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在孙中山遗嘱上签字,只身救丈夫,临终遗愿获周总理特批

一线早看 2021-01-25

何香凝:在孙中山遗嘱上签字,只身救丈夫,临终遗愿获周总理特批

1961年6月30日,人民大会堂内张灯结彩,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正在隆重举行。主席台前,一面面红旗将气氛烘托得庄严神圣。

当会议进行到由民主党派人士献词时,一位83岁的老太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上了主席台。

接下来,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邓小平等人立刻起身迎接,并纷纷与之握手,眼神中饱含着敬意。

1961年6月,何香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

这一场景,让台下众人震撼不已。这位老人究竟是谁?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能让毛主席等党中央核心成员们集体起立致敬。

在当时的中国,能享受如此待遇的,恐怕也只有“国母”宋庆龄了吧。但其实,还有一人同样担得起这份殊荣。

她就是伟大的爱国政治家、中华民国主要创始人之一、民革元老、近代妇女运动和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

何香凝(1878.6.27--1972.9.1)

1878年6月27日,在香港上环的何家大宅内,一名女婴呱呱坠地,父母给她取名为何香凝。因为在家里孩子中排行老九,仆人们便称其为“九小姐”。

何香凝的祖父是广东南海县人,父亲何炳恒早些年在澳门办商业,后来又辗转到香港经营杂货铺。待有所积累后,又开设“祥安”茶行,成为了当地著名的茶叶商人。

20世纪初的香港

但何炳恒不满足于此。当时香港刚开辟通商不久,地价便宜,他索性将资本全部投入到房地产之中,获得了巨大收益,何家也因此一跃成为香港的豪门望族。

虽然何家人丁兴旺,子女众多,但何香凝的父母对这个新降临的生命依然充满了期待,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长为一个温柔贤惠的大家闺秀,顺利融入“上流社会”,过上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

而想要进入上流名媛圈,入场券便是拥有一双三寸玉足。受此风气的影响,但凡生活过得去的人家,都会要求自己的女儿裹脚。

备受上流社会推崇的三寸金莲

何家当然也不会例外。何香凝7岁时,父母开始为她裹脚。但何香凝打小便听过太平天国女兵的故事,书中女兵们顽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不公的精神让她深受鼓舞,也坚定了她不裹脚的决心。

这可惹恼了父亲何炳桓,他让妻子用长布条将女儿的脚缠紧,再缝上密密麻麻的针眼。可一到晚上,何香凝就用剪刀将布条剪开。第二天,父亲打了她一顿,让妻子重新给她缠上,可晚上她又悄悄剪开……

如此循环往复了十几次,父母终于对自己这个倔强的女儿妥协了,最终也就由着她去了。

时光飞逝,转眼间,何香凝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按理说,何家作为当地的名门大户,前来说亲的媒婆早就该踏破门槛了。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因为大家都知道,何家九小姐拥有一双“天足”。

在恪守封建礼俗的香港上流社会,不管你长相如何秀美,家世如何显赫,一双大脚就可以将你的所有努力全盘否定。

父母为何香凝的婚事操碎了心,找个家境一般的吧,总觉得委屈了女儿;找个门当户对的吧,人家男方又接受不了闺女的这双大脚。

但何香凝不着急,也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爱情,她始终是小心翼翼地憧憬着。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也正是反抗缠足的行为,让她收获了一段羡煞旁人的旷世情缘。

缘分有时就是这么奇妙,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一个叫廖仲恺的青年才俊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

廖仲恺比何香凝大一岁,出生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廖竹宾是一名心系祖国的海外赤子,经常潜移默化向儿子灌输爱国思想,希望他学有所成后可以回国效忠。

幼年的廖仲恺和父亲廖竹宾

当时的美国社会,对华人非常排斥。廖仲恺的童年时光里,见到了太多华人遭受压迫和欺侮的悲惨遭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明白,祖国的落后和清政府的怯懦是导致这一切的根源。从那时起,推翻腐朽的清政府、为苦难的祖国做点事情,成为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20世纪初的美国,排华风波愈演愈烈

廖仲恺16岁时,父亲廖竹宾因病去世,母亲承受不了打击,也病倒了。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决定离开旧金山,和母亲一起回家乡投奔叔父廖志岗。

廖志岗早年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清朝官场,曾在香港担任过“洋务总办、招商局总办”的职务,家里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当地有名的官宦世家。

眼看着自己的侄儿一天天长大,廖志岗开始留心起他的终身大事来。香港的名媛那么多,为啥廖志岗会派人去何香凝家提亲呢?这还得从廖竹宾的一份遗嘱说起。

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先生(1877.4.23--1925.8.20)

廖竹宾虽长期侨居美国,但一直不忘客家人的传统。在客家习俗里,妇女长着一双大脚是勤劳、朴实、有福的象征。再加上在美国的这些年,他看到了小脚女人所受到的一系列歧视与不公。

因此,在临终前,对于儿子未来的婚事,他留下了唯一的要求:必须讨个大脚妇女做媳妇,不能被洋人耻笑。

叔父廖志岗虽然不认同大脚女人,但既然长兄都如此要求了,他自然是尽心去办。经过一番打探,既符合大脚要求又门当户对的女孩只有何家九小姐。而正愁于嫁女的何炳桓,也高兴地应下了这门亲事。

于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习俗下,素未谋面的廖仲恺与何香凝结婚了。一个是香港富商之女,一个是旅美华侨之子,就这样巧之又巧地走到了一起。这一年,他20岁,她19岁。

何香凝与丈夫廖仲恺

婚后不久,何香凝便与丈夫搬到了廖家的一栋两层小楼内居住。即将迎接新生活的何香凝,此刻内心充满了忐忑。自己的丈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会好好待自己吗?

很快,何香凝的担忧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丈夫的忠厚善良、温柔体贴每每都令她感动不已。她喜欢读书求知,廖仲恺就四处托人搜罗新书刊;她读书时遇到困惑,廖仲恺便耐心讲解,指点她阅读;她在闲暇时喜欢绘画,廖仲恺便全程陪伴,尽己所能提供帮助。

作为回报,何香凝则用心照顾好丈夫的生活起居,让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学问。

虽然没有享受过自由恋爱的幸福,但何香凝和廖仲恺从未后悔,相反,他们都将这段包办婚姻看作是上天的恩赐,倍加珍惜。

婚后的两人,既拥有相同的志趣爱好,又都充满求知的渴望,并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将彼此成就为更好的自己。或许,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虽然两人的小家温馨和睦,但当时的祖国,却是动荡不安。胸怀救国之志、关心民族命运的两人,没有沉溺于儿女情长,而是携手迈出了“救亡图存”的第一步。

广州南华西路龙溪新街双清楼,现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初,正值列强瓜分中国之际,晚清朝廷腐朽不堪,得过且过。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当时大部分爱国青年的共识。而自明治维新后晋升列强的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目的地。

明治维新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为了探求救国真理,廖仲恺决心东渡日本求学。但因为一时凑不齐足够的留学费用,所以迟迟不能成行。廖家虽然算个大户,但廖仲恺的父母早已过世,家族中也无人愿意出钱相助。

知道丈夫的困境后,何香凝不顾娘家人的反对,毅然将陪嫁的首饰家私尽数变卖,再加上自己待字闺中时攒的私房钱,凑足了所需的留学费用。两个月后,何香凝追随丈夫的脚步,登上了前往日本的邮轮。

到达日本后,两人租住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的一处公寓中。这是何香凝第一次出国,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只要丈夫廖仲恺在自己身边,她的内心就是踏实的。

历史悠久的日本早稻田大学

留学的日子简单而充实。白天,她和丈夫廖仲恺学习日文,上各类课程,听讲演、报告;晚上,两人则经常参加中国留学生的聚会,由此结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何香凝遇到了她仰慕已久的革命导师——孙中山。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那是1903年9月的一个晚上,在留学生会馆的集会上,刚回日本的孙中山做了一场即兴演讲。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仿佛为何香凝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发奋图强”、“彻底革命”,这一个个崭新的词汇使她坚定了革命救国的决心。

所以,当两年后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时,何香凝第一个举手参加。

当时的日本军警,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百般阻挠。为了安全起见,在与丈夫商议后,何香凝将自己在东京租住的房子贡献出来,作为同盟会联络和聚会场所。同时,考虑到保密性,她还辞退了家里唯一的女佣。

后排左二为廖仲恺,前排右三为何香凝,右四为孙中山,怀里抱着的是廖承志,右五为宋庆龄,右七为廖梦醒

就这样,十指未曾沾过阳春水的何家九小姐,开始学着操持家务,接待组织成员、留学生,给大伙做饭,安心做起了革命党人的大管家。娘家人不忍心看她在日本吃苦,时不时给她汇来一些钱。但这些钱,都被她拿出来充作了活动经费。

在日本的这些年,日子虽苦,但总有小幸运不期而至。1904年2月,女儿廖梦醒出生了。4年后,儿子廖承志又降临到了世间。这一双可爱乖巧的儿女,给这个漂泊异乡的两口之家注入了新鲜血液。革命党人开会时,小梦醒和小承志就是大家的开心果,经常被从这个叔叔的身上传到那个伯伯的怀里,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1908年,何香凝与丈夫廖仲恺、女儿廖梦醒、儿子廖承志合影

1911年春天,何香凝和丈夫携带子女回到了阔别9年的祖国。夫妻俩很清楚国内的形势,也知道走革命斗争这条路必然是无比艰险,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回国后,廖仲恺在广州担任财政司长,面对财政困境,何香凝积极号召海外华侨捐款捐物,帮助丈夫解决燃眉之急;二次革命失败后,廖仲恺流亡日本,何香凝则陪伴左右,悉心照料丈夫生活。可以说,不管是在革命的高潮还是低谷,何香凝都尽到了贤内助的责任。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就在何香凝以为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时,丈夫廖仲恺却被捕了。

原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革命,除了炮轰总统府,还囚禁了主张北伐的廖仲恺。

时任粤军总司令陈炯明

得知此消息后,何香凝来不及悲伤,她四处托人打听丈夫的下落。最终,在广州西郊的一处兵工厂内,她见到了满身伤痕的廖仲恺。看到他在牢里所受的非人折磨,何香凝忍不住潸然泪下。

几天后,有人偷偷告诉她,廖仲恺很快就要被处决了。闻听此讯后,何香凝暗下决心,就算是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救下丈夫。

于是,8月18日当天,冒着广州城内的倾盆大雨,何香凝只身闯进了陈炯明的行营。此时的陈炯明,正在召开军事会议,见到浑身湿透的何香凝,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何香凝此行就没打算活着回去,所以她上来就质问道:

仲恺有什么对不起你?……我今天来这里,也不打算回家,你把我砍成肉酱我也不怕。仲恺是杀是放,你今天一定要回答我!要杀,就随你们的便;要放,现在就让他随我回家!

何香凝自小养成的反抗性格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全场竟一时鸦雀无声。陈炯明自知理亏,同时考虑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势力对自己已经没有威胁,最终下令释放了廖仲恺。

1925年初,孙中山病重,在宋庆龄的陪伴下入住协和医院治疗。身在广州的廖仲恺,因党政事务繁忙,无法进京探望。最终,何香凝赶赴北平协助照料孙中山。

对于自己的病情,孙中山心中很清楚,恐怕是无力回天了。此时此刻,他心中割舍不下的,除了未竟的革命事业,还有自己的妻子宋庆龄。思前想后,他将何香凝叫到病榻前,缓缓说道:“吾死后望善视之。”

何香凝的忠心,孙中山从未怀疑过。当年筹备同盟会时,他经费紧张,是何香凝省吃俭用,施以援手;他和宋庆龄的婚礼,也是何香凝帮着操办的。而今放眼党内,能让自己放心托付妻子的也只有何香凝了。

宋庆龄与孙中山

听完孙中山的临终托付,想到追随他参加革命的点点滴滴,何香凝悲伤不已。革命尚未成功,先生却要先走一步了。她含泪表态道:

我亲近先生二十余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病不能愈,我和全体同仁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

最后,作为孙中山《国事遗嘱》的见证人之一,何香凝在上面重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而这,也为两人近二十年的革命情谊画上了一个句号。

孙中山《国事遗嘱》

孙中山去世后,原本就派别林立的国民党内部,矛盾更加激化。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恺身为党内左派领袖,坚定不移地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主张与共产党密切合作。

这自然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强烈憎恨,一场针对廖仲恺的政治阴谋开始悄悄酝酿。

1925年8月20日,何香凝终生难忘。那一天,她像往常一样,与丈夫廖仲恺前往中央党部开会。当两人刚走上台阶时,从一旁的石柱后突然窜出4名全副武装的枪手。伴随着砰砰砰的声响,廖仲恺身中数枪,倒在血泊之中,已然没了气息。

这一天,距离上次何香凝舍命救他,仅仅才过去了三年。可这一次,她再也救不了自己的仲恺。抱着丈夫的遗体,何香凝悲伤欲绝,脑海中的回忆汹涌袭来,如刀割般痛彻心扉。

她想起二十八年前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那时的她,还有点嫌弃面前这个男人长的矮;她想起婚后两人借住在兄长家阁楼的时光,虽是陋室,但她很满足,还给小屋起了个“双清楼”的雅号;她想起在日本留学的日子,丈夫亦师亦友,教自己学习,给自己讲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道理。她想起了一双刚刚成人的儿女,想起了两人奋斗一生的革命事业……

何香凝与子女在丈夫廖仲恺的遗体旁

最后,何香凝强忍住悲痛,用颤抖的双手合上了丈夫的眼帘,悲壮地立下了誓言:

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苟利于国,则吾举家以殉,亦所不惜!

廖仲恺逝世后,党内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何香凝悲从中来,亲书挽联:“夫妻恩,今生未全来世再;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更加令人动容的是,当地许多百姓闻讯后,自发赶到停厝灵柩的中央党部缅怀廖仲恺。何香凝颇有感触,她告诉儿女:

只要你做了好事,老百姓是不会忘记的,你们要记住爸爸的这些事迹。

在父母的影响下,两年后,廖承志和廖梦醒双双踏上了日本留学之路,并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晚年的廖承志

1926年,以蒋介石、陈果夫等人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掌权,他们极力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遗愿,以各种方式打击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国际。3月20日,蒋介石密谋策划“中山舰事件”,逮捕了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派人包围了苏联顾问的办事处和住宅。

时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的何香凝,听闻消息后异常激愤。她找到蒋介石,拍着桌子训斥道:

总理死后,骨尚未寒;仲恺死后,血也未干!只有苏联,才可以帮助打通中国将来革命的出路前途,你咋那样对待苏联人?太背信弃义了。以怨报德,你将何以面对孙先生!

蒋介石虽然权势滔天,但是对于面前这位追随孙中山多年、在党内根基深厚的革命元老,他也不敢造次。最终,蒋介石极不情愿地将人撤走。

从这时起,何香凝真正看清了蒋介石的为人和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本质,并下决心与之分道扬镳。

所以,当蒋介石派遣陈立夫来探望她时,她闭门不见;当宋美龄请她去当证婚人时,她也干脆利落地拒绝,甚至都没有客套一下;蒋介石知道她生活简朴,派人给她送钱,她原封不动退回去,还附上两句诗: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

何香凝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对于自己赏识的人,她可以倾心与之相交,比如对周恩来;对于自己憎恶的人,你就是摆上一箱黄金,她也不抬头看你一眼。

不久后,蒋介石等人公开叛变革命,大肆逮捕共产党人。眼见着革命成果毁于一旦,何香凝做了一个决定:辞去国民党内一切职务,不拿一文钱津贴,以此来公开抗议。

1927年,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身处后方的何香凝,心却在前线。她牵头成立了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积极发动妇女参加救护慰劳工作。此外,她还在上海举办了妇女救护慰劳训练班,短时间内培训了大量专业人才。

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国各地群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抗战。对于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何香凝曾热情赋诗歌颂道:

前者牺牲后者师,家家儿女送寒衣;感君勇敢沙场去,留得忠名万古垂。

除了在国内后方动员抗战,当时已近60岁高龄的何香凝还积极致函海外华侨提供援助。她在海外享有很高的声望,深受大家崇敬。许多侨胞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

一箱箱药品、医疗器材、通讯设备从海外源源不断运到香港,经过何香凝亲自组织包装后,再转送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份大恩,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一直记在心里。

何香凝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何香凝致电蒋介石,要求他立即“颁布停战之令”、“化干戈为玉帛,切不可萁豆相煎”,这一系列通电进一步促进了全国反内战运动的高涨。

新中国成立前夕,应中共中央之邀,何香凝在女儿廖梦醒、儿子廖承志的陪同下,欣然参加了政协会议。此后,她又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务,成为当时少见的女性副国级领导。

何香凝与毛主席亲切交谈

1950年10月,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志愿军儿郎们整装列队,奔赴朝鲜战场。何香凝百忙之中,专门为志愿军战士们画了一幅《喜鹊牡丹图》,并去请周总理题词。

众所周知,周总理为人处事极富原则,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从不在别人的字画上题词。但这唯一的一次破例,便是对何香凝。

因为,于公而言,前线战事吃紧,志愿军打得很艰难,需要鼓舞士气;于私来说,何香凝夫妇当年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他实在不忍心开口拒绝这位已年逾古稀的老人。

时任美协主席何香凝与傅抱石、潘天寿

周总理与何香凝夫妇当年有怎样的往事呢?这还得从黄埔军校时期说起。

早在1924年,身为黄埔军校党代表的廖仲恺就十分欣赏周恩来,热情举荐他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而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的何香凝,则不遗余力帮助邓颖超筹办《妇女之声》杂志。

两家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并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廖承志、廖梦醒等晚辈亲切地称呼周恩来为“阿哥”。

黄埔军校时期的周恩来

廖仲恺遇刺身亡后,周恩来积极协助调查,两天两夜没有回家,并愤慨地写下了《勿忘党仇》的文章,以此来揭露国民党右派的罪行。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廖承志多次遭人诬陷,也多亏周恩来仗义执言,将其解救。

再回到画作本身。收到画后,周总理挥毫泼墨,题写了一副12字对联:

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

这幅画,除了表达对志愿军将士的崇敬,也是两人数十年深情厚谊的最好见证。

1971年,何香凝病重住院,周总理闻讯后赶到医院探望。面对站在身前的周总理,何香凝忍着病痛、断断续续地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愿望:

死后不想火化,希望把遗体运到南京和廖仲恺合葬。

她心里很清楚,当时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火葬,自己身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但是当年她和丈夫又有约定,两人要“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事到如今,她只能将这个矛盾的想法告知周总理了。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坚定支持火葬的周总理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何香凝的要求。他轻轻附在何香凝的耳边说:“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同意你的要求,放心吧。”

周恩来的允诺让何香凝彻底放下心来。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先生逝世,享年94岁。遵照老人家生前的要求,中共中央派专人将她的灵柩运到南京,满足了她与廖仲恺合葬的遗愿。

周总理探望晚年的何香凝

多年后,周总理对廖承志提起这件事,曾深情地说道:

何老太太一生革命,贡献很大,她的这个要求,应该满足。

1983年6月10日,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因病在北京逝世。而就在去世前一年,他还心心念念祖国的统一大业。通过与蒋经国的旧谊,廖承志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拳拳真情,感人肺腑。现部分摘录如下: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旨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88年1月7日,何香凝的女儿廖梦醒逝世。这位早在1931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女性,一生追随母亲,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廖梦醒女士

廖梦醒曾在《我的母亲何香凝》中深情写道:

作为她的女儿,固然希望母亲能够活到长命百岁,但是毕生参与革命斗争的母亲终不能违反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

是啊,无论母亲多么伟大,终究也是难以避免生老病死。做儿女的,只要在母亲生前尽到孝道,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一门忠烈,感昭日月。

通过梳理何香凝一家的奋斗史,我们会发现,这几乎就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翻版。何香凝一家代代相传、绵绵不绝的革命家风,令人打心底里钦佩。

最后,谨以此文纪念党和国家的恩人——何香凝先生,以及她可亲、可敬的家人们。

两个鬼故事开小餐馆起个什么名字自由自在食品根据人名起公司名字安捷赛事直播xbox360经典游戏嫁千户起名伦是什么意思皓字起名宝宝100分起名火车票时刻表及票价女儿起名2019属猪的员工签到表商标公司起名测试打分通起公司名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优秀作文摘抄遇见王沥川百度网盘中国起名大师排行榜qq怎么起名字好听软装配饰设计师猪年男孩取名起名大全宜用字铭字起名大全男孩八字起名查生辰智家居七月半2:前世今生电影送给男宝宝起乳名陈 起名火辣创业网游戏里起什么名字好古代男孩子起名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