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沪明往事》|展现了一代人“舍小家为大家,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时代精神

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共同制作的新闻纪录片《沪明往事》将在2月24日21:05于纪实人文频道播出。这是加快推进沪闽文化交流和沪明对口合作的具体成果,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展示沪闽、沪明交流历史的主题新闻纪录片,摄制组通过寻访众多三明工业立市初期的参与者、见证者,以及上海、福建两地文史专家,借助他们的回忆、讲述,真实还原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三明这座新兴工业城市建立之初的故事。
图片
初  心
悠悠往事,历久弥新。
半个多世纪前,在国家决策的引导下,远隔千里的两座城市跨越山海,同心筑梦。
1958,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代人从繁华都市奔向偏远山区,他们挑亮煤油灯,搭起茅草棚,一步步将“开发山区、以厂带市”的设想变为现实。
《沪明往事》中,一张张黑白老照片记录下了上海支援福建工业基地和“小三线”建设之初三明的城市面貌,也打开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高级编辑、《沪明往事》导演黄敏的回忆。
图片
“第一次拿到这个选题,其实心里挺没底。这段历史,对创作团队来说,已经是遥远的过去。”做了点案头功课后,黄敏便跟自家00后的孩子探讨这个话题。孩子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理解,这些人为什么不留在上海? 正是这个不理解,唤起了黄敏心底做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她说:“《沪明往事》不应该是仅仅用来唤起人们心底的记忆,更应该做给年轻人看,告诉更年轻的一辈,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带着这份初心,2022年6月,黄敏和主创团队开始了策划踩点。
“刚开始采访时,我们总喜欢问被采访的老人‘您后悔吗?’, 渐渐地,发现问这话真的是多余了。我们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在哪儿工作不是工作?不就是苦点累点吗?’‘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没有什么好计较的。’”黄敏在随后的采访中,渐渐感受到,这就是上海这代人的青春,激情澎湃、热血飞扬。他们把人生最闪耀的那一部分永远留给了三明这片土地。
感  恩
世界最平凡的感动,点燃这座城市的烟火。从黄浦江畔到沙溪河边,带着先进技术和攻坚克难的勇毅,迁明企业职工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建设三明的滚滚洪流中。
随着迁明企业的建成投产,三明市食品厂生产的糖果饼干、三明胶合板厂生产的胶合板、三明市玻璃厂生产的盐水瓶等,陆续填补了三明、福建工业产业的一项项空白。从韶华到白头,把异乡变故乡。一段段平凡而普通的往事,连接起沪明两地割舍不断的情缘。
在三明市1958工业记忆馆的“沪明情深”馆展厅,至今还珍藏着许多具有沪明合作象征意义的老物件。
图片
福建省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鹅牌咖啡糖、金鱼牌衬衫……18家迁明企业的老照片、老产品,无不承载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忆。
透过影像资料,“触摸”一代人的情感和记忆,与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隔空对话,情感的共鸣湿润了许多观众的眼眶,也勾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导演、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夏蒙的共情。出生在三明,父母也是当年支援三明的建设者之一,自然而然,夏蒙也成了三明城市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说:“《沪明往事》让两地的城市记忆变得更加鲜活,感恩建设者们不仅带来了上海的先进技术,也驱动着城市的新一轮发展。”
传  承
福建省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国清的故事,是许多上海赴明家庭的缩影。
“母亲手上的两张照片让我下定决心来到三明,一张是虎头山,一张是三纺厂像极了‘象鼻子’的宿舍楼。”抱着对青山绿水梦想家园的向往,7岁的骆国清选择随父母迁居三明。
图片
迁厂协议书
东新四路旁新栽种的香樟树伴着骆国清一同成长,目睹了三明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沙溪河上的浮桥变成了彩虹桥,泥浆路变成了水泥路,平房变成了高楼,往来沪明之间的交通工具,也由蒸汽火车变成了高铁飞机,工厂退城入园了,三明天更蓝了,水更绿了。
长大后的骆国清跟随父母的脚步也成为了三明纺织厂的一名工人,成为三明的新一代建设者。在上海老师傅们的影响下,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的优良传统学到手,在工作中保留着他们的“工匠精神”,勤勤恳恳、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地工作,一步步成长为工厂里的中坚骨干。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汇集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不仅是史料的记录与传承,更展现了一代人‘舍小家为大家’‘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时代精神。对当下的青年人而言,这是非常稀缺宝贵的。”感受着工业基地和“小三线”建设者们热血飞扬、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学系主任宋美杰感慨道。
“这些建设者们不仅带来了现代工业,也带来了先进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理念。”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陈加伟说。
城市文明的火种,随着一股股文明新风吹遍了三明的各个角落。如今,在由上海市园林处规划设计的地标建筑麒麟山公园里,象征着“五讲四美三热爱”的543级台阶,依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三明人,传承文明精神,奋勇砥砺前行。
深  化
“可看性强,充满正能量。”这是许多观众看过纪录片《沪明往事》后的评价。
“《沪明往事》是一种城市精神的传递。”宋美杰认为,从鹰厦铁路到沙溪河上的梅列大桥,再到三明纺织厂的烟肉旧址,《沪明往事》挖掘展现出建筑旧址背后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让观众对一座城市完成了从建筑空间到情感空间的转向,人而增进对三明的文化情感认同。
在当代年轻人看来,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区也许是无法理解的一种人生选择,但借助《沪明往事》的生动讲述,不少年轻人走进了那段集体记忆。
“《沪明往事》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种草’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敖鹏分享自己的观后感时说,以文化为纽带,《沪明往事》让新三明人对文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历史有了更深了解,也激励着有奋斗情怀的人来到三明共同创造这座城市新的历史。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三明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三明与上海虽然远隔千里,但两地一直有着深厚的情谊。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将进一步增强与福建媒体同行的合作交流,加强与三明市的合作交流,共谱沪明两地携手并肩的新篇章。
《沪明往事》分集简介
第一集《城市的诞生》
1958年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建设大军汇聚三明,在一片荒地上筑起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第二集《青山不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支援福建工业基地建设和“小三线”建设,18家上海企业整厂迁到福建三明。成千上万来自上海的职工和家属,顺着鹰厦铁路来到来到远离家乡的地方。他乡成为故乡,成为一辈子魂牵梦萦的地方,他们在这片热土上唱响了无法忘怀的青春之歌。
第三集《生生不息》
上海和三明超越时空的精神,如美丽的沙溪河,生生不息,把两座城市紧紧系在一起。长江后浪推前浪,很多当年随迁到三明的二代、三代们,沿着祖辈父辈的足迹,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水和智慧。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纪录片《沪明往事》
2月24日、27日、28日21:05
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两个鬼故事死姓起名西甲皇马直播沈阳起名馆寻宝诛仙李云迪还有救吗伟大的反义词网络取名起名大全大全蚍蜉撼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十大冰淇淋加盟店director陈姓女宝宝起名189.cn邮箱起一个好听的游戏名字建材联盟名称起名姓刘泽字辈男孩起名字建筑劳务公司起什么名字合适注册商标起名字寰宇浏览器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的名称是什么蚂蚱的拼音余姓男孩起名小米公司地址无线通讯设备起名男孩起名 宗mathtype下载综艺巴士秦姓男孩子起名英姿飒爽的意思精武门李连杰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