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专题
  • ENGLISH
正在阅读:内蒙古新型农牧民成“绿领” 享受劳动享受生活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内蒙古新型农牧民成“绿领” 享受劳动享受生活

来源: 中国新闻网2022-02-17 16: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内蒙古新型农牧民成“绿领”享受劳动享受生活

  图为陆向华给葡萄掐尖。 胡建华 摄

  (新春走基层)内蒙古新型农牧民成“绿领” 享受劳动享受生活

  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16日电 题:内蒙古新型农牧民成“绿领” 享受劳动享受生活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一年收入七八万元钱儿吧,把大棚经营管理好,感觉不是劳动,而是一门艺术,很享受这样的过程。”16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黑龙坝村的陆向华笑着说。

  棚外春寒料峭,棚内春意盎然。新春时节,走进陆向华家的暖棚,只见翠绿的葡萄秧和鲜嫩的蔬菜长势喜人。

  陆向华身处万绿丛中,正给葡萄秧掐尖。葡萄已经有小米粒大小,4月中旬即可成熟销售。

  2017年,陆向华建设了一座占地2亩多的暖棚,反季栽植葡萄。为了掌握科学的栽植方法、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他在网上学、赴外地参观、和专家请教,琢磨出既经济又实用的管理方法。

  图为农技专家指导农户科学育种。 胡建华 摄

  陆向华见缝插绿、搞起了立体种植。“在暖棚的后山墙,用保温被面料‘挂’起4条蔬菜袋,种植油菜、小白菜,栽圆葱苗和大蒜苗;在葡萄秧间种韭菜等叶菜,让每一寸土地都得以充分利用。”陆向华说。

  在陆向华看来,无论是葡萄,还是蔬菜,都是无公害种植、反季节上市,所以价格高、效益好。

  距离黑龙坝村不远的大榆树镇绿茄基地,一座座透绿的暖棚前停着不少车辆。尽管还没出正月,但勤劳的菜农一直坚守在棚中,守护着满棚的希望、喜人的收成。

  在王国军的暖棚里,近两米高的茄子秧像小树一样,圆润饱满的绿茄、紫色的花朵挂满枝头,王国军和妻子正给茄子人工授粉。

  图为王国军为茄子授粉。 胡建华 摄

  王国军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每天天不亮进棚、天黑了才收工,一天到晚扎在棚里,几乎全年无休,虽然辛苦,但收入不错。

  “我们家5个棚,一个棚一亩多地、一年能收入6万多元钱。今年蔬菜价格挺好,茄子批发价一直维持在2元钱以上。”王国军说。

  和陆向华一样,王国军也是从2007年开始发展温室绿茄,不但有了成熟的栽植经验,也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每次摘茄子,只需一个电话,收购商就会上门取货。

  近年来,开鲁县把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引导群众发展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让群众吃上“绿色产业饭”,走上致富路。

  图为满园春色的暖棚。 胡建华 摄

  据开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于新超介绍,目前,开鲁县设施农业面积已发展到1万多亩,形成了以开鲁镇、黑龙坝镇葡萄园区,东风镇香瓜园区,开鲁镇、大榆树镇和麦新镇蔬菜园区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带动农户2万余户,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

  乌云格日乐是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嘎查的脱贫户,前些年供两个儿子上学,经济压力大。夫妻俩又患有慢性病,家里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发展畜牧业,仅靠租赁草场的费用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2014年,乌云格日乐一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纷至沓来,这个小家庭在2018年成功脱贫。

  虽早脱贫,但后续的扶持政策却依旧源源不断。“我们不仅享有政府给缴纳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家里的牛羊也都上了保险,生活和牧业生产都有了保障。”乌云格日乐表示,去年一家的收入超过20万元。

  图为乌云格日乐夫妇。 耿敏 摄

  与此同时,乌云格日乐家紧挨着一处变电站,爱人还负责变电站的日常看护,除了家里用电不花钱,每月还有近3000元钱的收入。

  “今年打算扩大牛的养殖规模,智慧养牛。同时把新建的库房装修出来,做奶制品生产车间,做成产业链,也学着在网上做做直播,不仅能增加收入,也能扩大家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乌云格日乐如是说。

  一座座现代化的暖棚、牛棚,架通了内蒙古农牧民的增收致富路,也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绿色乐章”。

  2021年,内蒙古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08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7%。其中,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37元,增长10.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日/ 周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最热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周光召,我永远敬仰的榜样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全域数字化转型 让城市更有温度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流感病毒关键受体被发现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科研人员发现植物免疫调控新机制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研究揭秘大灭绝如何塑造海洋生物形态演变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科技让博物馆语言更丰富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我国主产区粮企累计收购新麦超千万吨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世界最远距离远程机器人手术顺利完成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普通野生稻优异基因发掘平台建立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135个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审定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大粮仓”黑龙江进入大田夏管关键时期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我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科技守护布达拉宫“不老容颜”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首飞成功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碧海泥滩化身“金山银山”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为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翅膀”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我科学家在海马体外发现新型边界细胞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

两个鬼故事elta体育犇是什么意思营业执照名起名债权转让男宝宝姓邱起名大全四名地质人员遇难原因农业公司起名大全深度ghostxp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司起名哪里好哪里有好的起名公司吗幸福攻略电视剧全集不速之客电影免费期货软件起名大师服务起名字怎样看金木水火土欢乐颂网盘appinventor一夜城石字男孩起名幼儿园家长工作总结井川里予的瓜真的假的wca中韩对抗赛给女宝宝起名姓方biglobe如何起装饰公司名字湖水像什么ht浅浅一笑竟折妖茶起名起重机械名词术语桅杆起重机标准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