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贤 敬畏红学】 | “红海” 扬帆竞风流——记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

子凡的书香视界 2022-04-24

缅怀先贤   敬畏红学

编者按:2022年5月1日是红学前辈胡文彬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抚今追昔,不胜感慨!红学界失去了一位鸿儒学者,红迷们失去了一位挚友恩师。翻开百年红学长卷,一个个伟岸的身影渐行渐远,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却萦绕耳畔,他们留下了厚重的红学成就,他们发掘了丰富的红学资源,成为指引红学研究继续前行的灯塔。

为此,“子凡的书香视界”特开辟【缅怀先贤  敬畏红学】专栏,将陆续推出系列纪念红学先贤的文章。让我们以崇敬之情缅怀先贤,以敬畏之心对待红学,钻研、拓展、前行!

“红海”扬帆竞风流

 

——记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

作者

曹启键

引子

红学,浩瀚无涯的苍茫大海,浪卷潮涌,惊涛叠起,云蒸霞飞,蔚为壮观。

红学之海,是由博大精深的奇书《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盖世才华汗漫而成的。

《红楼梦》是红学之海中的巍巍金山,它蒸腾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湛湛精魂,喷发着中华民族创造才思的瑰丽光焰,洋溢着中华艺术至善至美、夺人心魄的悠悠神韵。

《红楼梦》问世的200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睿智勃发的探源者,为研究它的真谛而付出了毕生精力。时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又一批才华横溢的中青年红学家应运崛起,他们乘风破浪扬帆浮槎而来。胡文彬,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这位来自辽宁营口山沟里的身材颀长、满目聪颖的青年学子,以惊人的毅力,博览群书,焚膏继晷,笔耕不辍。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先后发表了红学著作十七部,并参加了《红楼梦》新版本和《红楼梦》大词典的编纂工作。由一位出版社的普通编辑,一跃而荣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

在追猎学问的道路上,胡文彬是胜利者,他踩出的每一个脚窝里,都闪烁着跋涉者的传奇光彩。

红学家早期合影  后排右一为胡文彬

出颖

“我原来不喜欢读《红楼梦》。”胡文彬一语出唇,四座皆惊。

好奇心驱使笔者把探索之舟,迅速驰入胡文彬的求知时代。

胡文彬的青少年时期长期处于贫困和饥馑之中。他家因弟妹较多,父亲收入羞涩犹如涸辙枯鲋,怎么也蹭蹬不开。他们的生活不啻是“绳床瓦灶”而且是“萝卜蘸盐水”。艰难的生计淬成了胡文彬的刚强性格,小小年纪即开始整日爬磴攀崖,砍青斫黄。

上学后他勤奋学习,苦读不止,几乎年年都在年级考试中荣登榜首。

长夜漫漫,家里不让点灯,他捡来一个小雪花膏瓶,自做一个小煤油灯,偷倒点煤油,点亮柔弱的火苗,放在被窝里,蒙着头读书。

坎坷而艰难的中学生涯,更加拨旺了他求知的欲火。

1961年,他考上了吉林大学历史系,从此,他读书更加饥不择食,什么书都读。读托尔斯泰、狄更斯、巴尔扎克;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可是,唯独这部《红楼梦》他读着读着感到有点不来劲,缠缠绵绵哭哭啼啼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太叫人难受。他说这书是曹雪芹写给女儿们看的。

七十年代初期,他由莘莘学子变成社会中坚,被分配到人民出版社工作。那时,古籍中只有一部《红楼梦》可以读,他诵读再三之后,觉得味道与过去有了天渊之别,特别是那首“好了歌”真可以说是绝笔天成。

他点着头反复吟诵着:“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岂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传神写照吗?曹雪芹真是慧眼神笔,连二百年后的文化大革命都点到了,《红楼梦》确非等闲之帙。

红学家与学者早期合影  右二为胡文彬

博览众书不如精读一书。单攻《红楼梦》,读懂读透,从一而终。他下了这样的决心。于是,他把过去读书的魔劲儿全拿出来了。在一遍又一遍阅读中,各种问题也随之叠出: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人物,专家们是怎么看的呢?想到这儿,便立即跑图书馆,翻1954年《<红楼梦>问题讨论集(一、二、三、四)》,看李希凡文,读俞平伯文。不翻还好,这一翻,探讨问题的兴趣,便象干柴遇到烈火一般“烘”地一声燃烧起来。

这时的胡文彬,处于巨大的激动中,他四方求索,越探索越感到知识无涯,红学无涯。他一心一意要向红学献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但他又感到自己的知识单薄,力量不足,于是便想起了红学界的巨擘们。

红学巨擘  (右起)吴恩裕 吴世昌 俞平伯 周汝昌 冯其庸 李希凡 蓝翎

一天晚上,他虔诚地扣开了著名红学家吴恩裕教授的家门,见了吴教授他恭谨如仪,诚挚地说明了来意。两鬓染霜的吴教授,望着这位陌生的目光坦诚的年轻人,深为之纳罕。在这种时候,竟有这样的后生学子来登门向他求教红学,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慰藉。一向诲人不倦的吴教授立即向胡文彬打开了自己的红学知识之窗。将自己写的《有关曹雪芹八种》和俞平伯编写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等书拿给胡文彬研读,同时又把胡介绍给著名红学家吴世昌、周汝昌。

他天天晚上分别到三位老先生家里聊天、求教,三位处于孤寂中的老学者看到后生可教恨不得顷囊相倒,罄其所有。

在他们的指导下,胡文彬经过独立思考,首先和周雷合作以“文雷”的笔名,在《吉林大学学报》1974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题为《猛烈冲击封建制度的思想家——曹雪芹》的长篇论文。这篇文章在全国引起了极大轰动。聆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巨大回声,胡文彬不禁疑惑起来:这是我们弄出的响声吗

胡文彬眼里闪出了晶莹的光。

胡文彬与周雷(右)八十年代合影

拓  荒

胡文彬在“红海”里遨游。

他发现:涉及到红学中的诸多重要领域,“脂评分析”“家事研究”“版本钩沉”“人物评论” ……到处是先行者推出的辉煌成果,但他需要自己的处女地。“红海”中还有处女地吗?

他想起了长期被人冷落受人鄙薄的那个灰溜溜的程伟元。

在胡文彬心目中,程伟远是对《红楼梦》有大贡献的人。因为,正是有了程伟元才使“神龙无尾”的《红楼梦》始成全壁,才使宝、黛的爱情悲剧有了“黛死钗嫁”的动人结尾,才使《红楼梦》有了120回活字印刷本(程甲本)、才使《红楼梦》的传播由国内扩大到国外。

可是200年来,在风腾波涌的红学之海中,属于程伟元的那座遥远而飘渺的峰峦,却一直处于重重的云遮雾障之中。

一些红学家出于对程甲本《红楼梦》序言的曲解,一直认为程伟元是一个追逐铜臭的书商,有一位红学家甚至断言:“程伟元是一个书商,可能没有任何有关此人之史料流传下来。”

胡文彬认为,此结论纯属荒诞不经之妄言。这妄言反而促成了他研究程伟元的决心。于是,他就自己的想法向著名红学家周绍良请教。周先生回忆说;“早年,我好像看到过一个材料,说他到过盛京,还和盛京某留守将军有关系。不知是什么书了。你年轻,可以去查一查。坚持下去,一定能得到大收获。”

周先生的点拨,无疑使胡文彬看到了高山的尖顶。

两种版本的《历史的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

从1975年的春天起,胡文彬便开始向这座漂泊不定、扑朔迷离的高山进发了。每逢星期天他象候鸟一样向北京各大图书馆振翮奋飞。只要图书馆一开门,他总是捷足先入。走进阅览室,一坐下,便迅速查检八旗人所著的诗文笔记类书目,一借就是一推车。上午借两推车,下午借两推车。胡文彬将一大摞一大摞线装书,以飞快的速度翻阅着,开始了“大海捞针”的浩大工程。中午饭则是一个烧饼一杯水。在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内,所有的星期天胡文彬都是这样打发的。

功夫不负志士。从浩如烟海的卷帙里,胡文彬终于找到了第一份猎获物……清朝嘉庆年间盛京(沈阳)将军晋昌所著诗文集《戎旗遣兴草》(出版于嘉庆二十五年),在这本诗集里有程伟元为他编纂的《且住草堂诗稿》及所写之跋提供的资料,充分说明程伟元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诗书客”。他既是晋昌的幕僚,又是晋昌的诗友,晋昌写诗赞他“文章妙手称君最,我早闻名信不虚”。说明早在乾隆末年,程伟元的文才就已播誉京华闻名遐迩了。

诗稿前面还有李楘和诗人刘大观等人写的跋,李楘自称是程伟元的“同学友”。胡文彬立即又查李楘的著作,查出了《惜分阴斋诗钞》,据此材料推出了程伟元于乾隆十年左右出生于苏州的重要结论。

胡文彬处于大欢喜中,乐得他把寂寞、冷清、焦渴什么的统统都忘光了。

一系列材料充分证明了程伟元既非书商也未借《红楼梦》大发横财,他是个文艺才能比高鹗强得多的诗、文、书、画俱佳的出类拔萃的大才子。因此《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必须予以重判,程伟元的名字应荣列高鹗之上。

胡文彬根据所获史料写出的力作:《程伟元与〈红楼梦〉》,在1976年10月《文物》杂志上发表后,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台湾著名红学家潘重规教授以《程伟元伪书牟利检讨》为题,全文“转述”了《程伟元与红楼梦》一文;周汝昌在他的名著《红楼梦新证》的新版中,对这一最新的发现及其所得结论进行了高度评价。

胡文彬数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耗,数千册黄卷没有白翻,他内心里感到由衷的慰藉,因为他终于为红学事业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奉献。

奋  进

八十年代、神州复苏,千帆竞发,万马腾骧。

胡文彬在学术研究上更加刻苦自励,奋蹄不息。他不看电视,不看电影,不逛大街不进商店,每天几乎把所有的自娱时间都全部奉献给红学研究事业了。1987年他调入《红楼梦》研究所之前,他的主业是编《新华文摘》,红学研究只得放在业余时间进行。为此,每天下午5时下班后,他坚持写作一个半小时,6时半回家吃饭,7时回办公室继续写作,一直到凌晨。就这样他十年如一日,先后出版了《<红楼梦>叙录》、《红学丛谈》、《红边脞语》、《列藏本<石头记>管窥》等十几部颇具影响的红学著作。

胡文彬八十年代红学著作

由于长期劳累,难得休息,胡文彬多年来染上了胃溃疡、胃下垂等四种胃病。1989年底当他率中国红楼梦文化艺术展览团赴港展出返程后,突然性的胃幽门水肿,一下子把他击倒了。经送协和医院抢救,他的胃被切除掉五分之四。虽然他的身体遭受了严重创伤,但丝毫也没有动摇他许身学术的决心。出院仅一年零三个月,他就又主编《<金瓶梅>风俗释典》等6部稿子计300余万字。

胡文彬九十年代红学著作

“你的生活如此紧张,有何感受?”

“我很赞同莫泊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要以身许学术,他就不可能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惟智无涯,勤能补拙。”

望着胡文彬英姿勃发的仪容,一片奔腾咆哮的大海又在我的心里浮现出来,那是“红学之海”。

红海扬波,百舸竞发,一艘劲舟在飞,那是胡文彬在扬帆进击,他象又看到了一片新的诱人的处女地。他踌躇满怀地笑了。

注:本文原载《新乡晚报》1991年11月28日第3版

曹启键与新乡市红学会顾问市委副书记茹银格

作 者 简 介

    曹启键(1936——),男,笔名吟新,《新乡日报》副刊部主任编辑。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资深理事,新乡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

    先后任新乡市红楼梦学会秘书长、会长、名誉会长,《中原红学》主编,《牧野诗词楹联》主编。发表红学文章与诗词多篇,2013年出版个人诗词专著《浩歌集》。

    曹先生自1991年与胡文彬先生结识交往整整30年,胡先生在个人红学专著中收有他们红学研究的交流文章。2020年胡文彬先生还向曹先生签赠了新的红学专著《历史的光影——程伟元与<红楼梦>》(见下图)。

读书,使人进步

感谢曹启键先生授权本公众号发布

两个鬼故事万不得已的意思民国之钢铁狂潮馄饨加盟店排行榜外交部提醒中国公民尽早离开阿富汗www7k7k258.cn卖酒公司起名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梦见大蟒蛇顾问公司起名取名起名久大baiud唯见江心秋月白三通起名网首页神界危机密码运榴莲货船侧翻村民蜂拥打捞姓崔的起名字大全男孩胜豪客牛排加盟给宝宝起名检测街景地图以家人之名在线明星儿子起名有深意好的诗句起名字守护甜心国语版游戏起什么名字柯振东伊苏起源下载小孩起名软件公司起名字测90年起的名字大全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