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种最不罕见的水果 你吃过吗?

【盘点十种最不罕见的水果 】夏天就要到了,又到了吃水果的季节了!一到夏天,小编就特别喜欢吃各种各样的水果。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十种最不罕见的水果,要是想吃可以上橙色app上搜一搜试一试!

红毛丹

红毛丹(拉丁学名:Nephelium lappaceum L.)是无患子科韶子属大型热带果树,又名:毛荔枝,韶子,红毛果,马来文称之“rambutan”,意为“毛茸茸之物”。成熟的红毛丹果并非都是红色的,也有黄色的果子。有的红毛丹的核的大小近似于芝麻。红毛丹的味道类似于荔枝。红毛丹在中国种植面积较少,全中国只有海南岛的保亭和三亚种植较大面积的红毛丹。

常绿乔木,高10余米;小枝圆柱形,有皱纹,灰褐色,仅嫩部被锈色微柔毛。叶连柄长15-45厘米,叶轴稍粗壮,干时有皱纹;小叶2或3对,很少1或4对,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18厘米,宽4-7.5厘米,顶端钝或微圆,有时近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侧脉7-9对,干时褐红色,仅在背面凸起,网状小脉略呈蜂巢状,干时两面可见;小叶柄长约5毫米。

花序常多分枝,与叶近等长或更长,被锈色短绒毛;花梗短;萼革质,长约2毫米,裂片卵形,被绒毛;无花瓣;雄蕊长约3毫米。果阔椭圆形,红黄色,连刺长约5厘米,宽约4.5厘米,刺长约1厘米。花期夏初,果期秋初。

红毛丹通常可新鲜食用,在西式烹饪中,红毛丹和荔枝可互相代替。红毛丹可以做水果沙拉,也可以跟冰激凌搭配食用,还可以同多种蔬菜和肉类一块儿烹饪。海南红毛丹的吃法:红毛丹就像长毛的荔枝。吃法和荔枝也很像,果肉也很像。吃红毛丹要用牙慢慢轻轻地一层一层咬,如果心急大力那就会核散膜碎,膜肉相连了。

古布阿苏

古布阿苏,(英文名:Theobroma grandiflorum),是一种披着长型奇异果的外表、内里是香蕉模样的水果。这种热带雨林水果,气味混合了巧克力和菠萝,口感像梨和香蕉的结合体。数个世纪以来,古布阿苏果是南美洲当地居民的食物之一,在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秘鲁和巴西北部的丛林里也有分布。

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种中小型乔木——古布阿苏果树。数个世纪以来,古布阿苏果都是当地居民主要的食物之一。由于古布阿苏果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巴西政府在2008年把它命名为“巴西国果”。因其珍贵,古布阿苏果被称为“上帝之果”。

古布阿苏果在一般是在雨季成熟,成熟的果实呈黄褐色,形状为椭圆形,长大约20厘米,大约重1-2公斤,外种皮厚度约4-7毫米,它是一种披着长型奇异果的外表、内里是香蕉模样的水果。这种热带雨林水果,气味混合了巧克力和菠萝,口感像梨和香蕉的结合体,口感绵密,非常奇特。

番荔枝

番荔枝(学名:Annona squamosa Linn.)番荔枝科、番荔枝属落叶小乔木;树皮薄,灰白色,多分枝。叶薄纸质,椭圆状披针形,叶背苍白绿色;侧脉上面扁平,下面凸起。花单生或2-4朵聚生于枝顶或与叶对生,青黄色;花蕾披针形;萼片三角形,被微毛;外轮花瓣狭而厚,长圆形;雄蕊长圆形,药隔宽;心皮无毛,每心皮有胚珠1颗。果实由多数圆形或椭圆形的成熟心皮微相连易于分开而成的聚合浆果圆球状或心状圆锥形,无毛,黄绿色,外面被白色粉霜。花期5-6月,果期6-11月。

中国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区均有栽培。原产热带美洲;现全球热带地区有栽培。果食用,外形酷似荔枝,故名“番荔枝”,为热带地区著名水果,含蛋白质2.34%,脂肪0.3%,糖类20.42%;种子含油量达20%。树皮纤维可造纸。根可药用,治急性赤痢、精神抑郁、脊髓骨病;果实可治恶疮肿痛,补脾。紫胶虫寄主树。

落叶小乔木,高3-5米;树皮薄,灰白色,多分枝。叶薄纸质,排成两列,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6-17.5厘米,宽2-7.5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叶背苍白绿色,初时被微毛,后变无毛;侧脉每边8-15条,上面扁平,下面凸起。

花单生或2-4朵聚生于枝顶或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青黄色,下垂;花蕾披针形;萼片三角形,被微毛;外轮花瓣狭而厚,肉质,长圆形,顶端急尖,被微毛,镊合状排列,内轮花瓣极小,退化成鳞片状,被微毛;雄蕊长圆形,药隔宽,顶端近截形;心皮长圆形,无毛,柱头卵状披针形,每心皮有胚珠1颗。果实由多数圆形或椭圆形的成熟心皮微相连易于分开而成的聚合浆果圆球状或心状圆锥形,直径5-10厘米,无毛,黄绿色,外面被白色粉霜。花期5-6月,果期6-11月。

佛手果

佛手(学名:Citrus medica L. var.sarcodactylis Swingle):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丈余,茎叶基有长约6厘米的硬锐刺,新枝三棱形。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有透明油点。花多在叶腋间生出,常数朵成束,其中雄花较多,部分为两性花,花冠五瓣,白色微带紫晕,春分至清明第一次开花,常多雄花,结的果较小,另一次在立夏前后,9-10月成熟,果大供药用,皮鲜黄色,皱而有光泽,顶端分歧,常张开如手指状,故名佛手,肉白,无种子。通常用作中药,或因其果形奇特,而作为观赏植物。佛手柑被大量制作成凉果食用及出售。

佛手是香橼的变种之一。是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茎枝多刺,刺长达4厘米。单叶,稀兼有单身复叶,则有关节,但无翼叶;叶柄短,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或有更大,顶部圆或钝,稀短尖,叶缘有浅钝裂齿。

总状花序有花达12朵,有时兼有腋生单花;花两性,有单性花趋向,则雌蕊退化;花瓣5片,长1.5-2厘米;雄蕊30-50枚;花柱粗长,柱头头状。子房在花住脱落后即行分裂,在果的发育过程中成为手指状肉条。

果实手指状肉条形,重可达2000克,果皮淡黄色,粗糙,果皮甚厚,难剥离,内皮白色或略淡黄色,棉质,松软,瓢囊10-15瓣,果肉无色,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气;种子小,平滑,子叶乳白色,多或单胚。通常无种子。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面包果

面包树(学名Artocarpus altilis (Parkinson ex F.A.Zorn) Fosberg)是桑科常绿乔木,高10-15米;树皮灰褐色,粗厚。叶大,互生,厚革质,卵形至卵状椭圆形,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浅绿色,全缘;叶柄长8-12厘米;托叶大,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黄绿色,被灰色或褐色平贴柔毛。花序单生叶腋,雄花序长圆筒形至长椭圆形或棒状,黄色;雄花花被管状,被毛,上部2裂,裂片披针形,花药椭圆形,花柱长,聚花果倒卵圆形或近球形,绿色至黄色,表面具圆形瘤状凸起,成熟褐色至黑色,柔软,内面为乳白色肉质花被组成;核果椭圆形至圆锥形。栽培的很少核果或无核果。

原产太平洋群岛及印度、菲律宾,为马来群岛一带热带著名林木之一。中国台湾、海南亦有栽培。木材质轻软而粗,可作建筑用材,果实为热带主要食品之一。果实风味类似面包,因此而得名。

常绿乔木,高10-15米;树皮灰褐色,粗厚。叶大,互生,厚革质,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0-50厘米,成熟之叶羽状分裂,两侧多为3-8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浅绿色,全缘,侧脉约10对;叶柄长8-12厘米;托叶大,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10-25厘米,黄绿色,被灰色或褐色平贴柔毛。

花序单生叶腋,雄花序长圆筒形至长椭圆形或棒状,长7-30(-40)厘米,黄色;雄花花被管状,被毛,上部2裂,裂片披针形,雄蕊1枚,花药椭圆形,雌花花被管状,子房卵圆形,花柱长,柱头2裂,聚花果倒卵圆形或近球形,长宽比值为1-4,长15-30厘米,直径8-15厘米,绿色至黄色,表面具圆形瘤状凸起,成熟褐色至黑色,柔软,内面为乳白色肉质花被组成;核果椭圆形至圆锥形,直径约25毫米。栽培的很少核果或无核果。

面包树是一种木本粮食植物,果实富含淀粉,烧烤后可食用。烤制过的面包果,味如面包,松软可口,酸中有甜,常被用作口粮。可以烤食。台湾东部的阿美族及兰屿岛上的达悟族人都会取食面包树的果实,阿美族人在果实快要成熟时,摘下来去皮水煮食用,此外还会将白色乳汁拿给小孩子当成像口香糖一样咀嚼。面包树是许多热带地区的主食,玻里尼西亚人在航海探险时通常携带此树的根插,以便在其他海岛种植。果实淀粉含量非常丰富,食用前通常以烘烤或蒸,炸等方法料理,烹煮后味道与面包和马铃薯相似。一棵面包树一年可结200颗果,是食用植物中产量最高的其中一种。

非洲角果

刺角瓜(学名:Cucumis metuliferus E.Mey. ex Naudin)是葫芦科黄瓜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攀援植物。茎蔓生、绿色、5棱,茎密生刺毛,茎节具卷须,叶椭圆形,互生,雌雄异花同株,花冠黄色。果实独特,像海参,表皮坚硬、凹凸不平,有尖刺。生长期果皮亮绿色,完全成熟后果皮为金黄色,肉质细腻多汁,口味清甜。种子扁平,长椭圆形,种皮浅黄色,千粒重10克,单瓜产籽127-241粒。

原产于非洲卡拉哈里沙漠。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中国等地均有引种栽培。刺角瓜属典型的短日照作物,抗病性强,耐热、不耐寒,适合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生长。 [1] 

刺角瓜肉质细腻多籽,像黄瓜一样呈凝胶状,口味清甜,味道似香蕉、柠檬和黄瓜的3种混合。

一年生草本攀援植物。茎蔓生、绿色、5棱,茎密生刺毛,茎节具卷须,叶椭圆形,互生,雌雄异花同株,花冠黄色,雄花先于雌花几天开放。雌花单生,子房下位。果实独特,像海参,表皮坚硬、凹凸不平,有尖刺。生长期果皮亮绿色,完全成熟后果皮为金黄色,单果重100-200克,肉质细腻多汁,口味清甜。种子扁平,长椭圆形,种皮浅黄色,千粒重10克,单瓜产籽127-241粒。

刺角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β-胡萝卜素等,具有排毒、瘦身、美容、纤体之功效,深受女士喜爱。同时,其还含有丰富的铁、钾、铜、锰、钙、磷、锌等多种微量养分,其肉质细腻多籽,口味清甜,呈凝胶状,吃后口留余香,有安神补脑、健心活血的作用,很适合脑力工作者和老人食用。

嘉宝果

嘉宝果(学名:Plinia cauliflora (Mart.) Kausel)是桃金娘科树番樱属植物。常绿灌木,成长缓慢,树高4-15米,枝梢分枝与成枝能力较强,树姿开张,树冠为自然圆头形。叶对生,叶柄短,有茸毛,叶片革质,深绿色有光泽,披针形或椭圆形。花簇生于主干和主枝上,有时也长在新枝上;花小,白色,雄蕊多数。花落后,小幼果三五成群地探出来,果实球型,果实从青变红再变紫,最后成紫黑色。成熟的果实直径1.5-4厘米。具1-4颗种子。果皮外表结实光滑。 

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东部地区。中国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种植,福建、浙江、广东、四川、湖北、广西、江苏和云南等地均有种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年降水量1200毫米的地区,适宜温度22-25℃,具有一定的耐低温特性。嘉宝果不耐盐碱和水涝,适宜于微酸性和排水性良好的土壤。

嘉宝果是一种集美容、保健、药用为一体的特种水果,在园林、食品、医药保健品等领域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制作成果汁、果酱、果酒等营养保健品价格高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神秘果

神秘果(学名:Synsepalum dulcificum (Schumach. & Thonn.) Daniell)是山揽科神秘果属植物,多年生常绿灌木,树高3-4.5米,枝、茎灰褐色,枝条数量多,每簇有叶5-7片,叶互生,琵琶形或倒卵形,叶面青绿,叶背草绿,革质,叶脉羽状。神秘果开白色小花,单生或簇生于枝条叶腋间,柱头高于雄蕊。果实为单果着生,椭圆形。成熟时果鲜红色。每果具有1粒褐色种子,扁椭圆形。每年有3次盛花期,在2-3月、5-6月、7-8月开花,4-5月、7-8月、9-11月果实成熟,若其他月份温度适合可零星开花成熟。

原产于西非加纳、刚果一带。20世纪60年代后,神秘果被引入到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等地栽培。喜高温、高湿气候,有一定的耐寒耐旱能力。神秘果是常绿阔叶灌木,它的果实酸甜可口,吃后再吃其他的酸性食物,如柠檬、酸豆等,可转酸味为甜味,故有“神秘果”之称。株形较矮小,生长慢,枝叶紧凑,枝条弹性好,耐修剪,树形优美,果实成熟时鲜艳美观,花、叶、果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其独特的变味功能而颇具神秘性,是一种集趣味性、观赏性和食用性于一体的植物。

蛋黄果

蛋黄果(学名:Pouteria campechiana (Kunth) Baehni)是山榄科、蛋黄果属植物,树体高约6米,单叶互生,叶片纸质,狭椭圆形,花小白色,聚生于叶腋。果实球形,未熟时绿色,成熟果黄绿色至橙黄色,光滑,皮薄,果肉橙黄色,富含淀粉,质地似蛋黄且有香气,含水量少,味略甜。其味道口感介乎于番薯和榴莲之间。种子通常1-2粒,近圆形或椭圆形。果实12月成熟,采收后需要后熟4-7天方可食用。

蛋黄果喜温暖多湿气候,原产古巴和南美洲热带,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50年代广州始有栽培,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南部和海南等地有栽培。蛋黄果的成熟果皮黄绿色至橙黄色,薄而光滑;果肉橙黄色,富含淀粉,质地似蛋黄且有香气,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制成果酱,冰奶油,饮料或果酒。蛋黄果树姿美丽,适合作庭园栽培。

蛋黄果是热带水果,果肉含糖29.1-30.5%,淀粉5.6-8.1%,粗脂肪1-1.14%,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24.3毫克。果实除生食外,可制果酱、冰奶油、饮料或果酒。蛋黄果含有丰富的磷、铁、钙、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及人体必须的十七种氨基酸,具有帮助消化、化痰、补肾、提神醒脑、活血强身、镇静止痛、减压降脂等功效。

蓬莱蕉

龟背竹(学名:Monstera deliciosa Liebm.)是天南星科龟背竹属植物,攀援灌木。茎绿色,粗壮,有苍白色的半月形叶迹,周延为环状,余光滑,长3-6米,粗6厘米。叶柄绿色,长常达1米,腹面扁平;叶片大,轮廓心状卵形,宽40-60厘米;中肋及侧脉表面绿色;I次侧脉8-10对,向上渐远离,II、III、IV级叶脉网状,不明显。花序柄长15-30厘米,粗1-3厘米。佛焰苞厚革质,宽卵形,舟状,近直立。浆果淡黄色,柱头周围有青紫色斑点,长1厘米,粗7.5毫米。花期8-9月,果于异年花期之后成熟。

原产于墨西哥,各热带地区多引种栽培供观赏。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栽培于露地,北京和湖北等地多栽于温室。

龟背竹叶形奇特,孔裂纹状,极像龟背。茎节粗壮又似罗汉竹,深褐色气生根,纵横交差,形如电线。其叶常年碧绿,茎粗壮,节上有较大的新月形叶痕,生有索状肉质气生根,极为耐阴,是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龟背竹叶形奇特,孔裂纹状,极像龟背。茎节粗壮又似罗汉竹,深褐色气生根,纵横交差,形如电线。其叶常年碧绿,茎粗壮,节上有较大的新月形叶痕,生有索状肉质气生根,极为耐阴,是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

责任编辑: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