲之足。

新型工业化浪潮之下,济南工业突然这么给力?发生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图片

工业为何要站“C位”?实力使然!

凡事都有根源。这一切都要从济南近年来一直在实施的工业强市战略说起。

济南为什么提出工业强市战略?为什么必须让工业站经济发展的“C位”?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加快城市化、适应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力。当前,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主要“竞技场”。

从历史看,曾几何时,济南的工业成绩辉煌,在工业领域创造了70多个全国第一,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是全国拥有工业门类最多的城市之一。这里有众多引以为傲的名牌,济南轻骑、小鸭洗衣机、康巴丝钟表、趵突泉啤酒等曾经享誉全国,但是在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变革的大潮中,一些名企、名牌逐渐退出舞台。

放眼全国看,城市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人才、科技、生态、产业的较量。实体经济强不强,制造业发达不发达,直接决定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不强,工业增长乏力,产业做不强,链条连不起来,产业生态形不成,相关的教育、科研、文化、创新等要素就很难有效汇聚,高端人才更难以招得来、留得下,城市竞争力就会大大削弱。

从这三个维度,能看懂济南对“工业强市”的重视和希冀。

2020年7月9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动员大会,发布加快工业强市建设“19条”。举全市之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成为济南的“重头戏”!

图片

工业如何图强?持之以恒抓项目!

工业强市,工业如何强市?靠项目!

一个重大工业项目的落地,往往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兴起,甚至改变一个城市的地位。比如,郑州通过引进富士康项目,实现全球一半的苹果手机都是“郑州造”,也让郑州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一举达到5000亿级规模;西安引进的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总投资达到258亿美元,助推西安成为全球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制造基地。

济南要想工业强市,就得持之以恒抓项目,有重点地抓大项目、抓好项目,有选择地抓符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准的中小项目。

正是深谙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支撑作用,济南市这些年一直在招大引强、抓项目落地推进上下大气力。今年年初的开年大会,直接确定“项目突破年”作为全年工作的主基调。

然而,抓项目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个项目,从潜在意向到沟通交流,从合作谈判到签约落地,从开工建设到达产投效,每个环节都得克服困难向前推进,才能最终变成经济效益。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项目不去抓,一点效益也没有。

一座城市潜心抓项目、抓工业项目,将来一定会有一鸣惊人的时候。

事实也的确如此。

2020年2月12日,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开工。2000多名建设者利用有效施工时间175天,夜以继日奋战,实现了项目正式投产和首台整车——新一代黄河重卡下线。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一期项目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从供地到首车下线仅用11个月。一期项目投资150亿元,可实现工业产值400亿元。2022年11月30日,比亚迪济南基地首台整车正式下线;2023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同一基地下线。

这两大项目的建设投产,成为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大幅领先”的重要驱动力。

今年1-8月,济南的新能源汽车、载货重卡双轮驱动,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2.8%,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全市累计生产载货汽车14.85万辆,同比增长31.0%,汽车用发动机、汽车仪器仪表分别增长86.7%、41.5%,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681.7万千瓦时,充电桩增长95.0%。

“济南造”的汽车正在狂飙突进!

关键是济南不仅在抓汽车制造业,还在工业领域全面发力。

围绕“项目突破年”,济南年初确定了491个工业信息化产业类重点项目,总投资5702亿元,将聚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全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随着项目谋划的推进,年初确定的491个项目又有了新的增长。这种动态式的项目数量增长,就是一个螺旋向上的工业发展态势!

图片

企业如何壮大?擦亮“工业明珠”!

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最近进行了3次调研,而这3次调研的目的地都是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看的16个企业或项目,都和制造业有关。

这三次调研透露了三个信号——

第一个信号:一以贯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这些年的工业强市,让“济南制造”实力显著增强。所以,工业强市战略要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

第二个信号:拉高工作标杆。

调研时,每到一家企业必问一个问题:你们在全国领域、世界领域什么位置?行业领域领先的企业什么规模?鼓励企业眼光更高、标准更高,把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个信号: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作用。

经济开发区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承载地,是工业强市的主战场。但凡工业强市,都有强大的经济开发区。从实际情况看,济南区域内的经济开发区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应该而且必须做得更好。

图片

工业强市的“强”,最终还是依靠“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来支撑。这些都是让城市变强的“工业明珠”。

工业强市的推进,关键是做好“加法”和“乘法”,擦亮更多“工业明珠”。

“加法”,就是招商引资,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把工业经济的盘子做大。这点很好理解,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比亚迪项目、弗迪电池项目等都是新项目。

“乘法”,就是转型升级,推动现有项目做大做强。在新时代,这个“乘法”就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协同推进,再加上工业互联网的“加持”,为传统项目插上“数字翅膀”,让数字数据转化为工业项目。

如今,新型工业化浪潮勃兴。让中国重汽、比亚迪、浪潮、齐鲁制药、吉利、费斯托等制造业大牌劈波斩浪,让正在成长的制造业“明日之星”安心成大,济南的工业强市之路才会走得稳、行得远!

读懂济南工业强市之路,才会明白这座城市的深谋远虑和宏大格局!(济轩)

编辑:唐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