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高新区胡集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充分发挥区域统筹、服务保障、上下联动等功能,宣传普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丰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质效。

丰富活动载体,筑牢服务屏障

把准理论武装主旋律。胡集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草根上讲台 乡音传理论”理论宣讲大赛,开展各类理论宣讲、微宣讲200多场次。积极培养宣讲力量,围绕乡村振兴、惠农政策等方面,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宣讲阵地,让理论宣讲更贴近民生、更具吸引力。发挥基层党员、乡贤、百姓名嘴的作用,把党的理论融入本地方言,让老百姓拢得来、坐得住、听得进、传得开,让党的新思想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宣讲

立足社会价值主基调。胡集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价值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按照群众“点单”、实践所站“派单”、志愿服务团队“接单”的流程,围绕环境整治、理论宣讲、法律普及等主题“按需”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共征集微心愿200余条,实现率达100%,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惠民生、暖民心、聚民意。

契合群众文化主需求。胡集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党员冬训、我们的节日等为载体和契机,组织开展“追忆峥嵘岁月,永葆奋斗初心”“传承中华农耕文明 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佳节又重阳 浓情暖金秋”“红领巾心向党 少先队向未来”“心悦童行 玩转运动”“情满中秋 喜迎国庆”等文明实践专题活动。常态化开设文明礼仪、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多彩课堂”。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累计组织各类特色文艺演出共计90余场,覆盖8000余人。

擦亮特色品牌,推进重点项目

胡集街道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小崔来帮忙”,组建以村级法律顾问、基层法律工作者、司法所工作人员为主要骨干的志愿服务队,为村居群众解惑答疑。畅通和群众的沟通渠道,推动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经验互通,紧紧围绕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土地管理、职工维权等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精准回答法律问题,有效回应群众关切,进一步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广泛开展“送法进庭院”“送法进校园”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送法进校园

完善工作机制,激发全民参与

胡集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各实践站制定文明积分兑换制度,通过“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积分制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基层自治活力,提升广大村民在移风易俗、环境卫生、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参与率。截至目前,已开展积分兑换活动20余次,兑换油盐酱醋、洗手液、牙膏、文具等物品500余件。同时,持续加大典型选树力度,充分发挥“中国好人涂照凤”“江苏好人王国章”等先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文明积分兑换物品

载文明而驰,沐清风前行。下一步,胡集街道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决心、更强举措、更实作风,不断整合资源,挖掘效果好、口碑好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飞入群众百姓家”,为建设“志愿之城”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孙坚)

编辑:杨梦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
声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