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先锋小海

蓑翁论书 2022-10-23

题图:南京先锋书店 · 骏惠书屋  小海

在群学书院上新开设的“书店与书店人”专栏系列随笔,源自国庆假期前、在新华日报人文周刊读书版上刊发的《先锋“导购”杂忆》一文。这篇随笔以孙清、钱小华、周晓虹这三位师友为中心,串接起我个人之于南京文化地标——先锋书店的种种温馨记忆。而就在构思这篇关于先锋书店的随笔过程中,另一位先锋人的形象,时常清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先后在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先锋颐和书馆、先锋骏惠书屋工作的资深先锋人——李明;对于熟悉她的读者和书友们来说,我们更习惯于称呼她的网名——小海。

就在我写完专栏第一篇文章——关于海门草木书店的探访随笔的同时,先锋书店官方公号“独立先锋”转载了《先锋“导购”杂忆》(← 点击标题查看原文)一文,随即我便在微信上,收到了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老师的留言:下次可以写写骏惠书屋李明,人们都称“小海”,她是一个真正有故事的人!跟老钱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在国庆假期过后的又一个写作时光(周末)里,就有了这篇关于“先锋小海”的随笔——《先锋小海》。俗话说:名如其人,就让我们从“先”“锋”“小”“海”这四字之词里,细述我眼中李明的形象与故事。

——许金晶

书评人,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创始人

先锋小海

文 | 许金晶

初识小海,是十年前(2012年)初秋的南京大行宫。在名著《红楼梦》的原始故事发生地附近,我经友人介绍,慕名来参加以南京九中校友及其亲友为主体构建的“朗读者读书会”的沙龙活动。记得第一场活动,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为大家细致讲解《诗经》里的美好爱情与古典情趣生活。跟南京当时的众多读书会类似,朗读者读书会的沙龙,参与的女书友的比例要明显超过男书友,而在这些时时让我想起“金陵十二钗”的美好女子当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小海(李明)、苏罗梨(张黎)和烟雪涵(严娜)。

小海曾经工作过的先锋颐和书馆

先锋骏惠书屋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新书上的手写推荐语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在南京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严娜,是朗读者读书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知性、活泼而干练,尽管外表略显羞涩与秀气,但每每一张口,其关于阅读的不俗见解与积累,便让人刮目相看。跟严娜相比,拥有法学教育背景、当时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的张黎,则呈现出冷峻、沉静而尖锐的另一番独特气质。记得在一场涉及当下现实的沙龙交流中,她援引阿伦特原著中的精彩论述,自信而从容地发表批判色彩浓厚的长篇论断。时值夕阳西下,张黎侃侃分享、平和中自带锋芒的侧脸,映着光晕浓厚的阳光,久久停留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依然清晰——她的这一形象,让我想起德国电影《阿伦特》里、阿伦特凭窗持烟沉思、跟观众侧脸相对的经典海报。

跟严娜和张黎相比,小海在朗读者读书会的女性书友当中,其实并不算最为醒目的一位,然而她给我的第一印象中,有两点特别突出:一个是在自我介绍环节,她是少有的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全盘托出的书友,“我在先锋书店工作”这短短的一句话,一方面体现出小海的开放和坦率,另一方面也将她对先锋持续十多年的热爱与坚守清晰呈现。甚至有几场沙龙,小海因为是直接下班后过去参加,其身穿的,正是先锋书店的标志性工作服。对于朗读者读书会的绝大多数书友来说,阅读是繁杂日常工作之外的精神彼岸;而之于小海,无论是先锋的日常工作,还是业余的读书沙龙,阅读之于她,都是实实在在的此岸。于是在那些诗意而美妙的周末时光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大行宫的阅读空间里欢聚,我们为暂别日常生活而追逐理想,而小海则为理想而坚实生活。在我的原创民谣专辑处女作《中山北路上的诗意》里,关于南京的种种诗意体验里,小海、严娜、张黎,以及跟她们和其他书友一起度过的众多共读沙龙的美好记忆,是其中无比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海在书店的日常

2012年的南京,各家民间读书会已经是百花齐放、风起云涌,而官方层面倡导的“全民阅读”,要到2014-2015年才基本形成气候;因此从南京当代阅读史的范畴来考量,无论是小海、严娜、张黎的朗读者读书会,还是我当时跟其他书友共同运营的太傅书盟、金陵读书等读书会,都应该当得起南京新世纪阅读文化组织中的一个“先”字。我们在南大鼓楼校区的欧颂咖啡馆里讨论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在大行宫的悠仙美地包间里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谈到以赛亚·柏林的《自由论》,在玄武湖边“春风沉醉的夜晚”共读阎连科……所谓“先锋生活”,时隔十年之后再去回忆时,其实正是我们当年的日常;更不用去说那些已经无法提及的书籍、影展与放映……

先锋颐和书馆店庆活动

而直至当下,通过在鼓楼区图书馆工作的友人口中,我才得知,小海当年,还有过骑行川藏线的壮举。于是一个展现十年之变的经典段子,就这样诞生了:十年之前的小海,能骑行到拉萨;而十年之后的小海,却很可能骑不出拉萨路……身处疫情时代,相信我们都会对这样的段子心领神会,相对苦笑。

对于小海的另一方面重要印象,就是她清澈纯粹的目光。在我为期四十年的生命历程中,这种“目中有光”的印象,其实并不多见。在北大游学与求学的五年时光里,有两位老师的“目里有光”,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位是历史系的阎步克老师,在我先后旁听两三个学期的《中国传统官僚政治》的课堂上,阎老师清澈纯粹的目光里,满满都是对学术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对台下每一位学生(包括非北大的旁听生,当年人们通常统称为“北大边缘人”)的真诚关爱;另一位是新闻传播学院的肖东发老师,肖老师真诚而热情的目光里,是对他人坦诚而毫无防备的学人式天真、以及对于他专注的北大校史研究与出版研究发自内心的喜爱。

小海是我在南京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几位“目中有光”的朋友之一。做社会新闻记者出身的我,虽然至今仍带有浓厚的书生般天真,但媒体人的工作本能,也让我时时会把观人品人,作为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正所谓“相如其人”,一个人的职业、或者说个人身份认同,是官员、商人,还是读书人,往往都能清晰地从其举手投足之中管窥一二。认识小海十年来,她的目光一如既往的清澈纯粹,近两年在书店里遇到她,其目光里,除了略带一些不为众人所察的忧郁之外,其他几乎十年未变。或许可以这样说:小海这样的友人,是我们延续记忆与理想的重要方式。

在先锋书店工作中的小海

必须要说的是,清澈、纯粹、目中有光,并不是弱小、胆怯、逆来顺受的代名词。身处书店这样的服务行业,职业属性要求小海时时保持平静、温和的工作生活状态;而多年以来一直伴随书店工作一起延续的深度阅读,也塑就了小海冷眼静观世间万事的性格本色。然而只要用心去阅读她的朋友圈,用心去体味她于繁忙工作之余分享的那些图文记录,就可以清晰感知这位时代大潮下的小女子、对于这个世界与这些纷乱复杂的现实种种的一种温和中的锋芒、一种以阅读为形式的冷静回应。

比如某一天的中午,她在推荐王小波名著《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朋友圈里,分享了以下引语:“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

小海朋友圈的分享

小海用她在朋友圈里持续分享这种行为艺术式的表达,传递着我们这群热爱阅读人士的共同信念:阅读,是书生如你我,跟现实对话、或者对现实作出回应的最直接的方式。这种阅读与分享,或许是极其无力的,然而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做的,都是如同《鼠疫》里的塔鲁一般的事情,以自己的日常分享与记录,汇聚成千千万万的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史史料,丰富后世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认识。

语言社会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名称本身,代表了自我对该事物的身份界定与文化认同,而这种名称赋予的认同本身,久而久之,便会改变事物对于自身的认知、定位与塑造,进而成为事物自身的一部分。“小海”这个自称,就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一点。

“小海”之“小”,首先体现在身形上。前不久去骏惠书屋,给小海赠阅我的第一本书——《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时,曾跟她合影留念。在那张照片里,我肉身皮囊之庞大粗劣,跟小海身形气质的小巧精致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与对比。

先锋颐和书馆店庆读者合影

然而李明之所以以“小海”来自称,或许还体现在她对于自身定位与生活理念之小上。尽管在颐和书馆和骏惠书屋,小海的职业身份,是象征管理职责的店长,但在先锋的大文化里,小海的自我认知,首先就是一位书店的“服务员”——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是她每天日常工作中的应有之义。

小海在颐和书馆工作时,由于颐和书馆距离我家很近、且环境良好,因此便成为我周末写作的上佳场所之选。每天进店时,小海除了热情地道以一声“许老师”的招呼之外,并不会过多来打扰。然而每次写完一段文章、看着壶里热水将尽时,作为店长的她总会适时出现,添上热水。

先锋颐和书馆里的小读者

有一年秋天,时值换季,我在颐和书馆写作时鼻炎发作、涕泪横流,但限于公共场合之故,只能强忍,并外出到洗手间处理“尴尬”场面。而回到书馆里沙发上的时候,已经发现桌上多了一包纸巾;一抬头,一旁正在整理书籍的小海跟我相对一笑、微微点头。一时间,对于颐和书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瞬间又大幅提升。包括小海在内的每一位先锋人,正是用这样热爱、真诚而用心的日常服务,来诠释先锋作为世界知名的南京文化地标的丰富意义。

而对于日常生活的记录与热爱、对于普通读者的尊重与维护,则成为“小海”之“小”的另一层应有之义。在小海朋友圈里,时时会看到她记录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让人感动的人和事的种种片断。她默默记录书店里孩子们的动人阅读场景,她为书店作为社区公共文化与活动的有机载体的日常故事而持续感动和分享,她记录大街上卖花的老人、辛勤的外卖小哥,乃至书店周边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她朋友圈里呈现出的个人眼中的日常生活世界,正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理念的生动演绎。

既然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最为丰富、精彩与多元的,就是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目的本身,那么小海以其日常生活之小,纳气象万千之海的生命状态,就足以通过她的言、行与自媒体分享,清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海纳百川、胸中自有万千沟壑的气象,是小海的真实写照,也是从钱小华老师到小海、孙清等所有先锋人的共同生命气质。每一次来先锋,让我感动的,绝不只是那些琳琅满目的人文社科类好书,更重要的则是每一位先锋人以温和的姿态、用心的服务与虔诚的信仰,书写与构建我们这个时代里延续二十多年的“阅读乌托邦”的动人状态。先锋书店的动人故事与先锋人共同的诗意气质取向,让我想起了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先生的名言:

“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大些。”

小海朋友圈里分享的先锋骏惠书屋的最新一月推荐书单

而在当下这个处处充满不确定性的巨变时代里,这种以小见大、海纳百川般的坚守,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作为读书人,我们理应跟小海、跟先锋这样的优质独立书店一起,抱团前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语见贾樟柯导演电影作品),因为支持先锋,就是支持我们自己,没有一个开放、多元而坚实的阅读文化共同体的存在,现代文明的维护与持续,是远远不可想象的,尤其在当下,更为如此。

最后,我写给爱人小鱼和Beyond乐队创始人、主唱黄家驹的那首《大海之鱼》,很适合作为致敬小海、致敬每一位先锋人的“搁笔”之歌:

愿你像一片海

无边而浩瀚

终日在海中畅游

快乐总相伴

愿你自由辽阔

寻常而不凡

无论这世界怎么变

美好存心间

愿你像那蓝天

清澈而纯粹

时常对寰宇欢歌

知音天下满

愿你如那长空

洞明而自然

览尽这红尘众色

笑看水云现

2022年10月15日下午作于竹林斋

(本文由群学书院编排,于2022年10月23日在群学书院公号首发。)

两个鬼故事韩姓男孩宝宝起名影视大全下载2021免费版下载龙珠觉醒给宝宝起名字余菊英面馆玉器店铺起名她比糖更甜通关手起网名免费取名大全邮政网银激活起网名软件神奇校车1手机街机游戏300mium开店起名烟花百度云新生婴儿起名女孩免费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直播www.5252se.com南京起名大师哪个好起名用歆字寓意好还是公司起名测试测试结果环保科技类公司起名大全起名张书什么属鼠姓张的起名男孩给女装牌子起名品牌设计公司起名谢姓氏起名芭莎慈善夜2021我们甲顺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