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北京律师行业紧跟国际发展形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立足本职工作,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

世界城市律协领导人峰会上,北京律协以“律师服务‘一带一路’及北京律协面临的机遇与思考”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法律之春”国际法律论坛上,北京律师代表发表题为“外国律所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法律调整”的主题演讲,详细阐述中国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和前景;

第七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上,北京律师就“法律职业的现代挑战”发表主旨演讲,深入分析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背景下,律师如何面对新时代挑战的问题……

多年来,北京律师不断加强与国(境)外律师同行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对外宣传北京律师行业发展情况,提升北京涉外律师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先后组派出访团出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新加坡,并与新加坡、俄罗斯莫斯科市、白俄罗斯明斯克市的律师组织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定期互访交流机制。

北京律师代表还积极参与中国法治国际论坛、欧亚经济论坛法律服务分论坛,共议“一带一路”法治建设新主题,开启“一带一路”法治建设新篇章。北京律协签署《“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北京倡议》,承诺将贡献全球服务能力融入北京“一带一路”服务平台;组派代表团参加环太平洋律师协会第30届年会,举办京津冀专场论坛,并在会议期间设立北京律协展台,全方位宣传展示北京律师行业近年来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取得的成果。

北京律协和“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

北京律协接待新加坡律师公会代表团来访

设立专门机构 布局“一带一路”沿线

北京市律师事务所积极拓展法律服务覆盖面,通过直投直营、与外资律所联盟或联营、开设法律服务公司、加入国际性律所联盟、与境外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备忘录等模式布局国际化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8月4日,北京有37家律所设立境外办公机构323个,遍布92个国家和地区。多家律所境外办公机构覆盖了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更好地服务客户、建设品牌,北京市部分律师事务所整合在“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法律服务资源,设立“一带一路”建设专门机构,探索法律服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的有效路径和模式。

2018年首届中俄投资与法律服务合作先锋论坛暨俄罗斯中国总商会法律分会授牌仪式

总结经验开展调研 助力“一带一路”法律服务

北京涉外律师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出现一批典型案例,推出《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汇编Ⅰ&Ⅱ》。案例汇编收录了116个案例,涉及判决和裁决的境外承认与执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等14个业务领域。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案例有22个。通过梳理案件代理过程,分析各案的争议焦点,多层次、多角度解读了涉外法律服务项目的难点与亮点。

同时,北京律协积极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相关调研,就不同国家法律服务市场与法律风险开展系统性研究,组织撰写了《“一带一路”沿线六十五个国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法律环境分析报告汇编》。此外,组织“一带一路”建设专题研讨活动,由北京市主办的律师服务“一带一路”高峰研讨会,邀请津、沪、冀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律师协会参加,共同探讨涉外律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律协组派代表团参加环太平洋律师协会第三十届年会并成功举办京津冀论坛

人才队伍建设 保障“一带一路”发展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北京律师行业设立“扬帆百千万计划”培训项目,针对“亚投行”及“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需求设计、开展培训,截至目前,“扬帆计划百人培训项目”已开展七期,有387名律师参加;

2019年,司法部公布《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单》。北京在此基础上,设立北京涉外律师人才库。入库律师均在涉外法律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深厚的法学背景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2023年,经最新一次扩充,共320名律师入库,现北京涉外律师人才库人数为1326人。不断壮大的涉外律师人才库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也为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走出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后备力量。

扬帆计划“国际投资与并购法律实务培训班”现场

编辑:谭在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