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专题
  • ENGLISH
正在阅读:“非”说不可2022丨中肯农业合作是雪中送炭 也是锦上添花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非”说不可2022丨中肯农业合作是雪中送炭 也是锦上添花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12-30 09:19

  2022年已接近尾声。这一年,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大国博弈、经济复苏、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均面临严峻挑战。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非洲大陆也在时代的裹挟下经历了极端天气、战乱冲突、粮食安全、人道主义危机等多重考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洲总站年终特稿《“非”说不可2022》将为您梳理2022年非洲大陆经历的主要大事,并介绍面临时代变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彰显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等理念倡议,与非洲国家合作发展,为非洲大陆的和平与复兴注入新动力的情况。

  地缘危机叠加干旱 东非粮食安全难保

  乌克兰危机带来的硝烟虽然在东欧升起,却也飘到了6000公里之外的东非。东非地区小麦大量依赖进口,而最大的来源国就是俄罗斯与乌克兰。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数据显示,肯尼亚进口小麦中67%来自俄罗斯,22%来自乌克兰。受乌克兰危机加剧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加码的影响,肯尼亚今年出现了严重的燃油短缺和油价上涨,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物价不断走高。此外俄罗斯的化肥也难以运抵东非,耕者无其肥的现象加剧了农业产量不足。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关于东非地区进口小麦比例图

  而气候变化带来的天灾更是难以应对。索马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多个东非国家连续数个雨季雨量不足,正遭遇40年来最严重干旱。成千上万的牲畜和野生动物死亡,粮食歉收甚至绝收。肯尼亚粮食安全指导小组7月评估,肯尼亚东南部一些农业地区今年全年的玉米收成可能比近5年平均水平减少近80%。

  △非洲之角正遭遇40年来最严重干旱

  根据肯尼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0月份肯尼亚全国通货膨胀率达到9.6%,创5年来新高。食品价格上涨给当地民众带来的“痛感”最为直接。买肉的人变少了,小麦、大米、玉米、木薯、大豆等主粮对于底层民众而言,也只是勉强能消费得起。

  肯尼亚单亲妈妈卡罗琳·恩东古负责一个为贫民窟儿童提供免费午餐的公益项目,她告诉记者,自己现在越来越力不从心。食材价格基本上涨了一半,25公斤一包的大米,从原先的1500-1800肯尼亚先令涨到2200肯尼亚先令左右,2公斤一包的小麦面粉价格从110肯尼亚先令涨到170-180肯尼亚先令。

  △贫民窟孩子们排队领取免费午餐

  中国技术走进非洲 农业合作结出硕果

  就是在这样干旱的情况下,肯尼亚的一所大学里却传出了振奋人心的丰收消息。

  在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校园里,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11月迎来了试种玉米的大丰收。这次试种的玉米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品种,用的种子是和周边普通农户一样的当地白玉米,唯一区别就是采用了中国种植管理技术。正是中国的技术,让试种玉米的产量达到了每英亩2700公斤,比周边地区提高约50%。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严雪说:“当地的居民看到我们玉米的种植情况,包括产量,他们感到非常惊讶。他们说在目前为止没有看到过长势这么好的玉米,尤其是今年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能够有这么好的产量,他们是没有想到的。”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当地白玉米品种试种大丰收

  中心的非方主任罗伯特·吉图鲁更是兴奋地告诉记者:“这里气候非常干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高兴试种获得了丰收,气候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他觉得,中国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让耕种更简单,并且也适合教授给农民,而这次丰收只是一个起点,有望全面提升肯尼亚作物的生产能力。

  △中国与非洲农业专家查看葡萄生长情况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近年来引进了葡萄、甜高粱、小米等多个新品种在当地进行试种,而且除玉米外,还在不断积极探索使用中国技术加当地品种的新模式,下一步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也将根据成功经验,编写小册子,向周边农户分发,力求用最简单的方式为农户普及最高效的技术。

  同样简单高效、在肯尼亚广受欢迎的还有中国的大棚技术。

  1997年,南京农业大学的刘高琼教授被派来埃格顿大学参与农业教育援助项目。他尝试用自己从中国带来的大棚种植番茄,产量竟比当地高出了5-7倍之多。时任肯尼亚总统莫伊在参观大棚时赞叹道:“这真是一个奇迹”。随后来参观学习的政府官员、农民和学生们接踵而至,中国的大棚技术开始在肯尼亚推广开来。刘高琼教授表示,在目前气候干旱的情况下,大棚技术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喜爱,采用大棚技术种植成为肯尼亚农业种植的时尚。他说:“最近10年,大棚相当于一个高峰,很多农户都开始购买大棚。现在主要作物就是番茄、甜椒,都是当地主要的蔬菜作物。”

  △南京农业大学的刘高琼教授带领非洲学生查看大棚甜椒生长情况

  埃格顿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萨缪尔·尼亚拉拉介绍说,以前肯尼亚也有大棚,但基本上都是用于花卉种植或其他大型农场的大棚,中国的大棚技术是首个在肯尼亚被用于小规模蔬菜种植的大棚技术。当地农户很欢迎中国大棚,因为简单而且非常有效。近十年来,大棚技术提高了蔬菜及小型水果的产量,为肯尼亚的食品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

  △大棚内的果蔬产量颇丰

  依托大棚技术,刘高琼教授和肯方专家一起培育新的作物品种,目前已有14个品种在肯尼亚推广种植。这些使用中国大棚技术培育的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当地农户和市场的喜爱。

  △中国大棚技术培育的西红柿受到当地农民喜爱

  此外,在肯中资企业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由100家在肯中资企业组成的肯中经贸协会于12月2日向肯尼亚政府捐赠1000万肯尼亚先令,用于帮助肯尼亚抗击旱情。

  △肯中经贸协会于12月2日向肯尼亚政府捐赠1000万肯尼亚先令

  “一带一路”授人以渔 高科技多渠道助农惠农

  随着中肯两国农业科技合作的不断加深,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也在埃格顿大学揭牌。在这里,来自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等十几个非洲国家和中国的农业学者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作物的基因和病虫害检测,筛选更具有抗旱性的种子。作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教师斯蒂芬·吉森古说:“如今我们正从传统育种转向作物分子生物学辅助育种,所以我认为这个实验室,说它有多重要都不为过。实验室对肯尼亚和全球农业都非常关键和重要。”

  △研究员在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内做实验

  技术合作,核心是人才培养。得益于中肯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肯尼亚学生赴华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仅在埃格顿大学,就有约60名留华归肯博士生任教。

  中国不光帮助肯尼亚培养顶尖人才,也在深入基层,帮扶当地普通农户。10月18日,“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在肯尼亚纳库鲁郡马坦吉提萨村挂牌成立。这是肯尼亚建设的首家示范村,也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在非洲挂牌成立的首批示范村之一。示范村将在三年建设期内(2022-2025),通过培训示范、专家不定期指导的方式,有计划地在肯尼亚推广“切拉拢”粮用菜豆新品种等多项当地急需的先进实用农业技术,从而提升肯尼亚农业科技水平,实现农村增产增收。

  △“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在肯尼亚纳库鲁郡马坦吉提萨村挂牌成立

  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还是中国对非合作“九项工程”,粮食安全永远是中国对非合作的优先领域之一。埃格顿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萨缪尔·尼亚拉拉期待在未来,中非命运共同体可以让非洲实现更好的发展。尼亚拉拉说:“我们非常期待全球发展倡议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增加食品供应,改善肯尼亚的小农民生。中肯、中非已经形成命运共同体。中国已经能够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我们需要引进中国的技术,来实现食物自给。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强化我们之间的命运与共。”

  除了用技术帮助当地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让当地农民富起来也成为中国对肯农业合作的重要课题。

  △第四届“非洲好物”网购节

  今年举办的第四届“非洲好物”网购节上,肯尼亚的茶叶、咖啡、玫瑰花、坚果等62种名特土优产品同中国消费者见面。8月2日,首批肯尼亚新鲜牛油果启程赴华,走上中国餐桌,肯尼亚也是第一个对华出口新鲜牛油果的非洲国家,在截至10月底的三个月中,输华牛油果帮助肯尼亚赚取了超70亿肯先令的收入,优质的肯尼亚牛油果也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大放异彩。

  △上海海关对肯尼亚首批输华牛油果进行检验检疫

  农业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也是非洲多数国家的重要产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过去十年,中国不断加强对非农业技术合作,助力非洲保证粮食安全、帮助非洲提升农产品收入。非洲渴望学习中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中国也希望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与非洲大陆携手同行,共同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总台记者 赵倩)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日/ 周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一颗汶川“甜樱桃”背后的科技密码

  • 《中马建交五十周年》纪念邮票在马发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成功发射极光星座01星02星等5颗卫星
5月31日7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成功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05-31 09:30
博士创新站 助力中小企业“燃”起来
试点成效如何?创新路上中小企业还有哪些需求?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发展还有哪些诉求?记者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倾听实践者的诉求与心声。
2024-05-31 04:25
讲好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
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科技部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仪式。
2024-05-31 04:25
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研制成功
从清华大学获悉,继2019年发布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之后,该校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在类脑视觉感知芯片领域再获新突破,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2024-05-31 04:25
量子模拟计算领域获重要突破
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段路明研究组近日在量子模拟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实现512离子二维阵列的稳定囚禁冷却以及300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
2024-05-31 04:25
科技工作者应做产业创新排头兵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国经济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必须立足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的战略高度,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打通科技与产业融通的堵点,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
2024-05-31 04:25
智能化为商用车开拓新空间
商用车的智能化发展,提升了商用车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在长途驾驶等多种场景下具有实用意义。
2024-05-30 07:52
头脑如何区分音乐和语言?
研究团队进行了4个实验,让300多名参与者聆听一系列合成音乐和语言类的音频,这些声音具有不同的调幅和规律。
2024-05-30 07:50
橙皮提取物或改善心血管健康
研究团队分析了富含有益化学物质的橙皮提取物,研究其减少TMAO和三甲胺(TMA)产生的潜力。
2024-05-30 07:48
巷子里的科普“车间”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陈少华发现,很多孩子缺少动手能力,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类的兴趣不大、手动不勤。
2024-05-30 07:47
1亿个车联网专用号码已规划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2024-05-30 07:45
保护萤火虫,不只为了被点亮的夜空
萤火虫成虫通过发光吸引配偶。对幼虫来说,发光不仅可以用来引诱小虫、寻找食物,还可以吓唬那些想要吃掉自己的天敌。
2024-05-30 07:44
新型制冷机可高效实现“极寒”温度
由于量子比特非常敏感,需要将它们尽可能地与环境干扰隔离,因此新型制冷机也有助加快量子计算领域的创新。
2024-05-29 09:22
AI能有效识别绝大多数癌症扩散患者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5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利用其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数据,以检测手臂下的淋巴结中是否存在乳腺癌细胞。
2024-05-29 09:22
ARC技术:守护“油瓶子”安全
花生属于豆科作物,能够与土壤中的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作物养分——氨。
2024-05-29 09:22
全球首个血橙高质量基因组发布
此项成果将有力推动高品质血橙功能基因研究和基因组进化研究工作,并为后续血橙特异基因挖掘和育种利用提供核心素材。
2024-05-29 09:21
最新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湖泊呈持续扩张趋势
我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表明,过去3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张超过1万平方公里;预估至21世纪末,由于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补给,在低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将扩张约50%(增加约2万平方公里),水位上升约10米,水量增加约652千兆吨,水量增量是过去50年的4倍。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张国庆研究员等完成,相关论文2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
2024-05-29 04:55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之父的筑梦人生
前不久,四集广播剧《禾下乘凉梦》陆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文艺之声等播出。该剧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为创作蓝本,讲述他为实现人生两个梦想,即“让中国人端稳手中的饭碗”的“禾下乘凉梦”以及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奋斗一生的事迹。
2024-05-29 04:55
家电“迎新”掀热潮“辞旧”难题如何解
近日,北京市民王先生家使用超过10年的旧洗衣机出现了故障,王先生决定购买一台新机,但家里这台旧机如何处理,让他犯了愁。经过对比选购,他最后在线下购得了一款洗干一体机。
2024-05-28 04:20
从“6到100+” C919大规模、大机队商业运营全面加快
一年间,C919投入“京沪航线”、服务“春运”、飞出国门亮相新加坡航展……6月1日,东航将使用C919执飞“香港-上海”商业包机航班。
2024-05-28 09:03
加载更多

两个鬼故事属虎的公司起名寓意好的字给孩子科学起名大全1万元投资转变工作作风西门龙霆景佳人全文免费阅读优美诗句起名伊姓起名圣经在线阅读有声朗读便衣支队剧情介绍店铺起名打分免费试验沉思的意思多媒体音频控制器牛奶咖啡图片仇姓女孩起洋气名字2020年生的孩子起名字梦见搬家乔梁叶心仪最新全文免费阅读永乐店开发区给树起名称u盾怎么用啊古诗词大全起名字吗免费php空间mindmastermicrosoftofficevisio2003醉枕香江猪小孩小名怎么起信息服务公司起名字零售公司起名王国第二季下载赖宝宝起名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