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和自己的人生做最好告别,一位志愿者对临终关怀的理解与诠释

凌晨一点多,在中山一家医院肿瘤科病房里,罗芳(化名)被窸窸窣窣的嘈杂声吵醒——隔壁床的张阿姨半夜“走了”,医护人员正忙着腾出床位给其他病人。罗芳一度感受到被“死神”扼住脖子,躺在床上连气都喘不过来,将被褥两角死死拽在手里,不一会手心里全是汗,脑袋一阵阵眩晕。

回过神来,隔壁病床已收拾一空,平日里和她相互打气、守望的张阿姨,就像是脑子里凭空想象出来的一样,在现实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存在的痕迹。生病前,罗芳是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生离死别见得多了,以为会给自己带来一颗强大的心脏,待自己面临这一坎,这些经历反倒成为扎在心头的尖刀,她太了解一个人去世后给家人带来的痛苦。

小榄人民医院肿瘤科,病房里种了许多花草,绿意盎然,可以感受到生命的顽强。

在常人看来,绝症对于病人及家属是一场战斗,对于当事人而言更像是一场从身体、心理再到经济上血淋淋的“屠杀”,无论是病患还是家属,在生离死别的日子里,更需要临终关怀。专注推广“临终关怀志愿服务”20多年的慧心社工负责人潘虹廷认为,临终关怀最大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们坦然认识死亡,在人生最后一段路走得安心些;让我们在面对死亡时,更懂得珍爱生命,和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告别!

临终生命也能描绘出壮阔的轨迹

马岭村长寿东街41号,一栋年代已久的岭南宅院里,风吹落叶簌簌作响,阳光透过摇曳的树叶,在地上投射出一道道跳动的波光。院子里的绣球、雏菊、月季竞相开放,一派生机无限的景象。“花开无声、落叶有声,就像生命一样,精彩多是悄无声息的,逝去时却又是沉重、无奈的”。

去年潘虹廷租下这栋老宅子,因为疫情的缘故,院子一直未能收拾出来,直至最近,潘虹廷决心将院子拾掇出来,“眼下正是南方最舒服的季节,有一块户外空间供人休憩,整个人的心境都会开阔许多”。潘虹廷将这里取名为“小心窝”,给大家提供一个放松、能感受到抚慰的空间。

潘虹廷将地平整后,铺上地砖,各个角落种满花花草草,一片绿意盎然。“种花和临终关怀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过程中能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一株看似枯蔫的绣球,插在土里没几天就能重新焕发生机,就像临终病人一样,虽然生命的旅程接近尾声,依然可以在最后的日子里活得精彩纷呈。”

学建筑出身的潘虹廷,从小就喜欢做义工。在从事临终关怀这一工作后,经常与身患绝症的病人打交道,陪伴他们度过最后的人生时光。临终关怀这项工作有哪些作用和意义?“有很多人理解成,临终关怀就是要让死亡变得容易接受或者快乐地接受,我其实很反对这一说法,谁会快乐地迎接死亡?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应该这样去要求别人。”

潘虹廷认为,临终关怀是对生命展开理解,面对病人需要摸清他临终前意愿,展开他的生命故事,把这些散乱的生命故事拼起来的时候,就会呈现出壮阔的生命轨迹。“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幅画,甚至是一部交响乐或是一座花园,里面有很多值得珍藏、回忆的点,可能是值得骄傲的人生高光点,当然也可能是遗憾,甚至是令人愤怒的事”,潘虹廷认为,这些故事背后都折射了他们在最后的岁月里最需要的是什么,有什么未能完成的心愿,是生命的一个意图、渴望,只有厘清这些,才能去坦然面对,跟自己的人生好好做一个告别。

潘虹廷告诉南都记者,由于目前我国关于“临终关怀”的志愿服务还十分少,因此很多人,尤其是那些重症晚期病患者,在其生命的最后一段路都走得十分辛苦。她向记者介绍,“临终关怀”并不是在治疗上给那些病患者帮助,“我们主要是去探望那些病患,不会刻意去隐瞒,或者可以去聊死亡这个话题。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坦然认识死亡,并在人生最后一段路走得安心些。”

绝症之下的人生百态

20多年来,潘虹廷面对过形形色色的病人,面对绝症,他们呈现出来的状态千差万别,有的移民海外,身患绝症后孓然一身回国,独自承受;有的表现得若无其事,坦然与常人无异;有的则意志消沉,艰难面对死亡的恐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对生命的不舍,和对命运的不甘。

在潘虹廷的经历中,不少患者令她印象深刻。数年前,潘虹廷还在红十字会做义工,有个身患骨癌的小女孩在医院治疗,精神状态不好。去到医院时,小女孩双手抱着腿,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里,不说话也没有任何表情,连眼神都是空洞的,潘虹廷很痛心,病魔竟将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折磨成这般模样。“小女孩很爱跳舞,突然间一场疾病,拿走她很多东西,这个年纪本该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却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

潘虹廷决意要帮帮这个孩子,让她在所剩无几的光景里,感受到关怀的温暖。第一次去小女孩家中,小女孩躺在木板床上,了无生气。“当死亡离一个人很近的时候,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相处,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要几经思索,甚至感觉到空气都是凝固、胶着的”。

“小女孩有一个梦想,像公主一样跳舞,她还没穿过公主裙。我和义工一起给她买了很漂亮的书包、裙子,当她看到裙子、书包的一霎那,能看到她眼中有光,感觉这个小生命顿时鲜活起来”。小女孩离世后,潘虹廷有感而发为她写了一首诗,希望小女孩在另一个世界里远离病痛。

绝症不仅仅是对病人的折磨,对于病人家属而言也是一种煎熬。在漫长的治疗期,每一次病情恶化,就像一把钝刀插在心头;每一次病情好转,这把刀就架在脖子上。“谁都知道这是暂时的,下次又是什么时候”,从绝望到转机,再到绝望,个中滋味,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心酸和苦楚。

2005年李怡入职小榄人民医院,先后任职于骨科、护理部,2016年调任肿瘤科任护士长一职。刚开始李怡并不适应这一职位,“以前在骨科、护理部,看到病人们一个个康复出院,很有成就感,进入到肿瘤科后,看到朝夕相处的病人们离开,心里很难受”。

小榄人民医院肿瘤科,医护人员在照看病患。

几乎在同一时间,27岁的小辉(化名)因为鼻咽癌入院。“他家里有鼻咽癌家族史,姐姐曾患上鼻咽癌,后来治愈了,小辉则没有那么幸运,癌细胞发生了转移”。从2016年初至2019年年底,小辉入院次数多达20余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病痛的折磨可想而知,但小辉天生乐观的性格,感染了不少人。

小辉爱唱歌、看电影。在病房里,时常会一个人戴着耳机躺在病床上唱歌。病房网络信号不好,他会跑到楼下药房等网络信号好的地方,在手机里下载很多电影,再回到病房里慢慢观看。“有次他跟我说,你长得很像《警察故事》里的女二号,我说我没看过这部电影,他说你一定要去看看”,李怡回忆道,遗憾的是至今也没看过这部电影,倘若时间可以倒流,一定会看看这部电影,和他一起聊聊这部电影。

刚入院时小辉的身体状况不错,因为有了姐姐治愈的先例,家人都比较乐观,随着病情的反复,家属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中间家人将小辉送回老家广西生活了一阵子。最后一次入院,小辉躺在病床上,脸上像打了一层蜡,瘦到颧骨突出,护士们想给他加油打气,问他为什么不唱歌了,“他躺在病床上用很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很想唱,但我实在没有力气了”,不少护士别过头偷偷抹眼泪。

看着平日里熟悉的病人一个个离去,难免会对心理、情绪产生影响,医院时常会给肿瘤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的疏导,也有不少护士喜欢待在产房附近,听一听新生儿的啼哭,十分治愈。

小榄人民医院肿瘤科,病房进门处插着绚丽的花枝,患者在房间内安静地坐着。

从忌讳到主动寻求临终关怀

曾经,在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和化疗科都分别设立了一个临终关怀病房,但不少家属和病人都比较抵触,不愿入住,又迫于其他病房不够,最终只好取消了这两个临终关怀病房。临终关怀的开展难度较大,因为一般家属和病人都不愿意接受生命的逝去,因此对“临终”较为忌讳,这也是“临终关怀小组”改名为“舒缓小组”的原因之一。如何为临终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生理方面的护理,让其安宁、平静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是社会进步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小榄人民医院肿瘤科,曾拿出一个病房出来作为临终关怀病区,病房中设置有两个病床,尝试社区临终关怀项目。本月初,南都记者在走访时看到,这间病房早已更名为“宁养病房”。“很多人听到临终关怀,觉得很晦气”,小榄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长李怡告诉南都记者,设立临终关怀病区,其目的是为了给临终病人更好地提供临终服务,即便是病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家属们还是比较忌讳“临终”这个词。

除了病患及家属的忌讳,潘虹廷也能感受到身边的朋友对这份工作的不解,甚至也会忌讳。“有一些身边的朋友,他们会忌讳这一点,特别是前几年,我会将这些经历讲述给身边的朋友听,那时有些朋友就会很忌讳我这一点,表示不理解。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义工,也不怎么忌讳去哪里,家里人也就习惯了,所以没什么意见”。起初潘虹廷有些沮丧,向朋友讲述这些经历,并不是传递负能量,相反她希望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朋友们一起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潘虹廷发现越来越多的朋友对她的工作给予理解、支持,一些临终病人及家属也认识到临终关怀的重要性,主动寻求临终关怀服务。

“因为疫情缘故,近期我们没办法去医院为病人们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潘虹廷介绍,疫情前都会定期到医院探访,每周六下午去小榄人民医院探访,每周二下午去火炬开发区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访。“我们一般都会带上鲜花,所有的病房都走一遍。来之前护士姐姐会告诉我们,哪些病床需要关注的,会把病床号提前告诉我们,陪他们聊天、问候的时候,我们就会特别留意、关注这些病人,听他们聊家常、倾诉,熟络之后也会尝试着去了解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有没有一些心愿,有些心愿我们会想办法去帮助他们实现,有些心愿会转达给家人,尽量不让他们留有遗憾”。

“记得有一次医院找到我,有一个12岁的小女孩患上脑癌,父母的心愿是减少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希望我去看看那个孩子。”在一次探望中,潘虹廷带上沙盘,给这个孩子做催眠,让她放松下来,也能起到减轻病痛的效果。潘虹廷引导小女孩将沙盘想象成一个大草原,“不一会小女孩告诉我,说她见到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我就说你用一个最喜欢的主题,比较一下这里看看有哪些差距,把它摆出来,于是小女孩摆了一个场景,她父母一看瞬间就明白了孩子的心愿,小女孩也感觉蛮开心的”。

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潘虹廷从孩子母亲打来的电话中得知,小女孩整个状态好了很多。“第一次看她前,没想到能让孩子活泼起来,因为脑瘤带来的疼痛难以想象,痛的时候躺在床上很多事情都做不了,帮她减轻疼痛后,会跟我聊很多,回想以前在学校里有趣的事情,爸爸、妈妈也回到那些曾经令他们开心的故事里,一家三口状态明显好多许多”。一年后潘虹廷再次接到孩子妈妈的电话,告诉她小女孩刚走没多久,走得很平静,离开以后家里的事情也处理得挺好的,专门打电话告知这件事情,也算是给这次临终关怀画上一个句点。“这次经历给我启发很大,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在艰难的临终岁月里,其实很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帮助他们纾解痛苦、面对现实”。

小榄人民医院肿瘤科,考虑到家属们比较忌讳“临终”这个词,医院将病房更名为“宁养病房”。

有时放手更能体现亲情的伟大

《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葛文德在书中提到,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而现实中的临终病人,往往走得太过痛苦、仓促。在作者的从医经历中,解救了很多病人的痛苦,也眼睁睁看到很多病人离世。在看到很多临终病人经历痛苦之后离世,他也会思索到,人生为什么要这样,要如何同这个世界优雅地告别。他提出一个观点,最终救治的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过程的尊重。

在现实中,潘虹廷也碰到过主动要求放弃救治的病人家属,“都是不忍心看到病人承受巨大痛苦的无奈之举”。潘虹廷说道,在现实中,家人和医生往往担心自己做得太少,希望极尽全力抢救,病人所承受的痛苦往往被忽略,大家更多的会去担心没法给家属一个交代,在绝症面前,每个人都在期盼奇迹的发生。

一位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工地干活时不幸从高处坠落。年过五旬的父亲闻讯赶到医院时,见到儿子浑身插满了管子躺在ICU重症监护室,父亲老泪纵横,在医院里不断重复着一句话,“我听到儿子说,爸爸,我很难受,帮我把管子拔掉吧”,潘虹廷被深深触动,“这个场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个时刻你会看到父爱、亲情的伟大。”

在抢救多日后没有起色,这位父亲突然跪在潘虹廷和医生面前哀求道,“经常梦到儿子说很难受、很痛苦,让我帮他拔管。听他呼吸的声音也能感觉他很难受,虽然他不说话,我感觉到他跟我讲,爸爸你帮我拔管、让我走吧”,说着说着这位父亲就哭了,潘虹廷能理解作为一个父亲,很不舍儿子离去,但也不想看到儿子这么痛苦,只是希望他最后一程能走得轻松些。“但小伙子因为年轻生命体征还挺好的,必须还是要给他插管维持生命,我们看着心里也很痛,但是没有办法,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

面对绝症,病人和亲属还有足够的时间互相倾诉、告别,一些突发事故,连告别的机会都给剥夺了。潘虹廷还清晰地记得,数年前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从大货车上摔下来,当时就不省人事,孩子的父母在沙岗墟以卖菜营生,40多岁才生下这么一个儿子。“孩子的父母很有爱心,愿意捐赠器官,朴实很善良,面对突如其来的惨剧,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悲伤,孩子的妈妈一个劲地自责,自顾自反复念叨,‘我们平时比较忙,没能给他太多照顾,怎么就碰巧摔得这么严重’”,潘虹廷知道再多安慰也是苍白无力,只能是抱着这位母亲,陪她一起落泪、听她倾诉,希望能够陪她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在潘虹廷的职业生涯中,不少病人去世后,家属都会选择器官捐赠,一部分是病人生前的意愿,还有一部分则是至亲的抉择,捐赠器官让其他生命得以延续,对于痛失挚爱的亲人们,未尝不是一种寄托。“这些人不少都是意外,比如说坠落、车祸,家属是很清楚知道他的家人不久就会离开,有了捐赠意愿并符合相关条件,就要等到生命体征符合要求后,才能办理手续。其间这个过程我们要陪伴家属,协助他们办理各种手续,给他们一点支持,度过这段时光”,不少家属特别渴望这个时候能有个人来聊一下,讲一讲亲人生前的故事,他们潜意识中认为器官移植后,这些故事还是会延续下去,通过另一个生命个体呈现出来。

病房门口的墙壁上插着花枝

死亡是黑白的,回忆是五彩斑斓的

潘虹廷经常说,做人生拼图,让他的生命故事变得更丰富,一个人的离开,是以另一种方式跟我们生命链接。“我们在做哀伤辅导的时候,这个人的生命故事越丰富,可能越会想找个人倾诉。在最后的岁月里,讲述这些故事可能听起来有些沉重,其实里面还是充满了生命的色彩,未来家人、朋友回忆起来,不仅仅是离别的痛苦,还有许多美好的事情”。

在潘虹廷接触的诸多病人中,有些是癌症末期,“按照过往的一些医学经验判断,可能他的生命所剩的时间不长,就躺在病床上度过最后的日子,我是不愿意看到他们最后的时光是这样度过的”,潘虹廷认为,消极的应对不仅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对于病人和家属都是一种折磨,“还是希望病人、家属,尽量能一起去享受最后的团聚时光,譬如一起回忆以往的欢乐时光、有趣的事情,一方面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梳理,另一方面也给家人留下美好的回忆,让他们在承受离别痛苦时,还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成为他们的精神动力”。

“我的外婆是1997年离开的,在外婆临走前,我能做的也就是最后的陪伴,还有对她的怀念”,后来潘虹廷的大伯父、大姑妈相继离开,老人在人生的后期可能在医院度过,又或是在家中安享最后的时光,这个时候大家也没有什么所谓好的选择。潘虹廷觉得即便这个人已经离开了,回忆还是有感情、有温度的。“他们虽然离开了,对我人生的贡献却一直在延续,他还是可以在我的生活、记忆中继续鲜活地存在。比如说现在我想起外婆,就会想起她的笑容,想起她影响我过往的一切,我觉得这也是她对我的生命的一个贡献”。

有一种说法,人的死亡分为三个阶段,心脏的跳动意味着生理上的死亡,葬礼的结束意味着社会意义上的死亡。而最后一次死亡,是被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人遗忘。对于这句话,潘虹廷有着自己的理解,虽然说一个人的生命已经消失了,但是他的一些过往,会在亲朋好友中留一些印记,大家可以一起回忆、缅怀。“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将人生拼图一一拼凑起来,将过去的点点滴滴重新梳理一遍,对于病人和家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潘虹廷的经历中,大多数病人其实很愿意交流,也会有一些紧闭心门。“我有见过已经移民到国外的癌症病人,特意回国治疗,希望自己有癌症这件事情没有人知道”。在潘虹廷看来,一个人默默地离去,对于身边的亲人而言,非但不能减轻痛苦,还会留下诸多遗憾。“虽说不愿意交流的病人极少,但我们还是会全力以赴积极地去打动他们,不让他们和亲属留有遗憾,冰都会被融化,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看着我们不遗余力地努力,从起初的比较抗拒,到最后慢慢打开心扉,在交流中,他的过往人生中的一幕一幕也会渐渐浮现起来,我们也会将他们的经历、心愿转达给亲属,让他们在离别中有些许慰藉和温暖”。

潘虹廷曾为一个不到50岁的男性癌症患者提供临终服务,可能是生病的缘故,病人的脾气不是很好,动不动就跟家里人吵架,就连家属都觉得他的脾气太暴躁,正常的沟通交流都成了问题,还时不时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医生、护士身上。潘虹廷第一次探望他的时候,帮他整理了被子,病人却认为将他的被子弄乱了,显得十分不满,开始指挥潘虹廷忙前忙后。

“接触一阵子,发现这个病人喜欢指挥人,这其实恰恰反映了这个人在健康时可能会有这样运筹帷幄的能力,有一些这样的渴望,所以我还是很耐心地站在他身边,问他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临走前潘虹廷看到病人盘着腿坐在床上,一副很有威仪、很满意的样子,“我说如果没其他事情,我就先去别的房间,待会再过来,他就点了一下头,好像说你可以退朝了。虽然没有太多的沟通,但感觉互相之间已经建立起信任。”

探望了其他病人后,潘虹廷又回到这位病人的房间。“病人让我帮他拍照,我拍照技术还是可以的,就拿着他的手机给他拍照,他说要拍视频,我说可以,然后就看着他在那里捋头发,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最后还检查了我拍的视频,说很满意”。潘虹廷无心看到他将这段视频发到同学群中,瞬间明白他还是很渴望和大家交流。“他过去肯定有一些属于他的辉煌、成就,有他引以为自豪的一些东西,40来岁的年纪,可能正是事业、家庭正辉煌的时候,突然间疾病要把你的一切夺走,肯定是不舍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家属和病人好像不太愿意去讨论后事,万一病人走了,有些事情可能都还没有交代,他们害怕打开这个话匣子。我们也不会刻意去打开这个话题,只会在无意中去聊到他们过去的工作,有些人就会顺着话题聊下去,隐约中也会透露他的一些想法、愿望”。在表达情感方面,不少病人在家人面前总是难以启齿,在陌生人面前反倒是言无不尽,这时潘虹廷会特别留心病人们回忆的每一件事、透露的每一个心愿,转达给家人,“死亡是黑白的,留给家人的回忆可以是五彩斑斓的。”

统筹:王卫 易福红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吕婧 侯玉晓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两个鬼故事茶标志起名大全店铺起名字2018杨姓女宝宝起名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获白玉兰奖灯笼草Eliauk是什么意思做酒的开公司起名字周易宝宝起名宝典免费起名打分100分为景姓起名以树起名字冯鑫三国之天五行笔画起名大全史姓女孩起名2020年宝宝起名字1mm等于多少um豪字起名男宝名字公开caoporn王和王怎么起人名51job招聘英文随机起名器水火土起名字艾青曾姓起名四个字防水公司起名无限之虫族降临好作文鑫彩得意忘形的意思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