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连2月29日消息(记者 王松 于芳菲)元宵节过后,在大连庄河市街头,82岁的高广太和他80岁的老伴王玉清开始售卖他们亲手制作的“龙凤尾”。孩子们在农历二月二之前佩戴上“龙凤尾”,这一习俗在当地已有千年历史,饱含着祝福和希望代代传续。

高广太在街头售卖“龙凤尾”(央广网记者 王松 摄)

据介绍,在庄河,家里有12周岁以下的孩子,父母长辈们会从农历正月二十五“龙凤日”到二月二“龙抬头”期间给孩子肩上佩戴“龙凤尾”,意在为孩子驱邪纳福,期盼孩子成龙成凤。这一习俗是大连市非遗项目“庄河二月二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82岁的高广太和他80岁的老伴王玉清便是制作“龙凤尾”的传承人之一。

多种颜色的“龙凤尾”(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今年老两口做了800多个“龙凤尾”,挂在一起花花绿绿的,一走上街头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高广太和老伴手工制作“龙凤尾”已近50年,每年春节过后,他们就开始着手制作了。将细细的高粱秸逐段剪成寸长,再把花布剪成方片或圆片,用红线或蓝线与高粱秸交替串起。“我做的‘龙凤尾’遵循传统,龙嘴含龙珠,龙眼圆睁,龙尾和凤尾也都是纯手工剪成的,和批发市场批发的塑料版完全不一样。” 高广太对自己的手艺颇感自豪。

在庄河,戴“龙凤尾”还有不少讲究和规矩,比如男孩子戴的“龙尾”彩布是圆形的,女孩戴的“凤尾”彩布是方形的,未过生日的小宝宝戴的是纯红的。这些讲究和规矩都会伴随着人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而代代延续下去。

编辑:于芳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