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把摄像头拆走好吗?”“我是你什么人,你有多少隐私!”

采写:张宁馨 倪奕玮

脚本:张宁馨

插画:吴静楠

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父母对子女之爱,并非一个摄像头可以解决。我们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不知从何时开始,到了某一个阶段,你却发现这种无处不在的“关爱”,让人透不过气、无处可逃。这些场景每天都在发生:

场景1:幼儿园 VS 长大后

场景2:读故事 VS 看日记

场景3:婴童期房间 VS 青春期房间

场景4:亲身照顾 VS 偷看手机

儿子报警:父亲用摄像头查看举止

近日,一则#儿子报警称被父亲用摄像头监控# 冲上了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据“江苏新闻”报道,在南京,一名14岁男孩因父亲要在自己房间装监控报警。

在现场,父亲表示,男孩沉迷游戏,装监控是为了督促他学习,并现场反问儿子,“我监控你什么了,我是你什么人,你有多少隐私,我不可以监视你?因为我俩都在外面做生意……”

在8月份,#通过摄像头监视女儿是否按时看书#也因为涉及儿童记者走访中发现,不少家长认为这种方式很有效,也有家长认为实属无奈之举,而孩子们则普遍认为,这样的沟通方法让他们感到不适。

网友留言截图

在下方评论区,近万名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网友觉得这种做法非常过分,而大量“感同身受”的评论涌入评论区。

不少网友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之间的相处:“只要一锁上门,爸妈就会说你锁门里干什么?”,“被爸妈偷看日记”,“每天下班回家,摸摸电视机屁股是不是热的就知道我有没有看电视”……

被观察、被监视、被约束……这些词语成了评论区中频繁提到的主题词。

在采访中,江苏泰和律师所事务所凌建豪律师表示,孩子也是有隐私权的,包括学习、生活和个人信息等,都是属于小孩隐私的内容。

家长也不理解,装摄像头管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明明是出自爱意和关心的体察,为什么会让他们一再退缩甚至感到恐惧呢?

被掌控的童年阴影

正在读大三的方也,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小学三年级时被父母“掌控”的场景:那时,她买了一本带锁的日记,但不过两三天就被爸我妈破解了密码。当爸妈在饭桌上“无意”和她谈起一件她只在日记上写过的校园小事时,她发现自己的小秘密和爸妈的好奇心一起共享了。

当天晚上,她用刚学的英文连写带画,写出了一篇英文日记。

没出几天,方也的妈妈就忍不住开始询问她到底写的是什么,“她还告诉我,孩子和家长之间不应该有秘密。”

从此以后,方也再也没有用过这本带锁的日记本。

爸妈的行为让方也感受到了“不尊重”,但方也并不认为这是错的,“这是表达关心的一种方式,他们会觉得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是关心我、为我好。”

方也的经历并非个例。

2019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一部7分钟的中国风《包宝宝》,触动了万千观影者的心。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个母亲,意外获得了一个从包子变成的婴儿“包宝宝”,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成长的故事。

她本以为包宝宝会一直陪伴她身旁,而长大的包宝宝却开始渴望个人空间,保留自己的隐私,并不希望母亲全面掌控自己的生活。

随着包宝宝的逐渐长大,两者的冲突越来越多,到最后,失控的母亲几乎想要把包宝宝吞下肚子。

她想着,这样宝宝就永远不会离开妈妈了。

这个荒诞的故事,其实来源于华裔导演石之予的亲身经历:她在两岁时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因为父亲忙于工作,她在妈妈的过度保护和高压控制下逐渐长大。

在之后的采访里,石之予回忆到自己青春期时与母亲的紧张关系时说,甚至短片中最骇人的那一幕,也是她妈妈真实说过的话: 真希望把你装回肚子里,这样我就随时清楚你人在哪里。

有人评价道:这个妈妈没有自我。但更多人会认为,那里有我们父母的身影。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

所谓“自我”,其实是不断成长的。在社会互动之中,人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和沟通往来,逐渐摸索出来的一种我与他人之间的界线。每个人需要尊重他人的生活和隐私,当我们与别人沟通时,也应当尊重对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

网友微博留言截图

这种“人我界线”在家庭里尤为复杂——父母养育儿女,因为共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忘记与孩子之间的界线。而即使儿女已经长大成人,父母依然希望过多干涉你的个人生活,比如安装监视器,偷看日记和聊天记录等等。

前不久在《创造营2020》中出道的硬糖少女303成员陈卓璇,在一个采访中也提到,“我跟我妈妈,就不太会直接地去表达,然后我家里面其实有一个摄像头。”

陈卓璇在节目中表示,家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

这样母亲就能随时看到她的一举一动。

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父母依然希望通过安装监视器,偷看日记和聊天记录等干涉孩子的生活。子女和他们的生活会默认为属于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表达和沟通失灵时,父母只能借助外力去了解对方。

“了解”背后,沟通失灵?

并非孩子都无法理解父母的“监视”。

“如果没有爸妈的‘监视’,我可能就‘废’了。”樊童现在就读于一所重点大学。他觉得,在家中装摄像头的行为不能算侵犯隐私,因为这和偷窥不一样,不能把一般的判定标准直接迁移到家庭场域内。

进入大学,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让樊童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他开始慢慢从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他认为,是否有摄像头并不是最重要的,“父母的出发点和有没有与孩子对话的空间,才是热搜背后最本质的问题。 ”

《小小的愿望》剧照

在采访中,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则表示,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监控作为一种工具,并不必然就是侵犯隐私,可以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工具,不能把所有对孩子的监督和帮助都看成是对儿童隐私的侵犯。

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以及在舆论上做理性的讨论?殷飞说,家长要和孩子做恰当的交流和讨论,孩子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在不同的交流和语境中是不一样的。

在豆瓣关于“你以后会给孩子房间装监控吗?”的讨论中,绝大多数网友都表示自己和家长在监控相关的话题上交流并不愉快。

解决办法也并非是死胡同一条。有家长完全可以跟孩子做另一套心理建设,家长@芬花柳丽就表示,自己在征得孩子同意之后,在孩子的房间安装了摄像头。摄像头只对着书桌,而且可以双向通话,主要用于叫孩子起床和跟孩子聊天。

她表示,孩子在经过沟通之后理解了,父母装监控是为了他的安全的良苦用心。

“摄像头”也许能够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但这终究是靠着外力来强迫孩子——家长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良好地沟通、互动、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孩子能够主动、自发地学习、努力。

《小欢喜》剧照

现代化的工具固然厉害,但并非“合情合理”,否则这也是一种教育上的“懒惰”。

网友@hanawa花轮就讲述了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我妈在我小时候,就算情书从书包里掉出来了,都不会拆开看。只要我不说她都不会问我的私人事情。就因为这样,我反而啥都想说。好高招, 因为她确实会站在客观的角度给我分析。”

这种建立在尊重之上的良性沟通,效果好于一味的“监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两个鬼故事imessages新生儿起名 五行奔跑吧黄河篇第二季免费观看不惑之旅电视剧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姓杨女孩起名100分宝宝起名字那家公司好婴儿在五行中起名空间背景代码穹顶之下第一季公司起名怎么查有没有被注册覃的起名ca1533志存高远什么意思美容化妆店起名城府深是什么意思火箭开拓者极品家丁小说德的字辈排行的名字怎么起暗黑破坏神3怎么玩起名杨乐cctu1沧海幸姓起名公司取名起名大全测算云怎么起名字姓莫的女孩子起名字真正的免费起名网站b5纸融资公司起名字生辰八字企业起名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