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彩贵州>

从0到1,贵州樱桃深加工成功走出第一步丨黔景记•深度调查③(下篇)


中国网5月19日讯(刘延平  李绍方)上一期,在《从1元到50元,“卖不掉”与“不够卖”并存的贵州樱桃》中写到(详见中国网多彩贵州频道5月18日报道),贵州樱桃领域的有识之士认为,“深加工”才是解决贵州樱桃困境的根本之道。

 

对此,因为贵州樱桃的深加工优势目前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所以《黔景记》暂时不忙下结论。

 

在这里,中国网《黔景记》一行不妨把目光先对准国内樱桃领域的“扛把子”山东,看看他们如何推动樱桃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山东的樱桃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8.9%。比如,2020年山东樱桃产量80万吨、种植面积150万亩,均超全国半数。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山东是如何解决樱桃不易保存和运输等难题的呢?

 

从相关报道中不难发现,山东在采取樱桃专线、樱桃航班、电商、文旅等措施之外,另一个走在前列的优势是——深加工。

 

2020年1月,山东专门出台《山东省大樱桃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对樱桃深加工的扶持,开发樱桃罐头、果脯、樱桃酒等产品。

 

山东日照一家成立近10年的樱桃深加工企业,每年以5元/斤的保底价格,全部收购当地果农的樱桃,研发产品有樱桃汁、樱桃酒、樱桃脯、樱桃面膜、樱桃保健枕等5大系列47个品种,已在上海、江苏、山东等地热卖。

 

山东烟台的10多家樱桃深加工企业,每年可为果农解决上万吨鲜果销售。

 

而且,除山东外,河北、陕西等地均探索出有效的樱桃深加工道路。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樱桃分会理事长、有着20多年樱桃食品烘焙经验的刘志刚曾说,樱桃深加工,不仅放大了樱桃产业价值,而且让樱桃成为一年365天都可以销售的产品。

 

如此看来,樱桃深加工确实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由之路。那么,贵州樱桃的深加工现状又到底如何?

 

求变,贵州樱桃摸索中前进

 

民间有着“玛瑙红樱桃之父”称号的徐富军,应该是贵州樱桃较早向外寻找出路的人之一。

 

2013年,徐富军专门跑到山东烟台去考察樱桃深加工。他说,当时烟台研发出一款樱桃酒,酒刚生产出来时色泽和口感都很好,但3个月后就变色了,尽管技术还不够成熟,但仍然很让人佩服他们的闯劲,那时在烟台能看到的樱桃深加工产品就有60多种,樱桃面膜、樱桃含片等都有。

 

像徐富军一样,早早看到贵州樱桃隐忧的人,其实不少。

 

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的李长进,2008年开始种樱桃,当时发展了50亩,是猫场镇最早也是最大的樱桃种植户,但从2011年以来,他换成了改种车厘子。他说,尽管那些年樱桃的价格还不错,但发展太快了,让人害怕。

 

李长进以自己和身边的人举例,他说2011年以来,自己每年卖樱桃树苗都有几十万株,身边有苗圃老板一年卖出的樱桃树苗超过百万株。

 

这种爆发式的增长,让李长进早早换了赛道,他说到今天已经种了五六百亩车厘子,在其他乡镇还有2000多亩蜂糖李等果树。

 

面对快速增长的樱桃种植面积,有人换赛道,自然就有人想在规模保障的基础上做文章,不少脑筋活络的人,尝试着走上樱桃深加工的试验示范道路。

 

有着近30年工作经历的老媒体人回忆,20多年前,在纳雍厍东关和赫章野马川都有人搞过樱桃深加工。

 

当年,赫章野马川生产的樱桃罐头还走向了市场,但很快没了踪迹。

 

野马川镇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野马川樱桃罐头厂,由于技术薄弱、规模小、成本高,在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所以很快倒闭了。

 

今天,赫章县野马川镇和纳雍县维新镇,仍然有人在尝试樱桃深加工,比如采用蒸馏方式生产樱桃高度酒,但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受技术限制,樱桃酒的口感和品质都有待提高,还走不向市场。

 

5月6日,在纳雍县厍东关乡,徐富军介绍,当地有人已经生产出了樱桃酒,但酒还处于送检阶段,到底符不符合上市流通的相关规定,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才知道。

 

在纳雍县化作乡,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介绍,当地多个村民尝试过樱桃深加工,但都没有成功。

 

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可清晰的感觉到,贵州在探索樱桃深加工的路上,从来没有放弃过。

 

初显成效,贵州樱桃深加工终于破零

 

时间来到2022年7月21日,这一天,是第一届CFWA中国果酒挑战大奖赛榜单发布的日子,来自贵州毕节大方县九洞天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的“九洞天樱桃酒”摘取两项铜奖。

 

第一届CFWA中国果酒挑战大奖赛,正式结束了中国果酒行业没有专业赛事的历史,共有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128家企业、200多款酒品参赛。

 

最终,九洞天樱桃酒(发酵酒)半干型和九洞天樱桃酒(发酵酒)半甜型分别获得铜奖。

 

自此,贵州樱桃产品在国内深加工领域总算占有一席之地。

 

大方县九洞天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华介绍,获奖的两款樱桃酒酒精度分别为8°和12°,虽然去年才在国内果酒领域崭露头角,实际上研发工作从7年前就开始了。

 

谈及研发樱桃酒的初衷,李华说,10多年前,猫场镇开始大量栽种樱桃树,他家也种了很多樱桃,不管市场行情好坏,每年总有不少樱桃卖不掉,看到樱桃挂树上烂掉,觉得非常可惜,心里就想着怎样才能降低损失。

 

李华家从祖上开始就会酿酒,一次,李华突发奇想,能不能把樱桃也用来酿酒呢?

 

想到就做,刚开始,李华带着人以小手工作坊的形式酿制樱桃酒,试了很多年,还没有等到成功,李华发现,以小手工作坊形式酿制樱桃酒,就算今后成功了,对当地樱桃种植户也没多大帮助,毕竟小作坊的樱桃使用量非常有限,况且,小作坊每一次烤出来的酒,品质都会有差别,如果不能保证樱桃酒品质稳定,想要得到市场认可,那也有些异想天开了。

 

在这之后,李华调整研发思路,决定尝试用“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式酿制樱桃酒,于是找专业设备厂家定制了几个用于酿酒的罐子,又经过几年尝试,终于对樱桃酒酿制过程中酒曲的使用,对发酵时间、温度、水分等环节的控制等,都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于是,才有了《黔景记》一行今天看到的九洞天樱桃酒。

 

九洞天樱桃酒,是贵州省第一款采用标准化全脂发酵的樱桃酒,李华带领的大方县九洞天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为此投入了400多万元的研发和团队建设费用。

 

目前,在大方县九洞天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的酿酒厂房内,已经搭建起年产30吨樱桃酒的生产线。

 

年产30吨樱桃酒,听上去感觉很少的样子,但这件事的真正意义在于,李华和他团队的成功实践,意味着贵州樱桃酒想要走“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道路是可行的,这就相当于解决了贵州樱桃深加工从“0”到“1”的关键性一步。

 

摸索很多年后,贵州樱桃深加工终于见到曙光。

 

规模化,贵州樱桃深加工还“欠把火”

 

“九洞天樱桃酒”虽然研发成功了,但市场知晓率很低,就连贵州省内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酒。

 

即使是这样,也并不妨碍这个酒品质的优良。

 

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只是其品质的有效背书之一,实际上,消费者认可才是走向市场的关键。

 

“九洞天樱桃酒”有家线下体验店,就在离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洞天风景名胜区游客服务中心不远的地方。

 

体验店的工作人员回忆,曾遇到一个小插曲,有广东来的游客,在询问九洞天樱桃酒的价格后,表示出极大的怀疑,“这么便宜,是假的吧?”但鉴于九洞天周围确实没多少可买来带走的东西,在不甘心又半信半疑的状态下,游客买了两瓶樱桃酒带走,谁知游客的车才开出不到1小时,体验店就接到了该名游客的电话,让再给他寄几件酒到广东去。

 

色彩鲜艳的九洞天樱桃酒,让见到她的人总是有忍不住立即品尝的冲动,广东游客应该是在车上就忍不住喝了樱桃酒,于是被樱桃酒的口感打动了。

 

确实,混合了“花香、果香、酒香”的九洞天樱桃酒,很容易就吸引住了品尝者的味蕾。在赫章举行的一次酒席上,25桌宴席酒,每桌放上去的九洞天樱桃酒都被一扫而光,一个大姐在喝到樱桃酒后,临走之时还找到主人家,让无论如何都要转让一瓶樱桃酒给她。

 

如今,九洞天樱桃酒已卖到广东、内蒙以及省内贵阳等地,而且很多都是回头客。

 

“既然市场反应这么好,为什么不扩大宣传、扩大生产呢?”面对询问,李华无奈的摇摇头,资金投入是最大限制。

 

作为合作社,投入400多万元搞研发已达极限,后续再无力进行市场拓展和扩大生产。于是,现在的市场销售基本都以口碑宣传为主,喝过觉得好的人,再推荐给身边的人,这种方式形成的销售量实在有限,酒卖慢了,合作社资金回笼有限,想扩大生产就成了空想。

 

于是,在大方县猫场镇,仅仅3万多亩樱桃,守着身边已经具备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大量樱桃还是卖不出去。

 

李华说,看到周围树上大量烂掉的樱桃,很心痛,但也很无力。

 

这才只是猫场一个地方烂掉的樱桃,如果扩散到全省50多万亩樱桃身上,每年被白白丢掉的樱桃,其价值怕是要用亿元为单位。

 

当然,贵州樱桃大部分都以鲜果的形式卖掉了,但每年总有一部分是卖不掉的,比如品相不好、尾果、老品种、交通不便地方的樱桃等。

 

别说多,贵州樱桃每年即使只有1万吨销售困难,就足以举起深加工的大旗。

 

这方面,国内那些走在樱桃深加工前列的省市已经做出很好示范,“扶持成功企业、复制成功经验、加大培育创新”,说起来似乎一点也不复杂,但关键在于如何去做?

 

三篇上万字深度调查接近尾声,中国网《黔景记》一行衷心希望:贵州樱桃深加工领域能够涌现更多优强企业,能把规模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让樱桃这枚小果子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致富果、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