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专题
  • ENGLISH
正在阅读:《甲骨文学校》以巧思展现文字力量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甲骨文学校》以巧思展现文字力量

来源: 北京日报2024-04-15 10:39

  记者 高倩

  康熙皇帝、朱元璋、王安石、唐玄宗、治水的大禹……南锣剧场里,演员穿行在观众席间,向孩子们抛出一个个人名与问题,以点带线般回溯至中华文明的源头;演出钟声再次敲响时,一片记载着晦涩秘辛的卜骨带领3个孩子穿越至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踏上一段探索友情、亲情、传统文化的冒险之旅。

  4月12日,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历史奇幻题材儿童剧《甲骨文学校》迎来首演。虽然定位为“儿童剧”,但作品呈现的诚意,完全可以让“大人”收获超越预期的启迪。

  现场

  舞台呈现3000年前的王朝

  调皮机智的悠悠、博学聪颖的田田、贪嘴懵懂的小布丁,3个性格各异的孩子借由一顶神奇的帐篷、一片古老的卜骨,降落在3000年前的殷商王朝。舞台上,粗粝神秘的气氛弥漫开来,《甲骨文学校》开篇,毫不敷衍的布景、影像、灯光、服装便令人眼前一亮。

  《甲骨文学校》讲述了一段包含悬疑、探险、知识普及等种种元素的故事:悠悠三人偶遇名为“弃”的少年,在跟随他去甲骨文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商朝的社会秩序、文字系统、崇尚占卜祭祀的时代风貌、后母戊鼎等重要文物、妇好王后等历史人物渐渐显露。90分钟的时长里,层层反转的剧情爽利铺展,人物群像刻画鲜明,Z世代的孩子们带着现代文明与祖先相遇时碰撞出了诸多笑料,但勇敢、友爱、善良永远是不因时间而黯淡的宝贵品质。

  “一点儿也不比给大人看的戏差!”观众董先生感慨。本打算带着女儿找个周末消遣的他,完全没想到这部作品的品相如此惊喜,紧凑发展的故事让一度忙着回复工作微信的董先生彻底放下了手机,陪着女儿一起专注地投入悠悠一行人的探险见闻。尤其让董先生感慨的是,无论演员的表演还是舞台的呈现,《甲骨文学校》都没有用幼稚的手法来应付小观众,“是否对孩子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我们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据悉,《甲骨文学校》的首轮演出将持续至4月27日。舞台之外,甲骨文的探秘之旅仍在延续——南锣剧场与大热IP“博物汉字”团队合作,引入视频、集章打卡以及翻翻乐、跳房子等互动体验,将剧场内外空间充盈为甲骨文的游乐园。去年,南锣剧场入围北京市首批演艺空间培育项目,“这是继电影展、艺术展之后,南锣剧场推出的又一项创新活动。”南锣剧场运营方、北京儿艺院长王东说。未来,南锣剧场将继续探索多元艺术体验,不断拓宽剧场美育的边界与可能。

  幕后

  不低幼的儿童剧充满巧思

  儿童剧一定要低幼吗?在《甲骨文学校》编剧、导演沈力行以及原著作者黄加佳看来,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甲骨文学校》改编自黄加佳同名儿童文学作品,系列丛书目前已推出6部,销量超百万。黄加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写书时她便发现,不少儿童读物的落笔方式仍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准,“和孩子们现在的审美观念是错位的,他们懂的非常多,思维能力也并不比成年人差多少。”市面上许多儿童剧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黄加佳陪孩子们看过不少儿童剧,节奏拖拉、手法粗糙的不在少数,成年人往往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迁就”小朋友,结果“反而让孩子们看得不过瘾”。

  黄加佳把对孩子们的观察写进了《甲骨文学校》中,搞笑、悬疑兼有,是孩子们非常钟爱的风格,另外,“小朋友的耐心相对差一些,需要用故事一直‘抓’着他们往前走。”搬上舞台的儿童剧把握住了原作的灵魂,同时,沈力行在改编中更加突出了矛盾冲突和戏剧性,90分钟的演出体量承载力有限,于是,原作里一些枝蔓的情节、人物被删减合并,而作为文明载体的文字,即贯穿故事始终的线索——甲骨文,其意义被进一步强化放大。

  这个提挈全剧的灵感,源自主创团队在河南安阳的实地采风。久远的商朝留下的信息远不及后世丰富,为了尽可能在台上营造出时代感,今年2月,主创团队走进了殷墟博物馆。脚踏滋养文明的土地,“我们深入地了解了甲骨文的发展和关于占卜祭祀的知识,很多实物、图片都成为这次创作的原型。”沈力行回忆,作品的核心表达也在此时被启迪,那就是“透过文字,我们见到了3000年前的人们和世界”。

  剧中,祭司们跳起舞蹈,唱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歌谣,以一段原始的祭祀场面把诡秘的气氛推向了顶点。短短几分钟的剧情,主创团队参考了“桑林祈雨”的典故,运用了吸收三星堆古蜀国面具元素的服装,作曲章澍结合《诗经》中的《商颂·玄鸟》谱曲,以鼓点、吟唱拉远听觉上的纵深感。演出现场,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那些创作上的巧思和用心,他们其实都能敏锐地觉察捕捉。

  不俯视、不敷衍,从近两年颇受好评、充满童趣的“胡同丫丫”成长三部曲,到现在口碑开始发酵的《甲骨文学校》,在优质儿童剧创作的探索中,北京儿艺留下了一笔属于“北京出品”的亮色。“近年来,北京儿艺培养了一批非常年轻的艺术人才,他们正在把有品质、有思想的舞台作品带给下一代,是剧院最高兴看到的事情。”北京儿艺副院长段建玲说。记者方非摄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日/ 周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夕发朝至!京港、沪港间开行高铁动卧列车

  • 乌鲁木齐:“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启

最热文章

  • 1
  • 近观|"他关心的,都是敦煌当前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
    2
  • 《求是》杂志编辑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3
  • 习言道|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4
  • 5
  • 美前商务部长: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就像"精神分裂症"
    6
  • “抹黑中国疫苗,美国防部曾开展秘密行动”
    7
  • 镜观·回响丨从内河港口看中部地区内畅外联
    8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9
  • 各项数据增势喜人 中国经济彰显强大韧性和潜力
    10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研人员发现植物免疫调控新机制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研究揭秘大灭绝如何塑造海洋生物形态演变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科技让博物馆语言更丰富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我国主产区粮企累计收购新麦超千万吨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世界最远距离远程机器人手术顺利完成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普通野生稻优异基因发掘平台建立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135个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审定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大粮仓”黑龙江进入大田夏管关键时期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我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科技守护布达拉宫“不老容颜”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首飞成功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碧海泥滩化身“金山银山”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为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翅膀”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我科学家在海马体外发现新型边界细胞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完成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科技+文化“复活”馆藏千年文物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王乃彦:取回核爆关键数据的“逆行者”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端牢“中国饭碗” 激发振兴活力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

两个鬼故事起名莫姓男孩门窗安装公司名字起名大全一男一女起名字大全中央8套一树梨花压海棠卫伉仙剑奇侠传一电视剧用韩子给起名女孩天通苑大赢家斗地主十二生肖成语新魔教传说1.84张姓猪年男宝宝起名大全请向我告白宫起名孩子起名4字凌晨宝宝出生起名张皓宸搜狗五笔拼音公司的起名软件部落冲突9本最强布阵武汉积玉桥万达广场只因单身在一起电视剧智能起名网起名蛇吃人男婴起什么名好风流艳侠重装机兵下载广东vs浙江冰点还原精灵下载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