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彩贵州>

将指尖技艺转换为指尖经济丨黄平谷陇

中国网贵州9月21日电   金秋近尾,秋高气爽。黄平县谷陇镇三两成群的苗族妇女聚集在古树下、水井边穿针引线,你一言我一语,欢笑幸福之音处处闻。  

“我家有两个女儿,这些年断断续续已经帮她们把嫁妆绣好。两年来受疫情影响没有外出务工导致收入下降,我没有什么技能只会刺绣,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已经连续参加了两期刺绣培训,通过订单模式来完成绣品,现在一个月能够收入2000多块呢。”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苗岭社区居民潘燕说道。

“刘老师,你帮我看看这片叶子这样子绣对不对?”“龙老师,你帮我看看是先绣蓝色还是红色?”锦绣计划培训现场热闹非凡,两位老师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逐渐老去,苗绣需要传承和发扬,我们俩希望通过培训培养和挖掘更多的名绣娘和传承人,将我们的苗绣传承和发扬。”刘昌英激动地告诉笔者。

名绣娘刘昌英和苗绣传承人龙模贵于2022年4月正式挂牌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下一步她们会多方式开展苗绣培训,既传承苗族技艺,又帮助苗族妇女群众增收。

苗绣,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苗族人最具代表性的“名片”,需要传承更需要发扬光大。近年来,黄平县谷陇镇共组织开展了12期专业锦绣计划培训,通过党支部引领带动,按照“党员+”“老带新”“一对多”的模式开展业余培训多达50多场,参训人员达1600余人,通过指尖“充电”的方式培养年轻传承人,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妇女群众将指尖技艺转换为指尖经济,实现居家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杨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