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澎湃号·湃客 >

纽约最后华人手洗店倒闭:70年漂泊,撑起美国洗衣业半边天

精英说精英说官方澎湃号
2021-02-25 19:28
甘肃

原创 Cheryl 精英说

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于纽约曼哈顿下城的许多居民来说,由华人老板李洪森(Robert Lee)经营的传统洗衣店 Sun’s Hand Laundry 是他们的共同回忆。

图片来源自 Google

这家曼哈顿下城营业时间最长的华人手工洗衣店,61年中经历了异国他乡大浪淘金的创业年代,经历了反华、排华和美国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歧视,却最终没能挨过新冠疫情的侵袭......

去年3月21日,洗衣店被迫暂停营业,8月底,85岁的李洪森宣布正式关店熄灯。

店主李洪森的子女和亲友都前来度过在店里的最后一天,洗衣店的老顾客们在店门前的地面上画了许多鲜花和爱心,感谢李洪森为曼哈顿社区做的贡献。

从19世纪移民美国,到20世纪中期,开洗衣店一直是早期华人最主要的维生手段之一。

它的谢幕,不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见证了美国华裔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艰难过往。

图片来源自 Google

纽约城最后的“华人手工洗衣店”

李洪森,出生于中国广东台山农村。

在他出生前,父亲李道新已经移民美国波士顿,一边艰苦工作,一边为台山的家人汇钱盖房子。李洪森回忆说:“在1900年代初期,我们的方式是男人到美国来工作,养活在中国的家庭。”

二战期间,李洪森和母亲被迫逃到美国跟父亲相聚。

图片来源自 Google

1959年,李洪森和父亲以43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纽约曼哈顿东14街626号的洗衣店,并根据父亲的英文名 Lee Dow Sun,将店名改为了 Sun's Hand Laundry,这里也成为了一家人奋斗的起点。

然而,想要在纽约经营好一家华人洗衣店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开店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他们面临很多竞争,单单在曼哈顿14街上,就有近十家洗衣店。

为了抢占客源,李洪森一天要工作16-17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无论收到什么脏衣服,都得洗干净、熨烫好,再用纸包好,第二天交给客人。

李洪森说:“没有人想要这些工作。但是,中国人不得不以此谋生。”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到了1970年代,随着不少店面的陆续关闭,洗衣机的生意开始兴旺起来,每周都能收到三、四百件需要清洗的衣物,虽然收费低廉,但一周能赚350美金。

经过多年的打拼,李洪森夫妇终于攒下来了足够的钱,在皇后区的埃尔姆赫斯特购置了一栋独立式洋房,并拥有了两个孩子。

在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和夫人每天乘坐一小时的地铁去洗衣店上班,风雨无阻。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多年来,李洪森一直坚持使用传统的牛皮纸和麻线打包,所有客人的衣服都被整齐有序地保存在店内。

8月份宣布闭店的时候,一位白发男子一口气取走了100件衬衫。那些衬衣自2015年始就一直无人认领,但李洪森一直为客人妥善保管着。

61年时间过去,洗衣店俨然成为了街区的一部分,李洪森曾笑着提及,小小的店面为街坊的三代人洗过衣服。

时过境迁,曾经每月100美元租下的店铺已经远远低于市场价格,6年前,新房东提出想要每个月涨800美元的租金,但在街坊邻居们的集体施压下,最终维持了房租不变。

图片来源自 Google

然而,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洗衣店的生意变得越来越差,根本难以维持。

面对这样的变化,忙碌了60多年的李洪森显得很坦然。走过美国洗衣业最辉煌的岁月,又见证了传统华人手工行业的谢幕,李洪森感慨道:“几十年来,中国移民在美国社会中一直会有玻璃天花板。我们中国人总是能吃苦,埋头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

“金子”藏在脏衣服里

19世纪,为了躲避战乱,大批中国移民争先恐后地在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中做劳工谋生。

然而,淘金热之后的普遍失业导致反华情绪激增。美国先后颁布多条歧视性的移民法规,限制华人入境,或禁止他们从事有组织的劳动以及烟草、鞋和羊毛制品制造等“男性的”贸易。

无奈之下,华裔男性只能选择担任厨师、洗衣工和家政服务员这些“女性化的”工作。

那时候没人会想到,一间间小小的洗衣房,会成为许多华人早期“金山存活的门票”。

图片来源自 Google

“淘金热”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人总是把“华裔”和“洗衣店”联系在一起:当时的白人普遍选择雇请洗衣店来洗烫衣服,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但在他们的心里,洗衣是身份低下的职业,大多不屑于经营。

陈依范(Jack Chen)在1980年的《美国华人史》(The Chinese of America)一书中提到,有的富裕的加州人甚至干脆将衣服寄送到香港去洗,一打衬衫的费用是十二美元,来回时间是四个月。

洗涤液品牌卡尔贡(Calgon)的早期广告就是以华裔夫妇为卖点。

很快,勤劳的华人看见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开洗衣店入行门槛和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教育背景和语言技能,多是手工艺人的传帮带,因此那个年代肩负家庭重担的华人,很多都涌向这个处于鄙视链下游的行业:

“到1870年,约有2000家中国洗衣店主导了这座城市的业务,经常可以看到华人洗衣工挑着扁担用篮子送衣服的景象。”

到了1920年,人口普查显示,美国近30%有工作的华裔都在洗衣店工作。一间小小的洗衣店背后,住宿、生活都有了依托。

他们夜以继日、不避寒暑地工作,几乎每天都要连续十多个小时洗衣、烫衣,以勤奋的体力劳作换来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在筑铁路或在农场做务工。

图片来源自 Google

李洪森也是如此,多年来,他们一直保持每周7天、每天15小时的庞大工作量,有时候太忙了,家里的亲人就会过来帮忙。

作为传统洗衣店,李洪森每天将接到的脏衣服送到长岛和布鲁克林的华人洗衣作坊,对于有些料子精贵的衣物,夫妻两人则直接在店内手洗。

浆洗干净的衣服被送回后,他和妻子要进行大量的熨烫、折叠和打包工作,烫平打包好之后等待客人来取。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几十年过去,李洪森的洗衣店依旧维持着相对的低价。从1959年的衬衣清洗价格为19美分,到2020年的清洗价格为1.2美元,而竞争对手通常收取1.8美元至2.5美元。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凭借这样的工作,李洪森得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并让他的孩子简(Jane)和爱德华(Edward)进入城市大学。

正如美籍华人作家郑约翰在《华人洗衣店》写得那样:“金子不是在加州的山里,而是在堆积如山的脏衣服里。”

消失的洗衣店“查理”

然而近十年来,随着自动洗衣房和休闲时尚风潮的兴起,衬衫洗涤数量大幅度下降,人们对于传统洗衣店的需求也随之减少。

5年前,美国最古老的华人洗衣店 Ching Lee Laundry在连续经营140年后关门营业。

NBC报道截图

140年,将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里,洗衣店先后更换了4任主人,忍受过创业的艰难之后慢慢有了稳定的客源,虽然一直没有扩大规模,但在当地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然而,不断上涨的店铺租金,日益压缩的洗衣市场,这些都成为了压垮传统华人手工洗衣店的致命因素。

在营业的最后一天,店主 Jacque Yee 面对镜头不禁泪流满目,她说:“这个时代的终结令我深感悲伤”。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在新冠疫情之下,针对亚洲人的偏见事件激增,各类种族攻击层出不穷,洗衣的客户也大幅度减少。许多在美的华裔都感受到了恐慌不安的歧视氛围。

李洪森说:“种族主义一直都在那里,总是有针对华人的种族侮辱,但我一直往前走,避免麻烦。”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大多数的华人对这种歧视心知肚明,李洪森的外甥朱超伟说:

“我知道舅舅李洪森面临着歧视。他的祖辈在旧金山开洗衣店时就有类似经历,当他们拿着洗好的衣服要上电车时,司机直接跟他说‘等下一辆车吧,查理’,当时美国白人就是公开地歧视和取笑华人。”

“查理”,当年美国人对华人移民惯用的代称。

这个词源于美国作家比格斯笔下的华人警探陈查理(Charlie Chan)。虽然在影视作品中这是个正面的人物形象,但很多华人认为陈查理身上的谦恭和絮叨,看着像个唯唯诺诺的老管家,完全是一种西方的“仆从”象征。代称“查理”,也就成为了一种饱含歧视意味的“蔑称”。

但李洪森不愿意多提当年和现在所经历的种族主义歧视:“我埋头工作,挣钱、回家。一天很长,就是这样。”

华人警探陈查理

事实上,手工洗衣店消失,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

上世纪90年代,Sun 's Laundry的月收入约在2000到3000美元之间,之后收入越来越少。而新一代的华人移民更多地依赖教育寻求突破阶层的阶梯,与此类传统手工行业渐行渐远。

然而,对于李洪森来说,每天从皇后区搭乘地铁来上班,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李洪森(Robert Lee)坐在新家洗衣店的柜台后面

对老顾客们来说,从包装好的牛皮纸里拿出整齐叠放的衣服同样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Ken Luymes 向李洪森道别的时候说:“传统洗衣店提供的洗衣质量是最棒的。每次拿到熨得整整齐齐的衣物,都让我非常开心,甚至感动,这里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其他店都无法取代。”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在许多华人心里,中国的手洗行业是段既可悲又光荣历史,他们怀念的,更多的是那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岁月。

华人代表机构美国纽约中华公所的会长贾斯汀·于说:“可悲的是因为我们遭受了痛苦。光荣的是因为我们保持了自己的尊严。我们辛勤劳动辛辛苦苦赚取合法收入。我们不欠任何人任何东西,我们也不会离开。”

一家不起眼的洗衣店背后,是一段民族的历史和一个时代的结束。所有在这个行业里工作过的华人,都曾为了让中国移民能够在这里谋生而破釜沉舟。

李洪森没有想到,自己会在遥远的美国度过自己近乎漫长的一生:“在20世纪中期,我曾以为来美国当洗衣工只是一种赚钱寄回家的方式。谁知道来美国的机票是一张单程票。”

和很多在外漂泊的华人一样,如今85岁的他渴望回归故土、落叶归根:“日本侵华战争改变了我的一生,我想在退休后好好回家看看。”

那属于台山的农田,还有小学校服的黄短裤和红手帕,是他耿耿于怀的牵挂......

加入读者群参与更多讨论!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

Reference:

NBC News:'A sad and glorious history': One of NYC's last Chinese hand laundries closes

参考消息:华裔移民如何主导美国洗衣业?美媒讲述早期华裔移民艰辛往事

新周刊:被歧视的华人,连一间洗衣店都撑不住了

海春娱乐说:终于撑不下去,曼哈顿最后的华人传统洗衣店谢幕

环球网:美国这家华人洗衣店关张,为何众人集体“哀悼”?

原标题:《纽约最后的华人手洗店倒闭:70年异乡漂泊,撑起了美国洗衣业的半边天》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

    两个鬼故事农历6月24明星合成论坛座中泣下谁最多生鲜超市起什么名字好起名英文名字大全怎么起英文名字农氏起名金鹰卡通直播鸿蒙天道麦迪35秒13分高清梦见偷情传媒公司起名的字起测名吉凶u盘插上没反应国风公司起名比特币排进全球前30耗电大户封神演义演员表起名字大全姓陈起个小名带鑫字公司名字大全集自助火锅店起名字香薰店起名欧美女头魔兽争霸3c地图女孩二字起名奶茶馆起名劳务公司起名推荐家庭群起名字蛋糕店起名气球电影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