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应用
  • 网易新闻
  • 网易公开课
  • 网易高考智愿
  • 网易红彩
  • 网易严选
  • 邮箱大师
  • 网易云课堂
快速导航
  • 新闻

  • 国内
  • 国际
  • 评论
  • 军事
  • 王三三
  • 体育

  • NBA
  • CBA
  • 综合
  • 中超
  • 国际足球
  • 英超
  • 西甲
  • 意甲
  • 娱乐

  • 明星
  • 图片
  • 电影
  • 电视
  • 音乐
  • 稿事编辑部
  • 娱乐FOCUS
  • 财经

  • 股票
  • 行情
  • 新股
  • 金融
  • 基金
  • 商业
  • 理财
  • 汽车

  • 购车
  • 行情
  • 车型库
  • 新能源
  • 行业
  • 科技

  • 通信
  • IT
  • 互联网
  • 特别策划
  • 网易智能
  • 家电
  • 时尚

  • 亲子
  • 艺术
  • 手机 / 数码

  • 移动互联网
  • 惊奇科技
  • 易评机
  • 房产 / 家居

  • 北京房产
  • 上海房产
  • 广州房产
  • 全部分站
  • 楼盘库
  • 家具
  • 卫浴
  • 旅游

  • 自驾露营
  • 美食
  • 教育

  • 移民
  • 留学
  • 外语
  • 高考
查看网易地图
注册免费邮箱
  • 注册VIP邮箱(特权邮箱,付费)
  • 免费下载网易官方手机邮箱应用
  • 移动端
  • 网易公开课
    • TED
    •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 国际名校公开课
    • 赏课·纪录片
    • 付费精品课程
    • 北京大学公开课
    • 英语课程学习
  • 网易严选
    • 新人特价
    • 9.9专区
    • 新品热卖
    • 人气好物
    • 居家生活
    • 服饰鞋包
    • 母婴亲子
    • 美食酒水
  • 支付
    • 一卡通充值
    • 一卡通购买
    • 我的网易支付
    • 网易跨境支付
  • 邮箱
    • 免费邮箱
    • VIP邮箱
    • 企业邮箱
    • 免费注册
    • 客户端下载
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疆最北,也是西北最北,喀纳斯的冰与火(超长完整版)

0
分享至

喀纳斯的冰与火

·文/图 税晓洁


目录:

1、喀纳斯“湖怪”体长124米?

2、马背上的喀纳斯

3、喀纳斯的冰与火

4、中俄1号界碑,唐努乌梁海

5、激流出冰洞 冰川造大湖

6、冰川也是流动的河


引子

当我清晨自武当山下湖北十堰市坐火车到陕南安康,150元人民币飞越秦岭过南北地理分界线到古都西安,再折向西北飞到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后,仍继续往北,一天之中,转三班飞机,就从雄鸡状中国版图的心脏部位到达尾巴那根最翘羽毛尖上即西北之北的喀纳斯时,心中充满一种说不清楚的不真实感。

距离不是问题,关键是心理落差。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新疆,从眩窗俯瞰,满目焦黄,深深浅浅,斑斑点点,没有见到摄影大片中的美妙光影,也难体会边塞古诗的豪情,其荒凉状只能让我想起放大版的可可西里……


到得喀纳斯湖,突现一片碧绿的世界。

再从喀纳斯湖北岸,继续向北,骑马几天,阿尔泰山最高峰海拔 4374米 的友谊峰脚下洁白冰川环绕,银装素裹,短袖体恤又换上成羽绒裤,一切都恍若一场梦境。

之后,我又向南过准噶尔盆地、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到昆仑山似乎无穷无尽的褶皱里,再下山到和田。





这一趟下来,新疆的“三山夹两盆”,算是均有所体验。

心里想,当地人说该年度新疆最热的旅游区,并非别处,却正是这开发不久的喀纳斯,可能并非虚言。

何故?别的不讲,仅喀纳斯视觉上之巨绿,便够诱惑了。

在喀纳斯,目前游客一般能到达的地区,仍仅是交通方便之一角。


对我而言,那次旅行,有幸随一支考察队站到达最深处人迹罕至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喀纳斯冰川时,心中更多的却是更多的疑惑:

这碧绿与洁白的喀纳斯,我们所知究竟多少?我们所居住的这个蓝色的神秘星球,人类所了解的究竟才有多少?

喀纳斯冰川伸伸缩缩来来去去,罗布泊躺在新疆腹地干干湿湿,这些,究竟与人类活动有多大关系?

人的力量真的大到可以导致气候变化吗?

如果沧海桑田其实只是一种漫长的常态,人的力量微不足道,该来的早晚要来,不管怎样都不可避免。

那么,究竟该怎么应对这种严酷的变化? 实际上,气候(请注意:不是天气)的变化,究竟是大自然对人类过渡破坏环境的惩罚还是其他原因,目前还并不清楚。

那么,口号式的、商业性的环保与切合实际的中长期预案,那个才不是空中楼阁?


  • 一、喀纳斯“湖怪”体长124米?

说起喀纳斯,最声名远播的是“湖怪”。

在乌鲁木齐,新疆生态学会理事长袁 国映老 先生告诉我:这种“大红鱼”,确实存在,经过他的多次科学考察和测算,身体长度达到120-130米!

这,竟然超过人类目前已知的最大动物——鲸鱼!面对我惊奇的目光,在那间摆满动物标本的不大的办公室里,袁老先生悠然道:的确令人难以置信,但事情就是这么奇怪。


袁先生对我说道:这种体长超过百米的、巨大的、鱼型的水生脊椎动,可能就是哲罗鲑,也就是“大红鱼”,估计每条体重应该在300至500吨,岁数可能在200至300年。

他说:在喀纳斯湖里,这样的大家伙,至少有8条……

袁国映先生在新疆从事相关科研已有半个世纪,自1962年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生态地理研究所、新疆环境科学研究所(院)等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

关于“湖怪”,袁老先生给我回忆说:早在1980年,他到喀纳斯湖考察时,就听过当地图瓦人讲过“湖怪”,当时并不以为意。直到1985年7月22日,他带领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森林生态考察队,再一次到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先几天到的新疆大学师生告诉他们:喀纳斯湖中发现了大鱼,最大的鱼头有212汽车大!他当时仍不相信,感觉匪夷所思。

第二天,他们来到西山骆驼峰顶。袁国映先生亲眼看到湖面上有十多片蝌蚪状的红褐色大点子,起初他认为可能藻类植物,但在望远镜中,他却清晰地看到是一个个大鱼头。到了中午,大鱼增加到五、六十条,散布在山下两公里宽的湖面上。这一次,拍了照片,并录了像,他这才相信喀纳斯湖的确有十几米长的大鱼。



先发现大红鱼的新疆大学动物学副教授向礼陔对他说:“老袁,我看最大的可能有15米长!”

袁先生下山后,为了慎重起见,向媒体通报说最大的鱼在十米以上,重2至吨,旋即引起轰动……

2004年5月28日,袁国映再次在喀纳斯湖拍到了“大红鱼”。

之后,袁先生又多次到喀纳斯考察,还专门找来一条15米长的船,作为参照,开到巨鱼出现的地方,在以前拍到鱼鳍点平台上拍下的照片与2004年的照片进行对比量测,得出的结果令他极为吃惊:

15米长的船在照片上是0.9厘米,测量的3条鱼体共长20.3厘米,换算出来为338.3米,每条鱼的长度竟然为112.78米,加上十分之一的尾长应为124米……

不管“湖怪”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目前,仅仅新疆,我们人类所不知道的动物实在还是太多太多了。

在袁国映先生2008年底出版的一本著作《新疆生物多样性》中,有这样的记载:

“目前,能在野外自然繁殖生存的新疆野生脊椎动物769种及150亚种,比1991年袁国映主编的《新疆脊椎动物简志》记录的633种增加了136种……在无脊椎动物中,仅昆虫新疆就有2万种以上,虽然已经出版了《新疆蝴蝶》(黄人鑫等)、《新疆蜱类志》(于心等)、《新疆蚤类志》(于心等),但由于资料欠缺,名录不便列出。”


在我们生活的大地山川间,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些动物与植物,究竟有多少种?可以说,家底还是不清楚的。不仅新疆,全国也是如此。1998年,我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就亲见本队专家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饶定齐研究员发现的两栖爬行类新物种。

全世界也差不多是这样。更有环保组织说,每天都有数种我们人类所不知的物种,在悄然消失。

500年前,明代伟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横空出世,这本医学著作,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动植物物种的丰富知识的一个汇集。在全世界,有关系统的动植物系统分类和订名,一般公认始于18世纪瑞典科学家林奈,不过两、三百年。在新疆大地,虽然本世纪初,有识之士也曾做过一些努力,但真正大规模的系统考察和研究,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科院组织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队才开始的。在这些年的野外考察中,不断有新记录和新物种发现。

欢迎继续观看:

喀纳斯的“湖怪”就是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特例,特别就特别在大到匪夷所思,奇怪就奇怪在几乎和“野人”一样来无影去无踪。

我想,与“野人”一样,说有,要拿出确实存在的铁证。同理,说没有,也需要能经得起检验的证据。轻易的否定与肯定,都是不客观的。


新疆有两种被证实确实存在珍稀动物很有意思,袁国映先生在他为国家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项目主编的《新疆生物多样性》中这样说道:

“为了消除帝国主义殖民性的以间谍兼侵略者命名的屈辱影响,现将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原名普氏野马,改名为野马。因准噶尔盆地是他的发现模式产地和原产地,且世界上目前只有这一种野马。……将普氏原羚改名为中华对角羚,因青海是它的模式产地和主要分布区,为尊重以产地命名的国际公认基本准则。”

除了“湖怪”,传说中,喀纳斯还有另一种不明动物“白熊”存在。

目前,中国版图呈雄鸡状,鸡尾最漂亮的羽毛尖上就是新疆阿尔泰山脉主峰友谊峰,也是喀纳斯地区的最高点,海拔4374米,周围广布现代冰川,其中最大的一条位于我国境内的友谊峰西南坡,名字就叫喀纳斯冰川。


广袤冰川生生不息,融水成河,成为生命之源。喀纳斯湖水,大部分就是这样而来。实际上,喀纳斯湖其实冰川河水形成最宽的一段水面。

喀纳斯湖就是布尔津河的一部分,雪峰下走来的布尔津河,在这里呈湖泊状。河水遇阻成湖,这在我国一些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并不罕见。

我见过黄河源头的扎陵湖、鄂陵湖,长江源头的玛章错钦、雅西错,雅鲁藏布江源头的马泉湖,也都是河湖一体。

这些,都在海拔都在四、五千米的宽缓高原面上,河水流到地势低洼处汇集,漫延到到一定程度,也就自然成了湖。而喀纳斯湖的海拔只有 1400米 ,深藏狭长峡谷中,两侧湖岸陡坡如墙,许多地段岩壁近乎直立。平均坡度,甚至远超以陡峻闻名的云南洱海西岸。

喀纳斯湖水的容积也很可观,竟超过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和巢湖。这样的地貌中,能拦住如此巨水成湖的,需要一种怎样的巨大力量?


目前的研究认为,其中的主力竟然是冰,是巨大的古冰川运动造就了喀纳斯湖。

冰雪融水进入喀纳斯北岸,又从南岸出湖继续奔流,汇入布尔津河,再奔涌前行,就最终汇入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当我坐在快艇上实地从南到北穿越喀纳斯湖的时候,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没有“湖怪”,甚至看不到一只鸟。长 24公里 、宽1 -2.2公里 的湖面,只要一会儿工夫就晃过去了。感觉中的喀纳斯湖并不算大。一切,都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喀纳斯拥有中国纬度最高的冰川,哺育着中国这块惟一的古北界—欧洲和西伯利亚动植物分布区的众生。

初到喀纳斯,这里给人感觉反差最大的就是虽地处素以千里戈壁闻名的准噶尔盆地北缘,却森林密布,草场繁茂,与干旱荒漠一体相连。这里地接四国,分别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目前,以喀纳斯湖为中心,规划的风景区面积达10030平方公里,地跨阿尔泰地区布尔津、哈巴河两县。


在喀纳斯湖北岸我们弃船登岸,换马进入丛林,溯布尔津河逆流而上,目标是河源处的友谊峰冰川。


前序链接:



二、马背上的喀纳斯


马蹄下的湖边森林混杂着一种甜腻腻的味道。

走了不到十分钟,突发事故,同行的CCTV一个小伙,猛然被马甩了下来,其状甚惨。伤得不轻,鲜血满面,只好呼叫船儿回来接应送医。


定神继续前行,大森林中的地面竟藏片片沼泽,人在马上忽上忽下,黑水时时深达马腹,这马儿成了巡洋舰。

真是好马。穿越沼泽区,越往前走山谷越窄林子越密,似乎有路又好像没有路,只能紧跟着前边的马儿前进。


当前方出现一片灌木夹杂的开阔草地时,马们开始狂奔。这一下又出状况了,新疆农业大学高级实验 师王兵 教授猛一下子就被马儿摔了下来,幸好,并无大碍。

对于外来者,在这里骑马却绝不是一种享受。开阔地,马儿狂奔起来,很难控制。进入林间,速度虽有降低,面对的是横向树枝扑脸,下边两腿不时要闪躲树干,要保持平衡,很费体力,精神还容不得丝毫松懈。


“有时候,我们也是和它多说说话,就好了!”哈萨克向导教我说。我依计而行,一路对着身下的马老兄絮絮叨叨,甜言蜜语不断。

可到了晚上要拴马时,这家伙竟然还是要咬人。

好在第二天,另换了一匹。




这一天,我发现这里与别处的原始森林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别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的感觉,预想里的林中巨大树干,密不透风的林间小植物,这里都看不到。

比如华中的神农架,比如川藏交界处金沙江,比如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地。这片原始森林,树木都不很大,林间的灌木草丛也比较稀疏。

“林间比较通透,这就是喀纳斯森林的一个特点。” 王兵 教授说,“要说这里的植物单调,那是表面现象,你仔细好好看,就会是一次发现之旅。”


林间少有大树,主要是“火干扰”。喀纳斯多雷电,每隔几十年,雷电就会引发森林大火,自然更新一遍。


同行的新疆著名摄影家李学亮说,这里的雷电确实厉害,20年前他初来喀纳斯拍照时,就有数人在观鱼亭被雷电就所伤。


在马背上摇摇晃晃度过了十多个小时,晚上在阿克乌鲁滚管护站宿营。我很奇怪,这一天,我们竟然没有看到一户人家。

难道,这里竟然是真正的无人区?


是生态移民了吗?这是近些年颇得媒体赞赏的一种保护环境的时髦措施。

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康剑告诉我并非这样,而是自古以来这里就没有人居住。

再往前走,直到冰川,也都没有一户人家。


这与想象中截然不同,在海拔5000多米的雅鲁藏布江江源头杰马央宗冰川和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雪山我都看到过定居的牧民,人类挑战和适应自然的能力很多时候令人惊叹。

长江正源姜古迪如冰川的冰舌下,我就在牧民定居的土木房屋里喝过茶,而喀纳斯这里此时此地海拔只有1000多米,即使 喀纳斯冰川末端的海拔,也才 2416米 ,是中国末端下伸最低的冰川 ,理论上,这样的海拔高度,非常适合人类生存,怎么就是没有人定居?


这一带的居民,主要是强悍的蒙古族图瓦人和哈萨克人,自古都是善于骑射的民族。历史上,正如中亚史般复杂,先后为塞人、呼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等草原民族部落的游牧之地,《喀纳斯志》载:汉代属西域都护府所辖,唐为瑶池都督府所管,武则天时代置北庭都护府辖此境。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部,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辖。民国隶属新疆省阿山道布尔津县。

新中国成立后,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喀纳斯自然保护区。2006年,《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7月撤销原机构,成立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行使准政府职能,对喀纳斯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行统一管理。


之前看过新疆作家王族写的一篇叫《科克盟科克》。所谓科克盟科克,指的是成吉思汗的军队中敢死队员佩戴的一种蓝色领带。

这些敢死队员就是图瓦人。荡气回肠的血性故事留下了太多的谜团,宛如这神秘无人区。




关于这这真正的“无人区”,康主任说,一是这里雪期超过半年,每年四五月至来年初,基本都是冰雪世界;

二是你看这路,怎么进来?就是进来,又怎么生活?

是阿,马背上摇晃一天的体验,这样的交通状况,要在此生存,真非异事。陆上如此,水路也没有办法。

我们是一直沿着喀纳斯河上行,河流时隐时现,惊鸿一瞥时总是惊涛骇浪,感觉上是一处绝佳的漂流探险胜地,行船不可能。


然而,这就是全部吗?

第二天,我对这里的道路,有了更深理解。凌晨五点,便早早起来,随新疆著名摄影家李学亮和郝沛等先行,去赶往白湖边的高坡寻找制高点。天气很糟,时风时雨,四周都是雾,似乎浓到化不开。

顺着河谷往上,看不出有什么路,很快就走散了,走着走着就只剩下我和阿勒泰电视台记者马忠兵和一个图瓦向导。

幸好老马识途或者根本就是动物的嗅觉远超人类,它们走得远比我们很自信。


只有信马由缰。离开喀纳斯河谷往上绕行,浓雾中的山坡很快就陡到几乎垂直,马儿一拱一拱猛烈上下晃着脑袋,不见减速,反而似乎越走越快。马背上的我也几乎垂直,只有紧贴马背紧抓马鬃。

这天连续的骑马爬大坡之后,我开始尊敬喀纳斯的马。再后来的两个大阪知道俄罗斯界碑以及不断的河中冲锋之后,我几乎有点崇拜喀纳斯的马儿了,觉得这里就应该是无人区。

喀纳斯的马儿其爆发力和承受力都非亲历者难以想象,令人赞叹和值得尊敬。在青藏高海拔地区做马,也比这里轻松。

没有马,人在这喀纳斯河谷深处真是寸步难行。

即使徒步也不行。

没有马,沼泽不可逾越。没有马,过不了河。

没有马,人就是爬上了大坂,没有累死,也还是可能冻饿而死。

然而,在这里做一匹马,真得太累了。

在白湖南边一面开满紫红色鲜花的山坡上,摄影家们架好机器,静等云开雾散。


运气不错,头顶的阳光先是照出了雪山,渐次往下,飞云流动,掩掩合合。半个小时后,白雾升腾,白湖露出真容。


白湖在我们眼前只闪现了一会儿,摄影家们已经是很满意了。



ps:一则旧闻

前不久,有报刊报道了“中国百慕大”─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魔鬼谷”的消息,在海内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注和浓厚兴趣。今天,这块神秘之地忽然又“爆”出一条新闻──

新疆阿尔金山出现“大脚怪”

·路人·

春节前,一条简短的消息在《新疆经济报》上刊出后,迅速在天山南北引起轰动:有人在阿尔金山发现一种神 秘的“大脚怪”!这些“脚印有一只羊腿那么长,步幅为成年人的一倍多”的诡秘怪物,到底是什么动物?它同前 苏联和尼泊尔的“雪人”,及我国著名的神农架野人有无关系?,笔者带着这些疑问,专程赶到现场进行了采访。

阿尔金山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南部,系昆仑山支脉,呈东西走向。这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属 第三纪末地壳变动形成的封闭型山间盆地,群峰巍峨,峡深谷幽,丛林莽莽,人迹罕至,是各类野生动物的天然乐 园。14年前,国家在这里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区里,生息着野骆驼、斑头雁、雪豹等珍禽异兽50多种,其 中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野生动力斥多达15万余头。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个“动物王国”里,又突然冒出个叫 “大脚怪”的神秘之物。一时,把许多动物专家惊得目瞪口呆。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阿不都逊介绍,在一个风雪弥漫的傍晚,当地维吾尔族牧民买卖提·内孜在阿尔金山坡一带 放牧时,突然发现一个直立行走、上肢摆动、身材酷似“篮球巨星”、没穿任何衣服的巨大“怪物”。他隐隐约约 发现,这怪物通身无毛,披头散发,在雪野上行走如飞。由于风大雪浓能见度低,无法辨清其毛发色泽。不一会儿, 这个“怪物”就消失在了鹅毛大雪之中。当时牧羊人买卖提·内孜既紧张,又感到十分好奇,当他沿着这个“怪物” 行走过的踪迹仔细观察时,发现它的印“足有一只羊腿那么长,步幅是成年人的一倍多”。  自称见过“大脚怪”的一些牧民,对这个神秘来客的描述大体相似,有人甚至把这种“怪物”称为“雪人”或 “野人”。综合这里的各种传闻,这个“大脚怪”有如下特征:高2米左右;喜欢在雪天外出活动但不像别的猎食 猛兽那样爱袭击人;身体看似笨重但反应灵敏,跨跃轻盈,能轻而易举地跃过1米多高的障碍物。

但这毕竟都是当地人的一些传说,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事实上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追寻野人的活动就一直没有 停止过。直到现在飞碟、百慕大三角和“野人”之谜等,其中“野人”之谜更为人类所关注。据有关资料透露,北 美为解开巨足野人之谜,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组织已达数千之多,每年都有成吨的研究书籍和期刊杂志出版,包括光 盘、录相和电影资料,但他们还没有捕获过一个真正的“野人”。

那么,阿尔金山“大脚怪”是不是仅算一种传说,或者它压根儿就不存在呢?据有关专家介绍,早在1984年1 0月8日,人们就偶然发现过它的踪迹。当时,新疆登山队的4名运动员在登阿尔金山穆孜塔格峰前夜,曾在一个海 拔约5800米的冰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帐篷四周竟布满了一个个巨大而清晰的脚印。这些脚印一直向前延伸,最后消失在一个巨大的冰川里。事实上在这种雪海“寒极”里,常人是根本无法涉足的, 这也许就是“大脚怪”长期以来难以被人们发现的主要原因。

当时,新疆登山队的摄影师顾川生先生,还在穆孜塔格峰下一个海拔近5000米的沙地上,拍摄到了一些十分清 晰的大脚印,并当场进行了测量。他们发现,这些脚印的长度在50─67厘米,宽度为13─15厘米,深约4厘米,最 深的约为6.5厘米,步幅一般超过1.5米,最大跨度近2米。众人惊讶不已。  接受采访时,一位叫阿孜古丽·克尤木的维吾尔族中年妇女说,她还听到过一些奇怪的声音。就像她在电视里 听到过的猿猴似的“……喔卟”的叫声,特别是在风雪天,而且多数是在黄昏时分。她说,这可能就是“大脚怪” 发出的声音。

事实上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关于“野人”的记载。《山海经》中称“修长丈余,遍体生毛,时出啮人鸡犬, 拒者必遭搏,以炮击之不能伤……”其他如汉代的《淮南子》、南北朝时有《述异记》、唐代的《酉阳杂俎》、清 代的《古今图书集成》等许多史书中,也都有关于这种人形动物的记载。神农架还有个妇孺皆知的传说:一位妇女 上山种地时,不幸被一个“野人”抓住,“他”没有吃她,但却将其奸污了。这位妇女惊恐地逃回家中后,第二年 夏天生了一个小孩,浑身长满了红毛。后来因害怕,这位妇女就把婴儿掐死了。虽然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很可能有 “野人”存在。

新疆动物学教授谷景和分析说:“大脚怪”极有可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藏马熊。因为藏马熊行走时,后爪紧跟 前爪,踏在前爪踏过的地方,但只有部分与前爪印重合,这样,人们便看到了酷似人类的大脚印。此言一出,震惊 九座,不少人表示认可这种观点,但谷景和教授并没有对“大脚怪”长时间的直立行走作出解释,这不能不算一个 很大的疑点。因为很少有人到保护区进行系统考察,所以,谷教授的观点,目前尚无法证实,阿尔金山“大脚怪” 仍是难解之谜。

有关学者说,也许“大脚怪”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秘密。相信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个待揭之谜会大白于 天下。

——摘自《西南旅游97年第5期》



三、更深的白湖与“火更新”

白湖呈“人”字型,哈萨克语叫做“阿克库勒”,意思就是“白色湖”。资料上说长 6600 米 ,宽度不等,最宽处 1900 米 ,面积约8.5平方公里,关于深度,目前的数据为200米左右。

有学者认为,该湖很有可能是中国最深的湖泊。

白湖是古喀纳斯冰川退缩后留下的一个比喀纳斯湖更年轻的冰碛堰塞湖。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因为距冰川比喀纳斯湖更近很近,水源中富含的冰川运动挤压研磨形成白色的岩石粉末在流动中尚来不及沉淀,整个湖面呈白色,因此阿克库勒湖被萨克人形象地称为白湖。

站在高处,白湖南端的高大近百米的阿克库勒终碛垄,很直观的显现眼前。这是古喀纳斯冰川退缩后留下的一个比喀纳斯湖更年轻的冰川湖。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如上三图)终碛垄是一种冰川堆积地貌,指在冰川前缘由终碛构成的垄岗状地形。在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终碛物会随冰川的移动而不断累积增高,于是在前缘形成弧形垄岗,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冰川退缩后,留下的垄岗像一座大坝拦住流水,湖就这样渐渐形成了。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大致来说,白湖就是这样形成的。喀纳斯湖的主要成因,也大致如此。

不同点在于时间的先后。

有人认为,白湖形成不过就在几千年前。更早一次的冰川运动形成了喀纳斯湖。要想知道这究竟在什么年月的事情?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具体情形如何?这都需要弄清楚现存的喀纳斯冰川和古冰川的情况。人类目前仅知:这两个湖都是很年轻的湖,都是古喀纳斯冰川退缩留下的产物。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喀纳斯河谷的冰川湖呈串珠状分布,河谷及两侧山地上发育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湖泊,据1:10万的地形图统计,有150多处,绝大多数和冰川作用有关。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发育在主谷的湖泊,是不同时期冰碛物阻塞古道而形成的狭长状湖泊。最大的是喀纳斯湖。发育在河谷两侧山地中的湖泊,或是古冰斗湖,或是在宽浅的谷槽中冰川掘蚀作用形成的冰蚀湖。数量众多,规模较小,一般都在直径200 -400 米 。层层叠叠的冰斗湖和槽骨间的冰蚀湖之间,一般都有流水相通,形成了串珠状的河湖网。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有研究认为:仅仅在一万五千年前,脚下的这个白湖和我们骑马走过的喀纳斯河谷,以至现在的喀纳斯湖,还都为厚度达百米或者200米甚至500米的巨型山谷冰川所覆盖。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施雅风院士主编的《简明中国冰川目录》中说:在第四纪期间,阿尔泰山发生过多次冰川作用,而且规模十分巨大。其中,布尔津河末次冰期如果从喀纳斯湖末端的终碛垄算起,冰川作用长度可达 100 公里 。

也就是说,那时候,从友谊峰,一直到喀纳斯湖都是冰雪的世界,冰川主宰着这里的一切。

(视频:怒江冰川)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白湖如此年轻,那么,这一带何时才有了森林?才有了植物、动物?应该也不过几千年。

这一切,是否就是这一带至今还是“无人区”的大背景。

天空又飘起雨丝,云雾统治一切,众人下山,要继续往前,白湖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只能绕道而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下到湖边巨大的终碛垄上,众人汇合,我们开始翻越白湖旁边的陡直的山坡。在新疆,这叫翻大坂。

“大坂”这个词,在我看来,其实就相当于别处的翻越山口,但用在这里真是形象极了。

因为,山在这里真正陡到确实像一块竖立的大板。爬了没多久久,连最优秀的当地骑手都无法骑行了,统统下来步行。

一爬就是几个小时,好在休息的时候回头看看脚下的白湖,是很不错的享受。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爬到这个当地人称作果戈习盖的大坂顶上,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过了山顶一个冰蚀小湖之后,下山的路又变得陡峭起来,走着走着,漫山遍野开满一种紫色的大花,美极了。

请教 王兵 教授,名字竟然叫做“西伯利亚耧斗菜”。 王 教授说,这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十多年前,他第一次来到喀纳斯的时候,遍地都是。后来,随着人越来越多,便隐藏在这深山力,难得一见了。


阿尔泰 实葶王兵教授 摄


穿叶柴胡王兵教授 摄


火焰草王兵教授 摄


兴安石竹王兵教授 摄


岩高兰王兵教授 摄

几个小时后,我们下到山谷底部,早早扎营。继续往前,就得过河了。河水来自冰川,过河的最佳时间,也就是前半天冰川融水不多时,方无大碍。

这一整天,我们其实就是翻了一座山,从白湖南边的终碛垄下绕到了西侧山谷的湖尾,有船的话,可能也就是半个小时的事情。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营地旁边有一棵松树,几乎要两人合抱,是这两天所见的最大的树。

“你看到这比较大的树,是耐火的落叶松。原因就在于树皮可以厚到 20公分 ,火烧不透。” 王兵 教授告诉我:每隔大约70年,喀纳斯的森林就要被“火更新”一次。

火源一般都是来自雷电,通常情况是易燃而且长得最高的云杉、冷杉、红松最先烧起来。大火过后,先是喜欢草木灰的红色的柳兰,白色的凤仙花长了出来,它们在植物学上称作火烧迹地上的先锋植物。

随后,湿温的环境使得喜阴的杨树、柳树有了生长的可能。之后,针叶的西伯利亚冷杉、云杉、红松、落叶松,越长冒尖。又一场雷电过后,一次新的循环又开始了。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当然,这其中的种种很是复杂,一般来说,火更新后,后代更加茁壮。现在的喀纳斯河谷,各个年龄段都有成林,生长势旺,竞争能力强。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不光桦树、柳树有七八种,低矮的灌木状的西伯利亚刺柏、趴地生长的欧亚元柏。果实圆球状的阿尔泰方枝柏都能看到。


冰与火,是调节喀纳斯生态的两把利刃。水升腾为云雾,云雾降落复为冰雪,冰雪融化成水,成河,遇阻成湖。冰川退去,草儿长了起来,灌木长出来了,大树长起来了。树长到一定高度,雷电又打回原点。

这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人类目前所知,实在还浅薄得很。


王兵教授和作者在喀纳斯冰川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视频:这里两三万年甚至一万年前,也被冰川覆盖。甘南扎尕那大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四、中俄1号界碑,唐努乌梁海

次日离开白湖湖尾营地继续前进,进入河谷之后,河谷越走越窄,随着海拔升高,头顶的山坡开始变得荒凉起来。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队伍里的冰川学家说,雪线下纵横交错山体简直就是一个古冰川博物馆,各种冰川地貌应有尽有。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事实上,进入喀纳斯,只要留心观察,羊背石、冰溜面、冰川擦痕、冰川U型谷、冰斗、刀脊、角峰等等冰川遗迹比比皆是。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这一天的路程,主要是一遍遍骑马冲过齐腰深的冰河水。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我们的马队忽左忽右,沿着河道斗折蛇形。不断过河、翻上山坡、穿越丛林,深深地无助感,不时充盈我的心头,生命完全系于昨天大约是因为劳累还咬了我一口的那匹性情暴烈的棕马蹄子上。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马背上的我摇摇晃晃,心中一遍遍默念唵嘛呢叭咪吽,也不知道在这里能不能管用。对于远方来客,在此骑马,很难找到浪漫的感觉。过河还好说,即使水流湍急且淹没马肚走得东倒西歪,但就是掉到水里,冲一段,爬上来的可能性很大,应无大恙。让人紧张的还是陡坡,一旦掉下马背,真不敢想像。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只有使出绝招:一手抓马鬃,一手抓马尾把根,对于我,这时这是最好的马背平衡法。

好在有惊无险,下午,穿越一片有很多焦黑枯树的丛林后,山谷尽已经隐约能看到雪山了。队伍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熊出没!注意。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传说中,喀纳斯有白熊存在,并且还有人拍到了影像。有人说这是一种动物“白化现象”,还有人说是“北极熊”。

遂众人爬到一座山顶,望远镜里依稀只能看到小黑点,不过,确实是熊。不止一个,有好几个。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很远,在山谷的对面,真佩服当地向导的好眼力。那几只熊也发现了我们,不知是恐惧还是好奇,躲躲闪闪,走走停停。

我的长焦镜头并未带进山来,没法拍。干看了一会,随众人继续爬向山顶。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山顶有“中俄一号界碑”,1998年所立。俄罗斯那边,看起来要平缓很多,是不错的草原。远远望去,空无人迹。

更远处,是唐努乌粱海。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学生时代很喜欢的台湾台湾诗人席慕蓉就有一首《唐努乌梁海》:

远远远远地高过海面

高原上安静躺卧着的

象菊花一般清澈的湖水啊

萨彦岭下是我们失落的

库苏古泊

被别人取走了的金银

我们会唤叫着去夺了回来

被别人取走了的马匹

我们会骑上更快的马

再去抢了回来

被别人轻易取走了的唐努乌梁海啊

怎么从来没听说有哪一个子孙曾经

为她流下过一滴泪来?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9年8月

这是一片已经令我们感到很陌生的土地了。


前序:

3、更深的白湖与火更新

本章:5、激流出冰洞 冰川造大湖

待续:6、冰川也是流动的河

五:激流出冰洞 冰川造大湖

第三天黄昏,山谷尽头出现一座驼峰状雪山的时候,队伍扎下营来。再往前,是巨大的乱石堆,也是最近的一个冰期留下的终碛垄。


从此往前,最猛的马儿也不敢让走了,乱石穿空,有把马腿折断的危险,大家只能徒步了。

好在,离冰川也就几公里的样子了。第四天早早起来,我们开始在乱石堆上跳舞。没有路,一切全凭感觉,走着走着,摄影师郝沛越走越高,慢慢地看不见了。


我 和李学亮 老师迷了路,爬到一个高处观察,猛一抬头只见一群岩羊蹦了出来,好奇的打量着我们。

停下脚步细看,从头上的角判断,这应该是一群北山羊,与我在青海昆仑见过很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使我感到惊奇的是,这群羊们一点不怕我们,竟然走向了 李学亮 老师那边。羊们越走越近,一直走到 李 老师头顶只有一、二十米的地方。可惜,我没带长焦,身上的相机拉到头,也只有 112毫米 。虽然把 李 老师和这几只羊拍在了一张照片里,但因为透视关系,羊们看起来都很小。




无人的山里,动物们胆子真大。

前一天,我们看到了三窝共计九只熊。有一窝是一只老熊带了两只熊崽,远远看去,像是白熊。

但从康剑主任用 800毫米 长焦拍的照片里看,颜色发棕,应该是棕熊。不过,喀纳斯真有“白熊”,这类似于神农架。


在乱石上歪歪扭扭走了三四个小时,到11点多,我们终于看到了冰川。只见两条灰白色的冰带,从山谷里面弯曲着伸了出来。


要看到这个冰川还真不容易,前一天,我们爬营地左侧的山坡,一直爬到山顶的中俄界碑,虽然很高,但周围众山都极陡峭,视线很窄,没有看到冰川,也没看到友谊峰。

眼前这个友谊峰地区最大的冰川,也与我想象中差异很大。远看起来起来灰土土的。与我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所见的奶油蛋糕般的形状截然不同。


走到近前,才看清楚两条灰白色的冰带其实原本是一个冰川,远看时中间隔开的那部分,只是冰川搬运而来的巨石和砂砾,下面主要内容还是冰。


就在沙石带和左侧较纯净的冰带交界的地方,汹涌的水流从一个巨大的冰洞里喷薄而出。水量很大,流得轰轰隆隆。这就是布尔津河的源头,也是喀纳斯湖生生不息的水源。


源头之水直接从巨大的冰洞里汹涌而出,并且在洞里就是水量很大的河。这与我所见过的其他几条源出冰川的大河如雅鲁藏布江源、长江源、怒江源的感觉反差极大。


在这巨大的冰洞旁边,我们测量海拔数据为 2475米 。

而在2005年出版的《简明中国冰川目录》中,关于这个冰川的记载是:“喀纳斯冰川是由两支冰流组成的复式山谷冰川,长 10.8公里 ,面积30.12平方公里,是额尔齐斯河流域最大的冰川,冰川末端海拔 2416 米 ,是国末端下伸最低的冰川。”


两个数据比较,说明近些年来,喀纳斯冰川退缩了几十米。

在此之前,1980年测量友谊峰地区的冰川时,发现自1959年进行航空拍摄以来,所测量的5条冰川中的4条均在退缩,其中喀纳斯冰川后退424米,年平均后退20米,惟有哈拉斯河源22号冰川稍有前进(20米)。

这是由于哈拉斯河侧向侵蚀作用使该冰川末端变陡而引起的局部滑动,不能作为该地区冰川前进的例证。


在遥远的青藏高原腹地,同一本书也记载道:1969年至1986年的17年间,长江正源各拉丹东雪山姜古迪如冰川南支、北支冰川分别退缩了154米和125米。


绕过冰洞爬上冰川,越往前走,颜色越来越纯洁,冰川越来越漂亮。

冰川下面有冰洞里面的河,冰川上面也有大大小小的河。河深处,便形成竖向的冰洞,哗哗啦啦。脚下的冰川舒缓而浩大。前方视线尽头是一个金字塔状的雪峰。


左侧,是陡峻的山体。

右边,冰川一直伸到山体之上的雪线,悬挂起来,融入一片白色世界。


面对山峰上挂下来的悬冰川,让我想起云南梅里雪山和藏东南加拉白垒雪山中的海洋性冰川。在长长的冰舌上,走着走着,远处冰川的层层褶皱,仿佛又让我回到了长江源头的冰川。


在我国,依据冰川发育条件及其物理特质,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海洋性冰川即温型冰川,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和和横断山区,平衡线高度上年降水量可达1000-3000毫米。

二是亚大陆性或亚极地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中西段北坡及喀喇昆仑山北坡,平衡线高度上年降水量可达500-1000毫米;

三是极大陆型或极地冰川,主要分布在中昆仑山、西昆仑山、羌塘高原、帕米尔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西部和祁连山西部,平衡线高度上年降水量可达200-500毫米。


踏踏实实这个巨大的冰川一走几个小时,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之前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所见的冰川,大都只能旁边看看,在高海拔地区,还每每气喘如牛。

记得为看长江源的两条冰川,我们在中间的山脊爬了一天,也只能看到冰川一部。


而在这喀纳斯冰川,没有高原反应,没有头疼气喘,慢慢走着就是。


额尔齐斯河流域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冰川分布区,据1964年根据航测地形图测算,共发育冰川403条,冰川面积289.29平方公里。

布尔津河主源也就是喀纳斯冰川所在的友谊峰一带,集中了整个阿尔泰山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所有3条冰川。



前序

6、冰川也是流动的河


六、冰川也是流动的河

天气照例忽阴忽晴,下午五点钟,大队人马合影留念后先行下撤。队伍里的冰川学家、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站长李忠勤研究员放心不下他两个去采雪样的学生赵井东和王飞腾,与另一个博士李慧林站在无遮无掩的冰面上等待。


搞冰川研究是个苦差事,这个冰川还算好,海拔很低,我们站立的两条冰流汇集的地方海拔还不到3000米,不缺氧。

天气好的时候,与高海拔冰川相比,在这里看风景还算一种享受。

我就观感请教李站长:“能不能说这个冰川新陈代谢很快?”

“你这倒是个新说法。概括而言,这个冰川有冰温高,运动速度快的特点。以冷季补充为主,暖季消融较强。

是很有特点的一个冰川,非常值得仔细研究。”

李站长与三个博士生这次带了很多器材采集样品,进一步的实验室研究将会揭开一些谜底。他们所在的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是我国唯一以冰川和冰川作用区为主要观测、试验、研究对象的野外台站。


天山站始建于1959年,是在施雅风院士的倡导和组织下建成的。之前仅一年,1958年以施雅风为首的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对祁连山冰川的考察,开创了中国的冰川研究。


目前,在4个冰川发育较多的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中,我国是第一个建有大型冰川数据库的国家。在书面语言上,冰川(Glacier)一般指的是寒冷地区多年降雪积累、变质而形成的自然冰体。


目前已知,全球陆地面积的11%为冰川覆盖,淡水资源的五分之四储存在冰川中。

中国的冰川地区北起阿尔泰山,南抵云南玉龙山,跨越约22个经度;东起四川雪宝顶,西到帕米尔高原,横贯约30个经度。

中国共有冰川46298条,面积达59406平方公里,冰储量5590立方公里,折合水储量50310亿立方米。经科学家依据冰川目录资料计算,获得中国冰川融水径流为616亿立方米。

——这些数据,是1978年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承担了中国冰川编目的任务后,由施雅风院士率领的科研人员历时24年的呕心沥血,在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完成的中国地学界大型划时代基础资料编纂项目《中国冰川目录》后得出的结论。


这份家底,也是世界唯一的按照国际冰川编目提出的40多项参数的世界冰川编目规范完成的冰川编目,是我国目前精度高、登记内容多的全面系统的冰川库。


2002年出版了12卷《中国冰川目录》,2005年出版《简明中国冰川目录》。


事情的另一面,目前中国各地区冰川登记所依据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拍摄的航空像片以及相应的大比例航测地形图,主要反映航摄年份的冰川状态。


此后,冰川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大多数冰川有萎缩的趋势。《简明中国冰川目录》中认为:因而,有必要对冰川变化进行系统的监测和研究。

冰川的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受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在水资源和气候监测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冰川沉积、冰川雪线和冰川末端变化等数据,是冰川学家揭示气候环境演化的主要证据。

科学家从冰碛地层的地质证据中确认了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曾出现过几次大的冰期,从挪威雪线一万多年来的变化,恢复出了同期这一地区的气候变化历史等。


但仅仅是研究的一个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冰川不仅是地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而且也是过去地球变化的良好记录器,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手段使得人们的认识可以进一步细化。

天色越来越晚,两位博士进入左侧冰流早已超过了八个小时,从离开营地算,已经超过十个小时,却总是不见踪影。

大家心里都不免有点着急,但谁也不说什么。只有继续等待。


天气变得糟糕起来,飞雪和浓雾扑面而来,望着右侧冰流尽头尖尖隐没的那个金字塔型山峰,我有了比来时更多的疑惑?这个山峰究竟是不是友谊峰?

之前,谁也不知道友谊峰究竟是什么面容?谁也没有见到过正装照片。两位摄影家都是走遍新疆的大师,也只见到过从空中往下看的样子。到了这里说从形状看,应该就是。而冰川学家从他们的地图上看,说可能不是,应该在两位博士去采雪样的那个左侧冰流的左边。

回来后我对照当时所处位置的经纬度,也觉得我们看到的不是友谊峰。


这天,直到20时许,两个小黑点才出现在远处的冰面上。

好在新疆的时间比内地晚两个小时,天还没全黑。


他们的背囊装满了雪样,掂一掂,有几十斤重。对于他们,这天下午,还算轻松。采集雪样用的是一种塑料杯。


在阿克乌鲁滚管护站旁边的高坡,我还随赵井东和王飞腾博士去采过冰川顶起的巨石下的砂土,那次,他们背的是一包铁管子。两个博士一个研究古冰川,一个研究雪水化学与环境。他们爬山的技巧和勇气令我叹为观止。他们挥舞铁锤的形象让我想起民工……


研究冰川,注定要所付出很多常人不可忍受的辛劳。

这些一头尖,长几十厘米的器材要打入地层,再拔出来仔细包扎好,保证中间部分不被光线照射,就可以在实验室中解读其中蕴涵的远古信息。

返程回到冰洞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快22点了。


想起来路,不仅心里直打鼓。越走天越黑,只能靠手电筒照亮。

黑暗中,头顶的北斗星,亮得扎眼。

黑漆漆的夜里,跌跌撞撞中,我们终于和接应的队伍汇合,回到营地。已经是新的一天了。


从冰川到营地,我们其实是在穿越喀纳斯冰川最新形成的一列冰碛垄。科学家研究认为,其形成年代可能是16世纪初全球气候转冷时的产物。

在喀纳斯,这样的大型冰碛垄一共有三处。另外两次强烈的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运动所留下的巨大冰碛垄,形成了两个我们来时所见的白湖和喀纳斯湖:

一个是白湖下方海拔1700米的哪一处;继续往下的一处,就是哈纳斯湖出口处海拔1400米的终碛垄。


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全球进入间冰期,极地冰盖和山地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大约此时,喀纳斯湖形成。大约在6000年前,温度比现在高2-3℃。海平面也较现代高1-3米。

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巨大的冰川退缩后,白湖形成了。

` 更早的时候,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2万年前的末次冰盛时期,世界陆地表面的30%以上为冰川所覆盖,海平面比现代低130米左右。


在中国,当时的海岸线距现在的长江口以东6000公里处,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和南海的大部分都成为陆地。

冰川其实也是流动的河。照目前的趋势下去,也许有一天,冰川会退出喀纳斯,甚至友谊峰也可能再无冰雪。


然而,也有另一种可能,是冰雪重新覆盖,覆盖白湖、覆盖喀纳斯湖。

目前,全球变暖是一个热门话题。其实,这很值得关注,但不必忧虑,更不必恐慌。

冰川的退缩,究竟多大程度上和人类活动有关?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就全球而言,人类用温度计等仪器观测气温的时间不到200年,之前气候变化的情况,都来自于间接复原。在这方面,欧洲的文献依据远不如中国,复原的精确性和代表性也不如中国。


大自然的是否还有着我们所不了解的秩序,如同现在人们已知的一年四季交替般的,更大的大季节一般的规律?


最后引一段竺可桢先生发表在《人民日报》1973年6月19日上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结束本文。

首先来看这篇科普文章的结论:

(一)在我国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原始氏族时代的仰韶文化到奴隶社会的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

(二)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摆动的范围为1°—2℃。

(三)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升降范围是0.5°—1℃。

(四)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播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传播的趋势。


具体分析如下:

“对照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各地温度,可以说五千年前的仰韶到三千年前的殷墟时代是中国的温和气候时代,比现在年平均温度高2℃左右,正月份的平均温度高3°—5℃。

周初温暖的气候不久就恶化了,汉江在公元前903年和897年就两次结冰。但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81年)又和暖了。《左传》中往往提到,山东鲁国过冬,冰房得不到冰。

周朝中期,黄河流域下游到处可以生长梅树。《诗经》中就有五次提过梅。《秦风》中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终南山位于西安之南,现在无论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都无梅树了。而且在商周时期,梅子被普遍用来调和饮食,因当时不知有醋。这说明梅树的普遍性。

战国秦汉时期,气候继续暖和。清初的张标研究了秦朝《吕氏春秋》中的物候资料,认为秦时春初物候要比清初早三个星期。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了当时经济作物的分布,如桔在江陵(四川),桑在齐鲁(山东),竹在渭川(陕西),漆在陈夏(今河南南部)。这些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都推向北方。公元前110年,黄河在瓠子决口,斩伐了河南淇园的竹子编筐盛石子来堵口,可见那时河南淇园竹子的繁茂。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春还降霜雪,但冷的时间不长。当时,河南南部的桔和柑还十分普遍。直到三国时代,曹操(公元155—220)在铜雀台(今河南临漳西南)种桔,已经不能结实了,气候已比司马迁时寒冷。曹操儿子曹丕在公元225年,到淮河广陵(今淮阴)视察十多万士兵演习。由于严寒,淮河忽然结冰,演习不得不停止。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次有记载的淮河结冰。那时,气候已比现在寒冷。

这种寒冷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公元280—289年这十年间达到顶点。当时每年阴历4月份降霜,估计那时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2℃。南北朝时(公元420—579年),南京覆舟山筑有冰房,是用以保存食物新鲜的。那时南京的冬天应比现在要冷2℃,才能提供储藏需用的冰块。约在公元533—544年出版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六朝以前中国农业最全面的知识。根据这本书,当时黄河以北阳历4月中旬杏花盛开,5月初旬桑树生叶,与现在相比约迟了两周到四周。此外,书中还讲到当时黄河流域石榴树过冬要“以蒲藁裹而缠之”,也表明六世纪上半叶比现在冷。

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中,在第七世纪中期,气候变得和暖了。公元650年、669年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冰无雪。八世纪初和九世纪的初和中期,西安的皇宫里和南郊的曲池都种有梅花,而且还种有柑桔。公元751年皇宫中柑桔结实,公元841—847年也有过结实的记录。柑桔只能抵抗—8℃的低温,而现在的西安几乎每年的绝对最低温度都在—8℃以下。到公元十一世纪初期,华北已不知有梅树了。

宋朝诗人苏轼(公元1036—1101年)有“关中幸无梅”的诗句。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嘲笑北方人误认梅为杏,他的咏红梅诗有“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的句子。从这种物候的常识,就可知道唐宋两朝温寒的不同。十二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还可以通车。太湖和洞庭山出了名的柑桔全部冻死。杭州落雪频繁,而且延到暮春。根据南宋的历史记载,从公元1131—1260年,每十年降雪平均最迟日期是4月9日,比十二世纪以前十年的最晚春雪约推迟一个月。公元1153—1155年,苏州附近的南运河冬天结冰。公元1170年阳历10月,北京西山遍地皆雪。现在,这种现象是罕见的了。福州是中国东海岸生长荔枝的北限,一千多年来,曾有两次荔枝全部死亡,一次在公元1110年,另一次在1178年,均在十二世纪。

日本的封建主历年在西京花园设宴庆祝日本的樱花盛开,从公元九世纪至十九世纪,均有日期的记载,从而保留了一份物候记录。这个樱花开放时期,以第九世纪为最早,第十二世纪为最迟。

十二世纪刚结束,杭州的冬天又开始回暖。公元1200年、1213年、1216年和1220年,杭州没有冰和雪。这个时候,北京的杏花也是在清明开放,与今日相同。这种温暖气候好象继续到十三世纪的后半叶。因为自隋唐在河内(今河南博爱)、西安和凤翔(陕西)设立的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在宋元两代断断续续,直到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末年才完全停止。从此,竹子在黄河以北不再作为经济林木而培植了。

十三世纪初和中期的比较温暖的期间是短暂的,不久冬季又严寒了。据收集到的记载,公元1309年,无锡一带运河结冰。公元1329年和1353年,太湖结冰数尺,桔树再次冻死。1351年阳历11月黄河在山东境内就有冰块顺流而下,而近年河南和山东到12月时黄河才出现冰块。当时家燕在北京是4月末来,8月初去,同现在物候记录相比,来去各晚早一周。可见,十四世纪比十三世纪和现时为冷。日本樱花物候也有同样的反映。

公元1221年丘处机从北京出发去中亚见成吉思汗,曾路过新疆赛里木湖。他称之为“天池”。他说,湖的四周有山环抱,山上盖雪,影映湖中。但是,现在那些山峰上已无雪了。那些山峰高约三千五百米,说明那时雪线在三千五百米以下。现代天山这部分的雪线位于三千七百至四千二百米,则十三世纪的雪线大约比现在低二百至五百米。在欧洲的俄罗斯平原,寒冷期约在1350年开始;在德意志、奥地利地区,1429—1465年是气候显然恶化的开始;在英格兰,1430年、1550年和1590年的歉收,也与天气寒冷有关。由此可见,寒冷的潮流开始于东亚,而逐渐向西移。方志时期(公元1400——1900年)

近人曾经根据六百六十五种方志统计了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汉江和淮河的结冰年代(十三世纪至二十世纪),以及近海平面的热带地区降雪落霜年数(十六世纪开始)。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温暖冬季是1550—1600年和1720—1830年间。寒冷冬季是在1470—1520年、1620—1720年和1840—1890年间。以世纪来分,则以十七世纪最冷,十九世纪次之。

这个结果与日本诹访湖(北纬36°,东经138°)的结冰日数相比较,是近乎一致的。只是日本严冬开始和结束的年代,比中国提早四分之一世纪。

上面谈到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冬季是相对寒冷的,最冷的是十七世纪,特别是公元1650—1700年间。例如,江西的桔园和柑园在公元1654年和1676年两次寒潮中,完全毁灭了。在这五十年期间,太湖、汉江和淮河均结冰四次,洞庭湖也结冰二次。我国热带地区,冰雪也极频繁。湖北沙市在1608—1617年记载有过桃、杏、丁香、海棠等开花日期,与今日武昌相比,要迟七天到十天。1653—1655年间北京物候记载与现在相比,也要差迟一、二星期。并且根据当时旅行记录,1653年11月18日天津运河已冰冻,不能通航,只得乘车到北京;1656年返程时,北京运河是3月5日解冻的。因此可以估计当时封冻期为一百零七天,而目前冰冻期只有五十六天。从物候的迟早可以估算北京在十七世纪中叶冬季要比现在冷2℃左右。仪器观测时期

清代(公元1644—1910年)北京、南京、杭州和苏州有过雨日的记载,根据秋季初次降雪到春节末次降雪的平均日期,得出结论是,1801—1850年间比其前的1751—1800年间和其后的1851—1900年间为温暖。这与上节资料是相符合的。

根据上海气温的趋势,十九世纪最后二十五年气候寒冷,1897年左右冬季温度达到平均值,随后在平均值以上约十四年。约在1910—1928年,温度又逐渐下降到平均值以下。然后升高,1945—1950年超出平均值0.6℃。此后,温度逐渐降低,1960年回到平均值。在这期间,天津的冬季温度趋势,也与上海类似,但顶峰和底点比上海早几年到来,幅度也较大;而香港的曲线波动顶峰和底点则比上海迟滞,幅度也较小。上海八十多年的气候变幅,在0.5—1℃上下摆动。这种摆动直接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产,间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影响农业操作和农业生产。

中国近八十年以来的温度变迁,已使天山雪线和冰川进退受到了影响。根据中国科学院冰川队的调查,证明在1910—1960的五十年间,由于气温升高了,天山雪线上升四十至五十米,西部冰川舌后退五百至一千米。东部天山冰川舌后退二百至四百米。同时,森林上限也升高一点。因为发现有新鲜的冰川堆积物,无论是在风化程度还是在土壤、植被发展方面,都明显地区别于古老的冰川堆积,所以可以认为现在覆盖在天山高峰的冰川是历史时代(即1100—1900年寒冷期)的产物,而不是第四纪冰川期的残余。

我们把公元三世纪以来欧洲温度升降与中国的作一对比,发现两地温度波澜起伏是有联系的。在同一波澜起伏中,欧洲的波动往往落在中国之后。由于一地的雪线升降与温度有一定关系,将我们的结果与挪威的雪线高低相比,大体也是一致的,但有先后参差之别。只是公元前400年(战国时代),挪威出现过一个中国所没有的寒冷时期。

最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在格陵兰岛上的冰川块中,以○的18次方的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研究结冰时的气温。一千七百年来格陵兰气温的升降与本文结果是一致的。此外,三千年前中国有一个寒冷时期,在格陵兰有○的18次方方法也得出了同样的反映。

竺可桢先生还说:

20世纪初期,奥地利的汉恩(J.Hann)教授以为在人类历史时期,世界气候并无变动,这种唯心主义的论断已被我国历史记录所否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 东契奇三分准绝杀!独行侠2-0森林狼 华子21分

    网易体育 2024-05-25 11:09:29

    10971 跟贴 10971
  • 落马干部生活奢侈戴7万一副的眼镜 称几十万是渣渣钱

    封面新闻 2024-05-25 10:57:58

    10575 跟贴 10575
  • 73岁老汉决定拆掉自己的房子

    中国新闻周刊 2024-05-25 09:56:32

    8857 跟贴 8857
  • 偷偷摸摸,终究上不了台面!躲在黑暗中,为“立场”输血

    二虎涛哥 2024-05-25 15:00:05

    0 跟贴 0
  • 一个细节让网友们看到某港的未来面貌了

    清晖有墨 2024-05-25 16:18:46

    11039 跟贴 11039
  • 卫健委的发言细思极恐:营造器官捐献光荣的社会氛围,网友不买账

    眼光很亮 2024-05-25 19:53:50

    11193 跟贴 11193
  • 越捂事越大。柴桑:我们走出了灭敏、污敏、穷敏、困敏计划

    渤海草堂2 2024-05-25 05:20:02

    61 跟贴 61
  • 教授酒后感叹:砍掉中国 90% 的科研人员,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

    柳叶刀学术 2024-05-25 19:53:48

    627 跟贴 627
  • 周其仁成为“座上宾”,释放什么信号

    深度知局 2024-05-25 17:59:33

    2135 跟贴 2135
  • 观点斗争是假的,路线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4-05-25 15:45:40

    5604 跟贴 5604
  • 天津发生重大爆炸事故:3人死亡26户受损,更多内情曝光

    此处已无情 2024-05-25 17:24:34

    73 跟贴 73
  • 为何中国整洁有序发达国家却脏乱差?是他们主动变成这样的,这样对城市更有利

    不掉线电波 2024-05-25 15:46:23

    8306 跟贴 8306
  • 俄加大电子干扰力度 乌军官抱怨"海马斯"系统完全失效

    环球网资讯 2024-05-25 12:16:20

    8183 跟贴 8183
  • 烟草行业"大老虎"被查 曾先后执掌8省份烟草公司

    南方都市报 2024-05-25 17:37:01

    1311 跟贴 1311
  • 宋成玲,拟升副厅

    鲁中晨报 2024-05-25 16:22:03

    325 跟贴 325
  • 上海将迎来首位“80后”区长,山东潍坊人

    鲁网 2024-05-25 07:08:59

    1396 跟贴 1396
  • 欧尔班:匈牙利寻求退出北约支持乌克兰的行动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5-25 10:18:08

    3897 跟贴 3897
  • 游客驾车碾压新疆一景区草场 官方通报:行政处罚5000元,责令限期恢复植被

    红星新闻 2024-05-22 15:51:15

    7387 跟贴 7387
  • 无人送货车卡在减速带上成"摇摇车" 路人咧嘴看热闹

    星辰视频 2024-05-25 16:57:30

    0 跟贴 0
  • 女司机开五菱迷你冲进河里 从车窗探出头呼救

    速看视点 2024-05-25 16:33:27

    1 跟贴 1
  • “5·17新政”效果实探:北京看房热度提升 二手房日均成交突破1000套

    中国经营报 2024-05-25 12:12:35

    1020 跟贴 1020
  • 加沙地带停火谈判将于下周重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5 21:22:31

    3603 跟贴 3603
  • 新加坡副总理:孤立或排除中国不利于任何一方

    环球网资讯 2024-05-25 12:48:11

    0 跟贴 0
  • 奥运冠军武大靖拟被聘为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6 07:22:48

    106 跟贴 106
  • 传以军士兵在加沙焚书,军方展开调查

    参考消息 2024-05-25 10:50:13

    353 跟贴 353
2024-05-26 08:00:49
真实探索
真实探索
探索地理奥妙,航拍自然神奇!
298文章数 2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旅游要闻

“旅游热”持续升温 ,这些关于景区的谣言别信

  • 上海至日本豪华邮轮突然漏水?数百人紧急撤离!

  • 每日一班!海口⇌南京⇌沈阳航线开通

  • 重庆航空6月24日起恢复飞往科伦坡的航班

头条要闻

台名嘴:大陆军演 美军担心被解读为"干涉"离得远远的

  • 媒体:美国心心念念的未来战舰中国先实现了 美媒眼红

  • 霍启刚弟弟霍启仁求婚成功 郭晶晶将迎泰国妯娌

  • 俄军队已控制乌约18%的土地 普京:足以向人民宣布胜利

  • 菏泽南站从爆火到冷清:小贩亏钱离开 郭有才回归无期

头条要闻

台名嘴:大陆军演 美军担心被解读为"干涉"离得远远的

  • 媒体:美国心心念念的未来战舰中国先实现了 美媒眼红

  • 霍启刚弟弟霍启仁求婚成功 郭晶晶将迎泰国妯娌

  • 俄军队已控制乌约18%的土地 普京:足以向人民宣布胜利

  • 菏泽南站从爆火到冷清:小贩亏钱离开 郭有才回归无期

体育要闻

曼联8年首夺足总杯!滕哈赫2年2冠 德比复仇

  • 应下课❓滕哈赫怼记者:很抱歉这么说,你对足球和管理一无所知

  • 勒沃库森1-0收官!31年后再夺德国杯冠军,阿隆索加冕国内双冠王

  • B费不看人传球!曼联超高效反击,19岁梅努破门曼联2-0领先曼城!

  • 超级巨大失误!格瓦迪奥尔乌龙助攻,曼联笑纳大礼,围攻主裁无果

娱乐要闻

霍启仁求婚成功,郭晶晶要有妯娌了

  • 《庆余年2》大结局:在范闲6个“爹”中,结局最惨的竟是陈萍萍

  • E句话 | 三体人降临长沙格莱美

  • 王九的“神打”:来自《九龙城寨》的神秘东方玄学

  • 播2集,就拿下全国第1,央视新谍战剧火了,姜超成功让观众入坑

财经要闻

360,投了新能源最大的雷

  • 一个时代结束!QQ的大哥,宣布关闭!

  • 见证历史!中芯国际,突传大消息!

  • 两大能源集团原高管被查!

  • 突发!刘强东,放狠话了!

科技要闻

B站终究还是妥协了

  • 周五英伟达再创新高,市值超亚马逊和特斯拉之和

  • 对话王小川:我们不跟进大模型价格战

  • 马斯克谈AI未来:人不工作也有高收入 但活着无聊

  • FSD入华前的战备检查,国内车企真做好准备了?

汽车要闻

纯电续航205km版售12.99万起 风神L7上市交付

  • 致敬! 布加迪全新黄黑配色Chiron Super Sport

  • 领克06EM-P 126长续航Max版售14.78万元

  • 蔚来为什么越卖越好了? 首先得感谢小米汽车

  • 星纪元ET挑战理想L6 除了低价还有什么亮点?

态度原创

家居
数码
房产
艺术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静默力量 以真实内心直面建筑的体感

  • 光阴流年 摇曳爱恋

  • 化实为虚 理性与柔美的交互

  • 生活蜕变 简约理念雕刻理想居所

数码要闻

三星Galaxy Watch7 Ultra渲染图曝光:外观更方正

  • iPad mini 也上OLED 屏,这次买吗?

  • 铁威马发布 F2-424 双盘位 NAS:赛扬 N95 处理器、双 2.5G 网口

  • 天钡预告 RX 7650M XT 移动显卡坞,7 月左右上市

房产要闻

超高性价比!仁恒长天云汀价格曝光!近500套房源一次砸出!

  • 海坡又出重磅宅地!7天上架290亩,42亿,三亚开始大规模卖地!

  • 信号!海南这个区域开始鼓励企业购买安居房!

  • 又是中海!石景山首钢园地块底价成交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 2024凤凰艺术新星奖获奖艺术家徐雅涵:生命能量的蔓延

  • 9位艺术家的作品亮相“巨物移动,身体失重”群展

  • 深入地铁,看纽约现代艺术

军事要闻

俄军队已控制乌约18%的土地 普京:足以向人民宣布胜利

  • 国际法院要求以色列停止在拉法军事行动 以方回应

  • 北约秘书长:援乌武器应可用于攻击俄本土

  • 乌克兰:"反击"开始 泽连斯基已赶赴哈尔科夫州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两个鬼故事tooopen饥饿站台迅雷下载合伙生意起名大全以园艺公司起名郑氏郑姓介绍女宝宝起名如何取起名字没有星星的夜里长月烬明小说TXT百度云中药材起名大全语音聊天软件魔兽地图包农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真蚁地狱漫画明字起名餐饮行业起名大全给家居起什么名字好听宇宙星系店名起什么好给小边牧起名字大全集读心专家剧情介绍喜羊羊死了装饰公司起名大全二字好陈姓起名冒险岛昵称空格王 起名女孩起名带紫的有哪些怒火重案1080p无水印魏姓魏起名书画销售小孩子起名称姓李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