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九江10月27日消息(记者王一凡)近日,“千年学府探文明”网上主题宣传江西站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活动首站,央广网记者走进白鹿洞书院,探访这座位于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山脚下的千年学府。

千年书院白鹿洞(央广网记者王一凡 摄)

白鹿洞书院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历史上享有“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的美誉,与岳麓、嵩阳、睢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

航拍白鹿洞书院(央广网发 李剑涛 摄)

林荫夹道,山鸟欢鸣,翠竹钻天,清泉流泻。在深绿高大的古松掩映下,千年书院白鹿洞散发出历史的气息。走进御书阁,穿过明伦堂,登上思贤台,拜谒礼圣殿,在建筑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白鹿洞书院,记者发现这里依然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书院风貌,尽显清幽古朴。

棂星门是白鹿洞书院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央广网记者王一凡 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白鹿洞书院因朱子而名声大振,更因这篇著名的《白鹿洞学院教规》名扬四海。

“这篇《白鹿洞书院揭示》可以说是白鹿洞书院的校规,阐明了教育的目的,提出了修身、处世、接物的要求,朱熹把儒家思想的精髓汇集起来,最终以学规的方式传承下去。”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江西省书院研究会秘书长郭宏达告诉记者,《白鹿洞书院揭示》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远播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带,又经利玛窦传播到欧洲,成为天下众书院的学规范本。

南宋理学宗师朱熹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央广网记者王一凡 摄)

千年学府,朱子精神,古韵余绪,一脉相承。如今的白鹿洞书院定期开展祭祀瞻礼、开蒙教育等活动,学子们可体验“庐山碑拓”、投壶、画扇、射艺等国学课堂。据郭宏达介绍,每年来白鹿洞书院研学的青少年约有5万人,一些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游学团还专程前来“拜师学艺”。

古老的书院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风采,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在白鹿洞书院古今相承。

每年来白鹿洞书院研学的青少年约有5万人(央广网发 白鹿洞书院资料图)

编辑:邓玉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