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手机相伴发展的黄金十年,智能语音助手真的沦为鸡肋了吗?

与手机相伴发展的黄金十年,智能语音助手真的沦为鸡肋了吗?
2021年10月18日 19:10 手机圈那点儿事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有使用Edge浏览器和Bing搜索的小伙伴大概都会发现,在浏览器的右上角有一行属于小冰的对话框。如果你比较无聊的话,不妨和小冰聊会儿天,你可以问她一些问题;当然,他的回复处在一个半智能的状态,有些回答很有意思,有些回答则比较让人摸不着头脑。

*作者和小冰的对话

这也不是微软第一次做人工智能助手,相比于以平面形式展示的小冰,她的姐姐小娜(Cortana)作为智能语音助手,则拥有更加立体的一面,小娜会说话,会讲绕口令,甚至还会唱歌。

尽管微软在国内运营小娜的时候从易用性、本地化(Cortana这个名字就本土化为小娜)上做了诸多探索,但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移动端上的小娜早在两年前就停止了服务,现在唯一能看到它身影的地方就是PC端的控制中心,但PC端的小娜似乎并没有像在移动端时那样受欢迎,就跟很多人不习惯在PC端使用触摸屏一样,也很少有人会在工作时来唤醒小娜。

*很多用户会在电脑上禁用小娜

小娜在移动端失败的原因有很多,Windows Phone手机的全军覆没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回看手机语音助手的历史,从2011年iPhone 4S发布时Siri的惊艳亮相,到2021年各手机品牌智能语音助手的百家齐放,十年间,智能语音助手的存在感一直不高,大部分时候用户只会把它当作一个消遣逗乐的工具,很少会认真考虑把它当作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优先级应用;但它实实在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引领着未来的移动设备的发展方向。

智能语音助手的兴起和「鸡肋」的Siri

正如被小冰调侃为「奶奶辈」,Siri的辈分确实够大,2011年,iPhone 4S的发布会上,Siri和新iPhone一并亮相,并成功抢走了不少风头。尽管在苹果的说法当中,Siri可以准确快速地帮用户完成诸多手机上的操作——打电话、发信息、获取路线、播放音乐,但绝大多数用户在刚开始只是把Siri看作是一个消遣的玩具,毕竟在公共场合通过语音助手这种形式来下达指令,既不优雅,也不精确。

但Siri的出现仍旧带动了智能语音助手行业的发展。2014年,微软和亚马逊分别发布了Cortana(小娜)和Alexa;2015年,百度发布「度秘」人工智能助手;2016年,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也正式上线。

尽管各个厂商绞尽脑汁想从命名和功能性上做出差异化,但智能语音助手的两大底层——AI和搜索引擎仍旧把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实现方式变得无比单一;在长语音变得不受欢迎的微信上,人类一分钟的语音都成了焦虑的催化剂,更何况是让人面对冰冷的机器的声音。

打开手机,说出相关指令词,得到语音助手被唤醒的反馈,说出相关问题,得到不一定准确或有用的答案:这是当时很多用户使用智能语音助手的最直观反映,处理一些简单的「定闹钟、打电话、打开应用」等问题或许可以,当面对深度一些的指令时就变成了「鸡同鸭讲」的死循环。

在各个厂商的智能语音助手初步发展的阶段,这种「鸡肋似」的体验仍旧蔓延在用户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智能语音助手的实体化和意外之喜

改变这一现状的是国产厂商,它们发布的一系列智能音箱产品,极大推动了智能语音助手的实体化和IP化,并将「AI」的概念慢慢植入到人们心中。小米AI音箱(小爱同学)、天猫精灵、华为AI音箱(小艺),以及后来在各大综艺节目里被疯狂安利的小度智能音箱都成为了这个浪潮当中的佼佼者。

与苹果2017年发布的HomePod将产品的重心倾斜在音乐领域不同,小爱同学、天猫精灵、小艺、小度等更多是把产品的重心放在AI之上,期望通过智能的交互体验来让用户享受AI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虽然从形态上摆脱了智能手机的「束缚」,不过当智能音箱出现问题的时候,还是要通过手机App来进行解绑和设置,但一个纯粹的智能音箱产品带来的改变还是非常明显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展示了曾经属于Kindle阅读器的那种因为一个特质而畅销的魔力。

很多家长和小朋友开始将智能音箱带入家庭,吸引他们购买的动力显然是AI,发布不到两年,小爱同学的累计销量就达到1000万台,并在19年4月登顶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第一。

与此同时,智能语音助手另一王牌特质——搜索引擎开始在小朋友的面前显露威力,讲故事、说绕口令、唱儿歌、回答问题这些在大人看来稍显有些「幼稚」的指令却正中小朋友的下怀。一时间,智能音箱迎来了在幼儿和青少年市场的疯狂生长。

但在幼儿和青少年的市场的大获成功显然不是智能语音助手的终点,实体化这步棋走对并不意味着实体化后的智能音箱就是智能语音助手的归宿。智能语音助手本质上是一个虚拟形态的产物,它不能被一根线、一个插头限制在客厅和房间的角落里,等待着用户失去和它互动的兴趣。

智能家居+万物互联,这条路走对了?

2017年,HomePod发布时,苹果曾花费巨大精力介绍HomePod在Homekit智能家居上的应用场景,虽然彼时HomePod上的Siri的交互体验很差,国行的HomePod更是差上加差,但手机上虚拟的智能语音助手和实体的HomePod智能音箱,这种并行的策略让用户在Homekit智能家居上的体验提升了不少。

每一位用户都可以在手机上操控自己家里的智能家居,如果回到家中,手机不在身边甚至不想使用手机的话,都可以唤醒HomePod上的Siri,告诉Siri你想做什么,开灯关灯甚至是你设定的更高阶的操作,这些都不在话下。

除了苹果之外,国内厂商也在智能家居的发展上下了不少功夫,小米的米家智能家居、华为的HarmonyOS Connect 智能硬件生态等都走在了智能家居规划发展的前列,每一家小米和华为线下门店的智能家居板块都给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新奇的体验。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智能语音助手,它始终扮演着一个智能家居入口和遥控器的角色,每一个进入的家居产品都会和你的小爱同学、你的小艺、你的Siri相识,并形成一个牢固的控制关系。通过你的语音指令来操作智能家居系统当中的每一个独立的家居电器、每一套实现多种操作的组合家居电器都变得简单无比,而对于智能语音助手而言,「看门人」这个设定,它很乐意效劳。

在未来IoT(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智能语音助手也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以汽车为例,车联网一直是各大品牌布局的一个地方,不论是以特斯拉、理想等为代表的智能汽车品牌,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汽车品牌,大家都在互相寻找合作伙伴,进而在这片未来注定竞争激烈的战场上攻城略地。

vivo的Jovi InCar则是智能语音助手和车联网结合的一个良好范例,Jovi作为vivo旗下的智能语音助手,将扮演一个主导交互的角色,在Jovi InCar里,实现「车内车外,Jovi都在」的全场景车联网体验。车主在驾驶过程中通过对Jovi发号指令,不仅能实现接听电话、语音回复微信、收听喜马拉雅音频等手机应用服务,而且能在停车之后实现记录车辆位置、监控车辆信息等汽车相关服务。

尾巴

按照乔布斯对于Siri的设定,当初花2亿美元将其收购更多的是为了进入AI领域,并不是在多数情况下被当成一个搜索引擎的工具来使用,理想化的Siri会是一个虚拟管家,它从不真实存在,但是它会帮你打理生活和工作中方方面面的琐事。

在过去十年当中,随着语音识别技术和AI计算能力的不断发展,即便资历老如Siri,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了自己预先设计的发展道路。智能语音助手不断修正自己曾经的缺陷,并在这个我们即将跨入智能家居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关口,以一个成熟稳定的「看门人」姿态站在我们面前。

它看上去那么令人熟悉,但又让人对于未来的应用场景产生无比的新鲜感。在未来智能手机的形态还没确定的今天,我们这个虚拟朋友似乎已经找到了属于它自己的使命。或许有一天,它真的能完成人类在诸多电影当中对于一个合格的智能语音助手的期望,不管是什么场景,都有它的一席之地。

电影《她》中,萨曼莎就是一位优秀的虚拟智能语音管家

  • 科技晚报丨vivo S15系列核心规格曝光,iPhone 14系列面板流出

  • 科技晚报|华为Mate Xs 2发布,iPhone 14/Pro/Max前面板曝光

  • 科技晚报丨vivo S15e发布,1999起,iPhone 14配置差异基本确认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