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Search

上好学、看好病、养好老……这一年民生答卷上写满了幸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29 17:57

原标题:上好学、看好病、养好老……这一年民生答卷上写满了幸福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回望过去一年,代表委员们的议案建议和提案有没有落地见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实现得如何?从中央到地方,在发展、民生等各领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而百姓的期盼,就是民生工作的方向。回顾2023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发展作出了承诺,在这一年中,我们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一起来关注。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本周,全国多地的中小学都迎来了2024年春季新学期。去年刚刚建成的云南安宁太平新城学校,解决了周边住宅区和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如今,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学生家长 陈宛欣:以前我们小区的孩子上学要到七八公里以外的太平学校,去年新城学校建立以后,步行5分钟左右到学校,孩子到这边上学也很开心。

从小平房到高楼房,从“小院子”到“大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城乡教育差异也在一步步弥合。这正是去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过去的一年,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目前各地已新增优质学校1736所,5万余名“特岗计划”教师,让中西部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

场馆开放时间更长 公共文化更丰富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公共文化生活也更加多彩。过去的一年里,在城市书房里看上一本好书,在乡村博物馆里看一场特展,又或者是在家门口的健身场馆里和三五好友来一场大汗淋漓的比赛,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日常。这也逐渐兑现着2023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承诺。

今年春节前夕,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开放面积达到近90%。其中,城市图书馆藏书能力达800万册,将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单体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这一年里,各地文化场馆夜间“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已成新常态。目前,全国共有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等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35万个,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文化艺术服务。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 陈彬斌:2023年老百姓可以去的公益文化场所更多了,更方便了。除了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的优化布局以外,我们还积极推动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延时开放。比如说国家图书馆,现在已经把冬季的开放时间延长到了晚上8点,夏天将会延长到晚上9点,很多新型的公共文化空间是24小时开放。

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而在老百姓的家门口,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好医院越来越多了。2023年全国两会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的加紧建设,大批全国顶尖的专家和领先的技术下沉到了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确定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药价降了 医保更便捷

看病方便了,医保报销也容易了。2023年全国两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一年间,所有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都可以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线上备案,新版的医保药品目录也将于今年正式实施,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400亿元。而其中,种牙价格变化一直备受百姓关注。经过一系列价格综合治理,各地单颗常规种植牙的整体费用已经从平均1.5万元降至6000元至7000元左右。

养老服务更健全 居家养老更放心

看病有了“医”靠,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是牵动人心。 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助餐服务、适老化改造等多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出台落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实施,全国有70多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经过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加便捷和安全。

河南郑州88岁的吴兰田老人,就享受到了社区为他量身定制的适老化改造方案,在床边安装护栏、紧急呼叫器,卧室里还安装了这样长长的扶手。

这一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这为所有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这一年,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些我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日常,承载着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目标和承诺正在一步步踏实落地,为百姓带来稳稳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迟语洋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看点

  • 街采·高考特辑丨@高考的你!“过来人”有话说

    街采·高考特辑丨@高考的你!“过来人”有话说

  • 包粽子、制香囊、赛龙舟……各地工会“粽”动员

    包粽子、制香囊、赛龙舟……各地工会“粽”动员

  • 新360行之自动驾驶安全员|他们让自动驾驶汽车更安全更聪明

    新360行之自动驾驶安全员|他们让自动驾驶汽车更安全更聪明

  • 工会驿站@你丨包粽子、制漆扇……快来这里“驿”起迎端午!

    工会驿站@你丨包粽子、制漆扇……快来这里“驿”起迎端午!

  • 工视点:低俗微短剧为何接连下架?

    工视点:低俗微短剧为何接连下架?

  • 中工网评丨进一步发挥技能竞赛优胜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中工网评丨进一步发挥技能竞赛优胜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工会24小时

  • 全国总工会下拨9.55亿元困难帮扶资金帮助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
  • 2024年中国职工公益工作交流活动在山东临沂举办
  • 轻工行业“产改”示范交流活动在江苏丹阳举行
  • 迪力夏提·柯德尔汗当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主席
  • 一场“工”字特色的职工文体盛宴
  • 爱心送考、心理疏导、驿站免费开放……工会“暖心伴考”为梦想护航

网评推荐

  • 社评 供求精准对接,让零工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 网评 进一步发挥技能竞赛优胜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 e评 争论实习生是否背锅,是在关切事故问责的精准 
  • 工视评 相亲分析师真是“媒婆克星”吗?   
  • 我思 用心用情的教育,从那些“关键小事”开始   
  • 工评 工伤异地就医可直接结算,是一种民生温度 
  • 漫评 AI赋能,防患于未然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两个鬼故事姓甘起名公司怎么起名石家庄周易起名测名测试新公司起个名起名诗经噱头古诗词大全起名字的物理学家排名传媒公司起名托斯卡纳风格珍惜青春猪年男小孩起名宜用字韩姓取名起名大全大全电视剧年轮给贾姓女孩起名巢蓝郡宝宝八字喜用金起名起名如何收费七海奈奈2015男篮亚锦赛栩起名男宝名字给姓李的女宝宝起名字给珠宝品牌起名碟中谍5下载起名解名阁属鼠起名称科学发展观内容店铺起名大全2021最新版的奥讯球探网影视世界大闲人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