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新浪 微信 登录 | 注册
第22版:封面报道 2022-10-24

“天下粮仓”人间奇迹

王仲昀

联合收割机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田间收获小麦。

2022年4月17日,由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新型高杆高产水稻品种“超级耐盐碱巨型稻”在天津市宁河区绿萝家庭农场开始大棚育秧。

2020年9月19日,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图为莎车县小蜂农业的坚果炒货车间,员工都是来自当地的贫困户。

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可控的“中国粮食安全之路”,保证了14亿人的粮食安全问题。在此文中,由粮食问题延伸至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等相关内容。按照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记者|王仲昀

“粮食安全”与“脱贫攻坚”,这是两个许多中国人都不陌生的关键词。它们关乎14亿中国人民的生活生产,也牵动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步伐。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其中就包括“十年来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过去十年,正因为中国继续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可控的“中国粮食安全之路”,保证了14亿人的粮食安全问题。老百姓的粮食有保障,对于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仓廪实,天下安。千百年来,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维系社会稳定的内核。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通过继续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粮食产量持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生产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十八连丰”。同时,主要粮食品种产量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与2012年相比,稻谷增加126亿斤、小麦增加289亿斤、玉米增加860亿斤、大豆增加59亿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数据的背后,我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做了哪些努力?

2022年6月27日,在国新办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表示,十年来我国粮食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邓小刚介绍,十年来,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十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紧紧抓住了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具体来说,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在耕地方面,中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同时,通过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藏粮于地”举措加快推进。近年来,中国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田灌溉水利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提到“高标准农田”,不得不提大美新疆。在新疆,原本农田基础相对较弱,很多都是中低产田。而得益于近年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资源更好地被激活,有效助力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如今,每当如则·阿西木骑着三轮车出门,他都会多看两眼村子里的农田“风景”。阿西木是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的农民。从2020年至今,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地让阿西木身边的耕地旧貌换新颜。

“原来高低不平的耕地平整后,长出的庄稼整整齐齐;原来的土路硬化后,多大的农机都能开进地里;原来的土渠变成防渗渠并配上滴灌节水系统后,一亩地用水从600立方米减少到300立方米……”2022年春天,望着改造后的农田,阿西木说着眼前的变化。

2021年,库木西力克乡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占全乡耕地的近三分之一。在新疆农业科学院“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所在的亚克什拉克村,4800亩农田全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让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在亚克什拉克村,村民以此为契机发展“制种小麦+饲草高粱+高效养殖”循环产业,亩产平均增加了10%—15%,亩节本增收220元。

除了“藏粮于地”,中国也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科技进步是粮食增产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也是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推动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陆续启动实施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良种联合攻关,选育出一批水稻新品种。目前,中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农业育种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有10多亿亩盐碱地。育种技术创新,对于更好地利用这些大面积的盐碱地意义重大。袁隆平院士生前曾说,希望能在盐碱地中“再造亿亩良田”,并于2019年提出了“近期实现育种突破、中期提高技术集成度、远期实现产能效益双提升”的三个目标。

2021年中,科技部正式批准设立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这是全国农业领域首批启动建设的4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总部落户三亚。

谈到该中心落户三亚的原因,负责人艾治勇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首先源于袁隆平院士多年在海南南繁工作,与当地建立了深厚感情。此外,考虑到海南具有开展育种研究的有利条件,以及丰富优质的海水资源等,袁院士毅然决定将中心总部设在了三亚。

时间来到今年3月16日,袁隆平院士当年的目标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上述这个由全国7个省的11家单位组成的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在牵头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专门团队中,“80后”“90后”年轻人占团队总人数的70%。

1986年出生的郭夏宇,现在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基地管理处副处长。近两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往来于东北、西北、华南和华东的四个区域中心,和专家们一起持续攻关耐盐碱水稻的相关课题。

郭夏宇说,年轻人干劲特别高,常常到了晚上10点多,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楼还灯火通明。

努力换来了令人兴奋的成果:目前,他们在全国完成了近10万亩盐碱地改良,完成耐盐碱水稻种植60万亩。内蒙古兴安盟、新疆喀什、海南崖州、江苏南通等试验田纷纷创造了不同类型盐碱地水稻亩产新纪录。此外,他们还在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我在袁老师身边工作、学习了近10年时间,他一直告诫我们年轻人‘种田无小事’。”郭夏宇说,“对耐盐碱水稻的培育,尤其体现了这句话的分量。把荒地变良田,这是我们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

10月17日举行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表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丛亮说,“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

脱贫攻坚,助力全球

回望过去十年,保障粮食安全和决战脱贫攻坚这两项事业之间始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中国广大农民来说,在最新的政策加持下,借助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田增产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收入。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农村土地承包法》;2021年初,农业农村部发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条文,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使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利用。农民的收入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

2021年夏,《新民周刊》记者曾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采访了博孜买里村村民阿依吐尔逊·木拉力木,当时她正在当地一家上海援疆参与建设的扶贫制衣厂工作。一年做下来,能攒下数万元的积蓄。而此前十多年里,她都和丈夫种棉花为生,靠天吃饭,收入结构单一且不稳定。自从2019年将家里土地流转后,每年拥有稳定的流转资金,木拉力木自己还能在厂里拿到工资,收入大幅增加。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比比皆是。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克松村社区,土地流转让年过六旬的刚祖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他在2021年拿到3万多元的分红。“流转的1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萝卜,由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还教种植技术。去年萝卜产量高、销路好,今年更有干劲。”刚祖说。

克松社区前些年也曾尝试种玉米,最终也没卖上好价钱。如今这里通过土地流转,村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有了资产性收益。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发生,离不开上述新型生产技术和方式带来农民收入结构的优化。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说,2021年面对疫情灾情考验,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刘焕鑫介绍,去年以来,我国全面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近70%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对脱贫攻坚期间的帮扶政策分类调整优化,出台33项衔接政策;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衔接工作有序推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实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为何对全人类的脱贫意义重大?2021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祝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的致函中指出:“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

纵观人类现代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除了东亚少数国家和地区成功摆脱了绝对贫困并成为发达经济体以外,几乎没有新兴民族国家完全战胜绝对贫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减贫成就。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消除极端贫困这一全球性目标的事实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全球意义。

古特雷斯所说的希望和激励,并非停留在语言上,也被中国人民化为了看得见的援助。

2022年以来,中国已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3万多吨紧急人道主义粮援。当地时间4月23日,阿富汗民众排着队,在首都喀布尔领取中国援助的粮食。阿富汗临时政府难民事务部发言人阿卜杜勒·穆塔利布·哈卡尼在当时接受新华社采访表示,现场群众每人可以领到50公斤由中国援助的大米。

在此基础上,中国授人以渔,切实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自身保障能力。2022年6月27日,“中国水稻丰收日”仪式在非洲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进行。过去三年间,来自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专家与当地科研中心和企业合作,成功在当地种植抗旱稻。

在仪式举办当天,上海的专家贡献出自家的电饭煲,让当地人尝到了大米饭。博茨瓦纳人平时主要吃糙米,对来自中国的稻米赞不绝口。

截至目前,中国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超过150万户小农从中受益。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和各国合作,为建设一个“零饥饿”的世界共同努力。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Tech-4-4

读报纸首页

两个鬼故事圣安娜奇迹美容养身起名黄喉是什么部位取名网免费起名字打分黄色影院k2韩剧借钱利息明星给孩子起名字啊不负青春北京西站列车停运王姓 起名网上花钱起名可靠吗大鱼吃小鱼2涮羊肉饭店起名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刘晨妮起起起名大全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东宫小说阅读免费机电公司起什么名字比较好中餐饭店如何起名在哪个软件起名字好怎样起英文名字合适果蔬超市起名字大全集何妤玟男孩起名带威字注册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小男孩小起名大全姓牛男宝宝起名的机械公司起名大全2021最新版的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